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要闻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一念为教一生为学:记2016年师德标兵常新教授
时间:2016-09-28 16:05:04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

一念为教一生为学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师德标兵”常新教授

■学生记者赵佳 张闻功 缪涵

秋高气爽,西电桂花飘香。记者来到信远楼一区,一楼的走廊尽头,常新老师已经在办公室等待。办公室里,书柜环绕,书香四溢,卷帙高垒,一袭儒雅的淡蓝衬衫、黑西裤,传统文人的端方。“你们好,我给你们倒些水吧。”常新老师微笑着一边拿水杯,一边招呼记者坐下,这拉近了记者和常新教授之间的距离。

想象中不苟言笑的常新老师却是温和儒雅,平易近人。常新老师研二的学生关姣说:“还记得开学时导师见面会,我感受到了老师身为长者的亲切与真挚,更感受到了他身为学者的严谨和认真。”这也是初见常新教授时记者内心真切的感受。

爱岗敬业,反听内视

“常老师非常关心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经常会有同学到办公室请教问题,常老师会很热情地接待每一个来访的学生,交流学术和研究心得。作为文科研究生,需要有大量的文献积累,他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读书思考。”人文学院办公室主任禹得水如是说。

在同事眼里,常新对教学工作满腔热忱,对教学更是一丝不苟。据同事介绍,他对待教学非常认真细致:2016年上学期为钱学森空间实验班开设了人文素质课《美学导论》,常新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搜集了很多文献资料,做了详尽精美的PPT课件,在授课的同时,还为学生们推荐了相关的原著典籍,以方便学生进一步学习。

“常老师的课讲得很好”,这是记者采访学生时学生的共识,问及教学经验问题的时候,常新说道:“课堂上也不全是鲜花和掌声,也有尴尬和沮丧。我曾经一学期给三个班开设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中一个班学生虽然上课都去,但是课堂授课情况很不理想,课堂的气氛很沉闷,往往出现讲台上的我自言自语的情况,学生对我的讲课没有反应。”

面对尴尬,常新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更没有严厉的批评,而是想办法找原因,让学生不记名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不好好听课?老师怎样讲同学们才听课?经过了解,学生们提出以下理由:自己是是理科生,对这些理论没什么兴趣和概念;课业很重,需要利用课堂时间来做作业;大家身上有一种从众心理,别人不听,自己也就不听了。面对这种局面,常新仍然对学生进行耐心地教育,他的这种执着和耐心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肯定。

春风化雨,贤师良友

二十五载西电岁月、十三年的执教生涯,常新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可谓“一树芳华育桃李”。今年,常新获得西电2015~2016年度“师德标兵”称号。获奖后,常新说道:“作为一名西电培养的学生,能在母校顺利成长并能为之做一点点贡献,让我感到欣慰。同时,诸多师友的真诚帮助是我不断成长过程中的不竭动力。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各位师友的帮助下自己能够更好的成长,能够给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教学方面,常新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他说:“老师应该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学术的边界,不要轻易逾越。”“我非常敬重导师的教学态度,因为他和学生都是学术的探索者和追求者,不论对于导师还是学生而言,独立人格都是前提,探索未知,创新都是第一要务。对我们而言独立前行才能走的更远,自己的学术水平也能得到提高。”关姣这样说道。

常新热爱教育事业,把教育视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把学生视作自己的孩子和朋友。正因为他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来了信任,形成了浓厚的师生情谊,学生们都把他当成真挚的朋友和永远的导师。即便学生离开学校几年了,依然与他保持密切的联系。每当教师节或者其他节日,分布在各地的学生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和他聊天,从时政到工作体验、从社会到家庭趣事,天南海北无话不谈。不少学生不管是喜事还是难事,第一时间都会想到他,向他请教,希望得到他的帮助。

