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要闻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研究生国奖人物】都炳琪:苦中作乐 迎难而上
时间:2017-06-27 08:40:34 来源: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 点击:

前言:为落实贯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学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讲好“西电故事”,传承西电精神,党委宣传部、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联合推出“2016研究生国奖人物”系列报道。该报道旨在宣传2016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部分同学的先进事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体现榜样的力量,激励引导广大研究生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勇于探索、积极进取,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

都炳琪:苦中作乐 迎难而

■通讯员杨坤冯必先

都炳琪,男,1992年5月生于山东省潍坊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师从尚荣华教授,是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一员,研究方向为限量弧路由问题。硕士研究生期间,他勤奋踏实认真科研,以第一学生作者的身份发表三篇SCI论文,申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以及“优秀研究生标兵”等荣誉称号,其所在的智能感知与计算团队更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殊荣。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七年前的一份录取通知书让他第一次远离父母和家乡,来到外面的世界独自求学。尽管没能进入曾经向往的土木专业,但与电子信息工程结缘的他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专业,轻装上阵,坚定地走上了程序员之路。在本科期间他加入了学生会,积极地组织和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丰富了青春,收获了友谊。对待学习,他刻苦努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曾多次获得院、校级奖学金、社会奖学金,以及“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说起本科四年,最让他难以忘怀的还是备战考研的那些日日夜夜。无论寒冬酷暑,他都坚持到自习室完成自己每天定下的小目标。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着自己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然后一个激灵就起床了。他感谢那每一个充满梦想的清晨,感谢每一个戴月而归的夜晚,正是那段奋斗的经历让他拥有了继续深造的机会。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如愿以偿地来到西电读研,崭新的一段人生开始了。步入西电的兴奋并没有让他懈怠。开学伊始,他就进入了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由焦李成教授带领,致力于智能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前沿与应用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承担一百余项国家有关科研任务,学术氛围浓厚,师生关系也十分融洽,这为他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科研平台,“如果有机会的话,自己还会继续在这样的团队中从事科研工作”,他坦言到。在硬件方面,该实验室配备了用于大数据感知与解译的多台高端工作站和高性能集群,这些硬件可满足高性能,高复杂度的海量计算及实时高速图像处理的需要。为支撑智能感知与计算,遥感/医学影像、视频智能化处理,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类脑计算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科研基础。

他的导师尚荣华教授平易近人、勤奋认真,教会他踏踏实实做好科研,真心实意为人处世。他的成绩离不开尚老师的指导、实验室的学术氛围以及先进的硬件平台,更离不开他自己的努力和坚定的意志。他喜欢制定计划,他的一个个本子上面都记录着他的汗水和努力。在遇到问题时候,他从不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逃避。记不得有多少次写代码到凌晨,反反复复地修改论文甚至颈椎出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研究生第一年他取得了一等奖学金,2015年他以第一学生作者的身份申请两项国家专利,2016年在SCI检索的二区期刊《Applied Soft Computing》上发表一篇论文,2017年在SCI期刊《MemeticComputing》和《Natural Computing》上各发表一篇论文。

奋斗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曾经那些研究生复试时候的场景全都历历在目:在阶教自习室里认真努力的复习笔试科目,在校园的小路上匆匆穿行,在主楼的教室不安的等待面试,在徐家庄的小旅馆里紧张而又期待的在录取名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他坦言自己很舍不得这个在青春里留下过深刻印记,奋斗了三年的地方。更让他不舍的是那些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智能所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尤其是焦李成教授和导师尚荣华教授,虽然他们平时很忙,但还是关注科技前沿动态,为大家的研究方向出谋划策提供指导。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让他成长了许多,教会他努力,教会他奋斗,教会他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这期间他付出了很多,但同时也收获良多。如果说本科阶段的他在追逐梦想,那研究生阶段的他已经离梦想更近一步。他很普通,只不过认真努力,他也很特别,懂得自己想要什么。

