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媒体西电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思政课建设的辩证法
时间:2024-04-03 09:54:23 来源: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点击: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关系到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任务。新时代以来,思政课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进行思政课建设?建设什么样的思政课?五年来,思政课建设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建设条件和政策落实到位,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课程体系更加完备,改革创新成效显著,队伍建设整体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大思政课”建设不断深化,思政课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思政课建设重大成就的取得,根本上是与坚持思政课建设的辩证法是分不开的。

一、思政课建设要坚持系统观点、矛盾观点

首先,思政课是一个系统,思政课建设要坚持矛盾观点。思政课不是一门课,而是一个有核心的课程群,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体系。思政课讲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党的建设的规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事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息息相关,体现的是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一句话,思政课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思政课的内容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思政课教育教学和队伍建设,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思政课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以至于研究生,甚至可以扩展到社会教育,特别是军队、企业和一些群体。大中小学思政课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必须进行一体化设计和管理。思政课的每一门课程,各有主题和任务,发挥自己的功能,体系严谨,内容丰富,是概念、知识、结构形成的系统。作为思政课教育教学,从党的领导、思政课管理到教育过程、教学实施,以至于学生的学习接受,无不是一个系统,而并是不简单的、自然的、机械的积累,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

其次,思政课是一个矛盾体,思政课建设要坚持矛盾思维。思政课不是一般课程,而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意识形态的主渠道,发挥着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的作用。意识形态是各种矛盾利益的焦点,体现着各方向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斗争。思政课代表和体现党的意志、国家的声音、人民的呼声,它不是教师个人的观点表达、个性流露、情绪宣泄之地,也不是教训、恐吓、迁就学生之所,它承担着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任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使命,关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业,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制高点。因此,关于思政课的论述,关系到党的领导、国家的教育事业、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教学、社会的期待、教育教学过程的矛盾转化等不同的方面,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矛盾体。

系统观点、矛盾观点是认识思政课应该坚持的辩证法观点。

二、思政课建设要坚持辩证的分析

第一、辩证关系的分析。讲话立足于辩证矛盾观分析论述思政课建设,揭示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及其辩证关系,并从矛盾分析中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所谓矛盾,就是事物及其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相反相成的关系。矛盾是事物固有的,矛盾的辩证关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形态和发展的动力。讲话分析的最典型的辩证关系是“八个统一”中所揭示的内容,即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这八对矛盾所呈现的关系。政治性与学理性不同,各有自己的界限和范围,但是二者又是不可分割的,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政治性,不是直接讲政策,而是以学理讲政策,必须是一门课程,用教学语言讲政治;思政课的学理,不是专业性的学理分析,而是秉承着政治理论的学理。因此,政治性与学理性,虽然是不同的,但二者根本上却是统一的、相成的,因此,政治性与学理性之间,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同理,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之间,都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只有达到这样的高度,我们才能对思政课的内容进行辩证而科学的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突破的方法论。

第二、坚持全面协调的分析。思政课充满了矛盾,我们也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所包含的辩证矛盾和辩证关系,办好、管好、讲好思政课,就要坚持按照思政课的辩证矛盾,解决思政课教育教学和管理、学习中的矛盾和问题。具体来说,讲话坚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看到对立,在全局中把握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辩证法。特别是“八个 统一”,讲话强调要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统一,重点揭示了当前思政课教育教学应该坚持的原则。多年来,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还是未能把握思政课所蕴含的辩证矛盾和辩证关系,未能形成思政课的辩证法。要处理好这种辩证关系,就要做到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一方面,“八个统一”揭示了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矛盾,两个方面都进行了分析,这是一种全面的观点。另一方面,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二者并非平分秋色,而是有主要矛盾、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不同的时期,这种矛盾的不同方面也是相互转化的。因此,必须坚持重点论。讲话既强调了八对矛盾的不同方面,也指出了矛盾的重点,如“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思政课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这一点必须牢牢抓住。”“思政课的任务是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性是其根本。”“思政课的任务是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性是其根本。”“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有统一要求”“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灌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方法。”“思政课要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因此,讲话强调:“以上这些,说的是只有打好组合拳,才能讲好思政课,但无论组合拳怎么打,最终要落到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叫人口服心服。”

第三、坚持问题导向的分析。问题就是矛盾。坚持以辩证法分析思政课教育教学,是讲话的重要特点。思政课教育教学本身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分析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寻找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辩证的研判,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是讲话的基本逻辑结构。讲话肯定了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成就,也细致地分析了思政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思政课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课堂教学效果还需要提升,教学研究力度需要加大、思路需要拓展;教材内容还不够鲜活,针对性、可读性、实效性有待增强;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还存在短板,队伍结构还要优化,整体素质还要提升;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评价和支持体系有待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建设还相对薄弱;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还有待增强,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有认识上的、有效果上的、有内容上的、有队伍上的、有机制体制上的、有办学性质上的、有协同上的等等问题,这些矛盾分析全面准确、深刻精辟,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总之,讲话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论的典范。

三、思政课建设的辩证法贵在守正创新

思政课建设关键在“守正创新”。守正是方向,创新是道路。只有守住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才能走好思政课建设之路。

第一、思政课建设要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阵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立德树人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培养时代新人,这就要求我们建设思政课建设始终围绕主阵地,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守好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第二、思政课是讲好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主渠道。党的创新理论指引时代的发展,传达主流声音,讲好创新理论,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大任务。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第三、在守正创新中实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守正才能创新,创新才能更好地守正,二者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思政课教育教学要更好地传达党的声音,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吸收时代发展的新成果,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切近学生,增强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作用。(作者:李刚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玉系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来源:中国教育报客户端2024年4月2日

