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校友故事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黄晓芳:驯服戈壁狂风的达坂城姑娘
时间:2023-07-18 16:05:38 来源:校友事务与对外合作处 点击:

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啊,西瓜呀大又甜!那里来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随着《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传唱国内外,人们都知道了新疆有个达坂城,达坂城里有漂亮的姑娘。达坂,意为高高的山口,山坳带来狂风,在这狂风肆虐之地上生长出的不止有甜美的西瓜和漂亮的姑娘,还有驯服狂风的战士。

黄晓芳,达坂城的姑娘,“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1999级校友,金风科技研发中心控制工程与保护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年科技拔尖人才、自治区科技厅专家库专家,先后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3年,黄晓芳获得“首都劳动奖章”,成为安徽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带着儿时对家乡那片风车森林的好奇,达坂城的姑娘来到了西电

不管是乘坐火车,还是汽车,但凡路过达坂城的人,都能见到一片风车的“森林”——达坂城风电场,这里是中国风电的摇篮。黄晓芳就出生在这片风车森林不远处的新疆化肥厂,“白色的风机像大风车一样在风中悠悠转动”,透过窗户,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映入童年黄晓芳的眼帘,她对这些随风转动的庞然大物充满着好奇,“这些大家伙,到底是怎么转动发电的?”这些疑问在她心里埋下了种子。

带着儿时的好奇,1999年黄晓芳走进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就对理工科感兴趣的她,在面对数电、模电以及其他通讯基础科目的学习时不仅没有感受到压力,反而充满了动力,尤其是孙肖子老师的模电课,更是让她和同学们兴趣满满。身为学生,专心上课,刻苦自习,她潜移默化中提升着专业知识能力;身为团支书,召开班会,策划活动,她不知不觉中充实着自己的组织与社交能力,大学四年在丰富多彩、绚烂多姿中度过。

黄晓芳本科毕业后继续在西电深造,研究生的学习无疑是黄晓芳新的起点,每日的任务不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更多的是实验的开展和创新的开掘。跟随导师落地科研项目的开发和测试验收,日复一日的清晨早起与深夜而归,一次又一次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黄晓芳的学术能力和素养也得到了扎实的锻炼与提高。

回望这一路,从带着求知的欲望,懵懂地进入西电,再到逐渐逐渐爱上大学生活、爱上西电,再到学术的深造。带着梦想的黄晓芳一直在路上,不懈奋斗、不断提高。

“谁说女子不如男?”不信这个邪,黄晓芳坚持留了下来

毕业季,在来校招聘的众多企业中,黄晓芳选择了金风科技。到企业面试时,让黄晓芳想不到的是竟然是总经理直接负责面试,他强调金风会提供给年轻人们一个公平开放的技术研发平台,人与人的关系单纯和谐,可以让研发人员持续专注,创造最大的价值。这番话让黄晓芳心里有了数,她坦言,从走进大学到研究生毕业,一直沉浸于理工科的她并不喜于人际关系处理,就是希望能找到一个技术研发平台展现自己,当时很多同学走进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通信企业,她则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金风。

“怎么是个女生?”2006年进入金风时,黄晓芳在人力资源部同事的带领下来到自己的部门—电控部,主管领导见到她以后诧异地发出了疑问。这个部门业务,需要常年驻守在戈壁滩的风电场,考虑到身体、生活等各方面因素,并不适合女生,所以她成为了该岗位第一个女生。黄晓芳不信这个邪,她是达坂城的姑娘,是被狂风吹大的孩子,心里默默决定一定要做出点成绩来。对于做主控软件的开发,她充满了兴趣。控制风机怎样去运行,相当于赋予风机“大脑思维”,给了风机生命,童年埋在心中的疑问黄晓芳也终于有机会去深入探寻。

小女生变身女战士,将风机控制软件开发周期缩短了一半

很快,黄晓芳就理解了主管领导的诧异眼神及质疑,至今,她还记得第一次走进风电场时的场景。一眼望去,广袤的戈壁滩有说不尽的荒凉。六七个人组成的团队,共同为国产化的新兆瓦级样机调试工作而奋战。作为新成员的黄晓芳,就从这项工作起,开始深入学习风机的主控系统,感知风机的每一子系统如何控制,调试程序怎样与系统匹配实现预期的功能。

风电场的气候多变,达坂城的5月份还会下雪,冬季最冷时零下20多摄氏度。更何况风机调试常常在十一二月份进行,这时候,哪怕穿上所有御寒衣物,严寒的天气还是会很快把整个人冻透,踩在塔底钢板上的双脚不一会儿就失去知觉。

