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院“三个结合”挖掘扶贫育人元素促进人才培养
■通讯员 钱德年 刘建锋 刘昕雨
电子工程学院自2016年启动“一院一品”对接“一镇一校”教育精准扶贫计划以来,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以不同方式校地共联共建思想政治教育、暑期志愿者社会实践、课题研究、基地建设等帮扶工作,在对接扶贫过程中特别注重扶贫与育人相结合,充分挖掘脱贫攻坚过程中的育人元素,为扶贫扶智、育人育才牵线搭桥,鼓励广大师生把科研项目立在田间地头、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引导广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魅力,参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努力成才报党报国。
电子工程学院通过“三个结合”--扶贫对接点扶贫故事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扶贫对接点留守儿童扶智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结合、扶贫对接点科技扶贫与大学生创新训练相结合,深入挖掘扶贫对接点育人元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在校本科生刘惠民为蒲城县翔村中学捐助10000元助学金,学院“科技筑梦、助力飞翔、爱心传递、扶志扶智”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赢得家长好评,王新怀老师指导的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项目在蒲城县洛滨镇落地生根,博士生秦东杰参加校工会组织的科技扶贫博士服务团,学院本科生参与其中并收获成长。
扶贫对接点生动故事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突出思想引领
电子工程学院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向广大学生宣讲党的精准扶贫战略方针,组织学生党员和骨干定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系列讲话,向在脱贫攻坚一线奉献自我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学习,引导广大同学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四个自信”,引导广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学院特别注重讲好身边西电人故事,向广大学生讲述西电向尧山镇闫家村派出驻村书记带领广大村民依托金银花产业脱贫致富的故事,鼓励广大学生传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西电精神。
学院在每年毕业班就业季开展基层就业专题教育,宣讲精准扶贫政策,讲述西电人在蒲城县助力脱贫故事,引导广大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学院2017届毕业生刘坤丽、2019届毕业生张振钢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学院2018届毕业生王琳珠参加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学院2019届毕业生邹宝利、张灿参加选调生计划到贵州基层就业,一批批电院学子以实际行动参加到基层一线的脱贫攻坚事业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学院的教育引领下,学院2016级本科生刘惠民自愿捐出10000元奖学金资助蒲城翔村中学10名贫困学生。
扶贫对接点贫困儿童扶智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结合,突出实践育人
电子工程学院对接扶贫点蒲城县尧山镇翔村中学在校学生中有不少留守儿童,学院在帮扶过程中除了按照需求进行物质帮扶,特别注重开启贫困学生心灵,为他们送去爱与希望,扶智、扶志。学院先后派出多支大学生志愿服务小分队,发挥学院学生专业特色,深入学生课堂,以“科技筑梦、助力飞翔、爱心传递、扶志扶智”作为志愿服务口号,帮助广大留守儿童开阔眼界,在贫困儿童心灵种下科技创新的种子,重新点燃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学院于2019年暑假组织10名本科生成立“科技助翔、爱心扶智”实践队赴翔村中学开展支教帮扶活动,帮扶活动历时两周,学院志愿者与翔村中学师生同吃同住。针对学校留守儿童现状,本次支教帮扶活动由电子信息知识科普和学生假期作业辅导组成。科普内容包括电子元器件认识、电路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原理及编程基础、简易电路焊接等,激发学生对电子信息科技的学习热情,在广大同学心中埋下一颗憧憬科学的种子。志愿者们每天在科普知识讲授后专门为留守儿童辅导暑假作业,赢得广大在外务工学生家长好评。
学院通过组织本科生赴扶贫对接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突出实践育人,引导青年学生到脱贫攻坚一线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先后有几十名本科生参与其中,广大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感悟到了知识和爱心传递的魅力,纷纷表示要珍惜大学美好时光,发奋图强、努力成才,2019年暑假参加完帮扶活动的志愿者均获得校级以上荣誉。
扶贫对接点科技扶贫与大学生创新训练相结合,突出科研育人
学院鼓励和引导师生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努力解决蒲城县广大农民脱贫增收的实际问题。学院在前期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坚持科技扶贫惠农,在洛滨镇建立“食用菌”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学院王新怀老师团队自主研发的基于NBlot的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已在园区安装调试,该套设备可以实时联网采集空气和土壤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定制信息,通过外设实现大棚自动喷雾、卷帘通风等功能,并可实现即时精准化控制和历史数据记录分析,极大节省人力成本,并大幅提高农产品产量,该项目得到蒲城县政府、农业科技局、扶贫开发办公室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
学院在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和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落地过程中,特别注重鼓励本科生参与该项目,将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融入其中,突出实践育人。学院先后有30余位本科生参与到科技扶贫中,通过参加科技扶贫,广大学生首先充分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增强“四个自信”;其次通过解决复杂问题,提高了综合运用电子信息知识的能力;第三是通过解决农民增收实际问题增强了对专业的认知和自豪感,为未来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电院学生基于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项目孵化成立薇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大学生国创项目结题全校第5名的成绩,并获得学校“互联网+”大赛银奖。电院参加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项目的本科生同时收获丰硕成绩,14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项,2名同学已保送研究生。