上一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导论与程序设计:经典又“新潮” 纯粹又“融合”
下一条: 陕西高校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方法——善用大资源 创新大课堂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验证码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思政课建设的辩证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关系到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任务。新时代以来,思政课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进行思政课建设?建设什么样的思政课?五年来,思政课建设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建设条件和政策落实到位,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课程体系更加完备,改革创新成效显著,队伍建设整体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大思政课”建设不断深化,思政课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思政课建设重大成就的取得,根本上是与坚持思政课建设的辩证法是分不开的。

一、思政课建设要坚持系统观点、矛盾观点

首先,思政课是一个系统,思政课建设要坚持矛盾观点。思政课不是一门课,而是一个有核心的课程群,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体系。思政课讲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党的建设的规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事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息息相关,体现的是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一句话,思政课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思政课的内容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思政课教育教学和队伍建设,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思政课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以至于研究生,甚至可以扩展到社会教育,特别是军队、企业和一些群体。大中小学思政课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必须进行一体化设计和管理。思政课的每一门课程,各有主题和任务,发挥自己的功能,体系严谨,内容丰富,是概念、知识、结构形成的系统。作为思政课教育教学,从党的领导、思政课管理到教育过程、教学实施,以至于学生的学习接受,无不是一个系统,而并是不简单的、自然的、机械的积累,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

其次,思政课是一个矛盾体,思政课建设要坚持矛盾思维。思政课不是一般课程,而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意识形态的主渠道,发挥着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的作用。意识形态是各种矛盾利益的焦点,体现着各方向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斗争。思政课代表和体现党的意志、国家的声音、人民的呼声,它不是教师个人的观点表达、个性流露、情绪宣泄之地,也不是教训、恐吓、迁就学生之所,它承担着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任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使命,关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业,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制高点。因此,关于思政课的论述,关系到党的领导、国家的教育事业、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教学、社会的期待、教育教学过程的矛盾转化等不同的方面,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矛盾体。

系统观点、矛盾观点是认识思政课应该坚持的辩证法观点。

二、思政课建设要坚持辩证的分析

第一、辩证关系的分析。讲话立足于辩证矛盾观分析论述思政课建设,揭示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及其辩证关系,并从矛盾分析中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所谓矛盾,就是事物及其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相反相成的关系。矛盾是事物固有的,矛盾的辩证关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形态和发展的动力。讲话分析的最典型的辩证关系是“八个统一”中所揭示的内容,即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这八对矛盾所呈现的关系。政治性与学理性不同,各有自己的界限和范围,但是二者又是不可分割的,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政治性,不是直接讲政策,而是以学理讲政策,必须是一门课程,用教学语言讲政治;思政课的学理,不是专业性的学理分析,而是秉承着政治理论的学理。因此,政治性与学理性,虽然是不同的,但二者根本上却是统一的、相成的,因此,政治性与学理性之间,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同理,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之间,都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只有达到这样的高度,我们才能对思政课的内容进行辩证而科学的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突破的方法论。

第二、坚持全面协调的分析。思政课充满了矛盾,我们也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所包含的辩证矛盾和辩证关系,办好、管好、讲好思政课,就要坚持按照思政课的辩证矛盾,解决思政课教育教学和管理、学习中的矛盾和问题。具体来说,讲话坚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看到对立,在全局中把握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辩证法。特别是“八个 统一”,讲话强调要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统一,重点揭示了当前思政课教育教学应该坚持的原则。多年来,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还是未能把握思政课所蕴含的辩证矛盾和辩证关系,未能形成思政课的辩证法。要处理好这种辩证关系,就要做到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一方面,“八个统一”揭示了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矛盾,两个方面都进行了分析,这是一种全面的观点。另一方面,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二者并非平分秋色,而是有主要矛盾、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不同的时期,这种矛盾的不同方面也是相互转化的。因此,必须坚持重点论。讲话既强调了八对矛盾的不同方面,也指出了矛盾的重点,如“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思政课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这一点必须牢牢抓住。”“思政课的任务是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性是其根本。”“思政课的任务是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性是其根本。”“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有统一要求”“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灌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方法。”“思政课要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因此,讲话强调:“以上这些,说的是只有打好组合拳,才能讲好思政课,但无论组合拳怎么打,最终要落到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叫人口服心服。”

第三、坚持问题导向的分析。问题就是矛盾。坚持以辩证法分析思政课教育教学,是讲话的重要特点。思政课教育教学本身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分析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寻找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辩证的研判,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是讲话的基本逻辑结构。讲话肯定了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成就,也细致地分析了思政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思政课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课堂教学效果还需要提升,教学研究力度需要加大、思路需要拓展;教材内容还不够鲜活,针对性、可读性、实效性有待增强;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还存在短板,队伍结构还要优化,整体素质还要提升;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评价和支持体系有待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建设还相对薄弱;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还有待增强,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有认识上的、有效果上的、有内容上的、有队伍上的、有机制体制上的、有办学性质上的、有协同上的等等问题,这些矛盾分析全面准确、深刻精辟,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总之,讲话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论的典范。

三、思政课建设的辩证法贵在守正创新

思政课建设关键在“守正创新”。守正是方向,创新是道路。只有守住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才能走好思政课建设之路。

第一、思政课建设要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阵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立德树人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培养时代新人,这就要求我们建设思政课建设始终围绕主阵地,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守好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第二、思政课是讲好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主渠道。党的创新理论指引时代的发展,传达主流声音,讲好创新理论,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大任务。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第三、在守正创新中实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守正才能创新,创新才能更好地守正,二者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思政课教育教学要更好地传达党的声音,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吸收时代发展的新成果,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切近学生,增强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作用。(作者:李刚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玉系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来源:中国教育报客户端2024年4月2日

责任编辑:冯毓璇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