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学习参考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学习参考】产教融合:从“融入”走向“融合”
时间:2018-04-26 11:01:13 来源:《学习参考》2018年第2期 点击:

产教融合:从“融入”走向“融合”

刘志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报告同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九大精神,一方面站在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建设的角度,对于融合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站在高等教育的角度,内涵发展的核心是教育内容,是课程、教师、机制,学科等教育全要素的创新,这一切源头都离不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融合发展机制的创新。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供需对接、资源转化、价值交换和利益共享,在于资源、平台与机制等要素的系统化,这样才能形成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贯通融合,共同推动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

“融入、融通、融合”是产教融合演化的三个层级

产教融合分为三个水平:从融入到融通再到融合,这是一个逐步演化和递进的过程。首先是融入,供需的精准对接是融入的前提,高校要积极开放,敢于突破传统,改变长期以来封闭办学、自我循环的局面,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和社会需求,融入企业的生产和研发环节,融入产业的技术进步链条,融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其次是融通,高校要将其核心使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合作等五大职能之间实现连接、集成并形成协同效应,在与产业或企业合作时打通人才培养、行业应用研究、职工培训等关键环节在实现“点”上的链接、协同与贯通,在与行业企业和产业的协同点之间形成链条。最后是融合,融合是在融入、融通的基础上,实现更大、更深的交集,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实现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产教双方的各种资源要素互相转化、互相支撑,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全新生态体系。

“转化、创造、共享”是融合机制形成的核心途径

融合机制的形成需要产教融合的各方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发展,其核心途径是转化资源要素、创造利益共同体和实现价值共享。首先,要实现产教资源要素的互相转化,一方面要把教育要素、创新要素转化为行业、企业、产业现实的生产要素、现实的生产力和创新力、竞争力,另一方面把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要素、创新要素转化为学校的教育要素、教育场景和教育资源,真正形成产教要素的双向转化机制。其次,是创造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各方价值诉求,寻找利益共同点,以需求对接促成价值交换;另一方面,完善价值交换的顶层设计,搭建价值交换平台,形成建立在利益共同体上的各方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最后,是价值的共享,要调动各方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就必须遵循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促进产教融合逐渐形成一个生机勃勃、和谐进步、融合发展的大格局。

“资源、平台、机制”是融合发展的关键要素

长期以来我国产教融合无法深入,归结起来是资源、平台和机制三大关键要素的缺失,进而无法形成一个产与教叠加贯通、协同联动和集成转化的生态系统。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成立以来,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汇聚全球创新要素,以平台化、网络化、生态化思维推动产教融合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构建了“行业领先企业+高校+专业服务机构+中小企业群”的产教融合发展平台,探索建立了基于价值创造与共享的产教深度融合的体系化运作机制,输出了以思想、模式、机制和专业化服务为要素的产教融合生态资源,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研究基础、理论支持和参考经验。

(《中国高等教育》2018年3月21日 作者单位: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上一条: 【学习参考】2018年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下一条: 【学习参考】多维度理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验证码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学习参考】产教融合:从“融入”走向“融合”

产教融合:从“融入”走向“融合”

刘志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报告同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九大精神,一方面站在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建设的角度,对于融合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站在高等教育的角度,内涵发展的核心是教育内容,是课程、教师、机制,学科等教育全要素的创新,这一切源头都离不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融合发展机制的创新。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供需对接、资源转化、价值交换和利益共享,在于资源、平台与机制等要素的系统化,这样才能形成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贯通融合,共同推动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

“融入、融通、融合”是产教融合演化的三个层级

产教融合分为三个水平:从融入到融通再到融合,这是一个逐步演化和递进的过程。首先是融入,供需的精准对接是融入的前提,高校要积极开放,敢于突破传统,改变长期以来封闭办学、自我循环的局面,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和社会需求,融入企业的生产和研发环节,融入产业的技术进步链条,融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其次是融通,高校要将其核心使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合作等五大职能之间实现连接、集成并形成协同效应,在与产业或企业合作时打通人才培养、行业应用研究、职工培训等关键环节在实现“点”上的链接、协同与贯通,在与行业企业和产业的协同点之间形成链条。最后是融合,融合是在融入、融通的基础上,实现更大、更深的交集,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实现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产教双方的各种资源要素互相转化、互相支撑,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全新生态体系。

“转化、创造、共享”是融合机制形成的核心途径

融合机制的形成需要产教融合的各方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发展,其核心途径是转化资源要素、创造利益共同体和实现价值共享。首先,要实现产教资源要素的互相转化,一方面要把教育要素、创新要素转化为行业、企业、产业现实的生产要素、现实的生产力和创新力、竞争力,另一方面把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要素、创新要素转化为学校的教育要素、教育场景和教育资源,真正形成产教要素的双向转化机制。其次,是创造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各方价值诉求,寻找利益共同点,以需求对接促成价值交换;另一方面,完善价值交换的顶层设计,搭建价值交换平台,形成建立在利益共同体上的各方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最后,是价值的共享,要调动各方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就必须遵循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促进产教融合逐渐形成一个生机勃勃、和谐进步、融合发展的大格局。

“资源、平台、机制”是融合发展的关键要素

长期以来我国产教融合无法深入,归结起来是资源、平台和机制三大关键要素的缺失,进而无法形成一个产与教叠加贯通、协同联动和集成转化的生态系统。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成立以来,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汇聚全球创新要素,以平台化、网络化、生态化思维推动产教融合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构建了“行业领先企业+高校+专业服务机构+中小企业群”的产教融合发展平台,探索建立了基于价值创造与共享的产教深度融合的体系化运作机制,输出了以思想、模式、机制和专业化服务为要素的产教融合生态资源,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研究基础、理论支持和参考经验。

(《中国高等教育》2018年3月21日 作者单位: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王格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