但对黄晓芳来说,最大的挑战还是爬塔筒。“一般的塔架都在60米左右,相当于20多层楼高,系好安全带徒手往上爬,眼睛只能往上看不能往下看,往下看腿都软了。”黄晓芳回忆道。由于风电场没有厕所,作为女生的她就沿着戈壁滩一直走,看到有沟、有草、有树丛的地方再方便。


一个战士永远不会逃离自己的战场,黄晓芳就是如此,她与她的团队抱着要用自主技术开发打破核心软件靠国外引进的决心,为了实现直驱永磁风电机组的控制系统软件全面国产化,在达坂城的野外一呆就是半年。这时恰好主管领导来现场视察,对她的表现竖起了大拇指。这么大的机器,在自己编写的程序控制下转起来,是自己赋予了它生命与思维,那种自豪感、成就感融入她的骨子里,成为了她奋斗的动力。风电场的历练,让黄晓芳更加坚信,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通过后天的奋斗才能获得。凭着这个信念,她迅速成长起来,并逐渐形成了勇于担当的精神。

2008年以后,黄晓芳便挑起了1.5兆瓦风机批量产业化的主控软件开发及优化升级工作,对整套软件彻底掌握。在公司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黄晓芳带领团队创新推动主控软件模块化、参数化设计,从控制参数到故障参数,再到模块选择参数,提炼出共性实现逻辑变化,开发了通用的主控软件架构,经过重重验证,在所有兆瓦机型上广泛推广应用。新的软件架构可以实现新机型主控软件开发周期缩短一般时间,与此同时,黄晓芳作为专业负责人,通过实践经验积累,牵头制定了整套的专业工作标准及操作规范,为研发工程师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工作方法,使风机控制软件开发的周期缩短了一半,她也收获了个人发明专利,成为德国老工程师眼里卓越的中国研发工程师。

逆风飞扬创新突破聚焦行业关键技术

在风电行业摸爬滚打17年,黄晓芳坚持不懈、踏实研究,在风电机组控制系统软件开发及国产化、风电机组及风电场智能化数字化控制及保护系统开发工作中不断开拓新技术领域。

她主导多风电软件产品系统架构、数据交互模型等设计,在可靠性、可移植性等多个维度突破创新,成功应用于几万台风电机组,并通过跨行业学习,引入汽车行业先进的基于模型的软件开发技术,结合系统需求工程及自动化测试案例,实现多系统跨平台的软件集成验证及多学科仿真实验室,开发出一系列测试工具链方案,大幅提高软件质量及开发效率;她还致力于通过高质量的国标、行标推动国内风电行业的发展,积极开展风电基础技术的研究和沉淀,牵头主导或参与编制了《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主控制系统软件技术规范》、《风力发电机组协作联动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规范》等5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填补了国内风电行业控制软件方向标准的空白。

以技术创新提升风电产品竞争力,是黄晓芳坚持的理念,只有不断突破边界,才能带来技术的发展。她快速吸收计算机行业、大数据行业的新知识,不断拓宽技术领域,攻坚克难,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开创性提出智能电控系统、智能风机的概念定义,利用高精度先进传感系统,实现风机自感知、自决策、自保护等技术,结合独立变桨、雷达前置控制等先进载荷控制技术,提高风机对复杂风况的适应性;基于云计算、边缘控制器、数据链路及信息安全等IT技术,实现多样化风机数据汇集及分析建模,赋予风机不断进化的思维逻辑,打造了风电场集群控制平台,承载尾流、寿命、噪声控制等多项协同控制技术,并构建了由云、场、端三层组成的风机控制及诊断预警系统生态;通过多产品多平台的综合技术架构,实现多元化技术的协同应用与发展,在发电性能、安全可靠性、环境友好性、电网友好性、用户友好性等方面全面提升了风机智能化水平,期间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多项国际专利。

“为人类奉献碧水蓝天,给未来留下更多资源”,这是黄晓芳一生的信念

最近大国重器——全球首台16MW风电机组在福建沿海吊装完成,中央电视台的直播报道让更多人的目光关注到了风力发电这个行业,让更多人了解到这庞然大物的力量。塔架152米高,叶轮直径达到252米,扫风面积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这台大风机即将在黄晓芳所带领的软件工程师团队手下并网运行。运行后,额定功率下,叶轮转一圈就能发电34度,一年可以发电6600万度绿色电,可满足3.6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用电量。

无疑,这是黄晓芳的骄傲,也是所有风电人的骄傲。新的时代赋予了风电科技工作者新的使命,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非常荣幸能够见证“十四五”3060的双碳机遇给这个世界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也非常荣幸成为绿色能源践行者的一份子。” 为人类奉献碧水蓝天,给未来留下更多资源,路就在脚下。

