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新闻网讯
当年故事,是否如昨
7月21日,艳阳像革命战士的热血一样沸腾,七月的阳光普照大地,也照进了每一位革命老前辈的心中。在这样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里,我们暑期实践队,怀着艳阳般炙热而激动的心情,来到养老院,陪伴这里的爷爷奶奶重温当年的红色经典——《建党大业》。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那一年的陆游在梦中仍心系祖国安危,正如现在的老前辈们,纵然岁月雕刻了他们年轻的模样,但不变的,仍是心系国家的那份悸动。不少爷爷奶奶年岁已高,我们便推着他们的轮椅,徐徐进入功能室。听到要观看《建国大业》时,爷爷奶奶们的眼中顿时闪烁出光芒,就好像久未归乡的游子听到了家乡的喜讯那般激动。好像年轻时的经历就像昨天发生过一样,激起了感慨万千。
炎炎夏日,我们暑实小分队仍不忘给爷爷奶奶们送上甘甜可口的西瓜,来消除夏日的炎热。常言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看着爷爷奶奶们接到西瓜时的笑容,看着他们欢喜幸福的样子,顿时觉得自己手里的瓜也甜了不少。
观看完电影,爷爷奶奶们仍意犹未尽,拉着我们讲述自己当年的辛酸往事。更有极具童心的老奶奶与同学一起下跳棋,共同回忆过去的那份童真。
回忆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看着爷爷奶奶眼中闪烁的星光,我们仿佛也回到了建国之初,每一个中华儿女心怀一腔热血,甘愿为国家献出自己微薄的一份力的模样。岁月带走了青春的风采,却为老人们留下了心中最美好的一份企盼,正如电影中所说:“然八尺之躯,既许国,再难许卿”,那时的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都是怀着全心为国的心,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和平安宁。我们明白了,要像这些老前辈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生活,为国家的发展持续贡献着自己微小的一份力!
各抒己见 受益匪浅
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接近尾声,连续几天的实践之后,队员们都有一肚子感触想要表达和交流。在大家的期待中,7月21日,“爱无止境,西电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实践心得总结交流会终于拉开了帷幕。围绕着四天以来大家的实践内容和心得体会,实践队的成员们踊跃发言、侃侃而谈,碰撞出了许多思想的火花。
首先,王伟安同学总结了前四天的实践活动。第一天,大家摩拳擦掌,蓄势待发,为实践活动做足了准备;第二、三两天,队员们相继拜访了六位离退休老人的家庭,和他们促膝而谈,聆听他们的奋斗历史,领略了西军电前辈们的激情与风采;第四天,举办暑实座谈会,感恩西电前辈,传承西电精神,与各位老师的交流令我们受益匪浅。
紧接着,队员们按照之前的分组,以不同的方式向大家表达了自己对暑实的看法,展示了暑期实践带给自己的感受和收获。红色电波传遍大江南北,西电精神渗透四面八方。我校始终不渝地坚持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精神,在中国电子高等教育史上书写了华丽的不朽篇章。这些曾经为国家和西电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老人,从不吹嘘自己的付出,却是默默地关注着国家的形势和发展,关注着西电的进步。有队员动情地说,“老人们像是一部活的史书,记载着那些峥嵘岁月,亲切的交流、真切的回忆、感人的祝福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西电一步一步走来的艰难困苦,惊叹于当今的强大与进步。感谢每一位为西电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前辈,作为新一代的西电人,我们正冲锋在你们曾经走过的路上,坚定而自信!”随后,其他小组的成员也通过ppt演讲、朗诵等多种形式展示了自己的感悟,表达了对我校建校八十五周年的美好祝愿。交流会火热地进行着,大家各抒己见,受益良多。
爱无止境,西电传承,虽然暑期实践只有短短五天时间,但是,在今后的每一天,每一个角落,我们的身上都深深地刻下了西军电的烙印,她的每一步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传承西电精神,用爱温暖人心,我们责无旁贷!
