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学习参考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学习参考》2002年第5期(总第5期)
时间:2003-09-04 16:55:36 来源: 点击:
2002年11月30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宣传部编


  --------------------------------------------------------------------------------

  目 录
  大学的历史使命——访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刘继安(1)

  世界名校校长畅谈:世界一流大学是什么模样?…………黄爱梅(3)

  一流大学标准………………………………武书连 吕嘉 郭石林(7)

  一流大学,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尹鸿祝 沈路涛 张景勇(7)

  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武书连(10)

  并非所有方面都一流才是一流大学……………………刘万永(12)

  建设一流大学应有所为有所不为………………………………(15)


  --------------------------------------------------------------------------------

  主编:张培营 强建周              责任编辑:尹 斌


  大学的价值
  大学的历史使命
  ——访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
  刘继安

    时代在变化,大学的使命也在变化、发展。面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大学的改革与发展,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指出:“21世纪,中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至少应该肩负起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高等教育国际化等四个方面的历史使命。”而要更好地担负起这样的历史使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持续稳定的投入支持非常重要。”
    “当今和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21世纪大学的根本任务。”为此,许智宏认为大学要转变人才观念,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使他们不仅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兼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拥有健康的体魄、完美的人格。
    学科交叉、文理互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北大要求文科学生必须选修4学分理科课程,理科学生必须选修4学分的文科课程。正在进行当中的北大课程体系改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拓宽课程选择范围,二是建立相对完善的学分转换体系,逐步允许学生在跨专业、跨院系选修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目前,北大正在结合学科调整,使本科生在一、二年级时逐步打通培养,进行通识教育,学生必须在学校规定的每个学科领域选修若干门课程,到三、四年级时,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在有关院系内选择专业。目前正在进行的“元培文理实验班”即是这方面的尝试。
    学术研究是大学的另一重大使命。许智宏认为,综合性大学应发挥学科齐全、人才密集、信息灵敏的优势,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加强技术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使大学成为知识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在科学研究中,大学要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并举,努力营造良好的基础研究学术环境,针对国家和社会急需的应用研究领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规律,不断产生重大的思想文化成果。
    学科建设是科学研究的根基。改造传统学科、发展新兴学科、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建立有利于发挥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科管理机制,是北大正在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北大在不同院系整合的基础上,在信息技术、新材料、生命科学与技术、医学、中国传统文化等领域,已经或正在筹建一批跨科学、跨部门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是21世纪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要强化知识和技术创新,主动培植高新技术,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转化机制。”据许智宏介绍,北大已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形成了北大方正集团等高科技企业,在北京建立了大学科技园,在深圳与香港科技大学和深圳市政府合作建立了深港产学研基地。目前,北大正在加速推进企业的改制,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确保学校的权益。“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是多方面的。这种服务绝不是仅仅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大学要有前瞻性,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科学预见并满足社会发展的长远要求,在促进科技发展的同时,为社会提供精神支持和道德指引。”许智宏特别强调说。
    “大学在推动不同文化和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在研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本国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对策方面负有重大责任。自觉面向世界,及时吸收国际先进的科技教育成果,加强国际往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是21世纪大学的必行之路。”许智宏介绍说,至今北大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9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对外交流活动频繁,合作广泛多样,已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接受采访时,许智宏长说,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为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我国高校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大百年校庆时,江泽民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提出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北大感到任重而道远。“过去几年,北大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深知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靠我们的艰苦努力,但也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持续、稳定的投入,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保障。”(《中国教育报》2002年7月29日第1版)

  返回


  --------------------------------------------------------------------------------



  一流大学是什么
  世界名校校长畅谈:世界一流大学是什么模样?
  黄爱梅

    2002年7月22日至8月1日,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层次最高的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举行。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的16位校长和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与中国81位大学校长齐聚一堂,经验的交流、思想的互换、智慧的启迪在怀柔清新的空气里热烈地开放——
  美国哈佛大学:即使现在没有校长,也一样可以正常运转。

    世界一流的大学是什么样子?
    一流的大学除了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术队伍,一流的科研教学成果,一流的生源和一流的基础设施,更要有一流的管理。哈佛大学是一个由非常庞大的专业化的、异质的、动态的单位组成的“有机体”,每一个单位都有着非常高的自治程度——每个单位都依赖于相当有领导才能、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负责人。依靠领导的个人能力去指导和管理学校,不是指去直接指导或简单“命令”——而是去有效激发员工热情、协调各种关系,能为不同专业特长的人提供一种广泛的智识性的领导。
    哈佛一直有这样一种观念:主流大学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她的使命是发现各个领域的知识,传承、阐释和再阐释现存的知识,她使学生学会方法、技能和知识,养成探究的习惯。
    强调探究、发现和阐释意味着:大学里的成员将所有的观点、假设、哲学系统、科学理论、政治和文化观点甚至“事实”本身,都看作可以质疑和进行挑战的。

    校长的第一要务是筹款
    美国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教授(1991年~2001年任哈佛大学校长)说,教育经费不足是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难题,即使是在哈佛。在任哈佛校长期间,他将筹措经费列为自己最重要的一个任务,而且感到很不容易,尽管他在1991年到2001年的十年间筹集到了100多亿美元的经费,被公认为大学校长里会筹款的“第一高手”。
    谈到筹款的秘诀,陆登庭说第一要利用校友会。哈佛毕业生有30多万,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对母校很有感情,学校需要做的是把自己的计划告诉这些校友,获得帮助;二是哈佛有一个专门的由300多人组成的筹集资金的组织。三是校长每年要进行旅游和演讲,让有可能提供资助的机构和个人了解哈佛的计划和目标。

    哈佛大学学生的经济背景是怎样的?
    在哈佛大学的学生中,其家庭收入少于1.2万美元的占15%,其家庭收入在1.2万美元到2万美元之间的占2%到10%,这些都属于低收入家庭。哈佛大学学生来自比较富裕的家庭较多,这可能是因为比较富裕的家庭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中等教育,所以被哈佛录取的机会相对多一些。但哈佛大学努力采取措施,不使学生的学费增长过快。另外,哈佛大学录取学生只关心其质量,主要看其学术潜质,而不论贫富。哈佛大学有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措施保证贫困生完成学业。
    日本东京大学:教师有50%~60%是本校的毕业生
    日本现在约有40%的青年进入四年制大学,另有30%的青年进入其他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占同龄人的70%,由此可见,日本已经经历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了人人皆可入学的“普及化”阶段。(到2001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已由1998年的643万提高到1214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13.2%。

    东京大学的经费从哪里来?
    东京大学校长佐佐木毅教授:东京大学获得的经济支持大约有50%来自政府,其他来自学费、企业和各种资助,这些都是在竞争的条件下获得的。但学生的学费直接收归教育部,学校不能直接得到。
  教授、副教授的聘任机制是怎样的?
    佐佐木毅教授:教授与副教授的任命,是由一个专门的教授委员会来决定的。东京大学医学部的教授大多来自校外部,其他部门有50%到60%是东京大学自己的毕业生,现在社会上对此已有批评。

