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科〔2019〕2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学校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推动学校人文社科繁荣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6〕304号)、《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6〕31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8〕127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以出成果、出人才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规律、依法规范、公正合理和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三条学校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包括中央财政拨款的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类的科研项目。其中科技成果转化类的科研项目资金是指承接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外国政府、民间组织或自然人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及其它不在中央财政科研范围的科研合同经费,具体按照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条学校是科研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校长对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承担领导责任,科研、财务、人事、资产、采购、设备、审计、监察等部门应履行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确保经费使用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行使。
(一)科学研究院:负责对科研项目合同管理,经费划拨,会同计划财务处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经费预算、决算,监督审核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指导课题组据实编制科研项目经费决算,配合上级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的检查与验收等。
(二)计划财务处:负责科研项目资金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经费预算、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合理、合规、有效地使用科研项目资金,协助项目负责人做好项目结题审计,配合上级财务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资金的检查与审计等。
(三)人事处:负责对使用科研项目资金支付劳务费用的聘用人员的岗位备案,根据科学研究院提供的科研人员业绩考核结果,审核科研绩效奖励等。
(四)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对学校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等。
(五)采购与招标管理办公室:负责科研仪器设备、材料的采购与招标等。
(六)实验室与设备处:负责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论证与管理等。
(七)审计处、监察室:负责科研项目资金的内部审计和监督等。
(八)后勤保障部:负责对燃料动力费的收取与管理等。
(九)学院、实验室、研究所(简称“院所”)是科研活动的基层管理单位,对本单位科研经费负有监管责任,负责对科研项目进展、预算执行、经费使用等情况予以指导和监督,组织学习和宣传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合理配置资源,为本单位科研项目执行提供相应条件保障等,并配合学校对科研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十)项目负责人是项目资金使用的直接责任人,须按照本办法规定,科学编制项目预算,严格遵守国家财务管理规定,对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及相关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经济与法律责任。
第二章项目资金支出范围
第五条项目资金支出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活动相关的、由项目资金支付的各项费用开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第六条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由学校计划财务处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具体包括:
(一)资料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图书(包括外文图书)购置费,资料收集、整理、复印、翻拍、翻译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等。
(二)数据采集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问卷调查、访谈、数据购买、数据分析及相应技术服务购买等支出的费用。
(三)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交流、考察调研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交通、食宿等费用,以及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赴港澳台、外国专家来华及港澳台专家来内地开展学术合作与交流的费用。其中,不超过直接费用20%的,不需要提供预算测算依据。
(四)设备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购置设备和设备耗材、升级维护现有设备以及租用外单位设备而发生的费用。应当严格控制设备购置,鼓励共享、租赁以及对现有设备进行升级。
(五)专家咨询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预算由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研究实际需要编制,支出标准按照国家及学校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六)劳务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以及项目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的劳务费用。劳务费预算应根据项目研究实际需要编制。
(七)印刷出版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的打印费、印刷费及阶段性成果出版费等。
(八)其他支出: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应当在编制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七条间接费用是指学校在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用于补偿学校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等间接成本、有关管理费用以及激励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等。
(一)间接费用按照项目资助总额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为:50万元及以下部分为30%;超过5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为20%;超过500万元的部分为13%。
(二)间接费用由学校统筹管理使用,根据科研人员在项目工作中的实际贡献,结合项目研究进度和完成质量,在核定的间接费用范围内,公开公正安排绩效支出,充分发挥绩效支出的激励作用。
(三)间接费用按照批复后的预算全额计提。计提的间接费用由学校、院所统筹使用。其中10%用于院所,90%用于团队绩效(不超过绩效的50%可在立项后发放,剩余部分须在按时结项并取得结项证明后发放);院所统筹部分,主要用于院所科研管理费用、超出额度的房屋及水电消耗等费用、项目组版面费、办公用品等支出。
(四)团队绩效根据合同进度和项目预算发放,仅限用于实际参加该项目研究的科研人员。因故被终止、撤销的项目,按原渠道退回已发放绩效。
(五)不予发放项目绩效的情形
1.未按要求及时报送项目相关材料,包括任务书、预算书、年度进展报告、验收材料及其他相关文件等。
2.无正当理由,项目未按合同进度执行,或未按期落实项目主管单位提出的整改要求等。
3.存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及其他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或发生其他影响学校声誉的行为等。
第八条上级部门明确规定管理费比例的项目,按其规定执行。未明确的,按照项目总经费的5%计提,其中学校4%,院所1%。
第三章预算管理
第九条项目负责人须根据项目研究需要和资金开支范围,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项目预算,并对直接费用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依据等作出说明。
第十条项目负责人可以对项目的研究内容等进行分解,但必须明确子项目负责人及其责权利,并签订校内任务书。
第十一条科研项目按合同内容确需外单位协作的,按照合同预算经科研院审核后签订外协合同,携外协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资质证书等资料到计划财务处办理付款手续。具体按照学校科研协作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二条项目研究过程中确需调整并符合相关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可以进行预算调整。预算调整原则上每年度不超过一次。
对于上级管理部门授权学校调整的预算项目,项目负责人填写预算审批表上报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院会同计划财务处核实无误后审批执行。否则,由项目负责人向科学研究院递交申请报告,科学研究院会同计划财务处审核后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对应当实行“公务卡”结算的支出,按照学校相关管理办法执行。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等支出,原则上应当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从严控制现金支出事项。对于野外考察、数据采集等科研活动中无法取得发票或财政性票据的支出,在确保真实性的前提下,可按实际发生额予以报销。
第四章决算管理
第十四条项目研究完成后,项目负责人须会同科研、财务、资产等管理部门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如实编制项目决算表,不得随意调账变动支出、随意修改记账凭证。
第十五条项目在研期间,年度剩余资金可以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项目结项后,结余资金转为科研发展基金,可用于项目最终成果出版及后续研究的直接支出。具体按照学校结余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六条对于被终止执行的项目的结余资金,以及因故被撤销的项目的已拨资金,项目负责人须按照上级管理部门相关规定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
第十七条项目负责人不得擅自调整外拨资金,不得利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不得通过编造虚假劳务合同、虚构人员名单等方式虚报冒领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不得使用项目资金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
第十八条项目实施过程中,使用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属于国有资产,按照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执行。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由科学研究院、计划财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