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代码:0804
一、学科简介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隶属于工学信息科学领域,是专门研究精确测量、传感、计量以及仪器技术的一级学科,涉及信息的获取、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的源头、基础和关键。不仅是国民产业的各个领域的基础,也是人类认知和探索自然的重要手段,历史上每次测量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都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许多重要的技术进步和科学发现。现代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融合了电子学、光学、力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精密机械学、控制科学等多个学科,是前沿科学领域中最为活跃、包容开放和的综合性学科之一。是自然科学、航空航天、先进制造、交通运输、军事国防、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医疗健康等领域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本学位授权点紧密围绕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以航空航天技术和空间科学发展为牵引,将传统仪器学科与空间科学有机地融合发展。在智能检测与新型传感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智能机电系统及测控技术等传统优势方向的基础上,拓展了空间科学仪器与电磁测试技术、飞行器测控与空间信息处理等具有鲜明航天特色的研究方向。
本学科建设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并和多个业内知名研究所和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拥有先进、齐全的实验设备,总价值近亿元。牵头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仪器研发计划项目,承担了863计划、国防预研项目等一系列高水平研究项目,水平处于国内先进,部分具有国际领先地位。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就业面宽广,主要就业于电子行业、航空航天、工业产业的研究所、高校和知名企业。
二、培养定位与目标
1.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崇尚科学,恪守学术道德,具有追求真理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在本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把握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能够从事高水平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并在某一方面取得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熟练的专业写作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4.身心健康,具有承担本学科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和素养。
三、学位标准
博士生应掌握本学科相关的研究理论知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能够把握国际前沿和科研趋势、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工作,勇于开拓,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知晓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能够阅读本领域相关的专业外文资料;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和合作的能力;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本学科培养对发表学术论文或其他学术成果的要求。
四、培养方向
本学科主要在空间科学仪器与电磁测试技术、飞行器测控与空间信息处理、智能检测与新型传感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智能机电系统及测控技术等五个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1.空间科学仪器与电磁测试技术
空间科学仪器与电磁测试技术是探索空间前沿科学问题的重要手段,面向空间物理环境、电磁环境、信息感知中的科学问题,探索新型探测、检测原理与方法,研制新型空间科学观测仪器及科学载荷,促进空间探索、开发和利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磁环境与结构的耦合作用与模拟、高速目标等离子鞘套模拟及电磁科学实验技术、空间环境效应与多物理场数值仿真、空间探测与微纳卫星工程等。
2.飞行器测控与空间信息处理
飞行器测控与空间信息处理借助先进的测量与感知手段,提升飞行器的综合信息处理水平。面向国家发展新型高速飞行器的需求,研究复杂空间环境下高速、高动态运动目标的信息获取、处理、传输与控制的理论前沿问题;解决临近空间高速飞行环境下对测控通信、目标识别与对抗带来的一系列新挑战,探索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智能协同的基础问题。主要研究方向有空间飞行器测控通信、空间信息对抗、飞行器先进导航与制导控制等。
3.智能检测与新型传感器
智能检测与新型传感器技术主要关注空间环境及各种极端条件下信息感知和处理的新原理和新方法。面向空间在轨应用、飞行器和运载器等领域的需求,研究新型的传感原理,研制新型敏感材料和传感器件;发展极高性能或极端环境下测量检测新方法和智能检测新理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敏感材料与新型传感器、智能检测理论与技术等。
4.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研究智能感知、柔性传感、移动互联数据传输与测试大数据构建的云测试技术、微波测试与应用技术;以时间、频率相关的物理量和工程量等为主要对象,利用信号检测、处理、分析技术等手段,探索研究新的测量、测试原理和方法,以及量值溯源和传递方法,广泛应用于原子钟、授时、导航定位等;研究先进机器人与无人自主系统、智能与视觉融合导航、计算机视觉及场景认知、目标跟踪与识别、多源信息融合等。主要研究子方向有:(1)智能物联感知与微波测试;(2)时频测控与仪器;(3)空间机器人和计算机视觉。
5、智能机电系统及测控技术
以机械电子学为基础,综合应用精密机械、传感与检测、信息处理、微系统及控制理论等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精密仪器及机械的机理、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精密测控系统、装置和相关的信号检测与处理方法,从而发展相应的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它与机械电子工程、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等学科方向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主要研究子方向有:(1)微组装与微系统;(2)微纳机电系统;(3)机器学习。