    日本高校的入学制度是怎样的?
    佐佐木毅教授:日本的高中毕业生要想进入国立大学,首先要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合格后再参加各高校组织的考试,然后就可以被录取。但东京大学医学部还有第三次考试,即面试,医学部的考生录取比例大约是300比1,其措施之严格连校长也不能权力介入。
    日本大学的本科前两年为通识教育(学习基础学科),后两年才是专业教育。
    英国牛津大学:把大学的功能局限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是一种误解
    牛津和哈佛一样,选才时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学生的素质要比学习和考试成绩更重要。另外在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以及在公益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更能得到它的青睐。
    牛津大学现有39个独立的学院,其中30个学院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八个学院招收研究生,一个学院相当于研所(不招学生)。学校按学科专业设立系,教师和学生在业务上属于系,在行政上属于学院,教师和学生之间实行普遍的导师制。
    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教授强调:大学从事的是人的教育,他不同于简单的教学,大学应该培养学生判断事物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成功者所必需的社会和个人品质。把大学的功能局限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是一种误解。
    牛津大学的教授有科技创新成果,是否可以向社会转让?转让后学校和教授个人可以获得多少转让费?
  卢卡斯:牛津大学对知识产权比较重视,对技术转让项目分配视具体情况定,一般是50%给大学,其余50%由所在系、项目个人以及分化出去的公司、资助学生等多方面分配。

  中国要建设一流大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卢卡斯:资金投入排第一位,而且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的投入;优秀的教师排第二位,这是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质量教学的根本保证;第三要选拔具有良好基础的大学进行重点建设;第四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培养素质,中国学生质量很高,聪明、勤奋、有纪律,但要注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美国斯坦福大学:大学校长需要扮演九种角色。
    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杰拉德·卡斯帕尔教授:大学校长需要扮演九种角色,即大学校长、首席执行官、学校理事会理事、筹资人、教育者、学者、公众人物、社会工作者和娱乐伙伴。

  美国大学如何执行他们的限制教师校外兼职的规定?
    杰拉德·卡斯帕尔:最多有10%的人在外兼职,教师主动汇报自己的在外兼职情况,不能与学校的工作冲突,也不允许将学校的资源用于兼职赚钱。教师们都知道这些规则,一般都能遵守。
  美国的很多大学互相以高价挖人,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杰拉德·卡斯帕尔:这种竞争的确很可怕,但是我还是赞成这种方式,因为没有比这更好的机制去激励教师。
    英国剑桥大学:我们没有院长,而是有六个委员会主席
    东北林业大学李坚校长:我曾在英国一所大学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吃东西、交头接耳,教师却置若罔闻。剑桥采取什么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安娜·朗斯黛尔:课堂上的这种情况在剑桥大学不太可能出现,在剑桥,学生太过于努力,相互间竞争太过于激烈,学校是希望大家放松一点。

  教师晋升的依据是什么?
    安娜·朗斯黛尔:英国教师有三个层次。即讲师(lecturer),高级讲师(reader),教授(professor),从讲师到高级讲师比较容易,从高级讲师到教授则要求较高,特别是在研究方面,要看有多少出版物,有多少学生,研究资金如何,是否是一些学术委员会的成员。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中国大学不能学的三个失误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前校长布鲁斯·约翰斯通:我们的大学也有失误,仿效时要慎重。比如用照顾政策解决不同民族的不平等可能被认为是民族歧视;我们追求机会均等,让大学的门打得太大,学生可以随意换专业,这些可能会影响教育质量;有的学生在外面做全职工作,可随意延长修读时间,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认真读书和系统学习。
    武汉大学侯杰昌校长:在美国和欧洲,一流大学的校长的学术背景大都是人文社会科学,而中国的大学校长的学术背景多为理工科,请你从比较教育的角度评论这一现象?
  布鲁斯·约翰斯通:我觉得这和一个国家的主导学科有关。大学校长的背景更容易是那些处于比较高的地位的优势学科。因为美国有很强的人文社会科学,所以美国的大学校长的学术背景更多的是人文社会科学。

  返回


  --------------------------------------------------------------------------------



  一流大学标准
  武书连 吕嘉 郭石林


    据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等人研究发现,一流大学最根本的特征是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 而不同级别一流大学的区别在于:
    世界一流 1、在同等入学标准下,研究生中外国留学生占20%以上。 2、每年在英国《自然》、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的论文数列世界大学前30名。 3、每年授予博士学位不少于100人。
    亚洲一流 1、在同等入学标准下,研究生中外国留学生占5%以上。 2、每年在英国《自然》、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的论文数列亚洲大学前20名。 3、每年授予博士学位不少于100人。
    中国一流 1、在任意一个学科门中排名第一;以及理学前3名、工学前6名、农学前2名、医学前3名。 2、每年授予博士学位不少于100人。

  返回


  --------------------------------------------------------------------------------

  一流大学,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尹鸿祝 沈路涛 张景勇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百多年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然而,今天我们离世界一流大学究竟有多远?
    在这个炎炎夏日,哈佛、牛津、剑桥、斯坦福、东京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来到北京,与北大、清华等82所中国著名高校校长共同对话,探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未来,建设“一流大学”成为论坛内外的热门话题。

  何谓世界一流大学?
    曾担任十载哈佛大学校长的陆登庭教授在谈到一流大学的概念时,用四个“一流”加以概述: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一流的评价。
    诚然,像哈佛这样享誉世界的王牌学府,每年的投入多达数十亿美元,陆登庭教授任校长的10年期间就筹款100亿美元,可谓日进“百万”,这确保了学校设施一流的地位。而从师资来说,哈佛云集了世纪顶级的优秀人才,近80年来先后有30多位教师获得了诺贝尔奖。而哈佛培养出来的学生,已有6位通过竞选当上了美国的总统。
    上海交通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和高等教育研究所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更是以较为充实的数据和具体的分析描绘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教师素质很高,不乏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世界杰出科学家、划时代科技成果的发明者,全球400多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大学教师,基本上都来自世界一流大学;科研经费充裕,年度科研经费少则1亿美元左右,多则数亿美元,同时拥有庞大的研究生队伍,其中哈佛的博士后达到3000名;吸引本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就读,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全方位开放式办学。这些学校不仅是世界著名学者学术交流的中心,而且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地,其研究生中留学生的比例一般在20%以上。
  卡斯帕尔,曾连续8年担任斯坦福大学校长,他在论坛演讲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具备的四个特性:追求最卓越的研究与教学,使研究与教学两者相辅相成;自治的灵活框架;学术自由;对学校的认同感和竞争精神。