上一条: 校友王中林院士在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下一条: 九秩回忆 | 翟树民: 天时、地利、人和 - 科研生涯回顾和感悟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验证码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黄晓芳:驯服戈壁狂风的达坂城姑娘

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啊,西瓜呀大又甜!那里来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随着《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传唱国内外,人们都知道了新疆有个达坂城,达坂城里有漂亮的姑娘。达坂,意为高高的山口,山坳带来狂风,在这狂风肆虐之地上生长出的不止有甜美的西瓜和漂亮的姑娘,还有驯服狂风的战士。

黄晓芳,达坂城的姑娘,“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1999级校友,金风科技研发中心控制工程与保护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年科技拔尖人才、自治区科技厅专家库专家,先后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3年,黄晓芳获得“首都劳动奖章”,成为安徽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带着儿时对家乡那片风车森林的好奇,达坂城的姑娘来到了西电

不管是乘坐火车,还是汽车,但凡路过达坂城的人,都能见到一片风车的“森林”——达坂城风电场,这里是中国风电的摇篮。黄晓芳就出生在这片风车森林不远处的新疆化肥厂,“白色的风机像大风车一样在风中悠悠转动”,透过窗户,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映入童年黄晓芳的眼帘,她对这些随风转动的庞然大物充满着好奇,“这些大家伙,到底是怎么转动发电的?”这些疑问在她心里埋下了种子。

带着儿时的好奇,1999年黄晓芳走进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就对理工科感兴趣的她,在面对数电、模电以及其他通讯基础科目的学习时不仅没有感受到压力,反而充满了动力,尤其是孙肖子老师的模电课,更是让她和同学们兴趣满满。身为学生,专心上课,刻苦自习,她潜移默化中提升着专业知识能力;身为团支书,召开班会,策划活动,她不知不觉中充实着自己的组织与社交能力,大学四年在丰富多彩、绚烂多姿中度过。

黄晓芳本科毕业后继续在西电深造,研究生的学习无疑是黄晓芳新的起点,每日的任务不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更多的是实验的开展和创新的开掘。跟随导师落地科研项目的开发和测试验收,日复一日的清晨早起与深夜而归,一次又一次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黄晓芳的学术能力和素养也得到了扎实的锻炼与提高。

回望这一路,从带着求知的欲望,懵懂地进入西电,再到逐渐逐渐爱上大学生活、爱上西电,再到学术的深造。带着梦想的黄晓芳一直在路上,不懈奋斗、不断提高。

“谁说女子不如男?”不信这个邪,黄晓芳坚持留了下来

毕业季,在来校招聘的众多企业中,黄晓芳选择了金风科技。到企业面试时,让黄晓芳想不到的是竟然是总经理直接负责面试,他强调金风会提供给年轻人们一个公平开放的技术研发平台,人与人的关系单纯和谐,可以让研发人员持续专注,创造最大的价值。这番话让黄晓芳心里有了数,她坦言,从走进大学到研究生毕业,一直沉浸于理工科的她并不喜于人际关系处理,就是希望能找到一个技术研发平台展现自己,当时很多同学走进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通信企业,她则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金风。

“怎么是个女生?”2006年进入金风时,黄晓芳在人力资源部同事的带领下来到自己的部门—电控部,主管领导见到她以后诧异地发出了疑问。这个部门业务,需要常年驻守在戈壁滩的风电场,考虑到身体、生活等各方面因素,并不适合女生,所以她成为了该岗位第一个女生。黄晓芳不信这个邪,她是达坂城的姑娘,是被狂风吹大的孩子,心里默默决定一定要做出点成绩来。对于做主控软件的开发,她充满了兴趣。控制风机怎样去运行,相当于赋予风机“大脑思维”,给了风机生命,童年埋在心中的疑问黄晓芳也终于有机会去深入探寻。

小女生变身女战士,将风机控制软件开发周期缩短了一半

很快,黄晓芳就理解了主管领导的诧异眼神及质疑,至今,她还记得第一次走进风电场时的场景。一眼望去,广袤的戈壁滩有说不尽的荒凉。六七个人组成的团队,共同为国产化的新兆瓦级样机调试工作而奋战。作为新成员的黄晓芳,就从这项工作起,开始深入学习风机的主控系统,感知风机的每一子系统如何控制,调试程序怎样与系统匹配实现预期的功能。

风电场的气候多变,达坂城的5月份还会下雪,冬季最冷时零下20多摄氏度。更何况风机调试常常在十一二月份进行,这时候,哪怕穿上所有御寒衣物,严寒的天气还是会很快把整个人冻透,踩在塔底钢板上的双脚不一会儿就失去知觉。