积极阳光 乐观向上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外号“教授”。他对时间很敏感,不舍得浪费每一分钟。“我经常看不到‘教授’,晚上他还没回来我已经睡了,早上我还没起床他就走了”,他的舍友这样说。他目标明确,总提前想好下一步该做什么。熟悉他的朋友说:“他很有想法,踏实地为将来奋斗”。他喜欢交朋友,整齐的小白牙总能让你想跟着一起笑。他一直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坚信努力就好。身边的同学说:“教授特别乐观向上,好像没有什么事是不能解决的”。他喜欢运动,喜欢在阳光下挥洒汗水的感觉,经常同他一起打球的小伙伴们说:“都教授很厉害的,和他打球很过瘾”。

接受平凡 拒绝平庸

“在很多人看来,我发过几篇论文,拿到了国奖,肯定有什么过人之处,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如此的平凡以至于放在人堆里都不会被发现,但是我最大的特点是不服输,肯努力,遇到困难不屈服,能迎难而上”,他这样说道。刚开始接触研究课题的时候,自己什么都不懂,无从下手,深刻的体会到了自身科研知识的匮乏。在日常的课业之余,他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图书馆,学习跟课题相关的知识。他的课题需要大量的编程,平时遇到新颖的想法就会去动手实现,然后一遍遍的调试参数,很多时候都会写代码到深夜。科研的道路是充满坎坷的,不是每一个迸发出的灵感都是创新,也有可能是一场空欢喜。面对失败,他从不退缩,而是认真的总结经验,再次前行。正是这一次次的失败增强了他的动手能力,让他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人生如棋,我愿为卒,进步虽缓,不曾后退。

导师尚荣华点评

都炳琪同学是一个能吃苦,肯钻研,勤奋踏实,不畏困难的好学生。在智能所的良好平台下,不仅科研工作搞的好,和身边的同学朋友也相处的十分融洽,传递出很多的阳光正能量。希望他在未来的日子里不要骄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上一条: 西电学子|尼亚孜:光荣的维族共产党员
下一条: 西电学子|秦皓楠:以己作窗,为西电代言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验证码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研究生国奖人物】都炳琪:苦中作乐 迎难而上

前言:为落实贯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学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讲好“西电故事”,传承西电精神,党委宣传部、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联合推出“2016研究生国奖人物”系列报道。该报道旨在宣传2016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部分同学的先进事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体现榜样的力量,激励引导广大研究生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勇于探索、积极进取,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

都炳琪:苦中作乐 迎难而

■通讯员杨坤冯必先

都炳琪,男,1992年5月生于山东省潍坊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师从尚荣华教授,是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一员,研究方向为限量弧路由问题。硕士研究生期间,他勤奋踏实认真科研,以第一学生作者的身份发表三篇SCI论文,申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以及“优秀研究生标兵”等荣誉称号,其所在的智能感知与计算团队更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殊荣。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七年前的一份录取通知书让他第一次远离父母和家乡,来到外面的世界独自求学。尽管没能进入曾经向往的土木专业,但与电子信息工程结缘的他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专业,轻装上阵,坚定地走上了程序员之路。在本科期间他加入了学生会,积极地组织和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丰富了青春,收获了友谊。对待学习,他刻苦努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曾多次获得院、校级奖学金、社会奖学金,以及“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说起本科四年,最让他难以忘怀的还是备战考研的那些日日夜夜。无论寒冬酷暑,他都坚持到自习室完成自己每天定下的小目标。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着自己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然后一个激灵就起床了。他感谢那每一个充满梦想的清晨,感谢每一个戴月而归的夜晚,正是那段奋斗的经历让他拥有了继续深造的机会。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如愿以偿地来到西电读研,崭新的一段人生开始了。步入西电的兴奋并没有让他懈怠。开学伊始,他就进入了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由焦李成教授带领,致力于智能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前沿与应用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承担一百余项国家有关科研任务,学术氛围浓厚,师生关系也十分融洽,这为他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科研平台,“如果有机会的话,自己还会继续在这样的团队中从事科研工作”,他坦言到。在硬件方面,该实验室配备了用于大数据感知与解译的多台高端工作站和高性能集群,这些硬件可满足高性能,高复杂度的海量计算及实时高速图像处理的需要。为支撑智能感知与计算,遥感/医学影像、视频智能化处理,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类脑计算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科研基础。