  距“一流大学”究竟有多远?
    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为所在的国家乃至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思想的孕育、人才的培养等做出了出色成绩,创造了难以估量的资源。勿庸置疑,我国的知名高校同这些世界一流大学仍存在着相当远的一段距离。
    美国波士顿学院专门研究国际高等教育的专家菲力普·阿尔特巴赫认为,当前亚洲大学不仅要追求扩大教育规模,还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要同时达到这两个目标并非易事。因为当今大学更加复杂,规模更大,投入也更多,要达到最高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代价将越来越昂贵。即使现在世界一流的大学大多数也是经过很长时间努力才达到的,在短时间达到一流大学标准将相当艰难。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教授也认为,中国高校建成世界一流大学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如资金、师资、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寻找差距,认识差距就成了众多国内校长们在对话和交流中努力寻求的一个答案。
    “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学科水平、教师水平、学生水平和科研成果水平上。”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表示。“从我国与世界一流大学比较来看,差距最小的是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差别不大。而在其他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除资金投入外,最主要的差距体现在学术成果和师资队伍上。世界上前一百名大学每年科学论文索引(SCI)一般在2000篇以上,而国内过去最多只有几百篇,现在有一些改观,部分大学已经达到1000篇以上。至于师资水平,我们在国际最高学术界尚缺乏一席之地,更不要说拥有诺贝尔获得者。随着国家对大学资金投入的增加,今后一方面要引进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自己要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对于已有百年历史、国内著名大学北京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尽管已拥有门类比较齐全的学科体系,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在学科建设还有不少差距。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认为,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学科群和学术成果还比较少,教师中有世界影响的一流学者人数很少,培养、吸引和汇聚优秀拔尖人才的机制尚未形成。“如何建立和发展新学科,改造传统老学科,发挥师生积极性、创造性就成为北大创建一流大学的重要课题。”
  如何离世界一流大学更近?
    如何缩短这种差距,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水平,向一流大学迈进?这不仅是中国大学校长们思考的问题,外国一流大学的校长们也纷纷为中国高校出谋划策。
    “要真正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实际上很难,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为这个目标努力创造条件。”卢卡斯教授坦言。他认为,中国高校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并且这种投入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的;二是要有优秀的教师,这是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质量教学的根本保证;三要严格选拔具有良好基础的大学进行重点建设;第四,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尤其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陆登庭教授说,一流大学不仅需要硬件上的投资和更新,更需要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流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单纯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
    中外大学的校长们在对话中也表示:世界一流大学也不一定样样都强。一所大学如果能在整体学科水平较高的基础上,有三五个学科具有一流的影响力,就可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中国大学来说,建设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切忌贪大求全,应该集中力量,在优势学科领域实现突破。“中国大学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投入的问题,要进行明智的、有选择的投入。”卢卡斯教授认为。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认为,21世纪中国要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能担当起培养人才、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四个历史使命。为此,要转变人才观念,加强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要积极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促进学科交叉整合,发挥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走出象牙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新的领域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多出成果并为社会服务。
    “要建世界一流大学一定要有一流的学科,没有一流的学科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不可能出一流的成果。”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认为。因此,清华大学一直为之努力,力争用15年时间使一部分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一流的大学要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说。他认为,世界一流大学都在努力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来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大学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优越的科研环境,培养创新的能力和多方面的素质。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管理。”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认为,时代的发展,使得我国高校的组织形式、规模、发展战略、竞争策略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学校长必须具有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国际视野和前沿意识,善于进行科学的定位和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善于协调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善于动员和配置各种资源,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
    大学校长们普遍认为,创建一流大学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长远、合理的目标,要有一个长期的准备。只有为之努力,才会有创建一流的可能。(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

  返回


  --------------------------------------------------------------------------------

  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
  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 武书连

    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国内高等教育界越来越多的讨论课题,政府的和非政府的热心人士为世界一流大学设置了许多指标。在本课题组看来,能够体现世界一流大学本质的指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是个定性指标,该指标可以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分解为两个定量指标。一个是外国留学生占研究生的比例,世界一流大学外国留学生占研究生的比例在20%以上。另一个是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的论文数量,世界一流大学在美国《Science》、英国《Nature》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居世界大学前30名。
    世界一流大学为全世界培养一流人才,是全球学子向往的地方,高比例的外国留学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志。中国大学要迈向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具有吸引外国学生的能力。可是,如果没有一流的师资,对外国学生就没有吸引力。设想美国、英国、日本的学生到清华、北大攻读6年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回国求职,却无法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5年甚至4年毕业的博士竞争,他们就不会到中国学习。目前中国一流大学虽然对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学生降格以求,但因为师资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确有较大差距,留学生比例仍然很低。
    美国《Science》、英国《Nature》是国际公认的代表人类最高科学水平的学术期刊。在《Science》、《Nature》上成批地发表论文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志。然而,在中国的大学,能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论文的学者很少。即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90%以上终生都不能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论文。如果在《Science》、《Nature》上的论文数不能取得突破,中国的大学就不会被公认为世界一流大学。
    为了测量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本课题组在《2001中国大学评价》中,设立了“世界一流大学与中国一流大学外国留学生占研究生比例对照表”和“世界一流大学与中国一流大学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的论文数对照表”。本课题组将用这两个表格常年跟踪中国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
    现在,用新一年的数据与上年的数据比较,观察一年来中国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是近了还是远了。
    (一)人才培养方面。2001年度,被观察的4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在校研究生总数是24501人,其中外国留学生546人,外国留学生比例为2.23%;比例最高的是北京大学,为4.49%。2002年度,上述4所大学在校研究生总数是29552人,其中外国留学生562人,外国留学生比例为1.90%;比例最高的仍是北京大学,为3.07%,见表3。以上数据显示,2002年度,中国一流大学外国留学生比例比2001年度略有下降。
    (二)科学研究方面。1997-1999年,中国理学前6名,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在《Science》、《Nature》上共发表了15篇论文。1998-2000年,上述6所大学在《Science》、《Nature》上也发表了15篇论文。该指标的统计数据与上一年度持平,见表4;其中,计划在2011年成为中国第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清华大学数据为零。
    结论:与上一年度相比较,中国一流大学距世界一流大学又远了一点儿。4所世界一流大学与4所中国一流大学外国留学生占研究生比例对照表:

  项目名称
   哈佛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牛津大学
   东京大学
   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清华大学

  研究生总数
   11269
   7089
   3600
   6562
   9399
   4466
   6624
   9063

  留学生
   2400
   2363
   1500
   1571
   289
   119
   84
   70

  留学生百分比
   21.3%
   33.33%
   41.67%
   23.94%
   3.07%
   2.66%
   1.27%
   0.77%


