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召开2024年科研工作会议。会议以“开拓融合,交叉创新,打造电子信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主题,系统总结了学校近五年科研工作成绩,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研究部署了科技创新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全体在家校领导,校学术委员会成员,各学院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华山学者和教师代表参加。会议由副校长刘宏伟主持。
陕西省工业与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新波,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李志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研究所所长寇文,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开富等嘉宾应邀作主题报告。
黄新波以《陕西制造业及重点产业链发展情况》为题作报告。他强调,省政府始终把创新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系统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李志军以《深化校地合作,助力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题作报告。他表示,高校是西安市“双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希望双方共同推进校地深度融合,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示范区,为省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寇文围绕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校企战略协同与科研创新的做法与经验作报告。他表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华为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着卓有成效的合作,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实现互动发展。
张开富聚焦西北工业大学的有组织科研探索与有组织成果转化实践作报告。他表示,要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一体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校长张新亮围绕“开拓融合,交叉创新,打造电子信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题,结合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动态导向,以电子信息领域重要发展趋势为切入口,深刻全面地剖析了学校科技工作现状,直面难点弱项,深挖问题根源,研判形势挑战,统一思想布局施策。
张新亮指出,准确把握电子信息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与产业实际需求是学校科技工作发展的关键,要持续优化学校学科综合布局,保持尖峰学科实力,加强优势学科建设,扶持基础学科发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巩固并扩大学校电子信息学科的特色优势,更加充分发挥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作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他对学校科研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一是发挥学部资源聚集效应,推动学科协同发展,强化有组织科研布局,推动学校科研高质量发展。二是发挥国家级科研平台建制化组织作用,凸显西电尖峰学科的科研优势,促进重大成果产出。三是以前沿交叉院Ⅱ期建设为起点,开拓培育前沿、新兴领域科研方向,推动引领性原创性成果产生。四是推动人文社科振兴计划,形成“电子信息+人文社科”交叉特色发展路径。五是聚力拓展学科空间,超前布局未来学科生态体系。六是以四类科研能力建设项目为抓手,整合资源促进科研水平提升。七是加强开拓融合,全面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
张新亮强调,希望学校全体科研人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担当,始终要把科技创新这一历史责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戮力同心,全力答好“科技强国,西电何为”这一时代课题。
刘宏伟回顾分析了学校2023年主要科研工作情况,对标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和主要任务,部署了2024年科研工作十三项重点任务。
在分组讨论环节,参会人员围绕“学校未来科研事业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认真热烈的探讨,共同为推进学校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2024年科研重点工作部署及分组讨论由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任小龙主持。
党委书记查显友在分组讨论中充分肯定了全校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单位为学校科研工作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他强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我们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深刻认识 “三位一体”统筹部署的战略意义,自觉履行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为推动我国加快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查显友对学校科研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他强调,全校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锚定“百年西电”美好愿景,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敢为人先、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坚持“四个面向”做好科研,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国家战略水平。一是要始终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科研工作要坚持面向未来的需求导向,应对世界科技前沿与行业真实需求保持清醒认识和敏锐察觉,不断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确保学校始终保持一流科研水平与竞争力。二是要大力推进科研范式变革。要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科研组织模式,健全完善以分类评价、贡献导向为基本原则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探索特殊创新贡献的认定机制,进一步激发科研主体的创新活力。三是要持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学校基础性科研保障能力,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持续加强实验平台建设,为年轻教师提供充分的科研条件,为学校科研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他强调,“百年西电”时不我待,全校上下要以奋发之姿、实干之举,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贡献加快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和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通讯员 何晓东 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