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致力于当一名好老师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师德标兵”赵建教授
■学生记者赵佳 卢少娟 庞媛 金艳芝
赵建,测控工程与仪器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机电工程学院测控工程与仪器系主任、机电工程学院综合实验中心主任、学校国家级工程训练示范中心副主任。
“高校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这是35的教学生涯给赵建留下的最深刻的感受。初见赵建,慈祥中透着一份干练与潇洒。“精神焕发”应该是对他精神面貌的最好解释。
担任系主任17年,投身于专业建设
自2002年来,赵建主持和参与了陕西省以及学校四十余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其中省级项目8项;教学改革获奖三十项,其中省部级奖10项;主持和参与编写了四十余本教材,其中正式出版和列入出版计划的教材有11本;研制开发了四十余种新型教学实验设备,其中有17种进行了规模性配套,已应用于课程实验教学和学生科技实践活动中,使我校在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教学实践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提高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国内的影响和地位。目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已成为陕西省名牌专业(2002年)和陕西省特色专业(2008年)。
想到自己即将退休,然而要做的还有很多,赵建表示今后会继续投身于自己未完成的事业。针对目前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赵建提出两个设想:一是建设一个“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校企联合工程能力培养基地”,由社会企业和学校联合建设。它强调工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与企业合作把工程教育引入学校,目前意愿参加或积极接洽的企业至少有十个,特别是这些企业中有一部分是测控专业的毕业生自己创办的,而且都是与测控技术领域相关的产品方向。同时,加强企业导师队伍的建设,组建一支由几十人的企业导师队伍,其中大部分是西电测控专业的往届优秀毕业生,在企业中主要从事技术和产品研发工作。他们对专业有认识、有了解,对母校有感情,作为学长培养学弟学妹,他们一定会尽责尽力把学弟学妹们带好。二是计划建设“探究式教学”综合教室,采用课题牵引,通用知识集中教学,专门知识研讨学习,课题内容分组指导,重在提高自学能力和加强实践能力训练的教学方式。配置各种专业教材、参考书和历届硕士研究生论文等参考资料,配套相关的仪器设备、各种嵌入式系统平台和实验器材,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完成课题任务,提交相关文档为评价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连续3年获优质教学质量一等奖,获师生认可
科研是每一位老师必不可少的工作,赵建主张将科研融入教学,这样会更好地发挥科研的作用,体现老师教书育人的价值所在。
自1995年以来赵建一直坚持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授课,目前主讲《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传感器与信号调理》两门专业基础课和《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新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仪器中的应用》两门专业课。在所主讲的各门课程中,每次课前都要参阅大量的参考资料,精心准备,认真讲授,严格要求课堂纪律,坚决纠正不良班风学风;授课中结合具体实例以及专业发展动态,在专业意识和专业知识上引导教育学生,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加科技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测控专业14级王裕鑫同学说:“同学们都很喜欢赵老师的课。他会时不时的给我们讲述现实的例子。这种结合实际的方法让我们更容易接受。”
谈及他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为什么能有很多想法时,赵建谦虚地说:“其实,没有太多方法,我觉得就是‘多做事’,多为学生想,多为专业建设做点事情,利用自己已有的各方面的资源,这资源包括我自己,我的研究生学生,专业老师,社会资源,已经毕业的学生,以及我所认识的各个学校的老师,资深的教指委委员,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等,多从他们身上学东西,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对其他学校的好的做法,经过自己的分析认为比较适合我们专业,对我们有启发,就可以借鉴。同时也要自己去思考和琢磨,哪些是学校或者全国还没有的做法实例,只要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就要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
近10年指导1000余名学生做科技竞赛
在师德感言中,赵建写道:“多读书、勤实践,博学多识,知行合一,方为成才之道。”他特别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为此他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实践活动,仅从2007年以来,就组织和指导了1000余名学生参加国创、省创、拔尖创新等各种科技实践项目300余项,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课外科技实践的机会,每年参加科技实践活动的学生达到全专业班人数的50%以上,使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成为全校本科生参加科技实践活动比例最高的专业。
赵建为组织和指导学生的科技竞赛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指导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竞赛奖百余项,取得了丰硕的科技竞赛成果,培养出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品学兼优的专业人才。他培养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本科生曾分别获得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最高奖“瑞萨杯”(2011年)、全国嵌入式系统专题大赛最高奖“英特杯”(2010年)和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特等奖(2005年)。
怎样指导学生拿到国创的题目,赵建采用这样的方法:“一是学生自己报名,提出自己的创意,我来进行审查,帮助学生完善创意;二是如果学生提交的创意审查不能通过,我就会在他的创意中找到一个点去放大,帮助学生设计出一个合适的题目;三是我来提出题目,学生来做。这样提出的题目,学生的参与度会大大提升,申报成功的几率当然也就大了许多,这是我们老师要去做的事情。”
王裕鑫同学说:“赵老师鼓励我们去参加国创。在做题目之前,他会多次给我们详细地讲题目的方案、要求,让我们明白应该如何去做,并且他鼓励我们遇到问题就要放下身段谦虚地请教高年级的学生。对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做国创的过程中,由于困难重重,中间好几次想要放弃,但每次赵老师都鼓励我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下去,这激励我一直走了下去。”
“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和科技竞赛也是在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赵建解释说,“测控专业和其他专业不一样,其特殊性就在于该专业是能力就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行业就业。因此我们要特别强调能力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这是他们今后生存的重要的东西。”
35年践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生长在高校教师家庭的赵建,从小就耳濡目染地受到了作为父辈的教师们有关师德的教育和熏陶,了解了教师这个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更加深了他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和热爱,并带有深深地敬畏感。自从他1982年当上教师以后,生怕自己有愧于教师这个称号。每每看到家长期盼的眼神,听到他们叮嘱的话语,他就不断鞭策自己要带着学生和家长的殷切期望,为培育人才全力以赴。
“赵老师非常注重我们的综合素质。在讲课的过程中,除了给我们讲授课程知识,也会去讲怎样结合实际运用知识。而且还特别注意对我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2014级硕士研究生赵静敏对此受益匪浅。
赵建一直信奉:“人才,最重要的是他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知识才能不断更新,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综合素质决定着一个人今后究竟能走多远,能做出什么事情。”
“扎实的基础理论,相应的工程技能,敏锐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是创新的前提。作为老师就应该研究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技巧,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提高培养效率,达到好的培养质量和效果。”赵建如是说。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意识和综合能力,他在这学期刚开学就给大三测控专业学生布置了两个作业:一是全年级班所有同学都参加,两人一组分别完成下达的35个专业综述报告题目和35个传感器市场调研报告题目,把测控专业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各种传感器的相关资料分类进行汇总,写出专业综述报告和传感器市场调研报告,并进行全班交流,帮助学生快速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专业内容及应用领域,加强专业自信心和认同感,进一步调动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二是以寝室为单位,讨论能够观察、了解和想象到的事物中有哪些用到了传感器,它们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并以此提出自己改进及完善的思路和科技实践课题创意。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到了我这个年龄,我是以父母的心态来对待学生的,把我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但并不意味着像父母那样事事去替他们做,我要做的是在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做到无微不至。”
35年如一日,专业建设,优质教学,人才培育,他都力争卓越,力求做一名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师德标兵、校师德标兵等荣誉的获得,正是他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诠释。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品质让人折服。
往期链接:
一念为教一生为学:记2016年师德标兵常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