    表中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东京大学的研究生和留学生人数引自清华大学崔国文、姚崇兰撰写的《关于世界一流大学与留学生培养的思考》一文。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留学生人数是2002年3月的数据。
  1998-2000年3所世界一流大学与6所中国一流大学在世界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对照表:


   杂

  志

  名

  称
   哈

  佛

  大

  学
   剑

  桥

  大

  学
   东

  京

  大

  学
   北

  京

  大

  学
   南

  京

  大

  学
   中

  国

  科

  大
   复

  旦

  大

  学
   浙

  江

  大

  学
   清

  华

  大

  学

  Science
   203
   39
   63
   3
   3
   2
   2
   0
   0

  Nature
   184
   104
   66
   1
   0
   2
   1
   1
   0

  合计
   387
   143
   129
   4
   3
   4
   3
   1
   0


     只统计美国《Science》、英国《Nature》文献类型为“Article”、“Letter”、“Review”的论文单位,且不区分第一作者和合作者。

  返回


  --------------------------------------------------------------------------------

  一流大学的建设
  并非所有方面都一流才是一流大学
  刘万永

    美国大学校长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完美的大学没有法学院、医学院和橄榄球队。为什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校长杰瑞德·柯亨教授的理由是:因为它们都很费钱,管理起来要牵扯很大的精力,对我这个资源有限的小型大学来说力不从心。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确实不大,该校创建于1967年,现在拥有本科生5000名,研究生3500名,教师1300名,员工1700名,只有7个学院,可以说是美国最小的研究型大学。学校虽然规模小,可名气不小,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方面的水平在全美数一数二。此外,卡内基—梅隆大学还被评为1988 1998年间美国大学教育质量提高最明显的4所高校之一。
    什么是大学,大学规模到底要多大?虽然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过,大学是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但在过去一段时间,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学院改大学成为一股风气。“世界上的钱总是不够花的,大学也不是都要办成综合性、大而全的巨无霸。”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最后一天的演讲中,香港科技大学荣誉校长吴家玮说,从世界范围看,高等教育出现了办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浪潮,英国、澳洲的理工学院升格为大学。但是,大学是分不同类型的。哈佛大学没有工学院,著名的工商管理学院是以案例教学出名,而非学术。
    吴家玮描绘了一个“大专院校谱”:大而全的巨无霸,有几所就够了;综合性,但经过选择建立了某些卓越点的研究型大学;专业性强的精英学院;传统的专业和职业学院;特别重视教育的本科生教学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其中,在某些方面比较卓越的研究型大学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方向。“大学本身的资金和能力有限,大学必须进行战略选择和规划。”杰瑞德·柯亨校长说,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就提出要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利用自己的强项,使强项更强,但不追求在所有领域都领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卡内基—梅隆大学找到的优势就是发展计算机科学,这使得学校由二流变为一流。但学校的本科教育没有跟上,从第七任校长开始,学校又把战略规划的重点放在改善本科生教育上,并投入大量资金。经过10年时间,报考学生增加了一倍,学生的毕业率也大大提高。今年,又从本来用于提高工资的资金中拿出100万美元用于加强本科生教学。
    柯亨说:“我们有很多的标准和目标,这些目标都很重要,但是我们的钱不够。这里没有魔术,决策需要勇气,需要与同事交流。我们遵循的最大原则是比较优势。作为校长,不坚持学校已有的优势是不负责任的。我必须对教师讲:我们有重点,否则就没有战略规划。讲这些话时我不会得到掌声,但我应该这样做。”
    无独有偶,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演讲中也谈到了“为与不为”的问题。朱校长以“外界知道不多的真实的中科大”为题介绍学校:录取新生平均分居全国前列,国内外有很好的声誉,科研成果多……但学校地理位置偏、周边环境不发达、政府投资少,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创业?朱校长说:“当初确定集中力量研究纳米时,有人告状,说我投机,但我们顶着压力搞起来,现在一说纳米技术,科大是领先的。”
    吴家玮说:“中国高校要选准某些领域发展,将来在国际上一提某某学科,人们会说,我知道,中国某某大学是领先的。这个要求看起来低,但实际上非常难达到。”
    比较出优势,优势即特色。在资金、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高校该怎样规划自己的未来,办出自己的特色?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樊明武概括得非常精炼:“一流大学不是所有方面都是一流,但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方面,没有钱也可以创建一流大学。”
    没有钱怎么创一流大学?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的建议是:“战略规划非常重要,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审时度势,知己知彼,选准要聚焦的战略性学科建设的方向,又有稳健的领导体制,制定规划时有学校教职工的民主参与等,才能保证规划若干年矢志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国青年报》)

  返回


  --------------------------------------------------------------------------------

  建设一流大学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美国最完美的大学,就是没有法学院、医学院和棒球队的大学。因为这不仅要花很多的钱,校长还很难和他们共事。”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校长杰瑞德·柯亨(JeredL.Cohon)说,他常常开玩笑式地告诉他的美国同事,他的学校正是这样最完美的大学。
    其实柯亨的话并不全是玩笑。1967年创建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经过短短30多年的努力,如今已能和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哈佛、牛津等一流大学相提并论,和其没有设立法学院、医学院不无关系。“我们没有像哈佛、牛津那样雄厚的资金支持,因此在确定学校发展方向时必须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用有限的资金发展自己的强项。”柯亨告诉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中国校长,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几任校长都很注重学校的战略规划。
    在许多学者眼里,世界一流大学特别是综合性大学里,应该都有一个一流的医学院,像卡内基-梅隆大学这样没有办医学院是不太完整的。对此,柯亨解释说,一是没有条件去办医学院,因为建医学院要花很多的钱,而且风险也很大;二是没有必要去建医学院,因为学校附近的匹兹堡大学的优势就在医学领域,可以和他们合作。“可以借用别人的进行研究,就是更好的选择。”
    和卡内基-梅隆大学一样,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加伯利埃尔·于杰(GabrielRuget)认为,巴黎高师的特色之一,是其与法国其他大学、研究所的良好的互补性合作,如教师的短期互聘、实验室的合作、学生的跨校选课等。“一般来讲,别的大学能做的,我们不做。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哲学训练时,我们不仅有现在的主流哲学,还有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基础哲学等,别人是竞争不过我们的。”巴黎高师校长这样解释他们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能用在《Science》上发表多少论文等理工科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一位中国校长听了柯亨教授的报告感触很深,认为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战略规划,不能单纯模仿别人。这位学者还认为,实际上我们有很多研究领域已处于世界一流,否则20多年来中国就不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只是我们还没有完整地总结出来罢了。(《中国教育报》2002年7月30日第3版)

  返回

  --------------------------------------------------------------------------------


  上条文章: 第4期
  下条文章: 第6期
  © 2003 版权所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上一条: 《学习参考》2003年第1期(总第7期)
下一条: 《学习参考》2002年第4期(总第4期)