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由于常新一直从事跨学科研究,他的问题意识非常强烈,对问题捕捉的敏感非常好,能够对学科的前沿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人文领域的国家社科基金一直没有实现零的突破,直到2011年常新获得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一个人文类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且是中国古代文学类项目。在谈及项目申报经验时,常新谈到项目的获批得益于研究方法的新颖与创新,他一改传统古代文学史研究方法,另辟蹊径,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来写明清关中文学史,项目于2015年顺利结题,获评良好。2016年申报的中国古代哲学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获批。

两次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都获批,而且项目分属不同的一级学科,这说明常新对学术前沿问题或者学术的交叉融合研究把握得非常好,这些与他的创新思维有着直接关系。

如今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文化的存在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常新敏感捕捉文化前沿,着手研究文化的图像化问题,在选题时,再一次体现了他的创新思维,相继发表了《读图时代的知识分子的问题》《读图时代的意识形态问题》《读图时代的艺术形式的变化问题》,《读图时代的文化转向问题》等“读图文化”系列文章。其中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和中国社科网全文转载。结合如今的“两学一做”,常新就《读图时代的意识形态问题》也做了几次报告。他说:“要做好研究,对前沿问题和知识把握和更替速度要快,视角要宽,立意要高。”

争分夺秒,力争上游

常新协助院长分管学院的科研工作。自2011年他本人获得第一个人文类国家社科基金之后,人文学院每年都有两到三项国家社科基金、三项左右的教育部项目、十余项省市级项目立项,去年科研经费达到120万,这个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常新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学者,不断进行学习的人。在教学管理和研究方面,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在时间分配上就需要一个很好的平衡,这个平衡是以他争分夺秒地学习工作为代价的。不管在家,还是在学校,在行政管理工作之余他一有时间就看书写文章。他说:“如果不这样,是无法完成不了聘期内的教学与科研任务的,没有过多的时间让你自由支配,只有争分夺秒地控制和利用时间。”禹得水在评价常新时说:“常老师在学院是公认的非常努力的老师,为年轻教师树立了榜样。每天下班后,经常看到他的办公室亮着灯,他还在读书思考和写作,正如之前和常老师交流时他所说,作为一名学者,读书写作是件快乐的事。”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在诸葛亮的《诫子训》中有这么一段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在社会上,有许多人投身社会公益行动,传递正能量,常新也以自己的方式奉献爱心,他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公益讲座,指导学生活动。“我对那些邀请我的人说:我是随叫随到,分文不取的。”常新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同时,他也邀请公益人士到学校进行讲座,以他们高尚的人格其感染和教育学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上的一些捐款活动,常新都会尽一些微薄之力,并鼓励家人捐款。常新全家参加了“抗癌公社”公益团体,以微薄之力支持需要帮助的人。“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作为常新师长的赵淑珍老师这样说道:“常新是一个令我骄傲的学生。记得以前常新资助过一个贫困地区的学生,那时候他挣得钱也不多,可他却在很长时间默默支持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岁月是一把刻刀,生活是一场修行。”常新这样说到。面对杂乱纷扰,诱惑遍地的社会境况,常新保持“不乱于心,不动于情”的精神状态,对名利保持一个清新的头脑。“仓禀实而知礼节”,他提醒人们,在自己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后,对金钱的追逐就要放一放,金钱的多少是你心里的感受,如果你一直追求金钱的量,你将一直都不会满足,最终成为金钱的奴隶。

《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常新的工作得到了学院同事的肯定和支持。他心甘情愿把评优名额让给年轻人,以身作则,这调动了年轻人的积极性,肯定了大家的工作。在主持学院的职称评审工作期间,他坚持公正、公平、公开,透明四原则,自觉接受大家的监督,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使得这项棘手的工作在人文学院得以稳步推进和展开,获得全体老师的充分理解和肯定。

为师贤,为学严,为人正,这是常新在日常教学与科研学术中的真实写照。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也许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上一条: 35年致力于当一名好老师:记师德标兵赵建教授
下一条: 专访56级校友余金龙:拿得起的担当 看得开的人生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验证码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一念为教一生为学:记2016年师德标兵常新教授