乔子玄小记
乔子玄的夜很凉,乔子玄的早晨很清新。早上六点,志愿者和孩子们就都陆续起床了,又是一个灿烂的大晴天,晨光熹微,微风阵阵,这样的环境里往常困倦的感觉一点儿也不剩。水池前大家一起洗漱,倒也是别有一番趣味。也就是在这了吧,才能在假期时间里还保持着如此规律的作息,每天早睡早起,一日三餐按时吃饭,跟孩子们一起运动做游戏,备课上课,没有那么悠闲,但也是计划中的有意义的。
孩子们每天清晨的早操,课间的广播操,总能唤起我们对于小学中学的回忆,早操越来越有趣,广播操的动作也不知道换过了几套,但出操时的那份热闹和喜悦,在我们心里依旧是相通的。每当孩子们上体育课或者做操,总有志愿者跟在后面一起学做动作,画面有趣又温暖,是在回忆童年,也是在发现眼前的惊喜。
过了大半个上午,夏日太阳的炽烈才算真正显露出来。体育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在操场上做运动,然而突然传来了有学生受伤的消息,这可急坏了几位老师。两位志愿者立即前往,先将孩子抬进教室,但由于裤子太紧不方便查看伤口,领队同学又把孩子抱回宿舍,这时队里学医的同学就充当了临时医生的角色,在对学生伤势进行查看和处理后,学生被安排在宿舍里休息。在领队大哥哥的照顾下,受伤的孩子也终于露出了笑容,这让在场的大家都很开心。
其实我们的志愿者早就和孩子们关系亲密了呢,每天上课回来都有志愿者分享,有的班孩子们会在下课时齐声说“老师辛苦了,老师再见”,有的孩子在操场遇见我们还会乖巧地说声“老师好”,还有的孩子会腻着来上课的老师,跟他们讲心里话,这一切都把我们感动得一塌糊涂。虽然也有孩子淘气顽皮,可这也正是孩子们的天性啊,无论是面对孩子们时的动力与压力,与孩子们相处的快乐与收获,都让志愿者们感触颇丰,看来,一定是不虚此行了吧。
晴了又雨,雨后又晴,乔子玄的天格外地干净格外地蓝。走过风雨,走过阳光,我们在乔子玄,那是我们今天的宿地。
纳西族文化调研之居民访谈
今天纳西族文化调研小分队来到了民族村寨--松仁云里村,在村民家里进行走访,了解了纳西文化的传承。队员们一下车就受到了村民的热情接待,进入村庄,一幢幢色彩鲜明,格式统一的宅子整齐地排列。热情的村民将我们迎入家中,家里的老人早已备好了水果等待着我们。
在与奶奶的交流中,了解到了纳西族与其他民族的不同之处,以及纳西文化的传承现状。纳西族尊崇男女平等,所以男女都接受一样的教育,受到同等对待,但是解放前,由于教育水平不高,这里有文化的人很少,直到1981年村里有了第一个大学本科生,1993年才有了第一个女大学生。纳西族房屋建筑特色一直未变,每一幢房屋格式都是统一的,奶奶一家已经在这居住了十多年。奶奶告诉我们,解放前纳西族大多是包办婚姻,而且婚后新娘新郎是分房住。现在已经汉化了,婚姻自由,婚宴也是越来越丰盛。
纳西族比较有特色的节日有火把节,村民会聚集在火堆旁跳舞,火把节也就是放鬼的时候;纳西族最大的节日称之为七月半,也叫鬼节,即收鬼的日子。端午的时候,纳西族与众不同的一点是村民都吃包子,嫁出去的妇女还要做12个糖包子送回娘家。春节前夕,纳西族村民会把房屋打扫得一尘不染,大年三十的晚上,人人穿上新衣服聚集到广场上跳舞,本命年的人要穿上红色的衣服。在和奶奶的交谈中,我们还了解到了很久以前,纳西族和摩梭族是同一个族系,到后来才分为两个支系。奶奶说“害怕再过几年纳西族就没有了”。因为村子里越来越多的晚辈都不太讲纳西话了,热衷纳西文化传承的人也寥寥无几。
在今天的走访与调研中,队员们感受到了纳西族村民的热情,独具特色的纳西建筑与纳西传统节日习俗。在被纳西文化深深感染的同时,也不禁开始为纳西族的传承与发展担忧,纳西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希望更多的人担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为纳西文化的未来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兰亭一梦,一日千载
7月19日,一点笔墨实践队来到了绍兴之行的第二站、天下第一风雅之地——兰亭。永和九年,就在这里,王羲之欣然走笔,一气呵成,诞生了惊世鸿文《兰亭集序》。
实践队首先来到了兰亭第一景——鹅池。同学们观赏了水边休憩的白鹅和水中嬉戏的游鱼。特别是来到池边碑亭,仔细赏析了碑石上所刻气韵非凡的“鹅池”二字,从书法结构等各个方面对”鹅池”进行了更多的了解。