《学习参考》2002年第5期(总第5期)
发布时间:2003-09-04 16:55:36 来源: 点击: 我要评论:
T| T
2002年11月30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宣传部编


  --------------------------------------------------------------------------------

  目 录
  大学的历史使命——访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刘继安(1)

  世界名校校长畅谈:世界一流大学是什么模样?…………黄爱梅(3)

  一流大学标准………………………………武书连 吕嘉 郭石林(7)

  一流大学,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尹鸿祝 沈路涛 张景勇(7)

  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武书连(10)

  并非所有方面都一流才是一流大学……………………刘万永(12)

  建设一流大学应有所为有所不为………………………………(15)


  --------------------------------------------------------------------------------

  主编:张培营 强建周              责任编辑:尹 斌


  大学的价值
  大学的历史使命
  ——访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
  刘继安

    时代在变化,大学的使命也在变化、发展。面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大学的改革与发展,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指出:“21世纪,中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至少应该肩负起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高等教育国际化等四个方面的历史使命。”而要更好地担负起这样的历史使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持续稳定的投入支持非常重要。”
    “当今和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21世纪大学的根本任务。”为此,许智宏认为大学要转变人才观念,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使他们不仅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兼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拥有健康的体魄、完美的人格。
    学科交叉、文理互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北大要求文科学生必须选修4学分理科课程,理科学生必须选修4学分的文科课程。正在进行当中的北大课程体系改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拓宽课程选择范围,二是建立相对完善的学分转换体系,逐步允许学生在跨专业、跨院系选修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目前,北大正在结合学科调整,使本科生在一、二年级时逐步打通培养,进行通识教育,学生必须在学校规定的每个学科领域选修若干门课程,到三、四年级时,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在有关院系内选择专业。目前正在进行的“元培文理实验班”即是这方面的尝试。
    学术研究是大学的另一重大使命。许智宏认为,综合性大学应发挥学科齐全、人才密集、信息灵敏的优势,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加强技术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使大学成为知识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在科学研究中,大学要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并举,努力营造良好的基础研究学术环境,针对国家和社会急需的应用研究领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规律,不断产生重大的思想文化成果。
    学科建设是科学研究的根基。改造传统学科、发展新兴学科、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建立有利于发挥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科管理机制,是北大正在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北大在不同院系整合的基础上,在信息技术、新材料、生命科学与技术、医学、中国传统文化等领域,已经或正在筹建一批跨科学、跨部门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是21世纪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要强化知识和技术创新,主动培植高新技术,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转化机制。”据许智宏介绍,北大已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形成了北大方正集团等高科技企业,在北京建立了大学科技园,在深圳与香港科技大学和深圳市政府合作建立了深港产学研基地。目前,北大正在加速推进企业的改制,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确保学校的权益。“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是多方面的。这种服务绝不是仅仅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大学要有前瞻性,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科学预见并满足社会发展的长远要求,在促进科技发展的同时,为社会提供精神支持和道德指引。”许智宏特别强调说。
    “大学在推动不同文化和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在研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本国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对策方面负有重大责任。自觉面向世界,及时吸收国际先进的科技教育成果,加强国际往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是21世纪大学的必行之路。”许智宏介绍说,至今北大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9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对外交流活动频繁,合作广泛多样,已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接受采访时,许智宏长说,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为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我国高校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大百年校庆时,江泽民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提出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北大感到任重而道远。“过去几年,北大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深知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靠我们的艰苦努力,但也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持续、稳定的投入,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保障。”(《中国教育报》2002年7月29日第1版)

  返回


  --------------------------------------------------------------------------------



  一流大学是什么
  世界名校校长畅谈:世界一流大学是什么模样?
  黄爱梅

    2002年7月22日至8月1日,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层次最高的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举行。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的16位校长和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与中国81位大学校长齐聚一堂,经验的交流、思想的互换、智慧的启迪在怀柔清新的空气里热烈地开放——
  美国哈佛大学:即使现在没有校长,也一样可以正常运转。

    世界一流的大学是什么样子?
    一流的大学除了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术队伍,一流的科研教学成果,一流的生源和一流的基础设施,更要有一流的管理。哈佛大学是一个由非常庞大的专业化的、异质的、动态的单位组成的“有机体”,每一个单位都有着非常高的自治程度——每个单位都依赖于相当有领导才能、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负责人。依靠领导的个人能力去指导和管理学校,不是指去直接指导或简单“命令”——而是去有效激发员工热情、协调各种关系,能为不同专业特长的人提供一种广泛的智识性的领导。
    哈佛一直有这样一种观念:主流大学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她的使命是发现各个领域的知识,传承、阐释和再阐释现存的知识,她使学生学会方法、技能和知识,养成探究的习惯。
    强调探究、发现和阐释意味着:大学里的成员将所有的观点、假设、哲学系统、科学理论、政治和文化观点甚至“事实”本身,都看作可以质疑和进行挑战的。

    校长的第一要务是筹款
    美国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教授(1991年~2001年任哈佛大学校长)说,教育经费不足是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难题,即使是在哈佛。在任哈佛校长期间,他将筹措经费列为自己最重要的一个任务,而且感到很不容易,尽管他在1991年到2001年的十年间筹集到了100多亿美元的经费,被公认为大学校长里会筹款的“第一高手”。
    谈到筹款的秘诀,陆登庭说第一要利用校友会。哈佛毕业生有30多万,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对母校很有感情,学校需要做的是把自己的计划告诉这些校友,获得帮助;二是哈佛有一个专门的由300多人组成的筹集资金的组织。三是校长每年要进行旅游和演讲,让有可能提供资助的机构和个人了解哈佛的计划和目标。

    哈佛大学学生的经济背景是怎样的?
    在哈佛大学的学生中,其家庭收入少于1.2万美元的占15%,其家庭收入在1.2万美元到2万美元之间的占2%到10%,这些都属于低收入家庭。哈佛大学学生来自比较富裕的家庭较多,这可能是因为比较富裕的家庭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中等教育,所以被哈佛录取的机会相对多一些。但哈佛大学努力采取措施,不使学生的学费增长过快。另外,哈佛大学录取学生只关心其质量,主要看其学术潜质,而不论贫富。哈佛大学有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措施保证贫困生完成学业。
    日本东京大学:教师有50%~60%是本校的毕业生
    日本现在约有40%的青年进入四年制大学,另有30%的青年进入其他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占同龄人的70%,由此可见,日本已经经历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了人人皆可入学的“普及化”阶段。(到2001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已由1998年的643万提高到1214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13.2%。