一念为教一生为学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师德标兵”常新教授

■学生记者赵佳 张闻功 缪涵

秋高气爽,西电桂花飘香。记者来到信远楼一区,一楼的走廊尽头,常新老师已经在办公室等待。办公室里,书柜环绕,书香四溢,卷帙高垒,一袭儒雅的淡蓝衬衫、黑西裤,传统文人的端方。“你们好,我给你们倒些水吧。”常新老师微笑着一边拿水杯,一边招呼记者坐下,这拉近了记者和常新教授之间的距离。

想象中不苟言笑的常新老师却是温和儒雅,平易近人。常新老师研二的学生关姣说:“还记得开学时导师见面会,我感受到了老师身为长者的亲切与真挚,更感受到了他身为学者的严谨和认真。”这也是初见常新教授时记者内心真切的感受。

爱岗敬业,反听内视

“常老师非常关心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经常会有同学到办公室请教问题,常老师会很热情地接待每一个来访的学生,交流学术和研究心得。作为文科研究生,需要有大量的文献积累,他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读书思考。”人文学院办公室主任禹得水如是说。

在同事眼里,常新对教学工作满腔热忱,对教学更是一丝不苟。据同事介绍,他对待教学非常认真细致:2016年上学期为钱学森空间实验班开设了人文素质课《美学导论》,常新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搜集了很多文献资料,做了详尽精美的PPT课件,在授课的同时,还为学生们推荐了相关的原著典籍,以方便学生进一步学习。

“常老师的课讲得很好”,这是记者采访学生时学生的共识,问及教学经验问题的时候,常新说道:“课堂上也不全是鲜花和掌声,也有尴尬和沮丧。我曾经一学期给三个班开设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中一个班学生虽然上课都去,但是课堂授课情况很不理想,课堂的气氛很沉闷,往往出现讲台上的我自言自语的情况,学生对我的讲课没有反应。”

面对尴尬,常新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更没有严厉的批评,而是想办法找原因,让学生不记名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不好好听课?老师怎样讲同学们才听课?经过了解,学生们提出以下理由:自己是是理科生,对这些理论没什么兴趣和概念;课业很重,需要利用课堂时间来做作业;大家身上有一种从众心理,别人不听,自己也就不听了。面对这种局面,常新仍然对学生进行耐心地教育,他的这种执着和耐心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肯定。

春风化雨,贤师良友

二十五载西电岁月、十三年的执教生涯,常新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可谓“一树芳华育桃李”。今年,常新获得西电2015~2016年度“师德标兵”称号。获奖后,常新说道:“作为一名西电培养的学生,能在母校顺利成长并能为之做一点点贡献,让我感到欣慰。同时,诸多师友的真诚帮助是我不断成长过程中的不竭动力。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各位师友的帮助下自己能够更好的成长,能够给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教学方面,常新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他说:“老师应该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学术的边界,不要轻易逾越。”“我非常敬重导师的教学态度,因为他和学生都是学术的探索者和追求者,不论对于导师还是学生而言,独立人格都是前提,探索未知,创新都是第一要务。对我们而言独立前行才能走的更远,自己的学术水平也能得到提高。”关姣这样说道。

常新热爱教育事业,把教育视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把学生视作自己的孩子和朋友。正因为他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来了信任,形成了浓厚的师生情谊,学生们都把他当成真挚的朋友和永远的导师。即便学生离开学校几年了,依然与他保持密切的联系。每当教师节或者其他节日,分布在各地的学生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和他聊天,从时政到工作体验、从社会到家庭趣事,天南海北无话不谈。不少学生不管是喜事还是难事,第一时间都会想到他,向他请教,希望得到他的帮助。

