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要闻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陈晓峰:科研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
时间:2016-07-12 09:17:03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

记者田敬

陈晓峰,陕西宝鸡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信息与安全学院教授,2014年入选我校首批“华山青年学者”。

传承师风 注重交流

2000年,陈晓峰来到西电,师从我国著名密码学专家王育民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开始了从事至今的密码学研究工作。

“西电是我国密码学研究领域的黄埔军校,西电求学的时光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谈及母校,陈晓峰深情地说,“在这里我实现了理科思维和工科思维的结合,这与恩师王育民教授的精心指导和培养是分不开的。他为我们提供了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而每周都举办的学术讨论班使我有机会和众多师兄弟姐妹在一起探讨密码学前沿领域动态,也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在此影响下,陈晓峰博士毕业后选择了出国留学。

2003年4月,在Brain Korea 21奖学金的资助下,陈晓峰赴韩国情报通信大学(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University)国际信息安全中心(IRIS)进行了为期1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此后,他又赴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进行访学和合作研究。这些经历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促使他更加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到西电工作后,他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还成功举办了数次国际知名学术会议。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在提升西电密码学的国际影响力的同时,其自身的学术水平也得到了增进。

一个好的老师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会在学生身上深深地留下自己的言行烙印。导师王育民教授严谨勤奋的学术态度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也在陈晓峰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延续。

“陈老师对自己严格要求,节假日也常来实验室,比我们学生还勤奋。对学生他关怀备至,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激励和鼓励。比如在我来西电攻读硕士学位之初,在学习上很不自信,对前途一片迷茫。烦乱的思绪又没法给亲友说,内心五味杂陈。幸好每周一次的讨论课后,陈老师都会倾听并帮助我解决学术和生活的疑问和困惑,鼓励我树立信心,克服焦虑和恐惧。现如今,那些曾经看来遥不可及的目标早已一一实现,回顾往昔,内心十分感激。”陈晓峰的博士王剑锋说。

赴美国公派留学的博士生姜涛说:“我本科和硕士底子很薄,但陈晓峰老师并没有因此放弃我。在他的耐心培养下,我逐渐取得了一些成绩,性格也得到了很好地打磨和历练。印象最深的是,当我提出想要出国留学两年时,陈老师非但没有拒绝我,反而十分开明地鼓励我积极走出去,开拓视野,还积极帮我联系国外的合作导师,写推荐信。这种甘为人梯的境界让我非常感动。”

“看到学生取得进步,我就像看到自己孩子进步一样开心和骄傲。”言语间陈晓峰流露出欣慰的眼神。“老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这一点非常重要。而育人一定要以学生为本,老师不应该高高在上,而应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追随兴趣 坚持不懈

陈晓峰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公钥密码学。公钥密码学是由图灵奖得主 Whitfield Diffie 和Martin Hellman 于1976年提出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概念,开辟了密码研究的新方向。

在陈晓峰看来,科学研究是一项非常辛苦又充满不确定性的工作,确定了目标就必须全力以赴,能不能成功不是个人所能决定的事情。他认为,从事科学研究一定要有浓厚的兴趣,此外还要有追随兴趣、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

“拿我个人的一个小例子来说,2004年,国际著名密码学家Giuseppe Ateniese教授提出一个公开问题:基于身份且无密钥泄露的陷门hash函数是否存在?从那时起,我就一直致力于破解这个难题。直觉上,我感觉需要采用三陷门机制来构造,但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给出一个连续的三陷门hash函数的具体构造。中间失败了无数次,期间有几次几乎就要放弃,但是在兴趣和心有不甘的驱使下还是坚持了下来。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在2010年利用双线性对成功构造出一个三陷门机制的hash函数,解决了这个问题。”

陈晓峰感慨地说,“科学研究的道路是漫长的,充满艰辛的。这个过程有痛苦,有快乐,有泪水,有欢笑,有成功,有失败。然而,探索真理的乐趣不仅仅是得到结果的一瞬间,而是整个过程都让人着迷。因此,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应该在兴趣的驱使下,始终保持一种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学术研究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只有继续加倍努力,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更大的成绩。”

感恩团队 向上向善

2009年,陈晓峰从中山大学重返母校任教,作为青年骨干加入了西电网络与信息安全大团队。这个大团队的负责人是马建峰教授和李晖教授。“个人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强力支持,而团队的发展又能够促进个人更大的发展。只有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团队的发展中,个人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的团队是一支非常有朝气、团结向上的科研队伍。两位负责人都非常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帮助他们尽快成长。”陈晓峰介绍说。

“在西电工作期间,两位负责人给予我充分的信任和帮助,让我自由向前发展。在遇到挫折时,他们又积极开导鼓励我,让我恢复信心,继续向前。其中有件事情让我特别地感动,2014年我申报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时,马建峰老师不但多次帮助我修改答辩PPT、进行答辩演练,而且当最后得知我仅以一票之差遗憾落选时,他又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安慰和鼓励。那段时间我情绪低落,意志消沉,马老师多次约我到办公室促膝长谈,让我放下包袱向前看,并给我以信心,鼓励我追求更大的发展目标,最终帮助我很快地走出了失利的阴影。”

“人在失败时,丝毫的帮助都显得尤为珍贵。从此我深刻地意识到,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功有很多因素,不仅包括自身的刻苦努力,良好的平台和工作环境,而且也包括良师益友的教导、帮助和鼓励。另一方面,从个人而言,失败时要反省于己,成功时要感恩于人,要有一颗积极向上、永不言弃的心。”最后,陈晓峰微笑地说,“科研的道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不过旅途一定要贡献正能量,这样才能体会科研的乐趣”。