    东京大学的经费从哪里来?
    东京大学校长佐佐木毅教授:东京大学获得的经济支持大约有50%来自政府,其他来自学费、企业和各种资助,这些都是在竞争的条件下获得的。但学生的学费直接收归教育部,学校不能直接得到。
  教授、副教授的聘任机制是怎样的?
    佐佐木毅教授:教授与副教授的任命,是由一个专门的教授委员会来决定的。东京大学医学部的教授大多来自校外部,其他部门有50%到60%是东京大学自己的毕业生,现在社会上对此已有批评。

    日本高校的入学制度是怎样的?
    佐佐木毅教授:日本的高中毕业生要想进入国立大学,首先要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合格后再参加各高校组织的考试,然后就可以被录取。但东京大学医学部还有第三次考试,即面试,医学部的考生录取比例大约是300比1,其措施之严格连校长也不能权力介入。
    日本大学的本科前两年为通识教育(学习基础学科),后两年才是专业教育。
    英国牛津大学:把大学的功能局限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是一种误解
    牛津和哈佛一样,选才时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学生的素质要比学习和考试成绩更重要。另外在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以及在公益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更能得到它的青睐。
    牛津大学现有39个独立的学院,其中30个学院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八个学院招收研究生,一个学院相当于研所(不招学生)。学校按学科专业设立系,教师和学生在业务上属于系,在行政上属于学院,教师和学生之间实行普遍的导师制。
    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教授强调:大学从事的是人的教育,他不同于简单的教学,大学应该培养学生判断事物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成功者所必需的社会和个人品质。把大学的功能局限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是一种误解。
    牛津大学的教授有科技创新成果,是否可以向社会转让?转让后学校和教授个人可以获得多少转让费?
  卢卡斯:牛津大学对知识产权比较重视,对技术转让项目分配视具体情况定,一般是50%给大学,其余50%由所在系、项目个人以及分化出去的公司、资助学生等多方面分配。

  中国要建设一流大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卢卡斯:资金投入排第一位,而且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的投入;优秀的教师排第二位,这是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质量教学的根本保证;第三要选拔具有良好基础的大学进行重点建设;第四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培养素质,中国学生质量很高,聪明、勤奋、有纪律,但要注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美国斯坦福大学:大学校长需要扮演九种角色。
    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杰拉德·卡斯帕尔教授:大学校长需要扮演九种角色,即大学校长、首席执行官、学校理事会理事、筹资人、教育者、学者、公众人物、社会工作者和娱乐伙伴。

  美国大学如何执行他们的限制教师校外兼职的规定?
    杰拉德·卡斯帕尔:最多有10%的人在外兼职,教师主动汇报自己的在外兼职情况,不能与学校的工作冲突,也不允许将学校的资源用于兼职赚钱。教师们都知道这些规则,一般都能遵守。
  美国的很多大学互相以高价挖人,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杰拉德·卡斯帕尔:这种竞争的确很可怕,但是我还是赞成这种方式,因为没有比这更好的机制去激励教师。
    英国剑桥大学:我们没有院长,而是有六个委员会主席
    东北林业大学李坚校长:我曾在英国一所大学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吃东西、交头接耳,教师却置若罔闻。剑桥采取什么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安娜·朗斯黛尔:课堂上的这种情况在剑桥大学不太可能出现,在剑桥,学生太过于努力,相互间竞争太过于激烈,学校是希望大家放松一点。

  教师晋升的依据是什么?
    安娜·朗斯黛尔:英国教师有三个层次。即讲师(lecturer),高级讲师(reader),教授(professor),从讲师到高级讲师比较容易,从高级讲师到教授则要求较高,特别是在研究方面,要看有多少出版物,有多少学生,研究资金如何,是否是一些学术委员会的成员。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中国大学不能学的三个失误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前校长布鲁斯·约翰斯通:我们的大学也有失误,仿效时要慎重。比如用照顾政策解决不同民族的不平等可能被认为是民族歧视;我们追求机会均等,让大学的门打得太大,学生可以随意换专业,这些可能会影响教育质量;有的学生在外面做全职工作,可随意延长修读时间,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认真读书和系统学习。
    武汉大学侯杰昌校长:在美国和欧洲,一流大学的校长的学术背景大都是人文社会科学,而中国的大学校长的学术背景多为理工科,请你从比较教育的角度评论这一现象?
  布鲁斯·约翰斯通:我觉得这和一个国家的主导学科有关。大学校长的背景更容易是那些处于比较高的地位的优势学科。因为美国有很强的人文社会科学,所以美国的大学校长的学术背景更多的是人文社会科学。

  返回


  --------------------------------------------------------------------------------



  一流大学标准
  武书连 吕嘉 郭石林


    据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等人研究发现,一流大学最根本的特征是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 而不同级别一流大学的区别在于:
    世界一流 1、在同等入学标准下,研究生中外国留学生占20%以上。 2、每年在英国《自然》、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的论文数列世界大学前30名。 3、每年授予博士学位不少于100人。
    亚洲一流 1、在同等入学标准下,研究生中外国留学生占5%以上。 2、每年在英国《自然》、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的论文数列亚洲大学前20名。 3、每年授予博士学位不少于100人。
    中国一流 1、在任意一个学科门中排名第一;以及理学前3名、工学前6名、农学前2名、医学前3名。 2、每年授予博士学位不少于100人。

  返回


  --------------------------------------------------------------------------------

  一流大学,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尹鸿祝 沈路涛 张景勇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百多年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然而,今天我们离世界一流大学究竟有多远?
    在这个炎炎夏日,哈佛、牛津、剑桥、斯坦福、东京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来到北京,与北大、清华等82所中国著名高校校长共同对话,探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未来,建设“一流大学”成为论坛内外的热门话题。

  何谓世界一流大学?
    曾担任十载哈佛大学校长的陆登庭教授在谈到一流大学的概念时,用四个“一流”加以概述: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一流的评价。
    诚然,像哈佛这样享誉世界的王牌学府,每年的投入多达数十亿美元,陆登庭教授任校长的10年期间就筹款100亿美元,可谓日进“百万”,这确保了学校设施一流的地位。而从师资来说,哈佛云集了世纪顶级的优秀人才,近80年来先后有30多位教师获得了诺贝尔奖。而哈佛培养出来的学生,已有6位通过竞选当上了美国的总统。
    上海交通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和高等教育研究所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更是以较为充实的数据和具体的分析描绘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教师素质很高,不乏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世界杰出科学家、划时代科技成果的发明者,全球400多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大学教师,基本上都来自世界一流大学;科研经费充裕,年度科研经费少则1亿美元左右,多则数亿美元,同时拥有庞大的研究生队伍,其中哈佛的博士后达到3000名;吸引本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就读,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全方位开放式办学。这些学校不仅是世界著名学者学术交流的中心,而且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地,其研究生中留学生的比例一般在20%以上。
  卡斯帕尔,曾连续8年担任斯坦福大学校长,他在论坛演讲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具备的四个特性:追求最卓越的研究与教学,使研究与教学两者相辅相成;自治的灵活框架;学术自由;对学校的认同感和竞争精神。

