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亚彤)12月26日下午,由人文学院举办的研究生学术水平提升计划第十八期学术沙龙活动于南校区信远Ⅱ区135会议室成功开展。本次活动由人文学院2021级研究生梁鹏飞、潘春艳主讲,人文学院副院长潘明娟、副院长张斯珉参加活动。
梁鹏飞以“论韩非子的公私之辩”为题进行汇报,他从对公与私的简单划分入手,从选题意义、韩非子公私之辩的界定、基础、内涵与困境五个方面对韩非子公私之辩问题进行阐释。梁鹏飞指出,韩非子主张“立公”、“去私”,其公私之辨建立在一种确定性逻辑之上,根本目的在于强国而非富民,其实质是规范个体构建稳定国家秩序的理论建构。评议人潘春艳指出认为,梁鹏飞的汇报内容完整、逻辑清晰,其对于历史文献的深入考察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这种方式值得学习。
张斯珉老师在评议环节指出,梁鹏飞还需继续考虑韩非子所关注的问题,并进而指出韩非子可视为一名国家主义者,对现实政治问题及其背后的哲学问题具有极深的洞察力。公私之辩需要从现实利益入手,关注重点应该放在公或者私的内涵上。
潘春艳以“冯从吾‘善’之心性本体论”为题进行汇报,她指出冯从吾以孟子的性善论作为理论出发点,肯认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并对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提出质疑,表明善心。又从“性”的概念中展示“心体”之“至善”趋于“性体”,并通过“情”来表现。最后将“心”“性”作为“理”之下的内容予以言说,最终形成冯从吾思想体系心性理的融汇统一。评议人梁鹏飞指出,潘春艳的汇报内容详实、完整,并对学术沙龙系列活动的成果表示肯定。
张斯珉老师在评议环节指出,潘春艳的文章在对冯从吾做出评价时应注意回归阳明学的本来面目。冯从吾对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的质疑的合理性值得商榷:阳明此论存在被误解的可能性,但问题的出现来源于阳明后学,并非阳明的论断本身存在问题,还需理清从湛若水到冯从吾这一理路的思想脉络。
本次活动拓宽了人文学院研究生的研究视野,丰富了同学们对于韩非子与冯从吾思想的认识。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研究思路的点拨和研究方法的指导让参与者获益匪浅。人文学院将继续定期举办学术沙龙活动,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