随后,同学们参加了兰亭雅集中的核心环节——曲水流觞。成员们换上魏晋时代的服饰,将盛着绍兴黄酒的酒杯用捞兜轻轻放在溪水中,杯子遇到障碍就会打转或停下来,停在谁面前谁就得吟诗助兴,吟不出诗的人就要被罚酒。 活动进行到高潮时,一位同学更是吟出李白“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的豪壮之句。曲水流觞的活动带给同学们别样的体验,“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座上皆豪逸”,兰亭雅集,情致非凡。
在参观完王右军祠、御碑亭、兰亭碑林、驿亭、临池十八缸等景点之后,同学们来到了兰亭的最后一处景观——兰亭书法博物馆。实践队成员依次走入兰亭的真迹和摹本、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从兰亭书法到兰亭文化、兰亭从历史到未来的相关展区,对兰亭作品的精致性,兰亭流传的传奇性,兰亭版本的多样性,兰亭故事的曲折性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悟。在展区内,同学们在书法展屏上进行了“永”字的临摹并听取了相关的点评。至此,一点笔墨实践队的兰亭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当我们听过兰亭的故事,感悟书法的奥妙之后。我们仿佛了解,兰亭已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地名,一件古人遗墨。千百年的世殊事异,一代代的尊崇推扬,为兰亭灌注了一串串文化的基因密码,今天我们对兰亭的解读,犹如找到了开启中国书法奥妙之门的一把钥匙。兰亭关乎书法艺术史上一次重要的主体觉醒,关乎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杰出书法家对中国书法审美标准的确立之功,也关乎后世人们对书法艺术真谛、形式语言、审美风尚、流播规律的认识。
兰亭一梦,一日千载,历久弥新。
逐水之蓝,环保先行
——节水我先行
如今“节约用水”的标语流于形式、司空见惯,“当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你的眼泪”的广告语渐渐不再激起人们心中的涟漪。
7月22日,西电经管院“逐水之蓝,环保先行”暑实小分队来到了浙江北部沿海城市——嘉兴,开始了我们暑实第一站的活动——实地走访城市及农村住户,调查各个用户的用水状况。
早上9点,我们开始了这一天的实践活动。我们一行人先来到了小区物业向物业负责人了解到,该小区于2002年建成,现在共入住共998户居民,其中包括公寓住户以及别墅住户,每月都会有自来水公司的专人负责调查居民用水量。
随后,我们暑实小分队将队伍分成了4组,每组两人在小区广场、花园、停车场以及居民楼出口等地方向出入居民调查其用水状况。
我们共调查了共32户人家,每户人家的人口数量集中在2~5口人,用水量根据每户人家的用水习惯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部分家庭的用水量集中于5~10吨水,亦有家庭用水多达18、19吨等等。调查发现大部分家庭用水主要集中于日常厨卫用水方面,用水较多的家庭主要是由于有天天洗澡,有冲厕所频率大,且主要用水量大的一侧的按钮,并且有养殖观赏鱼、养花等习惯。当然用水量也会根据季节不同有较大差异——大部分家庭由于夏季天气炎热,用水量比较大,而春秋冬季的用水量相对较少。
同时,我们也走访了一些农村地区的住户,由于大部分农户家里都有钻水井,因而其比城市的居民用水量少,大部分家庭每月用水集中在3吨左右。
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许多人对于其家庭每月的用水量并不知晓,每月的水费都直接从银行卡上扣除,大部分人也没有太多的关心。尽管“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是口号人人都会说,但很少有人落实。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有幸走访了一户人家,我们发现,该住户厨房有一个水龙头,两个卫生间包括花洒、淋浴喷头、洗脸盆水龙头在内共6个出水口,洗衣房包括洗衣机、拖把槽水龙头在内共两个水龙头。我们经过允许,将厨房水龙头调到最大,我们发现4秒左右,出水就能将一个550ML的可乐瓶灌满。
