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记忆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西电往事】刘嘉相:延安时期的军委通校(续)
时间:2015-07-02 10:59:53 来源:西电往事工作组 点击:

编者按:为了深入实施大学文化建设计划,挖掘西电红色文化资源,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机关党委、离退休处、档案馆、图书馆、人文学院、校友总会等单位联合,主要面向离退休老同志和校友推出“讲述西电故事、留存西电记忆、传承西电精神、弘扬西电文化”等征文、访谈等活动。为此,我们特开设“西电往事”栏目,对征文、访谈的内容进行选登,稿件内容仅代表作者(受访者)本人的观点。欢迎广大师生积极投稿,可发送邮件news@mail.xidian.edu.cn。联系电话:81891716。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为了弘扬抗战精神,增强广大师生的爱国爱校之情,我们将陆续对抗战老战士进行访谈,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延安时期的军委通校(续)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刘嘉相

刘嘉相简介:

刘嘉相,男,山东青州人,1929年12月出生,早年就读于天津国立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电机工程系,1951年1月,抗美援朝时期参军到我校。曾任学员、宣传干事、校刊编辑、校党委秘书、校党办主任等职,并编写校史多年。1990年1月退休。

毛泽东主席接见通校全体同志

1939年4月,军委通信学校从陕西富县督河村迁驻保安时,路经延安。应军委三局局长王诤请求,毛泽东主席在王家坪总部礼堂接见通校全体干部学员。毛主席由王诤局长、吴泽光校长、张振球政委陪同进入礼堂。王局长把学员队长、指导员介绍给毛主席,毛主席和他们一一握手,然后登台讲话。他说:通信工作是机要工作,是党和军队的重要工作,是耳目。没有通信联络工作,中央、司令部和作战部队缺乏准确及时的无线电联络,军队打不了胜仗。王诤同志是军队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过去他们做了不少工作,有很大成绩,今后你们还要做出更大的成绩。你们要当无名英雄,人民群众都是英雄。我们革命队伍里有有名英雄,有无名英雄。许许多多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都是无名英雄参加进行的,许许多多卓越的功绩都是无名英雄创造出来的。朱总司令是有名英雄,报纸上要登总司令嘛!广大指战员包括你们做无线电工作的、当教员的、当炊事员的,都是无名英雄。有名英雄是少数,无名英雄是多数,多数啊!毛主席还讲了抗战形势,最后勉励大家埋头苦干,艰苦奋斗,钻研和精通业务,做出更大的成绩。

军委通校改为电信工程专科学校

1938年以后,通校逐步正规,机构健全,教师增多,学生人数增加。特别是大批从大后方来的知识青年,都是高中生或大喾一,基础高,反应快。因此通校不仅办一般报备班,而且办了无线电机务班。

1942年军委通校更名为“电信工程专科学校”,简称“电专”、“电信工专”。但是因为长期叫通校,电专的名字一直未能传出去。学校设校办、校务处、教育处。下设干部轮训队、无线电机务队、无线电报务队。电专开学时,叶剑英参谋长到校讲话。

1944年军委调整领导班子,三局局长王诤兼校长、政委,副校长吴泽光,总支书记钟夫翔,教育主任吴泽江,校务处长王曙。

毛泽东主席题词

——“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1940年1月,军委三局出版《通信战士》杂志。1941年1月,在创刊1周年之际,王诤请毛主席为刊物题词,主席欣然命笔,写下:“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这个题词刊登在《通信战士》1941年第4、5期合刊上。

这不仅是为《通信战士》题写的,而且也是为全体通信工作者题写的,是对通信工作重要性的生动描绘。

通校的校歌

通校在中央苏区时有一首校歌,但时代已变化,需要重写一首校歌。于是在1938年初,由校长吴泽光和汤翰章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找吕骥同志,本想请他写一首校歌。吕讲写歌并不难,他讲了一些作曲原则等,让他们自己写。吴泽光和汤翰章几个人本来会写一些歌曲,于是他们就动手起草。1933年学校在瑞金时曾搞过一个展览会,在前言中有三句话“一个红色的技术人员,一定要做到三个条件:政治要坚定,技术要精明,身体要健壮”。他们以此为主题,以吴泽光为主,汤翰章等共同谱写了延安通校校歌。1938年2月,经上级批准,正式定为校歌。以后这首歌曲被毕业学生带到各解放区,成为解放区通校、电训队的校歌。