但对黄晓芳来说,最大的挑战还是爬塔筒。“一般的塔架都在60米左右,相当于20多层楼高,系好安全带徒手往上爬,眼睛只能往上看不能往下看,往下看腿都软了。”黄晓芳回忆道。由于风电场没有厕所,作为女生的她就沿着戈壁滩一直走,看到有沟、有草、有树丛的地方再方便。


一个战士永远不会逃离自己的战场,黄晓芳就是如此,她与她的团队抱着要用自主技术开发打破核心软件靠国外引进的决心,为了实现直驱永磁风电机组的控制系统软件全面国产化,在达坂城的野外一呆就是半年。这时恰好主管领导来现场视察,对她的表现竖起了大拇指。这么大的机器,在自己编写的程序控制下转起来,是自己赋予了它生命与思维,那种自豪感、成就感融入她的骨子里,成为了她奋斗的动力。风电场的历练,让黄晓芳更加坚信,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通过后天的奋斗才能获得。凭着这个信念,她迅速成长起来,并逐渐形成了勇于担当的精神。

2008年以后,黄晓芳便挑起了1.5兆瓦风机批量产业化的主控软件开发及优化升级工作,对整套软件彻底掌握。在公司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黄晓芳带领团队创新推动主控软件模块化、参数化设计,从控制参数到故障参数,再到模块选择参数,提炼出共性实现逻辑变化,开发了通用的主控软件架构,经过重重验证,在所有兆瓦机型上广泛推广应用。新的软件架构可以实现新机型主控软件开发周期缩短一般时间,与此同时,黄晓芳作为专业负责人,通过实践经验积累,牵头制定了整套的专业工作标准及操作规范,为研发工程师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工作方法,使风机控制软件开发的周期缩短了一半,她也收获了个人发明专利,成为德国老工程师眼里卓越的中国研发工程师。

逆风飞扬创新突破聚焦行业关键技术

在风电行业摸爬滚打17年,黄晓芳坚持不懈、踏实研究,在风电机组控制系统软件开发及国产化、风电机组及风电场智能化数字化控制及保护系统开发工作中不断开拓新技术领域。

她主导多风电软件产品系统架构、数据交互模型等设计,在可靠性、可移植性等多个维度突破创新,成功应用于几万台风电机组,并通过跨行业学习,引入汽车行业先进的基于模型的软件开发技术,结合系统需求工程及自动化测试案例,实现多系统跨平台的软件集成验证及多学科仿真实验室,开发出一系列测试工具链方案,大幅提高软件质量及开发效率;她还致力于通过高质量的国标、行标推动国内风电行业的发展,积极开展风电基础技术的研究和沉淀,牵头主导或参与编制了《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主控制系统软件技术规范》、《风力发电机组协作联动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规范》等5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填补了国内风电行业控制软件方向标准的空白。

以技术创新提升风电产品竞争力,是黄晓芳坚持的理念,只有不断突破边界,才能带来技术的发展。她快速吸收计算机行业、大数据行业的新知识,不断拓宽技术领域,攻坚克难,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开创性提出智能电控系统、智能风机的概念定义,利用高精度先进传感系统,实现风机自感知、自决策、自保护等技术,结合独立变桨、雷达前置控制等先进载荷控制技术,提高风机对复杂风况的适应性;基于云计算、边缘控制器、数据链路及信息安全等IT技术,实现多样化风机数据汇集及分析建模,赋予风机不断进化的思维逻辑,打造了风电场集群控制平台,承载尾流、寿命、噪声控制等多项协同控制技术,并构建了由云、场、端三层组成的风机控制及诊断预警系统生态;通过多产品多平台的综合技术架构,实现多元化技术的协同应用与发展,在发电性能、安全可靠性、环境友好性、电网友好性、用户友好性等方面全面提升了风机智能化水平,期间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多项国际专利。

“为人类奉献碧水蓝天,给未来留下更多资源”,这是黄晓芳一生的信念

最近大国重器——全球首台16MW风电机组在福建沿海吊装完成,中央电视台的直播报道让更多人的目光关注到了风力发电这个行业,让更多人了解到这庞然大物的力量。塔架152米高,叶轮直径达到252米,扫风面积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这台大风机即将在黄晓芳所带领的软件工程师团队手下并网运行。运行后,额定功率下,叶轮转一圈就能发电34度,一年可以发电6600万度绿色电,可满足3.6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用电量。

无疑,这是黄晓芳的骄傲,也是所有风电人的骄傲。新的时代赋予了风电科技工作者新的使命,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非常荣幸能够见证“十四五”3060的双碳机遇给这个世界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也非常荣幸成为绿色能源践行者的一份子。” 为人类奉献碧水蓝天,给未来留下更多资源,路就在脚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