  距“一流大学”究竟有多远?
    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为所在的国家乃至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思想的孕育、人才的培养等做出了出色成绩,创造了难以估量的资源。勿庸置疑,我国的知名高校同这些世界一流大学仍存在着相当远的一段距离。
    美国波士顿学院专门研究国际高等教育的专家菲力普·阿尔特巴赫认为,当前亚洲大学不仅要追求扩大教育规模,还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要同时达到这两个目标并非易事。因为当今大学更加复杂,规模更大,投入也更多,要达到最高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代价将越来越昂贵。即使现在世界一流的大学大多数也是经过很长时间努力才达到的,在短时间达到一流大学标准将相当艰难。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教授也认为,中国高校建成世界一流大学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如资金、师资、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寻找差距,认识差距就成了众多国内校长们在对话和交流中努力寻求的一个答案。
    “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学科水平、教师水平、学生水平和科研成果水平上。”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表示。“从我国与世界一流大学比较来看,差距最小的是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差别不大。而在其他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除资金投入外,最主要的差距体现在学术成果和师资队伍上。世界上前一百名大学每年科学论文索引(SCI)一般在2000篇以上,而国内过去最多只有几百篇,现在有一些改观,部分大学已经达到1000篇以上。至于师资水平,我们在国际最高学术界尚缺乏一席之地,更不要说拥有诺贝尔获得者。随着国家对大学资金投入的增加,今后一方面要引进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自己要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对于已有百年历史、国内著名大学北京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尽管已拥有门类比较齐全的学科体系,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在学科建设还有不少差距。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认为,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学科群和学术成果还比较少,教师中有世界影响的一流学者人数很少,培养、吸引和汇聚优秀拔尖人才的机制尚未形成。“如何建立和发展新学科,改造传统老学科,发挥师生积极性、创造性就成为北大创建一流大学的重要课题。”
  如何离世界一流大学更近?
    如何缩短这种差距,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水平,向一流大学迈进?这不仅是中国大学校长们思考的问题,外国一流大学的校长们也纷纷为中国高校出谋划策。
    “要真正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实际上很难,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为这个目标努力创造条件。”卢卡斯教授坦言。他认为,中国高校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并且这种投入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的;二是要有优秀的教师,这是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质量教学的根本保证;三要严格选拔具有良好基础的大学进行重点建设;第四,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尤其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陆登庭教授说,一流大学不仅需要硬件上的投资和更新,更需要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流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单纯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
    中外大学的校长们在对话中也表示:世界一流大学也不一定样样都强。一所大学如果能在整体学科水平较高的基础上,有三五个学科具有一流的影响力,就可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中国大学来说,建设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切忌贪大求全,应该集中力量,在优势学科领域实现突破。“中国大学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投入的问题,要进行明智的、有选择的投入。”卢卡斯教授认为。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认为,21世纪中国要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能担当起培养人才、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四个历史使命。为此,要转变人才观念,加强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要积极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促进学科交叉整合,发挥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走出象牙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新的领域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多出成果并为社会服务。
    “要建世界一流大学一定要有一流的学科,没有一流的学科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不可能出一流的成果。”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认为。因此,清华大学一直为之努力,力争用15年时间使一部分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一流的大学要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说。他认为,世界一流大学都在努力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来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大学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优越的科研环境,培养创新的能力和多方面的素质。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管理。”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认为,时代的发展,使得我国高校的组织形式、规模、发展战略、竞争策略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学校长必须具有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国际视野和前沿意识,善于进行科学的定位和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善于协调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善于动员和配置各种资源,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
    大学校长们普遍认为,创建一流大学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长远、合理的目标,要有一个长期的准备。只有为之努力,才会有创建一流的可能。(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

  返回


  --------------------------------------------------------------------------------

  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
  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 武书连

    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国内高等教育界越来越多的讨论课题,政府的和非政府的热心人士为世界一流大学设置了许多指标。在本课题组看来,能够体现世界一流大学本质的指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是个定性指标,该指标可以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分解为两个定量指标。一个是外国留学生占研究生的比例,世界一流大学外国留学生占研究生的比例在20%以上。另一个是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的论文数量,世界一流大学在美国《Science》、英国《Nature》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居世界大学前30名。
    世界一流大学为全世界培养一流人才,是全球学子向往的地方,高比例的外国留学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志。中国大学要迈向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具有吸引外国学生的能力。可是,如果没有一流的师资,对外国学生就没有吸引力。设想美国、英国、日本的学生到清华、北大攻读6年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回国求职,却无法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5年甚至4年毕业的博士竞争,他们就不会到中国学习。目前中国一流大学虽然对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学生降格以求,但因为师资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确有较大差距,留学生比例仍然很低。
    美国《Science》、英国《Nature》是国际公认的代表人类最高科学水平的学术期刊。在《Science》、《Nature》上成批地发表论文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志。然而,在中国的大学,能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论文的学者很少。即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90%以上终生都不能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论文。如果在《Science》、《Nature》上的论文数不能取得突破,中国的大学就不会被公认为世界一流大学。
    为了测量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本课题组在《2001中国大学评价》中,设立了“世界一流大学与中国一流大学外国留学生占研究生比例对照表”和“世界一流大学与中国一流大学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的论文数对照表”。本课题组将用这两个表格常年跟踪中国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
    现在,用新一年的数据与上年的数据比较,观察一年来中国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是近了还是远了。
    (一)人才培养方面。2001年度,被观察的4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在校研究生总数是24501人,其中外国留学生546人,外国留学生比例为2.23%;比例最高的是北京大学,为4.49%。2002年度,上述4所大学在校研究生总数是29552人,其中外国留学生562人,外国留学生比例为1.90%;比例最高的仍是北京大学,为3.07%,见表3。以上数据显示,2002年度,中国一流大学外国留学生比例比2001年度略有下降。
    (二)科学研究方面。1997-1999年,中国理学前6名,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在《Science》、《Nature》上共发表了15篇论文。1998-2000年,上述6所大学在《Science》、《Nature》上也发表了15篇论文。该指标的统计数据与上一年度持平,见表4;其中,计划在2011年成为中国第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清华大学数据为零。
    结论:与上一年度相比较,中国一流大学距世界一流大学又远了一点儿。4所世界一流大学与4所中国一流大学外国留学生占研究生比例对照表:

  项目名称
   哈佛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牛津大学
   东京大学
   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清华大学

  研究生总数
   11269
   7089
   3600
   6562
   9399
   4466
   6624
   9063

  留学生
   2400
   2363
   1500
   1571
   289
   119
   84
   70

  留学生百分比
   21.3%
   33.33%
   41.67%
   23.94%
   3.07%
   2.66%
   1.27%
   0.77%


