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03年重点工作总结(段宝岩校长电视讲话)


 同志们:
   值此新春来临之际,我代表学校领导、并以我个人名义,向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离退休人员以及西电的校友表示最亲切的慰问,在此给大家拜个早年,并祝大家节日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2003年是全国人民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也是我校理顺思路、明确目标、全面实施“两大步三小步”战略部署的起步之年。过去的一年,全校上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努力奋斗,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成功召开了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进一步理清了思路、统一了认识;我们取得了抗击“非典”的决定性胜利,实现了拒“非典”于校门之外的预定目标。
   在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结合实际认真“思考两个问题、制定三个规划”,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提出了鲜明的办学理念。
   两个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西电”,这是发展的问题,和“怎样建设西电”,这是改革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学校的长远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发展规划以及校园建设规划;经过全校上下的反复讨论、共同研究,进一步提出并深化了“四个兴校”的概念,即:“观念兴校是先导、学术兴校是关键、人才兴校是根本、管理兴校是保障”;进一步明确了“一头两翼一保障”的发展思路。一头就是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龙头、是核心、是旗帜,它的内涵包括两个支撑系统,即教学、科研作两翼,一个保障体系即后勤、管理。“一头两翼一保障”的发展思路形成了西电发展的一个整体系统,为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思想上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新校区工作。
   新校区涉及到西电未来的长远发展。
   在此工作上,我们主要把握住了三点:
   第一,成功地将新校区定点在长安区,其中有三个吻合,首先与西安市总体规划相吻合,其次和高新区的规划相吻合,再次就是和长安区的西部大学城规划相吻合,周边环境较好,文化氛围浓郁;
   第二,关于太白路立交桥,全校上下统一认识,通过与西安市的反复沟通与接洽,坚持两个基本点、基本实现了两大目的,即首先使立交桥的建设对西电的影响达到最小程度,立交桥占地由原来推进学校十几米往北推到梧桐树,起步从北门以西变到了北门以东,其次对西电长远战略性发展带来更多实惠,集中体现在新校区建设方面,在定点、土地价格上,带来了相当大的实惠;
   第三,新校区建设工作上,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指挥部,目标是实现2004年新生入住,当前正在抓紧推进。
   三、拓展外部发展空间
   大力拓展学校外部发展空间,具体讲就是大力发展一条内线、两条外线。一条内线是指要苦练内功、增强实力,不断增强指标体系。两条外线一个是要在国内创造比较好的发展平台和环境,一个是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一)国内外线方面
   1.共建工作。过去一年中,我们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全力争取共建。
   2.校所合作。国庆前,从28日到30日用了三天的时间,走访了南京14所(我国最大的雷达研究所)、石家庄54所(我国最大的通信研究所)以及石家庄13所(微电子及半导体专业研究所)以及嘉兴36所(DZDK和侦察专业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之后,又与西安20所(导航技术研究所)、39所(大型天线结构研究所)建立了同样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即将和航天集团504所签订合作协议,校所合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二)国外外线方面
   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方面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是在意识、认识上要把外事工作做大做强,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我们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要借鉴和学习一切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学校组成院长代表团访美,利用两周时间走访了美国11所著名大学,受益颇丰,各主要学院找到了国际上的参照体系;
   二是我校学科如何尽快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即切实推进聘请国际著名教授担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工作,切实加大学科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三是大力加强并积极探索与境外大学联合合作办学,此方面取得一些积极进展,注意了互派人员进行交流,通过教师、研究生互访,加大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
   四、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花园式校园工程。得到了教育部专项经费支持,用了4到5个月的时间,对北院进行规划和整体布局设计,圆满完成了花园式校园的建设任务,校园更加漂亮、温馨,广大师生员工倍感舒畅、骄傲和自豪;
   第二,数字化校园工程。包括硬件与软件,硬件内容主要为楼宇间千兆带宽连接,取得了教育部800万元西部大学计算机校园网的经费支持,正在建设当中;软件内容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学校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其中包括管理的自动化、无纸化、网络化,同时有一卡通、数字化图书馆,以及各个单位之间的自动化、无纸化连接建设;二是教学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一些老教授、老专家讲课非常好的资源,如国家教学名师梁校长的授课资料,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使更多的学生享受这样的优质资源;三是校院系三级网站建设,目前各学院、各处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站,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第三,校园学术氛围。大学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地方,应当具有浓郁的学术氛围,2003年我们邀请了众多的国内外知名院士、教授和专家来校作讲演及当前科研形势的报告,继续举办了研究生院学术年等活动,使大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此外,各个学院非常重视学术活动的开展,举行了较多的国内、国际会议。
   第四,全体师生文明素养的提高。有了好的环境,还要维护好、备加爱惜,必须要有文明的行为,教育学生形成好的文明素质,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爱护学校的所有设施,在校园里形成一个团结、祥和、文明的氛围。
   五、学科建设
   首先是认识问题。学科建设是龙头,学科建设是核心,学科建设是旗帜,这一点应当在全校形成共识,非常关键,学科建设上不去,我们的指标就上不去,学校的声誉就上不去。
  第二,“211工程”建设。学科建设应当搭建一个平台, “211工程”为尖峰,我们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立项验收,又通过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验收,“十五”、“211工程”已经开始全面实施。
   第三,校、院、系三级学科建设布局。过去的一年中,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的讨论研究,学校学术委员会多次讨论,最后通过学科组评审,确定了“211工程”的4个学科群,14个校级重点学科、10个院级重点学科、18个系级重点学科以及4个跨学院的研究中心的建设,2003年至2005年投入1.4亿元,要求一年一评审,要跟踪。好的支持,不好的经费就要减免甚至取消。同时重视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建设。2003年新增3个博士后流动站,使学校博士后流动站从2个增加到5个,可以在全校12个二级博士点上招收博士后人员,新增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使我们的博士点总数达到了18个,另外还增加了11个硕士点,学科建设在2003年取得了明显进步。
   六、 教学科研
   我们是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大学,教学科研是我们时刻都要紧抓不放的事情。本科生教育是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路,要不遗余力地抓好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
   1、本科教学
   以迎接本科教学优秀评估为契机,全面加强了质量工程,在加强管理、督导、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名牌专业以及双语教学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2003年投入了1100余万用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2、研究生教育
   以迎接2004年研究生院验收为动力,全面加强研究生的管理与教育工作,加强了入口、出口及中间过程的严格管理。
   入口很关键,材料不行就很难加工出很好的成品;出口也很重要,我们要求博士生论文答辩前至少有一篇被SCI、或两篇被EI收录的论文;另外,进行了基础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3、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的总目标是大幅度提高科研经费,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到“十五”末实现翻一番。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863、973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为代表的基础研究的争取;
   第二,以总装、各军兵种、国防科工委等军事电子研究为主的经费的争取;
   第三,与社会、研究所、企业及各个公司的横向合作研究,三头并进,把经费数搞上去;
   第四,加强了重大项目的争取,973已经有了明显的进展,有2至3项课题已经得到了基本落实。
   科研指标体系也有一定进展,根据今年国家科技部公布的论文总体情况,我国在全世界排名第五位,我校EI、ISTP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16及18名,进入了前20名,从总体上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
   七 师资队伍
   “四个兴校”中人才兴校是根本,我们有再好的设备、再好的仪器,但如果没有一流的人才,什么都是零。怎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要统一认识,达成共识——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一流的教师我们的指标体系就上不去,我们高质量的人才就培养不出来,学校的整个声誉也就提不高。在这个总体思想指导下,抓了两项工程、四个计划。
   1、两个工程
   两个工程包括院士工程和“3512”工程。院士工程目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