他的导师尚荣华教授平易近人、勤奋认真,教会他踏踏实实做好科研,真心实意为人处世。他的成绩离不开尚老师的指导、实验室的学术氛围以及先进的硬件平台,更离不开他自己的努力和坚定的意志。他喜欢制定计划,他的一个个本子上面都记录着他的汗水和努力。在遇到问题时候,他从不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逃避。记不得有多少次写代码到凌晨,反反复复地修改论文甚至颈椎出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研究生第一年他取得了一等奖学金,2015年他以第一学生作者的身份申请两项国家专利,2016年在SCI检索的二区期刊《Applied Soft Computing》上发表一篇论文,2017年在SCI期刊《MemeticComputing》和《Natural Computing》上各发表一篇论文。

奋斗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曾经那些研究生复试时候的场景全都历历在目:在阶教自习室里认真努力的复习笔试科目,在校园的小路上匆匆穿行,在主楼的教室不安的等待面试,在徐家庄的小旅馆里紧张而又期待的在录取名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他坦言自己很舍不得这个在青春里留下过深刻印记,奋斗了三年的地方。更让他不舍的是那些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智能所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尤其是焦李成教授和导师尚荣华教授,虽然他们平时很忙,但还是关注科技前沿动态,为大家的研究方向出谋划策提供指导。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让他成长了许多,教会他努力,教会他奋斗,教会他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这期间他付出了很多,但同时也收获良多。如果说本科阶段的他在追逐梦想,那研究生阶段的他已经离梦想更近一步。他很普通,只不过认真努力,他也很特别,懂得自己想要什么。

积极阳光 乐观向上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外号“教授”。他对时间很敏感,不舍得浪费每一分钟。“我经常看不到‘教授’,晚上他还没回来我已经睡了,早上我还没起床他就走了”,他的舍友这样说。他目标明确,总提前想好下一步该做什么。熟悉他的朋友说:“他很有想法,踏实地为将来奋斗”。他喜欢交朋友,整齐的小白牙总能让你想跟着一起笑。他一直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坚信努力就好。身边的同学说:“教授特别乐观向上,好像没有什么事是不能解决的”。他喜欢运动,喜欢在阳光下挥洒汗水的感觉,经常同他一起打球的小伙伴们说:“都教授很厉害的,和他打球很过瘾”。

接受平凡 拒绝平庸

“在很多人看来,我发过几篇论文,拿到了国奖,肯定有什么过人之处,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如此的平凡以至于放在人堆里都不会被发现,但是我最大的特点是不服输,肯努力,遇到困难不屈服,能迎难而上”,他这样说道。刚开始接触研究课题的时候,自己什么都不懂,无从下手,深刻的体会到了自身科研知识的匮乏。在日常的课业之余,他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图书馆,学习跟课题相关的知识。他的课题需要大量的编程,平时遇到新颖的想法就会去动手实现,然后一遍遍的调试参数,很多时候都会写代码到深夜。科研的道路是充满坎坷的,不是每一个迸发出的灵感都是创新,也有可能是一场空欢喜。面对失败,他从不退缩,而是认真的总结经验,再次前行。正是这一次次的失败增强了他的动手能力,让他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人生如棋,我愿为卒,进步虽缓,不曾后退。

导师尚荣华点评

都炳琪同学是一个能吃苦,肯钻研,勤奋踏实,不畏困难的好学生。在智能所的良好平台下,不仅科研工作搞的好,和身边的同学朋友也相处的十分融洽,传递出很多的阳光正能量。希望他在未来的日子里不要骄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责任编辑:付一枫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