最新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师资队伍>>教师介绍>> 正文

教师介绍

更新时间:2018-03-16

田捷,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兼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业会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科第六、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田捷博士主持研发的三维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系统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发明专利“基于点重建的超大规模医学影像三维可视化方法”获得首届(2008年)北京市发明专利二等奖。田捷博士的医学影像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和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资助,并因此研究工作获得“2002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前沿领军人物”。田捷博士在指纹识别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国内目前在国际指纹竞赛Open项目中的最好名次,并获得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以及2005年度信息产业部重大发明奖和第十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
田捷博士主要从事医学影像分析与生物特征识别方向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已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与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专著多部,以及授权与公示发明专利20余项。他发表的文章与专著已引起一定反响,被国外的SCI和EI等百余次收录与索引与积极评价,并自1992年起,田捷博士被美国著名的数学评论杂志《Mathematical Review》聘为特约评论员,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rical Imaging》、《Journal of X-r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软件学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与《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杂志的编委。田捷博士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重点基金项目、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项目(863项目)等。

梁继民,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校学术带头人。1971年出生,1992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分别于1995和2000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02年1月~12月在美国田纳西大学进行访问研究,从事X光图像处理和目标检测方法研究。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员。博士培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硕士培养:电路与系统。主要研究方向:医学影像处理、生物特征识别、生物特征加密。近年来致力于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与应用、生物特征识别与加密、极光图像分析等领域的研究,所领导的课题组已成功研制了生物发光断层成像和Micro-CT双模态成像系统,开发了分子光学仿真软件平台(MOSE)、光学分子成像处理软件WinMI及Micro-CT三维重建和可视化软件平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武器装备预研基金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等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与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学术论文5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

Karen M.von Deneen,博士,副教授.1998,B.S.Morehead State University;2002,M.S. Oregon State University;2010, Ph.D. University of Florida。研究方向:肥胖针刺治疗的神经机制研究。

屈晓超,博士,副教授。2003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士 。2008年,西安交通大学,硕博。研究方向:分子影像、生物医学光子学。

张毅,博士,副教授。2003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士;2006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2009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方向:脑功能成像、医学图像处理、神经生物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

朱守平,博士,副教授。2004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士;2007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2010年,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医学图像处理、分子影像。

孙万蓉,教授,第三届校级教学名师。1960年生,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现任电子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主要从事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虚拟和医学仪器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孙万蓉教授,先后承担了“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系统仿真与虚拟实验”、“医学超声技术”、“电子技术基础”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她紧跟国际、国内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讲解思路清晰,循序渐进,采用CAI课件和EDA软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讲解方法,注重理论与科研、实际相结合,注重与同学的互动和沟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欢迎。长期以来,她不断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承担了多项教改项目,发表了多篇教学论文,她所负责的“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多项校级教学奖。在科研方面,孙万蓉教授先后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有的项目已转化为产品,投入大批量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方向:生物信号及图象处理信号检测、数据采集、虚拟测试技术。

任爱锋,副教授,1997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学士学位;2000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7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西电-Altera公司EDA/SOPC联合实验室与培训中心”负责人。研究方向:电子设计自动化及SOPC技术,智能测试与控制,智能信号处理。

杨晓东,博士,讲师。2007年,西安交通大学,学士;2012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方向:无线体域网、生物电磁学、现代信号处理等。

王革教授是国际CT成像和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杰出专家和学术权威,是螺旋CT和锥束CT研究与开发的先驱者,也是目前分子影像领域的国际领军人物。他于1982年毕业于我校电子工程系,于1991年和1992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生物医学院生物医学成像部的主任。
多年来,王革教授在CT成像、在体荧光成像和生物医学成像等理论与技术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开拓性的研究工作,首次提出了螺旋状锥束CT结构和自发荧光断层成像方法,相关研究成果被引用上千次,得到了世界同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王革教授现为IEEE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AIMBE)和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三个国际学术组织的会士,同时还担任美国国家基金会NSF和NIH的评审组专家、IEEE TM、MedicalPhysics等多家学术期刊的主编或编委。
近五年,王革教授主持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生物医学影像与生物工程研究所(NIBIB)、国立癌症研究院(NCI)等资助的10多项重大项目,主持研究经费总额累计高达800万美元,参与的科研项目经费累计2000万美元。拥有包括CT重建算法、BLT系统构建、多模态医学成像等在内的20多项发明专利。发表学术期刊文章200余篇,出版著作2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