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国高等教育看国内高校“双一流”建设
■人事处 黄军荣
受学校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批准及安排,我有幸对英国卡迪夫大学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访学,与全国83所高校的106名学员一起研修了主题为《大学管理及创新》的课程项目。项目中安排了组织架构、战略规划、管理创新、领导力提升等诸多课程,前往布里斯托等多所大学等开展学习交流,参观威尔士议会、听取威尔士教育部等相关政府机构负责人的报告,并访问多家卡迪夫企业。通过上述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及参访活动,深入了解卡迪夫大学的办学理念、发展战略、管理及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等,进一步了解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为研究借鉴英国高等教育经验、有效提升大学管理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整个访学过程计划详细、安排紧凑,学习形式丰富。研修期间,结合国内学校现状,立足岗位,深入思考,获得了宝贵的知识。
卡迪夫大学成立于1883年,是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该校研究质量在英国排名第5,影响力排名第2,并且拥有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12名英国皇家学会会士、7名国家学术院院士,是威尔士地区唯一一所罗素集团的成员。卡迪夫大学在英国长期处于精英大学行列,是一所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近年来,卡迪夫大学排名能持续保持领先并前移,研究和分析卡迪夫大学治校理念和办法以及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将对国内大学科研体制改革与管理创新有所借鉴。
一、英国高等教育概况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在全球享有盛誉,目前拥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168个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将近600多家提供高等教育课程的私立教育机构。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专家克利夫·汉考克(Cliff Hancock)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英国产出了全世界6%的研究性论文以及16%引用率最高的论文。在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THE TIMES)等知名世界大学排行榜中,英国大学长期表现突出,各大学定位准确,区域发展特色、行业特色明显,人才培养目标明确,适应市场需求导向明显,不盲目攀比。英国在全球高等教育的强势地位不仅表现在拥有一批表现卓越的顶尖大学上,而且也体现在高等教育对英国人力资源水平的强有力支撑上,不仅推动着英国的经济增长,而且为国家智力和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国际大学主要排行榜概览
国际上比较著名的大学排行榜有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告世界大学排行榜(US.NEWS,始于1983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榜(THE TIMES,始于1993年)、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ARWU,始于2003年)、QS排行榜(Quacquarelli Symonds,始于2004年)。我们先对四大排名的指标及权重概览如下:
2.THE排行榜评估了五大指标体系的13个独立的绩效指标,包括:
(1)教学(学习环境)30%,包括:教学声誉15%、师生比4.5%、博士-学士学位比例2.25%、教师博士率6%、学校收入2.25%;
(2)科研(体量、收入和声誉)30%,包括:学术声誉18%、科研经费6%、科研产出6%;
(3)论文引用(科研影响)30%;
(4)国际化视野 7.5%,包括:国际学生比率2.5%、国际教师比率2.5%、国际合作研究2.5%;
(5)行业收入(知识转化) 2.5%,主要考察学校的科研转化情况。
3. ARWU排行榜以国际可比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作为主要指标,具体包括指标如下:
4.QS排行包括:世界大学排名、学科排名、商业硕士排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排名、毕业生就业排名等10种排行榜。2010年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中心建立的IREG承认。QS利用了六个简单的指标来概述全球层面的大学,其中的指标和所占比例为:学术声誉(40%)、雇主声誉(10%)、师生比(20%)、每个教师的引用(20%)、国际教师比例(5%)、国际学生比例(5%)。
纵览这些排行榜,呈现出以下趋势和特点:在指标方面,各个排行榜虽然各有侧重,但几乎都会涉及研究的产出,如每个教师的引用,获得诺贝尔奖的数量,出版或专利等;以及师生比,师生比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还有声誉调查、国际化等等。
三、英国高校提升国际排名的举措
2010年以来,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英国高等教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和转型:高等教育市场向私立教育机构开放;政府对高等教育机构招生名额的限制被取消。为建立竞争性的高等教育市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择校空间,完善高等教育的管理架构,2015年英国政府发布高等教育绿皮书实施“卓越教学评估”。近80%的英国院校自愿参加了本轮卓越教学的评估活动,获得奖牌的高校总数为230所,进入泰晤士排行榜的有172所。本次评估结果揭示了教学质量与学校科研水平具有一定关联性,英国高校也越来越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
英国作为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它们的高校对于世界排名的关注成为学校规划的核心指标。除了通过世界排名高顺位来体现学校的整体实力,英国高校对世界排名如此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生源,一方面扩大学校在世界上的声誉,另一方面也为学校带来巨额的经济利益。或者说,提高世界排名——吸引世界优质学生资源——提高世界声誉、获得办学经费支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高校提升自身排名和生存能力的一个良性循环。
国内高校对世界排名的高度重视,侧面体现了中国高校对高等教育不断进步的自信。尽管国内高校在世界上的排名越来越好,但整体来看,中国大陆高校在四大排名中的总体表现与英美高校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根据QS2018最新世界高校排名,中国大陆高校进入前一百的仅有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浙大、中科大六所高校,而英美高校占据前一百的大部分席位,在前十位榜单中,除了瑞士一所大学外,其他九所皆为英美大学。这种现状与中国作为高等教育大国的身份不相匹配。因此,如何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我国双一流高校建设任重道远。
四、几点学习体会
1. 政府层面应理顺政府、社会与高校之间的关系
英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缘于政府宏观管理下的高校自治,英国政府主要通过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高等教育科研评审制度实施政府管理,形成了一套继承优秀自治传统,其政府与学校责权明确,有利于高校办出特色和有序竞争。