    表中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东京大学的研究生和留学生人数引自清华大学崔国文、姚崇兰撰写的《关于世界一流大学与留学生培养的思考》一文。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留学生人数是2002年3月的数据。
  1998-2000年3所世界一流大学与6所中国一流大学在世界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对照表:


   杂

  志

  名

  称
   哈

  佛

  大

  学
   剑

  桥

  大

  学
   东

  京

  大

  学
   北

  京

  大

  学
   南

  京

  大

  学
   中

  国

  科

  大
   复

  旦

  大

  学
   浙

  江

  大

  学
   清

  华

  大

  学

  Science
   203
   39
   63
   3
   3
   2
   2
   0
   0

  Nature
   184
   104
   66
   1
   0
   2
   1
   1
   0

  合计
   387
   143
   129
   4
   3
   4
   3
   1
   0


     只统计美国《Science》、英国《Nature》文献类型为“Article”、“Letter”、“Review”的论文单位,且不区分第一作者和合作者。

  返回


  --------------------------------------------------------------------------------

  一流大学的建设
  并非所有方面都一流才是一流大学
  刘万永

    美国大学校长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完美的大学没有法学院、医学院和橄榄球队。为什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校长杰瑞德·柯亨教授的理由是:因为它们都很费钱,管理起来要牵扯很大的精力,对我这个资源有限的小型大学来说力不从心。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确实不大,该校创建于1967年,现在拥有本科生5000名,研究生3500名,教师1300名,员工1700名,只有7个学院,可以说是美国最小的研究型大学。学校虽然规模小,可名气不小,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方面的水平在全美数一数二。此外,卡内基—梅隆大学还被评为1988 1998年间美国大学教育质量提高最明显的4所高校之一。
    什么是大学,大学规模到底要多大?虽然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过,大学是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但在过去一段时间,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学院改大学成为一股风气。“世界上的钱总是不够花的,大学也不是都要办成综合性、大而全的巨无霸。”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最后一天的演讲中,香港科技大学荣誉校长吴家玮说,从世界范围看,高等教育出现了办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浪潮,英国、澳洲的理工学院升格为大学。但是,大学是分不同类型的。哈佛大学没有工学院,著名的工商管理学院是以案例教学出名,而非学术。
    吴家玮描绘了一个“大专院校谱”:大而全的巨无霸,有几所就够了;综合性,但经过选择建立了某些卓越点的研究型大学;专业性强的精英学院;传统的专业和职业学院;特别重视教育的本科生教学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其中,在某些方面比较卓越的研究型大学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方向。“大学本身的资金和能力有限,大学必须进行战略选择和规划。”杰瑞德·柯亨校长说,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就提出要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利用自己的强项,使强项更强,但不追求在所有领域都领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卡内基—梅隆大学找到的优势就是发展计算机科学,这使得学校由二流变为一流。但学校的本科教育没有跟上,从第七任校长开始,学校又把战略规划的重点放在改善本科生教育上,并投入大量资金。经过10年时间,报考学生增加了一倍,学生的毕业率也大大提高。今年,又从本来用于提高工资的资金中拿出100万美元用于加强本科生教学。
    柯亨说:“我们有很多的标准和目标,这些目标都很重要,但是我们的钱不够。这里没有魔术,决策需要勇气,需要与同事交流。我们遵循的最大原则是比较优势。作为校长,不坚持学校已有的优势是不负责任的。我必须对教师讲:我们有重点,否则就没有战略规划。讲这些话时我不会得到掌声,但我应该这样做。”
    无独有偶,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演讲中也谈到了“为与不为”的问题。朱校长以“外界知道不多的真实的中科大”为题介绍学校:录取新生平均分居全国前列,国内外有很好的声誉,科研成果多……但学校地理位置偏、周边环境不发达、政府投资少,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创业?朱校长说:“当初确定集中力量研究纳米时,有人告状,说我投机,但我们顶着压力搞起来,现在一说纳米技术,科大是领先的。”
    吴家玮说:“中国高校要选准某些领域发展,将来在国际上一提某某学科,人们会说,我知道,中国某某大学是领先的。这个要求看起来低,但实际上非常难达到。”
    比较出优势,优势即特色。在资金、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高校该怎样规划自己的未来,办出自己的特色?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樊明武概括得非常精炼:“一流大学不是所有方面都是一流,但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方面,没有钱也可以创建一流大学。”
    没有钱怎么创一流大学?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的建议是:“战略规划非常重要,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审时度势,知己知彼,选准要聚焦的战略性学科建设的方向,又有稳健的领导体制,制定规划时有学校教职工的民主参与等,才能保证规划若干年矢志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国青年报》)

  返回


  --------------------------------------------------------------------------------

  建设一流大学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美国最完美的大学,就是没有法学院、医学院和棒球队的大学。因为这不仅要花很多的钱,校长还很难和他们共事。”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校长杰瑞德·柯亨(JeredL.Cohon)说,他常常开玩笑式地告诉他的美国同事,他的学校正是这样最完美的大学。
    其实柯亨的话并不全是玩笑。1967年创建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经过短短30多年的努力,如今已能和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哈佛、牛津等一流大学相提并论,和其没有设立法学院、医学院不无关系。“我们没有像哈佛、牛津那样雄厚的资金支持,因此在确定学校发展方向时必须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用有限的资金发展自己的强项。”柯亨告诉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中国校长,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几任校长都很注重学校的战略规划。
    在许多学者眼里,世界一流大学特别是综合性大学里,应该都有一个一流的医学院,像卡内基-梅隆大学这样没有办医学院是不太完整的。对此,柯亨解释说,一是没有条件去办医学院,因为建医学院要花很多的钱,而且风险也很大;二是没有必要去建医学院,因为学校附近的匹兹堡大学的优势就在医学领域,可以和他们合作。“可以借用别人的进行研究,就是更好的选择。”
    和卡内基-梅隆大学一样,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加伯利埃尔·于杰(GabrielRuget)认为,巴黎高师的特色之一,是其与法国其他大学、研究所的良好的互补性合作,如教师的短期互聘、实验室的合作、学生的跨校选课等。“一般来讲,别的大学能做的,我们不做。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哲学训练时,我们不仅有现在的主流哲学,还有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基础哲学等,别人是竞争不过我们的。”巴黎高师校长这样解释他们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能用在《Science》上发表多少论文等理工科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一位中国校长听了柯亨教授的报告感触很深,认为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战略规划,不能单纯模仿别人。这位学者还认为,实际上我们有很多研究领域已处于世界一流,否则20多年来中国就不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只是我们还没有完整地总结出来罢了。(《中国教育报》2002年7月30日第3版)

  返回

  --------------------------------------------------------------------------------


  上条文章: 第4期
  下条文章: 第6期
  © 2003 版权所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