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7日,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西安市计算成像重点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OPTICA学生分会承办的光学与光子学前沿交叉会议(2023)暨首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发展研讨会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图光学与光子学前沿交叉会议(2023)暨首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发展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会议旨在构建一个多元、开放、创新的共享平台,邀请多位国内著名学者、专家及一线科研人员对光学、光电子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学科交叉等问题进行探讨,面向包括计算光学成像与应用、红外成像技术、激光物理与技术、集成光子学等学术方向,分享最新科技进展,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共同促进学科的发展和创新应用。同时,为了满足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家新时代战略发展需求,本次会议特邀请各位专家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各位老师共聚一堂,探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发展趋势的新道路、新方向,寻求具有“西电特色”的学科发展举措。
会议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成像研究所主任刘飞教授主持,首先由我院院长邵晓鹏教授进行开幕致辞,邵院长对各位专家能在今日相聚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表示欢迎,对光学与光子学呈现出的前沿探索深入、多学科交叉融合及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发展态势进行展望,希望借此次会议能够构建一个多元、开放、创新的共享平台,探寻光学工程学科发展趋势的新道路、新方向,共同促进光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应用。
图邵晓鹏院长进行开幕致辞
接下来,与会专家进行专题报告。
深圳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主任袁小聪教授,以《光学斯格明子;期刊动态》为题,报告以光学涡旋的起源为开端,介绍了两种包含光学奇点的典型光学旋涡之间的关联(轨道角动量光束和圆柱矢量光束),通过研究光的横向自旋与轨道角动量耦合而形成的拓扑光学自旋分布,从而引出光学斯格明子,并对光学期刊《Advanced Photonics》的最新动态进行了介绍。
图深圳大学袁小聪教授作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飞虎教授,以《单光子计算成像雷达》为题,介绍了中科大团队研究的短波红外单光子雷达关键技术、少光子计算成像算法和外场试验验证,及其在远距离成像、非视域成像等领域中的应用。
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飞虎教授作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董建绩教授,以《光电计算芯片研究进展》为题,聚焦在可重构光子神经网络芯片,介绍了可重构MZI光学矩阵运算、可重构片上衍射神经网络、可重构微环阵列光学矩阵运算等三类典型的计算架构,及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可重构光子神经网络芯片能够充分发挥光子的“传播即计算、训练即精度”的特点。
图华中科技大学董建绩教授作报告
天津大学田震教授,以《太赫兹波光声技术》为题,介绍了团队在前期研制的太赫兹光谱仪器、器件及利用太赫兹光声响应材料实现太赫兹波探测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的一种用于富水样品检测的新型太赫兹光声检测技术。着重分享了该技术的原理和优势,并提出新型太赫兹光声检测技术有望为太赫兹生物医学应用发展提供创新的理论支持和先进的成像技术手段。
图天津大学田震教授作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王健教授,以《多维光场调控芯片及应用》为题,介绍了硅基光子集成芯片和飞秒激光直写3D光子集成芯片光场调控技术、片上多维光互连与光处理的应用场景,及多维光场调控芯片的相关拓展应用。
图华中科技大学王健教授作报告
天津大学胡明列教授,以《超低噪声飞秒激光精密测量技术》为题,介绍了超低噪声飞秒激光光梳技术在大长度测量、微纳测量中的应用,分析了飞秒激光源的时间抖动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以及课题组在飞秒激光精密测量和制造领域装备研制的相关工作进展。
图天津大学胡明列教授作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欲飞教授,以《激光光谱气体探测技术》为题,聚焦在基于石英音叉探测的激光光谱气体传感技术,着重介绍了课题组近年来基于石英音叉的激光光谱探测技术及其他类型激光光谱气体探测技术的研究成果。
图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欲飞教授作报告
上海理工大学常琛亮教授,以《基于计算光学的全息显示与成像技术》为题,着重介绍了其课题组在全息图实时生成、全息波前调制带宽积和视场角优化、以及全息在线图像散斑噪声的抑制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此外,介绍了课题组在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关联成像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光学显示和成像领域中三维光信息的高精度计算、调制和重建提供了有效的创新方法。最后,对全息显示与计算成像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