毛主席给通校师生解开了思想疙瘩

1945年大年初三,瑞雪飞扬,大地银装素裹,通校师生要去给毛主席拜年,心里像揣着一团火。通校、材料厂到枣园8华里,大伙儿敲锣打鼓,一路小跑,不一会就到了。

毛主席听见锣鼓声,走出了窑洞。大家一齐向主席敬礼,主席身穿青色斜纹布制服,清瘦的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和我们一一握手。我们坐下后,主席就坐在一把旧藤椅上,娓娓地谈起话来,同志们,你们辛苦啦!这次整风是“灰锰氧洗澡”,把大家的皮汤破了,整风把你们“抽倒了”,我也有责任的。我把你们扶起来,拍干净身上的灰,给你们赔不是!同志之间还能没有过错?错了改正就对了,你们有什么意见尽管向我提!主席一番话,说得大伙心里暖烘烘的。

事情是这样的:1942年,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开始了。它对于从思想、组织上加强党的建设,加快抗日战争胜利进程,起到了有力的保证作用。……但是到运动的后期,主管这项工作的康生却夸大敌情,发起“抢救失足者运动”,从“左”的方面干扰了审干工作的正常进行。……当时延安通校的毕业生,正在军委通信材料厂实习。通信材料厂的技术骨干,大多数是从敌后来的知识青年,理所当然地被康生视为“重点”。在他的周密布置和层层发动下,厂里贴满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赶快回到党的怀抱里来”的标语,斗争会、坦白会不断,“假红旗”、“CC派”、“特务”的帽子满天飞,厂里一片混乱……通信材料厂不足300人,挨整的就有百分之六十。

现在,大家坐在毛主席身边,心里都明白,厂里审查搞逼供信,是康生一手布置的。主席并不了解情况,却主动出来承担责任,一肚子委屈早已烟消云散了。许多人不断地拭着眼眶中激动的泪花,怕模糊了视线。会场上只听见雪花落地的沙沙声。主席越谈兴趣越浓。主席对大家说:同志们是开工厂的,我也是在开工厂,不过我开的是全国性的工厂。你们的产品送到全国各地,全国有许多根据地,通信工作就像长长的绑带把各个根据地连接起来,连到了我身上。主席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讲话像融融的春风,驱散了大家心中的阴影。

可敬的原清子女士

原清子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的学生,与通校教育长程明升是同班同学,两人相恋结婚,程是河南人,毕业后回到河南,不久来到延安,进入延安通校。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后,每周三播送日语节目。原清子任播音员。稿件来自新华社及“日军反战同盟”被俘日军,他们反对侵华战争,各解放区都有“反战同盟”。他们提供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及战场上的真实情况。

此外经常从战场上缴获日军的文件及信函,以及从死亡日军身上找到还未发出的信件。日军中下级军官及战士,只知效忠天皇,不了解战场真实情况,但他们也想念父母妻子家人。原清子用纯正日语带有感情地播送日军的信函,震憾了一些日军,使其产生了反战的情绪。日本上层,对原清子恨之入骨,扬言要对她千刀万剐。

程明升去世后,她回到河南。我从一份妇女杂志上,曾看到一篇报道,她在学校教日语,平时做饭、散步,生活与中国老太太没区别。少数人知到她是日本人,多数邻居以为她是中国老太太。为什么她不回日本?也许怕日本右翼势力对她迫害。非常遗憾的是,没有派人到河南去采访她,采访这位可敬的,为中国革命做出贡献的老夫人。

天上掉馅饼

在延安时期,一架国民党飞机因故降在延安市远郊区。军委通知三局立即派人将飞机拆掉,否则天亮时国民党飞机必然来轰炸,将其炸毁。军委三局立即通知我校及材料厂除值班人员外,全部赶到现场。同时又通知地方政府派几十辆大车、几十头驴垛子到现场。

人员到达后已是掌灯的时候,经过分工,近百人爬上了飞机,有人拆发动机,有的折机尾、机翼,通校的人到机舱内拆仪表、电台等,十分壮观。马车、驴垛排成两行,有数里长。拆下大件,工作人员摆手,大车过来装上拉走,小件由驴驮走,重要仪表、器材由延安通校学员在怀中抱着坐大车运走。什么叫“蚂蚁啃骨头”、“什么叫蚂蚁搬家”这是鲜明的写照。天亮前,全部拆完。果然,天亮后数架敌机飞来,什么也没找到,无功而返。

忙了一夜,通校学员回到学校一点不累,大家高喊:“天上掉一块大大的馅饼!”最高兴的材料厂,把轮子做成手推车,发动机改成发电机,不过它只吃“细粮”(用的发电原料贵),所以很少用。各色导线有数公里,机身可做电台机壳,这是奇缺物资。大家说:“大大发了一次横材!”