五、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新生入学后由导师为其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面培养工作。培养计划主要包括:(1)课程学习计划。按照课程学习要求完成相应学分;(2)科研实践。科学研究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3)学位论文。在科研实践基础上,在导师指导下安排论文进度与内容,并进行相应的中期考核。
2.采用课程学习+论文的培养模式。学生入学一年内完成课程的学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课和开题工作。应不迟于第三学期初完成选题报告,经博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六、学制与修业年限
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普通招考博士及第六学期取得博士学籍的硕博连读生修业年限为3至6年(在职博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7年)。第三到第五学期取得博士学籍的硕博连读生(从硕士入学开始计算)修业年限为5至7年。
七、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普通招考博士生总学分不少于20学分,其中学位课额定学分不少于12学分;学位课由公共课(4学分),专业基础课(6学分)和专业课(2学分)组成。详细课程设置请查看附表。
1.公共基础课(4学分)
A.政治理论课,2学分
B.外语课,2学分
2.专业基础课(6学分)
3.专业课(学位课),2学分
4.学术前沿课,1学分
5.论文写作,1学分
6.人文素养课,1学分
7.任选课,2学分
8.必修环节(3学分)
综合考试,1学分
学术活动,1学分
教学实践/社会实践,1学分
八、必修环节
1.综合考试
根据本学科博士生培养要求,在开题之前由导师组织专家组对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工作态度、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等掌握情况、研究能力和研究潜力进行综合考评。通过者,获得1学分,准予继续进行博士论文研究工作。
2.学术活动。
(1)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参加并听取学院(及以上)组织的学术报告不少于10次;
(2)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参加学院(及以上)组织的学术活动并做口头学术报告不少2次,或参加国际会议并做口头报告1次。
3.教学实践、社会实践。
博士研究生须在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中选择一项作为实践环节,通过考核者获得1学分,详情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实践环节实施细则》。
教学实践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参与一定学时的教学辅导工作。教学完成后,学生须填写《教学实践学分认定表》,经导师和学院审核后,上报研究生院备案,各学院做好监督与管理工作。
社会实践可通过学术服务、挂职锻炼、社会调研及其它各类校内外公益服务活动的形式完成,要求累计不少于一个月。社会完成后,学生须填写《博士研究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经导师和学院审核后,上报研究生院备案,各学院做好监督与管理工作。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博士生在修完学位课程并完成规定学分后,可以开展学位论文工作。博士生在导师或导师组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对论文质量全程把关。学位论文工作包括论文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撰写、预答辩、答辩等几个环节。
1.选题与开题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结合导师的科研任务开展,选题应为本学科前沿,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选题来源与选题意义,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以及可行性分析,预期成果和工作进度安排等。
2.论文中期检查
博士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的一年内,必须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中期考核的内容包括:总结学位论文工作进展情况,阐明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阶段性工作中与开题报告内容不相符的部分须进行说明,以及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进行阐述。
3.预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是博士研究生完成既定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定稿之前的重要环节,对进一步完善学位论文内容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应在学部或学院规定的时间点提出学位论文预答辩申请,具体实施办法请参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的相关规定》。
4.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是对博士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水平的全面考核,是申请和授予博士学位的重要程序。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条件及有关要求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的实施细则》。
5.学位授予
博士研究生按要求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修完培养计划中所有课程,学分达标,成绩合格,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授予博士学位。
论文工作中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撰写、答辩以及授位标准等具体要求,按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的相关规定》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的实施细则》执行。
附表.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中文名称 |
学时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开课学期 |
开课单位 |
备注 |
|
学 位 课 |
公共 基础课 |
政治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6 |
2 |
考试 |
全年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必修 |
|
英语 |
学术交流英语 |
64 |
2 |
考试 |
全年 |
外国语学院 |
|
专业基础课 |
数 学 课 |
最优化方法 |
48 |
3 |
考试 |
秋季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3学分 |
