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于学术 达于育人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优秀教师”鲍亮副教授
■学生记者李梦鹤 赵佳 卢少娟
在G楼三层寻找鲍亮的办公室时,他的电话便打过来了,再次告诉记者他办公室具体位置。一番交谈下来,感觉鲍亮这位年轻的老师,正如学生的大哥哥一样,让人倍感亲切。
在2014年春季学生评教工作中,鲍亮所带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和《软件体系结构》两门课程的平均得分均超过95分,其中《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最高分为98分。同时,他还荣获2014年校级“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14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教育有术,治学有方
教学内容的出彩是鲍亮的一大亮点。如今,很多老师制作的教学PPT仅仅是为了指导自己在课堂上怎么说怎么做,而在鲍亮看来,PPT与老师所讲应该是相互补充的。他坚持自己课堂上讲的内容一定不能出现在幻灯片中的原则,鲍亮认为,幻灯片上的内容仅是概念和知识点的一个提纲,而他所做的是用案例和知识去丰富这个提纲,进而使每一堂课鲜活起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鲍亮注重将实践引入课堂,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我带的主要是大三的学生,他们更关注实践的技巧。另外我所讲授的课程,无论是系统分析与设计还是软件结构都与软件开发的过程高度相关,所以用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是很重要的。”鲍亮这样说道。他将课程内容与实践结合起来,在讲解一个技术或者方法时,会带着学生回顾一遍他曾经做过的项目,告诉学生自己当时的想法。除此之外,为了避免学生犯一些错误,鲍亮会在讲课时把容易犯错误的地方作为重点加以说明;同时,鲍亮还经常设置一些场景让学生去了解整个技术实施的方法和背景。“如果说通过《软件工程》我们学习了软件设计过程的理论知识,那么鲍老师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结合实际事例,全面地为我们展现了软件设计过程中的各种细节。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不同环境(企业和校园)下实施软件开发工作的巨大差距。”学生齐海洋感慨道。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鲍亮也有他独特的教学方法。他说:“咱们的学生比较内敛,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这一点,我通常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假装我是一个用户,让同学们思考问题来问我,从而避免他们的紧张。”这样的反转,打破了常规,却得到同学们喜爱。这恰恰证实了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换位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宽广,不会局限于某个问题的答案,进而有助于他们形成全方位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除此之外,鲍亮还会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他表示:“问问题并不是质问,而是去引导他,在提示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有思考的压力,告诉学生一些背景知识和素材,进而在脑海中形成逻辑。”学生们也在这其中受益匪浅。经过鲍亮不断地指导,学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维链。
褚华教授也称赞鲍亮说:“他以灵活的授课方式,丰富的授课经验,严于律己的职业操守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好评,也多次获得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的称号,是学院广大年轻教师的楷模。”
鲍亮曾代表软件学院参加了学校第九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暨首届实验技能专题竞赛,并荣获二等奖。他认为:“学校组织这个比赛的初衷非常好,老师不仅要讲课,还要引导学生实践。在这个比赛中我收获了颇多。其中,我特别重视职业素养,即整个软件开发的规范性,包括代码的规范性,文档的规范性,过程的规范性,我觉得这是一个软件学院的人必不可少的。”
教书育人是最大的心愿
谈及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鲍亮说:“我不喜欢重复做一件事情,我更喜欢去做创造性的事情,更喜欢挑战一些未知的情况,教师这个职业恰恰符合我的职业愿景。另外,我一直认为对人的影响比做事更重要,学生取得不错的成绩是老师最大的欣慰。”
在培养学生方面,鲍亮一直坚持三角形理念:第一是研究能力,软件工程专业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无外乎四个目标,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实验验证、解决问题,这要求的是看待问题的深度。第二就是所谓的技术,细节决定成败,软件有很多新的技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精通,将一些细节搞清楚。最后便是工程能力,即执行力和管理能力。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他一直以这个理念来教育和指导学生。