上一条: 郑晓静:科研和科学教育都是美丽的冒险
下一条: 李赞:科技三会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验证码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陈晓峰:科研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

记者田敬

陈晓峰,陕西宝鸡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信息与安全学院教授,2014年入选我校首批“华山青年学者”。

传承师风 注重交流

2000年,陈晓峰来到西电,师从我国著名密码学专家王育民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开始了从事至今的密码学研究工作。

“西电是我国密码学研究领域的黄埔军校,西电求学的时光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谈及母校,陈晓峰深情地说,“在这里我实现了理科思维和工科思维的结合,这与恩师王育民教授的精心指导和培养是分不开的。他为我们提供了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而每周都举办的学术讨论班使我有机会和众多师兄弟姐妹在一起探讨密码学前沿领域动态,也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在此影响下,陈晓峰博士毕业后选择了出国留学。

2003年4月,在Brain Korea 21奖学金的资助下,陈晓峰赴韩国情报通信大学(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University)国际信息安全中心(IRIS)进行了为期1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此后,他又赴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进行访学和合作研究。这些经历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促使他更加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到西电工作后,他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还成功举办了数次国际知名学术会议。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在提升西电密码学的国际影响力的同时,其自身的学术水平也得到了增进。

一个好的老师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会在学生身上深深地留下自己的言行烙印。导师王育民教授严谨勤奋的学术态度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也在陈晓峰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延续。

“陈老师对自己严格要求,节假日也常来实验室,比我们学生还勤奋。对学生他关怀备至,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激励和鼓励。比如在我来西电攻读硕士学位之初,在学习上很不自信,对前途一片迷茫。烦乱的思绪又没法给亲友说,内心五味杂陈。幸好每周一次的讨论课后,陈老师都会倾听并帮助我解决学术和生活的疑问和困惑,鼓励我树立信心,克服焦虑和恐惧。现如今,那些曾经看来遥不可及的目标早已一一实现,回顾往昔,内心十分感激。”陈晓峰的博士王剑锋说。

赴美国公派留学的博士生姜涛说:“我本科和硕士底子很薄,但陈晓峰老师并没有因此放弃我。在他的耐心培养下,我逐渐取得了一些成绩,性格也得到了很好地打磨和历练。印象最深的是,当我提出想要出国留学两年时,陈老师非但没有拒绝我,反而十分开明地鼓励我积极走出去,开拓视野,还积极帮我联系国外的合作导师,写推荐信。这种甘为人梯的境界让我非常感动。”

“看到学生取得进步,我就像看到自己孩子进步一样开心和骄傲。”言语间陈晓峰流露出欣慰的眼神。“老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这一点非常重要。而育人一定要以学生为本,老师不应该高高在上,而应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追随兴趣 坚持不懈

陈晓峰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公钥密码学。公钥密码学是由图灵奖得主 Whitfield Diffie 和Martin Hellman 于1976年提出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概念,开辟了密码研究的新方向。

在陈晓峰看来,科学研究是一项非常辛苦又充满不确定性的工作,确定了目标就必须全力以赴,能不能成功不是个人所能决定的事情。他认为,从事科学研究一定要有浓厚的兴趣,此外还要有追随兴趣、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

“拿我个人的一个小例子来说,2004年,国际著名密码学家Giuseppe Ateniese教授提出一个公开问题:基于身份且无密钥泄露的陷门hash函数是否存在?从那时起,我就一直致力于破解这个难题。直觉上,我感觉需要采用三陷门机制来构造,但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给出一个连续的三陷门hash函数的具体构造。中间失败了无数次,期间有几次几乎就要放弃,但是在兴趣和心有不甘的驱使下还是坚持了下来。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在2010年利用双线性对成功构造出一个三陷门机制的hash函数,解决了这个问题。”

陈晓峰感慨地说,“科学研究的道路是漫长的,充满艰辛的。这个过程有痛苦,有快乐,有泪水,有欢笑,有成功,有失败。然而,探索真理的乐趣不仅仅是得到结果的一瞬间,而是整个过程都让人着迷。因此,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应该在兴趣的驱使下,始终保持一种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学术研究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只有继续加倍努力,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更大的成绩。”

感恩团队 向上向善

2009年,陈晓峰从中山大学重返母校任教,作为青年骨干加入了西电网络与信息安全大团队。这个大团队的负责人是马建峰教授和李晖教授。“个人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强力支持,而团队的发展又能够促进个人更大的发展。只有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团队的发展中,个人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的团队是一支非常有朝气、团结向上的科研队伍。两位负责人都非常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帮助他们尽快成长。”陈晓峰介绍说。

“在西电工作期间,两位负责人给予我充分的信任和帮助,让我自由向前发展。在遇到挫折时,他们又积极开导鼓励我,让我恢复信心,继续向前。其中有件事情让我特别地感动,2014年我申报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时,马建峰老师不但多次帮助我修改答辩PPT、进行答辩演练,而且当最后得知我仅以一票之差遗憾落选时,他又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安慰和鼓励。那段时间我情绪低落,意志消沉,马老师多次约我到办公室促膝长谈,让我放下包袱向前看,并给我以信心,鼓励我追求更大的发展目标,最终帮助我很快地走出了失利的阴影。”

“人在失败时,丝毫的帮助都显得尤为珍贵。从此我深刻地意识到,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功有很多因素,不仅包括自身的刻苦努力,良好的平台和工作环境,而且也包括良师益友的教导、帮助和鼓励。另一方面,从个人而言,失败时要反省于己,成功时要感恩于人,要有一颗积极向上、永不言弃的心。”最后,陈晓峰微笑地说,“科研的道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不过旅途一定要贡献正能量,这样才能体会科研的乐趣”。

责任编辑:付一枫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