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联系我们
首页 实验室概况 仪器设备 师资队伍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 合作交流 规章制度 检测服务 资料下载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研究成果>研究成果> 正文
中科院:氧化石墨烯等制备铬污染修复磁性材料 可实现重金属回收
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21日 00:00 阅读次数:

  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专家在六价铬污染治理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能够在水体和土壤中实现重金属的磁回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日,《朗缪尔》(Langmuir)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所课题组在六价铬(Cr(VI))污染治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工作为铬污染水体和土壤的修复提供一种新思路,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该论文题为“Synthesis of a Multifunctional Graphene Oxide-Based Magnetic Nanocomposite for Efficient Removal of Cr(VI)”。


  高速发展的工业给环境带来大量的重金属污染,数据表明,全国约有19.4%的耕地调查样点超过土壤环境质量限量标准。如何治理好土壤中重金属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诸多重金属中,六价铬是一种典型高毒性重金属污染物,能够引起一系列疾病。目前,六价铬的处理主要集中在水体中,而由于分离回收困难,土壤中六价铬污染治理仍缺乏有效手段。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一种可高效去除土壤中六价铬的方法。
  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所课题组利用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等为主体材料,经过系列结构设计和功能化修饰,制备出一种磁性复合纳米材料——重金属磁捕剂,具有多孔结构、大比表面积和高表面活性,既可以高效吸附抓取水体和土壤中的六价铬,又可通过还原反应将高毒性六价铬转变为低毒性三价铬,且能够通过外加磁场将纳米材料连同铬一起从水体和土壤中移除,从而从根本上修复六价铬污染的水体和土壤。


  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六价铬移除的原理示意图


  吴正岩介绍,与现有修复方法相比,该工作创新性地提出一种移除土壤中铬的新方法,突破了土壤与铬分离的技术瓶颈,为铬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一种原创性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前利用黏土、生物炭等天然材料复配的修复技术虽然能够抓取重金属,但无法移除,而本项研究的磁回收功能是最大亮点。”吴正岩说,该材料环境友好、性能稳定、制备方法简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前景。相关论文全文发表在 Langmuir, Article ASAP(DOI: 10.1021/acs.langmuir.7b01293)上。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技术支持:西安聚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