电子工程学院按照学校要求对接蒲城县完成扶贫扶智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引导和鼓励学院学生参与其中,以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为落脚点,通过“三个结合”,突出思想引领、突出实践育人、突出科研育人,深入推进“三全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电子工程学院自2016年启动“一院一品”对接“一镇一校”教育精准扶贫计划以来,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以不同方式校地共联共建思想政治教育、暑期志愿者社会实践、课题研究、基地建设等帮扶工作,在对接扶贫过程中特别注重扶贫与育人相结合,充分挖掘脱贫攻坚过程中的育人元素,为扶贫扶智、育人育才牵线搭桥,鼓励广大师生把科研项目立在田间地头、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引导广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魅力,参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努力成才报党报国。
电子工程学院通过“三个结合”--扶贫对接点扶贫故事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扶贫对接点留守儿童扶智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结合、扶贫对接点科技扶贫与大学生创新训练相结合,深入挖掘扶贫对接点育人元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在校本科生刘惠民为蒲城县翔村中学捐助10000元助学金,学院“科技筑梦、助力飞翔、爱心传递、扶志扶智”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赢得家长好评,王新怀老师指导的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项目在蒲城县洛滨镇落地生根,博士生秦东杰参加校工会组织的科技扶贫博士服务团,学院本科生参与其中并收获成长。
扶贫对接点生动故事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突出思想引领
电子工程学院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向广大学生宣讲党的精准扶贫战略方针,组织学生党员和骨干定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系列讲话,向在脱贫攻坚一线奉献自我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学习,引导广大同学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四个自信”,引导广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学院特别注重讲好身边西电人故事,向广大学生讲述西电向尧山镇闫家村派出驻村书记带领广大村民依托金银花产业脱贫致富的故事,鼓励广大学生传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西电精神。
学院在每年毕业班就业季开展基层就业专题教育,宣讲精准扶贫政策,讲述西电人在蒲城县助力脱贫故事,引导广大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学院2017届毕业生刘坤丽、2019届毕业生张振钢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学院2018届毕业生王琳珠参加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学院2019届毕业生邹宝利、张灿参加选调生计划到贵州基层就业,一批批电院学子以实际行动参加到基层一线的脱贫攻坚事业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学院的教育引领下,学院2016级本科生刘惠民自愿捐出10000元奖学金资助蒲城翔村中学10名贫困学生。
人民网报道西电2016级本科生刘惠民捐助新闻
电院2016级
本科生刘惠民捐助贫困学生并作报告
扶贫对接点贫困儿童扶智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结合,突出实践育人
电子工程学院对接扶贫点蒲城县尧山镇翔村中学在校学生中有不少留守儿童,学院在帮扶过程中除了按照需求进行物质帮扶,特别注重开启贫困学生心灵,为他们送去爱与希望,扶智、扶志。学院先后派出多支大学生志愿服务小分队,发挥学院学生专业特色,深入学生课堂,以“科技筑梦、助力飞翔、爱心传递、扶志扶智”作为志愿服务口号,帮助广大留守儿童开阔眼界,在贫困儿童心灵种下科技创新的种子,重新点燃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学院于2019年暑假组织10名本科生成立“科技助翔、爱心扶智”实践队赴翔村中学开展支教帮扶活动,帮扶活动历时两周,学院志愿者与翔村中学师生同吃同住。针对学校留守儿童现状,本次支教帮扶活动由电子信息知识科普和学生假期作业辅导组成。科普内容包括电子元器件认识、电路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原理及编程基础、简易电路焊接等,激发学生对电子信息科技的学习热情,在广大同学心中埋下一颗憧憬科学的种子。志愿者们每天在科普知识讲授后专门为留守儿童辅导暑假作业,赢得广大在外务工学生家长好评。
学院通过组织本科生赴扶贫对接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突出实践育人,引导青年学生到脱贫攻坚一线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先后有几十名本科生参与其中,广大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感悟到了知识和爱心传递的魅力,纷纷表示要珍惜大学美好时光,发奋图强、努力成才,2019年暑假参加完帮扶活动的志愿者均获得校级以上荣誉。
学校“科技助翔
、爱心扶智”实践队电子信息知识科普
扶贫对接点科技扶贫与大学生创新训练相结合,突出科研育人
学院鼓励和引导师生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努力解决蒲城县广大农民脱贫增收的实际问题。学院在前期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坚持科技扶贫惠农,在洛滨镇建立“食用菌”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学院王新怀老师团队自主研发的基于NBlot的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已在园区安装调试,该套设备可以实时联网采集空气和土壤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定制信息,通过外设实现大棚自动喷雾、卷帘通风等功能,并可实现即时精准化控制和历史数据记录分析,极大节省人力成本,并大幅提高农产品产量,该项目得到蒲城县政府、农业科技局、扶贫开发办公室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
学院在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和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落地过程中,特别注重鼓励本科生参与该项目,将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融入其中,突出实践育人。学院先后有30余位本科生参与到科技扶贫中,通过参加科技扶贫,广大学生首先充分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增强“四个自信”;其次通过解决复杂问题,提高了综合运用电子信息知识的能力;第三是通过解决农民增收实际问题增强了对专业的认知和自豪感,为未来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电院学生基于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项目孵化成立薇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大学生国创项目结题全校第5名的成绩,并获得学校“互联网+”大赛银奖。电院参加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项目的本科生同时收获丰硕成绩,14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项,2名同学已保送研究生。
智慧农业物联网
平台安装调试
智慧农业物联
网平台运行状况
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孵
化公司获奖证书
电子工程学院按照学校要求对接蒲城县完成扶贫扶智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引导和鼓励学院学生参与其中,以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为落脚点,通过“三个结合”,突出思想引领、突出实践育人、突出科研育人,深入推进“三全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责任编辑:冯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