通过一天的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尽管节约用水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是人们的节水意识仍然还比较差。节水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认为唯有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才能逐渐改变现状。节水我先行!
最后的回眸笑看点滴成长
我们终于圆满完成了七天的导游成长任务,到今天我们的暑期实践也悄然结束了……
喜欢乘早晨的第一班, 清晨的宁静,没有那么多游客排队等待,没有那么多人因为嫌弃座位的问题而不愿意上车,没有那么多嘈杂的声音,喜欢享受这样.最近一周我们基本上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生活。每天早晨吃过早饭后在学校大门口集合,然后打车赶到动物园.最后一天我们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统一穿了学校发给我们的“小绿”在校门拍了一张合影。然后我们就出发了……
经过几天的讲解我感觉我自己的讲解水平进步了不少,从刚开始的不是很熟练需要自己师傅得陪同到现在自己能独立地发车,我对动物的辨别程度由刚开始的由于紧张而叫不出动物的名字到现在能够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名字及特点。同样的行车路线我们每天要走差不多十遍,同样的导游词每天要讲十几遍,这些东西早就烂熟于心了。
我们的任务终于完成了,在我们临走时这些亲切的导游哥哥姐姐们一一和我们道别,当然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的师傅道别。在他们的教导下我们一个个都可以独立的当一个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草原区和猛兽区的导游,而且还给我讲了好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及在学习方面的技巧,我们都收获颇丰。
回望这一周的导游和检票员的生活,在学习收获中成长.我们遇到了各种困难比如:作为导游刚开始背导游词的时候总是记不住,因为动物太多了;还有认动物的时候总是分不清;草原区的动物活动范围比较广泛,对于突然出现的动物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讲解,对于游客的抱怨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由于人多声音嘈杂我们要更大声地说话才能指引游客……, 但后来这些问题我们都解决了心里无比的自豪。
导游不易,不仅要吐字清晰,对动物们的描述要准确不能误导游客,还要对动物们的具体位置进行描述。车辆行驶过程中要多次向他们提示注意安全,以及处理一些随时都可能面对的突发问题;检票员艰辛,他们虽然不需要背大篇的导游词,但是他们检票需要在室外忍受炎热,而且需要大声喊话这也并不轻松。
任何工作都不像看起来那么轻松,都需要我们辛苦工作才能做好。本来以为导游这份工作我们不可能做好,可是现在我们对自己做的都挺满意的。我相信只要愿意努力,没有我们做不好的事情。一周的暑期实践进行的十分顺利,希望大家都收获了一些东西,同时好好享受我们暑假。
注:《社会实践报》主办:共青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委员会
顾问:龙建成 朱文凯 责任主编:刘金龙 主编:薛新瑞
编辑:王佳楠 尤子瑞 张恩铨 赵应鹏 监制: 刚艳瑜 杨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