图上海理工大学常琛亮教授作报告
广东工业大学邸江磊教授,以《基于深度学习的合成孔径成像方法》为题,报告将光学合成孔径成像系统与深度学习技术的结合作为切入点,对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光学合成孔径成像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包括共相误差校正、图像复原、噪声抑制等。
图广东工业大学邸江磊教授作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浩宇教授,以《超高时空通量超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为题,着重介绍了其课题组从数学计算的角度提出的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显微成像方法,即稀疏解卷积算法,有效提升了光学显微镜仪器的空间分辨率,实现活细胞中分辨率最高(60纳米)、速度最快(564帧/秒)、成像时间最长(1小时)的超分辨成像,打破了光学硬件无法进一步提升分辨率的困境。
图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浩宇教授作报告
清华大学杨原牧教授,以《基于超构表面的多维光场相机》为题,针对传统单目相机仅能感知目标场景的二维光强这一问题,报告提出了通过灵活设计平面超透镜替代传统相机镜头,编码多维光场信息并结合特定计算成像算法恢复,实现多维光场感知的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实现的基于偏振敏感超构表面的小型化快照式偏振相机。同时,介绍了其课题组在水下去散射成像方面,构建的基于超构表面的单目偏振、深度四维成像相机,以及其课题组成果在航天遥感、消费电子等领域的技术应用。
图清华大学杨原牧教授作报告
随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相关领导与与会专家就我校光学工程学科发展方向进行了座谈。
邵晓鹏院长介绍了学院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与骨干老师,汇报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并以“光电引领,未来可期”的口号对学院发展进行了展望。
图邵晓鹏院长汇报光电工程学院基本情况
针对未来学院的发展规划,邵晓鹏院长提出:凭借多年来的努力、探索以及推广,计算成像技术在国内光学前沿领域已经具有一定影响力,为进一步扩大学院在计算成像技术领域的先发优势,考虑在现有计算成像发展基础上做出特色,围绕学院“四系一所一中心”的格局进行布局,瞄准科学前沿、产业化、医疗以及军工等领域进行发展。同时提出学院整体在论文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相对薄弱,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与会专家学者纷纷从学院的培养模式、发展方向、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及吸纳和留下人才等多个方面建言献策。主要建议有:第一,从学院培养模式角度方面,光电工程学院目前的发展偏向工程应用,缺少在前沿技术领域的探索,可以通过与其他学院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协作科研,在交流与合作中汲取养分,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提高对前沿领域的探索积极性与创新能力;第二,从学院发展方向角度,西电具备坚实的军工基础,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加强与同地区科研院所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军工领域开创一片天地;第三,从提升自身竞争力角度,可以寻求一些校友捐赠,通过对标准化的仪器进行升级,提升科研精度、使用水平、提升学院竞争力与吸引力;第四,从吸纳和留下人才角度,学院缺少健全的毕业人才保留机制,优秀毕业生与学院的联系较弱,可以通过借鉴其他学校的人才管理经验,建立人才库、校友渠道并健全与毕业生交流沟通机制,记录并追踪优秀人才的去向,定期与学生通过邮件联系,增强学生与学院之间的情感,促进优秀人才回流。
图与会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最后,邵晓鹏院长对各位专家教授在此次座谈会中发表的建议表达衷心的感谢,并表示,通过此次会议更加坚定了创新发展计算成像体系的理念,在保有自身优势不断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创新人才与交流平台发展模式、吸纳优秀生源、保留优秀人才并在与科研院校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前沿领域的探索和攻坚能力,提高学院整体的论文水平,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真正意义上实现“光电引领,未来可期”。
图邵晓鹏院长进行总结
本次会议于当日16时30分圆满闭幕。会议在开放、包容、热烈的交流氛围中进行,与会专家学者就光学、光电子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学科交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无私传授了各自学术方向中的最新科技进展,使不同学科领域的前沿思想由碰撞、交叉到融合。同时,在光电工程学院未来的发展规划问题上,与会专家学者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使学院老师在坚定发展信念的基础上,打开了新思维、找到了新方法、开创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