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由于常新一直从事跨学科研究,他的问题意识非常强烈,对问题捕捉的敏感非常好,能够对学科的前沿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人文领域的国家社科基金一直没有实现零的突破,直到2011年常新获得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一个人文类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且是中国古代文学类项目。在谈及项目申报经验时,常新谈到项目的获批得益于研究方法的新颖与创新,他一改传统古代文学史研究方法,另辟蹊径,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来写明清关中文学史,项目于2015年顺利结题,获评良好。2016年申报的中国古代哲学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获批。

两次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都获批,而且项目分属不同的一级学科,这说明常新对学术前沿问题或者学术的交叉融合研究把握得非常好,这些与他的创新思维有着直接关系。

如今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文化的存在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常新敏感捕捉文化前沿,着手研究文化的图像化问题,在选题时,再一次体现了他的创新思维,相继发表了《读图时代的知识分子的问题》《读图时代的意识形态问题》《读图时代的艺术形式的变化问题》,《读图时代的文化转向问题》等“读图文化”系列文章。其中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和中国社科网全文转载。结合如今的“两学一做”,常新就《读图时代的意识形态问题》也做了几次报告。他说:“要做好研究,对前沿问题和知识把握和更替速度要快,视角要宽,立意要高。”

争分夺秒,力争上游

常新协助院长分管学院的科研工作。自2011年他本人获得第一个人文类国家社科基金之后,人文学院每年都有两到三项国家社科基金、三项左右的教育部项目、十余项省市级项目立项,去年科研经费达到120万,这个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常新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学者,不断进行学习的人。在教学管理和研究方面,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在时间分配上就需要一个很好的平衡,这个平衡是以他争分夺秒地学习工作为代价的。不管在家,还是在学校,在行政管理工作之余他一有时间就看书写文章。他说:“如果不这样,是无法完成不了聘期内的教学与科研任务的,没有过多的时间让你自由支配,只有争分夺秒地控制和利用时间。”禹得水在评价常新时说:“常老师在学院是公认的非常努力的老师,为年轻教师树立了榜样。每天下班后,经常看到他的办公室亮着灯,他还在读书思考和写作,正如之前和常老师交流时他所说,作为一名学者,读书写作是件快乐的事。”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在诸葛亮的《诫子训》中有这么一段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在社会上,有许多人投身社会公益行动,传递正能量,常新也以自己的方式奉献爱心,他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公益讲座,指导学生活动。“我对那些邀请我的人说:我是随叫随到,分文不取的。”常新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同时,他也邀请公益人士到学校进行讲座,以他们高尚的人格其感染和教育学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上的一些捐款活动,常新都会尽一些微薄之力,并鼓励家人捐款。常新全家参加了“抗癌公社”公益团体,以微薄之力支持需要帮助的人。“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作为常新师长的赵淑珍老师这样说道:“常新是一个令我骄傲的学生。记得以前常新资助过一个贫困地区的学生,那时候他挣得钱也不多,可他却在很长时间默默支持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岁月是一把刻刀,生活是一场修行。”常新这样说到。面对杂乱纷扰,诱惑遍地的社会境况,常新保持“不乱于心,不动于情”的精神状态,对名利保持一个清新的头脑。“仓禀实而知礼节”,他提醒人们,在自己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后,对金钱的追逐就要放一放,金钱的多少是你心里的感受,如果你一直追求金钱的量,你将一直都不会满足,最终成为金钱的奴隶。

《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常新的工作得到了学院同事的肯定和支持。他心甘情愿把评优名额让给年轻人,以身作则,这调动了年轻人的积极性,肯定了大家的工作。在主持学院的职称评审工作期间,他坚持公正、公平、公开,透明四原则,自觉接受大家的监督,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使得这项棘手的工作在人文学院得以稳步推进和展开,获得全体老师的充分理解和肯定。

为师贤,为学严,为人正,这是常新在日常教学与科研学术中的真实写照。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也许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责任编辑:付一枫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