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的意义不仅仅是获得奖项或者荣誉。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们脚踏实地做研究,迈开步子敢创新,将技术创新向市场产品进行转化,通过这一系列过程所锻炼的综合素质能力才是最成功的培养。”俱乐部负责教师邵明绪的竞赛理念指引着每一个进入梦想工坊俱乐部的成员,引领着我们树立正确的竞赛观,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以赛促学的意义。
我与梦想工坊的相遇要追溯到2022年5月。那时,我刚刚得知自己被学校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钱学森实验班录取。随之而来,我感受到了专业知识深度和难度的提升,课程的压力扑面而来,知识与应用的断层也让我陷入迷茫。尽管我有着不错的成绩,但面对越来越多的项目实践,我依然感觉到捉襟见肘。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跳出考试的框架,让我的知识服务于真实的项目。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梦想工坊的活动,聆听了徐涵城学长的项目路演与竞赛分享,让我对学科竞赛有了新的认识。学长告诉我们,竞赛是一种多维度培养能力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协作、沟通等。与此同时,学长嘱咐我们既要“参与竞赛”,又要“跳出竞赛”,不要被竞赛获奖蒙蔽了双眼,阻挡了视野。同学们参与竞赛要时刻认清自己的位置,牢记自己参与竞赛的初心并坚持长期主义,才能获得最终的收获。学长的分享为我的疑问指明了一条道路:也许通过竞赛,可以让我的知识服务于真实的项目。因此,我选择加入了梦想工坊。
大一暑假,我经过面试如愿进入了梦想工坊俱乐部。这是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科技创新俱乐部,是一个包容而广阔的平台。俱乐部内有来自各个学院的前辈和同学。在这里,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分享经验、互补能力。在这里,我第一次在实践中体会到拥有团队的力量。
梦想工坊俱乐部由谢楷、徐晗等教师牵头;学长学姐负责日常管理,并对我们进行培养;此外,我们俱乐部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俱乐部责任教师邵明绪是蜂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曾在上学期间获得电赛、“互联网+”大赛等竞赛的国家级最高奖项,他既拥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工程经验,也具有丰富的竞赛经验。梦想工坊俱乐部真正做到了科学研究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有助于帮助我们做有市场需求的技术,做服务于生活的产品。
进入俱乐部后,我接触到一个全新的科研领域——等离子体技术。它好像拥有某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从零开始探索这个全新的领域,从理解到学习直至探索,逐步地,我对等离子体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广泛应用于多个科技领域,如材料加工、能源产生和医疗技术等。在俱乐部的引导下,我开始参与到具体的实验和项目设计中,逐渐从理论学习转向实际操作。
在梦想工坊俱乐部的研发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技术创新的艰辛与收获。大二学年,我承担了新的项目,该项目致力于航天通讯技术的扩展下放,针对多节点团队通信的独特网络拓扑和变化模式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我们发现,通用的自组网技术(如Zigbee、Ad-hoc等)在语音传输方面面临并发性、实时性、抗毁性等诸多挑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从信息组网、编解码、用户交互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
在推进项目中,我们不断尝试和优化,最终实现了在16节点的组队规模,且当节点快速移动时,各节点能够实现接收音频信号清晰、时延低的效果。团队利用循环冗余校验和误码检测仪等仪器对算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我们的原理样机最大丢包率小于1%,数据传输成功率大于97%,误码率在10⁻⁶到10⁻⁷之间(较于现有通讯产品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以上)。
这段创新经历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每一次调试失败,每一个细节优化,每一份实验数据,都让我在困难中不断成长。记得有一次,我们团队为了排除一个微小的干扰源,连续加班了几天,最终,在一个阳光即将冒出地平线的凌晨,我们攻克了这个难题,这种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难以言表。这次技术攻关的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技术能力,也磨炼了我的意志力。科研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取得进步。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追求技术创新的信念,并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我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获得了2023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等多个国家级奖项。回首一年的竞赛历程,团队的获奖只带来了短暂的快乐,在比赛的过程中收获导师的指导,结识了更优秀的朋友,增强专业技能给我带来了更为持久的兴奋。同时,通过竞赛,我加深了对技术创新的理解,我开始渐渐认识到,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解决实际问题。正如谢楷老师的教诲:做真正响应需求的技术,做真正服务于生活的产品。
通过在梦想工坊俱乐部的学习和实践,我不仅提升了技术能力,更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俱乐部的环境培养了我对科研的热情和对未来可能投身的职业生涯的期待。
回望加入实验室的那一天,我满怀期待而又略带忐忑。现在,我能自信地说,这段经历是我学术和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次的挑战和成功都深刻塑造了我,使我更加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正如邵明绪老师所说,竞赛和项目经验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它们不断学习和成长,这将是我未来旅程中永远的财富。
【作者简介】
户昱炜,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学生,梦想工程坊硬件创新实验室2022年成员,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国家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