我国现有的高校管理模式主要是教育部或地方政府统一管理,各高校定位、目标同质化,存在重复投入建设情况,未能有效促进高校各自特色和优势。国家应出台相关条例来明确政府、学校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给与大学更大的办学自主权,鼓励他们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运行模式。同时各大学应该准确定位自身战略目标,差异化对接市场和行业,在市场和行业竞争环境中的淘汰和整合,避免形成千篇一律、同质化的综合性大学模式。在社会上广泛开展活动,使社会公民真正认识到高等教育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个人学习的途径,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之一,反映一个国家的总体发展状况。要把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挂钩,用市场化的观念来管理高等教育,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中国高等教育,重视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
另外,作为国家战略,政府应在政策上引导各高校尤其是双一流高校把引智重点瞄准世界,而不是做对于国家来说在高层次人才总量上并无增长的高校之间的“挖人”战术。
2.学校顶层设计应深入人心、行动一致
以英国卡迪夫大学发布《一路向前》战略规划为例,其愿景是成为“一所以创造力和好奇心为导向,世界首屈一指、研究卓越、教育出色的大学;一所履行对卡迪夫、威尔士、英国乃至世界的社会、文化及经济义务的大学”。我们深刻体会到,卡迪夫大学的战略规划被全校师生上下熟知。目前国内高校都精心设计了五年计划或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但存在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指导不足、自下而上全员参与度不够、为了规划而规划、资源缺乏整体配置、规划与实施两张皮、考核与规划关联度不大,使得规划的落实十分困难。
通过分析和感受卡迪夫大学顶层设计贯彻实施的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一是研究规划制定过程中强调广泛参与,达到凝聚共识的目的。国内较多高校目前处于大幅改革、追赶超越时期,快速决策导致规划与实际矛盾突显、改革实施步履艰难,甚至出现返工、浪费资源等现象。二是实施过程中强调上下行动一致,依据目标来配置资源,依据规划确定的方向来划拨经费,这是战略规划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三是围绕规划目标来开展绩效考核,这为有效实施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激励手段。四是卡迪夫大学积极营造了“目标达成的文化”,形成了一个从“大学-学院-系科-教职员工个人”清晰的目标传递链条,较好地实现了个人的目标与系科的要求一致,系科的目标同学院的要求一致,学院的目标同大学的要求一致。因此,学校高层领导对学校研究规划的制定要有可操作性,强化规划的过程管理、绩效评价和实施,同时赋予规划部门一定的资源配置权力和更大的绩效评价权重,保障大学发展规划达到有效实施,实现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的转变,真正发挥战略规划对推动大学改革、提升大学研究水平、增强大学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3.人力资源管理对一流建设的保障
由于国情不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办学方向的不同决定了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有本质区别。因此涉及到高校人才评价、人事管理体系等都有不同。
(1)人才评价体系:当前国内高校人才评价体系中偏重科研成果产出量化指标,包括科研项目、经费、论文、专著、获奖、专利等。而卡迪夫大学则将65%的权重赋予科研成果产出质量,15%的权重赋予科研环境,20%的权重赋予学术之外的社会影响力。每名研究人员最多只能提交4项代表性作品,是以质取胜,而不是数量,研究产出质量评价的标准是原创性、有影响力和严谨性,同时特别关注其社会应用价值和应用效果,以此来引导教师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这正是我国高校科研评价或考核中缺失的部分。我们忽略了其成果的市场价值、应用前景,更没有通过代表性“案例”进行评价社会影响力的做法。
(2)社会保障制度:国际一流大学有大量前沿、创新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产出,还得力于他们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而这些自由源于他们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高校养老保险改革还在进行中,人才流动及退出机制尚未健全,铁饭碗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教师的压力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生存的压力,只有社会的保障机制健全了,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教师的创新活力和人才的内生动力才能迸发出来。
(3)开放的人事政策支撑国际排名:四大排行榜里对国际合作和论文影响力都高度重视,在QS和THE中展示了国际教师与学生占比的重要性,还有生师比直接体现了高校在教育资源上的投入。世界一流高校在管理教辅人员的配备上远远优于国内高校,剑桥大学的生师比为4:1,教学科研人员与辅助人员的比例为1.5:1。要解决教学资源不足、提高国际影响力,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高校人事制度。
国内高校在不断深化改革,英国高校也在持续改革创新,人事制度的改革均成为了改革推动与落实的撬动支点及抓手,国际化、职业化、信息化、法治化是实现改革的重要途径。扩大开放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客户体验(客户指服务对象,含学生、职工、校友、合作方等),增强管理水平,夯实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创建特色鲜明一流大学,势在必行。
4.增强四个自信,取长补短,做出应有贡献
本次英国高校学习,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就是增加了我对祖国的热爱,增强了我对祖国发展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国高校目前存在的问题,也是世界一流大学所面对的问题,比如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流失,比如教学和科研平衡问题,比如管理服务人员和专任教师的配比,比如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根本等。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问题,个人感觉国内高校在有些方面做的更加完善,做的更加高效。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也步入快车道,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历史性成就,得到国际高等教育界的普遍赞誉,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智力支持和丰沛的人才资源。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高等教育改革也必须主动适应新的历史方位,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就是高等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任务,提升高等教育自信是关键。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高等教育界的一些人一直缺乏高等教育自信,其主要表现就是在学习借鉴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经验的过程中,以西方的某些理念、制度、模式、经验来衡量我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信不足,使得一些人对于扎根中国大地办高等教育的理念认识不深,一些人习惯于用一些世界大学排行榜来理解和判断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其实,这些排行榜过滤掉的恰恰是大学及其各个学科对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独特贡献。
树立和提升高等教育自信,必须牢固树立“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高等教育自信的坚实思想基础。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在弘扬中国古代教育和近现代高等教育优秀传统、汲取其他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有中国特色、反映中国价值、体现中国精神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