上一条: 【西电往事】马澄波:西电学员生活点滴
下一条: 【西电往事】郇盛芝:我的抗战故事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验证码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西电往事】刘嘉相:延安时期的军委通校(续)

编者按:为了深入实施大学文化建设计划,挖掘西电红色文化资源,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机关党委、离退休处、档案馆、图书馆、人文学院、校友总会等单位联合,主要面向离退休老同志和校友推出“讲述西电故事、留存西电记忆、传承西电精神、弘扬西电文化”等征文、访谈等活动。为此,我们特开设“西电往事”栏目,对征文、访谈的内容进行选登,稿件内容仅代表作者(受访者)本人的观点。欢迎广大师生积极投稿,可发送邮件news@mail.xidian.edu.cn。联系电话:81891716。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为了弘扬抗战精神,增强广大师生的爱国爱校之情,我们将陆续对抗战老战士进行访谈,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延安时期的军委通校(续)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刘嘉相

刘嘉相简介:

刘嘉相,男,山东青州人,1929年12月出生,早年就读于天津国立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电机工程系,1951年1月,抗美援朝时期参军到我校。曾任学员、宣传干事、校刊编辑、校党委秘书、校党办主任等职,并编写校史多年。1990年1月退休。

毛泽东主席接见通校全体同志

1939年4月,军委通信学校从陕西富县督河村迁驻保安时,路经延安。应军委三局局长王诤请求,毛泽东主席在王家坪总部礼堂接见通校全体干部学员。毛主席由王诤局长、吴泽光校长、张振球政委陪同进入礼堂。王局长把学员队长、指导员介绍给毛主席,毛主席和他们一一握手,然后登台讲话。他说:通信工作是机要工作,是党和军队的重要工作,是耳目。没有通信联络工作,中央、司令部和作战部队缺乏准确及时的无线电联络,军队打不了胜仗。王诤同志是军队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过去他们做了不少工作,有很大成绩,今后你们还要做出更大的成绩。你们要当无名英雄,人民群众都是英雄。我们革命队伍里有有名英雄,有无名英雄。许许多多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都是无名英雄参加进行的,许许多多卓越的功绩都是无名英雄创造出来的。朱总司令是有名英雄,报纸上要登总司令嘛!广大指战员包括你们做无线电工作的、当教员的、当炊事员的,都是无名英雄。有名英雄是少数,无名英雄是多数,多数啊!毛主席还讲了抗战形势,最后勉励大家埋头苦干,艰苦奋斗,钻研和精通业务,做出更大的成绩。

军委通校改为电信工程专科学校

1938年以后,通校逐步正规,机构健全,教师增多,学生人数增加。特别是大批从大后方来的知识青年,都是高中生或大喾一,基础高,反应快。因此通校不仅办一般报备班,而且办了无线电机务班。

1942年军委通校更名为“电信工程专科学校”,简称“电专”、“电信工专”。但是因为长期叫通校,电专的名字一直未能传出去。学校设校办、校务处、教育处。下设干部轮训队、无线电机务队、无线电报务队。电专开学时,叶剑英参谋长到校讲话。

1944年军委调整领导班子,三局局长王诤兼校长、政委,副校长吴泽光,总支书记钟夫翔,教育主任吴泽江,校务处长王曙。

毛泽东主席题词

——“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1940年1月,军委三局出版《通信战士》杂志。1941年1月,在创刊1周年之际,王诤请毛主席为刊物题词,主席欣然命笔,写下:“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这个题词刊登在《通信战士》1941年第4、5期合刊上。

这不仅是为《通信战士》题写的,而且也是为全体通信工作者题写的,是对通信工作重要性的生动描绘。

通校的校歌

通校在中央苏区时有一首校歌,但时代已变化,需要重写一首校歌。于是在1938年初,由校长吴泽光和汤翰章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找吕骥同志,本想请他写一首校歌。吕讲写歌并不难,他讲了一些作曲原则等,让他们自己写。吴泽光和汤翰章几个人本来会写一些歌曲,于是他们就动手起草。1933年学校在瑞金时曾搞过一个展览会,在前言中有三句话“一个红色的技术人员,一定要做到三个条件:政治要坚定,技术要精明,身体要健壮”。他们以此为主题,以吴泽光为主,汤翰章等共同谱写了延安通校校歌。1938年2月,经上级批准,正式定为校歌。以后这首歌曲被毕业学生带到各解放区,成为解放区通校、电训队的校歌。

