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信息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个人主页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2012年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要从事有限元理论、机械系统损伤建模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材部同行评审专家。获2016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育厅一等奖1项。近年来发表SCI论文30余篇(第一作者SCI论文21篇,通讯作者SCI论文1篇),国际知名期刊《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hock and Vibration》、《Polymer composites》、《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composite materials 》、《Applied Optics》《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审稿人。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面上、青年项目各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项(重点、青年项目各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3项,校企联合项目1项;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关键设备故障预示与运行安全保障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编号:51035007,2011年1月-2014 年12月)”、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基于材料R曲线的飞机机翼大梁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技术研究(2009AA04Z40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复合材料结构损伤定量诊断(NCET-08-0446)”。
1. 智能结构多场耦合理论
现代航空航天的迅猛发展要求装备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严酷的服役环境对于提高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使用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智能复合材料及结构在服役环境下的多物理场耦合问题是制约航空、航天ZBXN和成本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描述电-磁-热-力多场耦合机理以及耦合环境下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力学行为成为了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服役环境下温度场、电场、磁场、结构位移场耦合关系,探寻和发现多物理场耦合因素,研究多物理场耦合环境下智能复合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
智能反射面天线 卫星智能铰链 智能扭转机翼
2. 复合材料结构健康监测研究
光纤智能复合材料能对复合材料内部应力和微小损伤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利用集成在结构中的光纤传感网络,在线实时地获取结构健康状况信息,结合先进的信号处理方法和材料结构力学建模方法,提取结构特征参数,识别结构状态从而实现结构健康自诊断、自修复,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降低维修费用。
光纤光栅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某传动机构动态信号特征分析软件
3. 多尺度建模方法
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裂纹奇异域的应力场时需要十分精细的网格和高阶单元,并且在裂纹发生扩展后需要重新划分网格,存在收敛速度慢、分析精度低等问题。在宏观尺度研究有限元、小波有限元、边界元建模方法,在细观尺度下建模高精度细观力学方法,针对风电叶片、飞机机翼等典型结构,探索服役环境下结构由细观损伤发展到宏观断裂的失效机制,结合实验结果揭示失效机理。
复合材料层板结构多尺度损伤演化 风电叶片复合材料结构力学性能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