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鲍亮用耐心、责任心感动了一个又一个学生。每当学生迷失了研究方向的时候,他总能给予学生启发式的指导。并且对学生的论文进行反复查看,不论错误大小,每次都会一一指出,十分认真负责。学生齐海洋回忆道:“撰写毕设论文的时候,好几次我写着写着就偏题了。老师给我的意见,让我得以在最后写出一篇逻辑通顺、格式整洁的论文。而且我写的论文有一万九千多字,连我自己都经常会没有充分的耐心从头看到尾。然而,鲍老师特别耐心、认真地帮我修改,竟然还帮我找出了错别字,我要好好向鲍老师学习。经过老师的修改,我的论文顺利通过了盲审,非常感谢鲍老师。”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外,教师自身的行为也很关键,我自己要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鲍亮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2007年,鲍亮带着学生参加比赛,第二天需要上交相应的材料,时间比较紧,因此前一天所有人都需要通宵,学生忍不住睡了,但鲍亮还是要坚持去做。“既然做了,就要把这个事情做好,给同学们做好表率”。
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徐普告诉记者:“遇到一时间解决不了的疑问,鲍老师经常说‘这个问题我回头弄清楚了,再告诉你们’。鲍老师尊重知识的正确性,对自己的话负责,让人印象深刻。鲍老师追逐最新的技术潮流,像‘微服务’这种最近几年兴起的架构,鲍老师也讲授得出,足以看出鲍老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这对我们很有启发。”
聚焦一个方向,付出总有回报
在鲍亮看来,科研可以分为两类:理论和工程技术,而他主要从事后者的研究。近几年,为了推进自己学术的发展,鲍亮开始两者兼修。研究必然少不了与一些研究所、企业合作。谈到这里,鲍亮回忆道:“2015年,为了搞科研,我每个月至少出差两到三次,全年大概出差60多次,还是挺辛苦的。”满满的全是辛酸,结果却透着甘甜。
既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又能够发表一些比较好的文章,这才是真正意义的研究。鲍亮始终奉信这句话,他认为一些不接地气、只是阳春白雪的研究,没有任何的意义。“我的研究要能够真正的解决实际问题。”鲍亮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
坚持一个方向,是科研的重中之重。“如果你各个方向都要做,很难找到大的项目,精力也不会集中。”聚焦一个有自己特色的方向,这是鲍亮的研究目标。
褚华教授说:“我与鲍老师在多个科研项目中都有合作,鲍老师对自己在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上的要求极高,从不放松对自己专业能力的提高。他细致而认真的做事风格,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项目中遇到问题或难题,鲍老师总是积极地去面对,寻找解决方法,从不言退,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这种身先士卒、兢兢业业的科研态度,也获得了学生的崇敬和同事的认可。”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科研亦是如此,鲍亮对科研一直亲力亲为,尽心尽力,他说:“我希望自己的钻研可以改变某一个方面,我也坚信,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
用包容心、耐心关爱学生
在鲍亮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特质,学生和老师一定是平等的。与学生交流时,他总是很中肯,不会单纯地讲一些大道理,而是用事实说话,让学生去领悟。最让同学们赞叹的是鲍亮对学生的包容,他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任何观点。鲍亮说:“我不会去指责学生或者质疑学生的一些想法,相反的,我会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
除了给予技术上的指导,鲍亮还站在过来人的角度,给予学生建议。面对社会的复杂,工作后的不顺是难免的,学生们的单纯是鲍亮最为担心的。因此他会不定期的向同学们介绍工作后的经历,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身为教师,他也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学生遇到困难也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他。只要鲍亮力所能及,他都会及时解决。实验室的暑假是很难熬的,当学生跟鲍亮提及天气实在太热时,鲍亮便立马着手去为学生安排一个较为舒适的地方。他说:“学生们暑假还留在学校里面做工作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也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予他们便利。”
学生洪枝青说:“虽然老师承担的工作很多,但是课下对我们提出的问题都耐心认真的讲解,非常的平易近人。一个很小的细节,每次上课让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都是让同学坐着回答的,所以鲍亮老师的课上我们都很积极并且氛围很和谐舒适。”
鲍亮就是这样一位以教书育人为使命,喜欢探索未知事物、做有创造性的探究,在教学和研究的道路上一直孜孜不倦的求知的优秀教师,他用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