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学院导师与海棠3号书院新生开展系列导学活动
(通讯员张玲 毕力格 张伟)为贯彻落实本科生导师制,电子工程学院全面推进“八个一”工程,即一次新生见面会、一次校史馆参观学习、一次博物馆参观学习、一次师生午餐会、一次实验室开放日、一次书院开放日、一次学术讲座或一次体育活动、一份总结汇报。本学期开学至今,学院通过课堂交流、校史参观、线上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导师交流导学育人成效,帮助学生更好适应大学生活、适应西电校园,做好学习规划和生涯规划,以积极的心态争做奋发有为的西电人。
课堂交流,助力新生适应养成
在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梁继民教授与20名新生的见面会中,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他解答了学生们在大学规划、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多个问题,鼓励学生要勇于突破,敢于尝试,从多方面提升自身技能,争取全面发展。立足学院实际,梁教授对电子工程学院各专业、实验室进行了简要介绍,提升了新生们对学科专业的认知认同。此外,他还以优秀学生事迹为案例,在学习规划、学习方法和科研竞赛等方面为大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在线下课堂中,刘宏伟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一课。通过精炼地总结在雷达信号处理方面所遇到的难题,刘宏伟教授向同学们说明高等数学、物理等理论课的重要性,并以他个人的经历告诉大家勇敢和自信对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意义。曾维和同学分享他的课堂感受说:“我希望以后能和老师一样,把对科学知识的向往转换成不断学习的动力!”
在南校区的操场上,全英汇教授与新生开展第一次见面会。导师和学生像多年的至交好友一样围坐在一起聊天,在交谈过程中,全英汇教授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初入大学的疑问,并讲述了关于大学的许多知识,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受益良多。
对于任爱锋教授指导的学生来说,第一次见面从西电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开始。在实验教学中心门口,任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学校自主设计的“信息”“智能”“集成”的标志,接着讲述了与西电对接合作的大型科技企业的背景与相关成果。进入实验室,任教授向大家揭秘了西电实验室独特的飞线设计和西电在对国产芯片上的创新应用,让学生对校企合作、国产仪器、国产芯片有了新的认识。最后,任爱锋教授指导的2019级学生吴成业与大家交流学习经验。关于对生活应有怎样的态度,学生有什么新的责任,大家有了自己的思考。
实地参观,传承西电红色精神
电子工程学院王彤教授带领新生参观学校博物馆。王教授向大家细致讲解雷达厅和天眼工程,使学生们全面了解雷达的起源以及舰载雷达的工作原理。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提问,王教授以幽默风趣的讲解和渊博深厚的知识予以解答,获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惠继鹏同学表示:“我们惊叹于天眼工程的核心科技三大创新之一来源于西电科研团队,被西电一个又一个‘首次’与‘第一’而折服。”
电子工程学院李汝江副教授带领新生参观校史馆,聆听西电红色历史,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沟通,以朋友的身份对大学四年乃至长远人生道路给出建议。大家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身为西电人要找好自我定位,承担自身使命,实现自我价值。
线上研讨,推动学生成长发展
面对疫情防控形势下线下授课暂时中断的情况,导师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时刻牵挂学生,人文关怀与学术指导不停歇,开展“云研讨”活动。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李龙教授与同学们进行线上交流。通过视频的方式,他与20名同学进行一一谈话,解答了大家目前以及入学一段时间以来遇到的问题。
通过同学们提交的《西电生活初认识》详细掌握每一位同学的基本情况之后,李龙教授还记录下每位同学的家乡和个人爱好,这让同学们备受关怀、深感温暖。他还要求同学们制定一日作息时间表,处理好学习和娱乐的关系,并希望大家多去图书馆、多与老师交流,为同学们的大学生活指明方向。电子信息类新生陈子卓说:“听了老师的课之后我感觉受益匪浅,我将会按照老师的建议进行接下来的学习生活,朝着成为一名优秀的西电学生不断前进!”
陈伯孝教授也与20名电子信息类新生齐聚云端,以聊天漫谈的方式展开新生研讨课。了解和关心大家的近况后,陈教授向大家介绍专业情况,特别讲解了雷达系统的重要性与发展前景。他鼓励新生从基础做起,筑牢专业根基,为今后成长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随后,陈教授邀请2位博士研究生和2019级保研学生为大家进行经验分享。在交流中,同学们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科技报国的决心和信心。
在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中,同学们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对人生方向的发展有了更深切的把握,明确了身为新一代西电人所肩负的赓续西电荣光、接力祖国发展的历史使命。此后,电子工程学院将持续落实“八个一”工程,通过新生导师制发挥导师“传帮带”的导学作用,为同学们打牢信仰之基、铺就成才之路,在实践中引导学生与学校、社会、国家同频共振,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