毛主席给通校师生解开了思想疙瘩

1945年大年初三,瑞雪飞扬,大地银装素裹,通校师生要去给毛主席拜年,心里像揣着一团火。通校、材料厂到枣园8华里,大伙儿敲锣打鼓,一路小跑,不一会就到了。

毛主席听见锣鼓声,走出了窑洞。大家一齐向主席敬礼,主席身穿青色斜纹布制服,清瘦的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和我们一一握手。我们坐下后,主席就坐在一把旧藤椅上,娓娓地谈起话来,同志们,你们辛苦啦!这次整风是“灰锰氧洗澡”,把大家的皮汤破了,整风把你们“抽倒了”,我也有责任的。我把你们扶起来,拍干净身上的灰,给你们赔不是!同志之间还能没有过错?错了改正就对了,你们有什么意见尽管向我提!主席一番话,说得大伙心里暖烘烘的。

事情是这样的:1942年,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开始了。它对于从思想、组织上加强党的建设,加快抗日战争胜利进程,起到了有力的保证作用。……但是到运动的后期,主管这项工作的康生却夸大敌情,发起“抢救失足者运动”,从“左”的方面干扰了审干工作的正常进行。……当时延安通校的毕业生,正在军委通信材料厂实习。通信材料厂的技术骨干,大多数是从敌后来的知识青年,理所当然地被康生视为“重点”。在他的周密布置和层层发动下,厂里贴满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赶快回到党的怀抱里来”的标语,斗争会、坦白会不断,“假红旗”、“CC派”、“特务”的帽子满天飞,厂里一片混乱……通信材料厂不足300人,挨整的就有百分之六十。

现在,大家坐在毛主席身边,心里都明白,厂里审查搞逼供信,是康生一手布置的。主席并不了解情况,却主动出来承担责任,一肚子委屈早已烟消云散了。许多人不断地拭着眼眶中激动的泪花,怕模糊了视线。会场上只听见雪花落地的沙沙声。主席越谈兴趣越浓。主席对大家说:同志们是开工厂的,我也是在开工厂,不过我开的是全国性的工厂。你们的产品送到全国各地,全国有许多根据地,通信工作就像长长的绑带把各个根据地连接起来,连到了我身上。主席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讲话像融融的春风,驱散了大家心中的阴影。

可敬的原清子女士

原清子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的学生,与通校教育长程明升是同班同学,两人相恋结婚,程是河南人,毕业后回到河南,不久来到延安,进入延安通校。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后,每周三播送日语节目。原清子任播音员。稿件来自新华社及“日军反战同盟”被俘日军,他们反对侵华战争,各解放区都有“反战同盟”。他们提供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及战场上的真实情况。

此外经常从战场上缴获日军的文件及信函,以及从死亡日军身上找到还未发出的信件。日军中下级军官及战士,只知效忠天皇,不了解战场真实情况,但他们也想念父母妻子家人。原清子用纯正日语带有感情地播送日军的信函,震憾了一些日军,使其产生了反战的情绪。日本上层,对原清子恨之入骨,扬言要对她千刀万剐。

程明升去世后,她回到河南。我从一份妇女杂志上,曾看到一篇报道,她在学校教日语,平时做饭、散步,生活与中国老太太没区别。少数人知到她是日本人,多数邻居以为她是中国老太太。为什么她不回日本?也许怕日本右翼势力对她迫害。非常遗憾的是,没有派人到河南去采访她,采访这位可敬的,为中国革命做出贡献的老夫人。

天上掉馅饼

在延安时期,一架国民党飞机因故降在延安市远郊区。军委通知三局立即派人将飞机拆掉,否则天亮时国民党飞机必然来轰炸,将其炸毁。军委三局立即通知我校及材料厂除值班人员外,全部赶到现场。同时又通知地方政府派几十辆大车、几十头驴垛子到现场。

人员到达后已是掌灯的时候,经过分工,近百人爬上了飞机,有人拆发动机,有的折机尾、机翼,通校的人到机舱内拆仪表、电台等,十分壮观。马车、驴垛排成两行,有数里长。拆下大件,工作人员摆手,大车过来装上拉走,小件由驴驮走,重要仪表、器材由延安通校学员在怀中抱着坐大车运走。什么叫“蚂蚁啃骨头”、“什么叫蚂蚁搬家”这是鲜明的写照。天亮前,全部拆完。果然,天亮后数架敌机飞来,什么也没找到,无功而返。

忙了一夜,通校学员回到学校一点不累,大家高喊:“天上掉一块大大的馅饼!”最高兴的材料厂,把轮子做成手推车,发动机改成发电机,不过它只吃“细粮”(用的发电原料贵),所以很少用。各色导线有数公里,机身可做电台机壳,这是奇缺物资。大家说:“大大发了一次横材!”

责任编辑:付一枫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