|
数值泛函与小波理论 |
48 |
3 |
考试 |
全年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
矩阵论 |
48 |
3 |
考试 |
全年 |
电子工程学院 |
|
随机过程 |
48 |
3 |
考试 |
全年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
凸分析与最优化理论 |
48 |
3 |
考试 |
春季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
网络化系统分布式控制理论 |
48 |
3 |
考试 |
春季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
泛函分析引论 |
48 |
3 |
考试 |
全年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
学科基础课 |
微波电路理论分析与设计 |
48 |
3 |
考试 |
春秋 |
机电工程学院 |
≥3学分 |
|
信号分析与处理 |
48 |
3 |
考试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
图像理解与机器视觉 |
48 |
3 |
考查 |
春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
空间物理学 |
48 |
3 |
考试 |
春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
MEMS设计 |
48 |
3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
测试计量技术 |
48 |
3 |
考试 |
春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
专业课 |
虚拟现实与飞行仿真技术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2学分 |
|
智能控制方法与应用 |
48 |
3 |
考试 |
春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
现代电子系统工程设计 |
48 |
3 |
考试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
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 |
48 |
3 |
考试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
微波毫米波集成理论基础 |
32 |
2 |
考试 |
春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
MEMS可靠性 |
32 |
2 |
考查 |
春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
等离子体电波理论与信息传输 |
48 |
3 |
考试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
非学位课 |
学术前沿课 |
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 |
16 |
1 |
考查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1学分 |
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前沿 |
16 |
1 |
考查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空间科学前沿技术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微纳米力学前沿讲座 |
16 |
1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微纳机电系统前沿 |
16 |
1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微特结构与测量 |
32 |
2 |
考查 |
春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智能感知新技术与算法 |
32 |
2 |
考查 |
春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智能信息系统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仪器前沿技术 |
16 |
1 |
考试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论文写作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
16 |
1 |
考查 |
全年 |
研究生院 |
必修 |
人文素养课 |
科学道德与学风 |
20 |
1 |
网考 |
全年 |
电子工程学院 |
≥1学分 |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专题 |
16 |
1 |
考查 |
秋季 |
人文学院 |
任选课 |
现代授时技术 |
32 |
2 |
考试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3学分 |
图像处理系统原理 |
48 |
3 |
考试 |
春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现代光电检测技术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空间信息网络 |
32 |
2 |
考试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与应用 |
48 |
3 |
考试 |
春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时间与频率测试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仪器科学与技术简史 |
48 |
3 |
考查 |
春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无人系统控制与仿真 |
32 |
2 |
考查 |
春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可再生能源制造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振动控制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微纳制造与表征技术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仪器信号分析处理原理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高等微波网络 |
48 |
3 |
考试 |
秋季 |
电子工程学院 |
数字集成系统设计 |
48 |
3 |
考试 |
秋季 |
微电子学院 |
日语(二外) |
120 |
2 |
考试 |
学年 |
外国语学院 |
俄语(二外) |
120 |
2 |
考试 |
学年 |
外国语学院 |
德语(二外) |
120 |
2 |
考试 |
学年 |
外国语学院 |
法语(二外) |
120 |
2 |
考试 |
学年 |
外国语学院 |
必修 环节 |
学术活动 |
|
1 |
考查 |
全年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
必修 |
选3学分 |
|
|
综合考试 |
|
1 |
考查 |
全年 |
|
|
|
|
教学实践 |
|
1 |
考查 |
全年 |
二选一 |
|
社会实践 |
|
1 |
考查 |
全年 |
|
培养方案修订专家组组长签字:
学院公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