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海南省科协主席。1987年硕士毕业于应用数学专业,1996年博士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
礼仪是人们言谈举止的行为规范和待人接物的交往艺术。对于一个个人而言,礼仪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礼仪体现一个国家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程度。良好的礼仪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共处,对于展示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的形象,赢得他人和别国的普遍尊重和高度信任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急于发展经济,客观上严重忽视了礼仪文化的建设。礼仪缺失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一是损害国家形象。有些游客在海外的不文明行为,导致许多国家对中国人产生不良印象。二是影响和谐社会。现实中经常在一些小事中由于言谈举止不当引发严重的吵闹甚至打斗。三是增大治理成本。许多城市聘用大量志愿者和清洁人员专门阻止行人横穿马路和捡拾烟头纸屑等等。四是影响青少年成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礼仪文化的建设。“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国家先后制定了《国歌法》、宣誓制度等法律法规,对人们在吟唱国歌和就职宣誓时的行为进行规范。许多部门也争先出台了行业的道德行为规范,文旅部甚至建立了反面典型约束机制,实施了游客“黑名单”制度,尤其是国家广泛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对于重构中华礼仪文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措施使得礼仪缺失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好转,但由于部门道德规范的散乱和核心价值观的宏观宽泛,使得我国礼仪缺失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
为此,全国政协常委、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海南欧美同学会会长康耀红建议:
一是设立国家礼仪日。
二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组织编写如“三字经”一样的好学易记的教材,在学校和家庭大力开展礼仪文化教育,要求青少年熟记硬背。
三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礼仪文化建设条例》,提出公民应遵循的基本公共礼仪规范,倡导廉洁严肃的婚丧嫁娶仪式,对日常主要的言行进行规范,制定对严重礼仪缺失行为的处罚措施。
(编辑:余修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