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人文学院成功举办“宋明理学中的性与天道”学术工作坊

时间:2024-05-21 17:20访问量:

(通讯员 奚月晴)2024年5月18-19日,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宋明理学中的性与天道”学术工作坊,在南校区成功举办。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藏民族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等国内高校与科研单位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工作坊。

5月18日上午,本次工作坊在信远Ⅱ区135会议室举行了开幕式。开幕式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张斯珉主持,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刘文博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第一场主题讨论中,陕西师范大学曹树明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海成教授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刘泉老师分别做主题发言。曹树明教授从佛教理念“明心见性”出发,对比分析了儒、佛两家对“性”的阐释,指出两家存在本质差异。他强调张载的性论是具有明确的逻辑层次,其性论与天道密切相关,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尽性工夫。王海成教授着重阐述了张载“合虚与气,有性之名”论述中“合”与“虚”字义的解读,并结合“四有句”,构建了一个天人贯通的体系。刘泉老师从学的观念出发,对张载的工夫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勾勒出“强学”工夫的理论结构,并指出其工夫论最终指向“天人合一”和“成圣”。随后第二场主题讨论中,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常新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江求流副教授和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毕明良副教授分别做主题发言。常新教授立足于心体概念,深入剖析李二曲在朱子认知心基础上的发展,并对阳明的“道心”观念及“静”之修行功夫予以深刻领会,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性。江求流副教授以儒释道三教关系为视角,深入探讨周敦颐学说,详解《太极图说》中太极与无极的内在联系及其含义。并结合朱熹的注释,揭示出在抨击佛道的过程中,儒家独立于其余二教之特点。毕明良副教授着重指出,理学中所涉及的“性”概念与传统观念中的“性”存在显著差异。这一“性”概念作为本体论的组成部分,对“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这一对概念进行了详尽剖析,阐述二者之间体用关系的内涵,从而构建出一元性论体系。

5月18日下午,与会学者分别从《太极图说》研究、心性论研究、中西方道德哲学比较研究等诸多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在第三场主题讨论中,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李敬峰教授详细分析了二程在心性论上的思想差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张斯珉副教授讨论了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就无极与太极的关系提出了新的理解;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李世平教授对牟宗三的思想性质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牟氏学虽说是阳明学的魂,却包含着朱子学的内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孙德仁博士考察了司马光的“中和”说,他认为这是北宋性命论的重要内容。第四场主题讨论中,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路传颂副教授从西方伦理学道德自律和他律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儒学心性哲学的自律问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王晨光教授考察了荀子的人性论在宋明理学中是如何被讨论的,并从佛学角度审视了荀子性恶抑或性朴的问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陈志伟教授针对朱熹心性论的核心问题,认为朱子心性哲学蕴含多重结构,只有厘清这多重结构的内在逻辑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朱子人性论的实质。

5月19日上午,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编辑裴东升主持,与会学者根据18日的四场主题讨论,举办了圆桌论坛,围绕张载的“四为句”、儒家的德福一致和终极关怀问题、儒释道三教会通以及儒家学说面对现代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何回应以实现传统儒学的现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问题等等展开深入细致的讨论;最后“宋明理学中的性与天道”学术工作坊在常新教授的总结发言中圆满闭幕。常新教授指出,本次研讨内容具有较大的时间跨度,既拓展了研究范围、又深入重点问题。有关横渠四句的全新解读、天道观与使命意识的理解等讨论还展现出诸多新颖观点与视角。活动为各界学者学术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

本次学术工作坊围绕“性与天道”这一传统的哲学议题,从宋明理学家们关注的问题进行切入展开多维度的深入研讨。在学界反响热烈,取得了积极的学术成果,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