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校友故事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西电走出的中国第一位双博士——记我校校友、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施浒立
时间:2008-12-16 10:26:48来源:西电科大报点击:

  荀子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西电有这么一位校友:24岁读完本科,37岁获得硕士学位,40岁获得工学博士学位,47岁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从年幼入学,到成为我国第一位双科博士,经历了漫漫40年。这需要何等远大的志向和坚韧的毅力!他,就是现为国家天文台天文导航项目首席施浒立研究员。

  施浒立1944年1月出生于浙江余姚。196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毕业后在国防科委1019研究所(现为中国电子集团电子第五十四研究所)伺服室从事科研工作。1978年,已过而立之年的施浒立以优异成绩考入我校电子机械系,师从我国天线结构专家叶尚辉教授,1981年10月获工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施浒立儿时就梦想着当一名科学家,他渴望着再学习。1982年3月施浒立考取了大连理工大学著名力学家钱令希院士的博士研究生 。1984年5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由于其优秀的学识,1984年7月他又被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著名天文学家王绶琯院士免试录取为博士研究生,1987年2月获理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双科博士。

  “终身努力,便成天才”!多年的学习,使施浒立在射电天文学和应用天文学,天文技术方法和天文仪器的研究和研制等领域积蓄了丰厚的基础,成了这一领域不可多得的专家。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探未开化的疆”:他创立了“广义插值数学模型与方法”理论;创建了“广义延拓有限元法和延拓边界元法”理论,并用于解决天文望远镜的高精度指向修正和太阳磁场的数值分析研究;他在国内首开天线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先河,是我国最早开展机电一体化研究的学者之一;他曾与颜毅华等合作发明了电磁谐波装置、天文波束陀螺和多星接收天线,其中多项天线已实现了产业化,造福社会。

  人生在世总是有追求的,既然是水,就应该成为波浪;既然是土,就要垒成大山!施浒立以全部的知识和热情来回报社会。他参加了10多项国家国防工程、创新工程、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或子项目。近年来他又主攻天文导航,开展新天文导航研究。承担了中科院创新重大项目“中国区域导航系统研究和研制”,任项目副总工程师;同时还承担了空间射电低频日像仪的研究;空间低频频谱仪和低频天线的研究;探月工程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线的研制工作等等。他还担任了中科院天体物理学博士生导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机电工程博士生导师;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兼职教授、杭州光机电研究所所长、机电工程硕士生导师,已培养出几十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还创办过高科技企业--北京双星天线技术公司,任董事长兼总工程师。深厚丰富的才识底蕴支撑着他倾全部心血拓展事业。

  施浒立深知,在科学道路上攀登,需要的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勤奋的科学精神。多年来,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先后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七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申报了七项专利。

  施浒立对知识的竭尽勤奋,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对教育的无私奉献,为他荣膺了国家有突出成绩的硕士、博士学位获得者光荣称号,多次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他渊博的知识,谦虚的为人,为我们树立了一位科学家的儒雅风范。他让我们又一次感动:少小而学,及壮心有为;壮年而学,及老必不衰。(王跃华)
  

上一条:永不消逝的电波——记我校校友革命烈士李白
下一条:西电走出的著名女作家——记我校校友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凌力

西电走出的中国第一位双博士——记我校校友、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施浒立
发布时间:2008-12-16 10:26:48来源:西电科大报点击:我要评论:

  荀子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西电有这么一位校友:24岁读完本科,37岁获得硕士学位,40岁获得工学博士学位,47岁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从年幼入学,到成为我国第一位双科博士,经历了漫漫40年。这需要何等远大的志向和坚韧的毅力!他,就是现为国家天文台天文导航项目首席施浒立研究员。

  施浒立1944年1月出生于浙江余姚。196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毕业后在国防科委1019研究所(现为中国电子集团电子第五十四研究所)伺服室从事科研工作。1978年,已过而立之年的施浒立以优异成绩考入我校电子机械系,师从我国天线结构专家叶尚辉教授,1981年10月获工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施浒立儿时就梦想着当一名科学家,他渴望着再学习。1982年3月施浒立考取了大连理工大学著名力学家钱令希院士的博士研究生 。1984年5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由于其优秀的学识,1984年7月他又被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著名天文学家王绶琯院士免试录取为博士研究生,1987年2月获理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双科博士。

  “终身努力,便成天才”!多年的学习,使施浒立在射电天文学和应用天文学,天文技术方法和天文仪器的研究和研制等领域积蓄了丰厚的基础,成了这一领域不可多得的专家。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探未开化的疆”:他创立了“广义插值数学模型与方法”理论;创建了“广义延拓有限元法和延拓边界元法”理论,并用于解决天文望远镜的高精度指向修正和太阳磁场的数值分析研究;他在国内首开天线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先河,是我国最早开展机电一体化研究的学者之一;他曾与颜毅华等合作发明了电磁谐波装置、天文波束陀螺和多星接收天线,其中多项天线已实现了产业化,造福社会。

  人生在世总是有追求的,既然是水,就应该成为波浪;既然是土,就要垒成大山!施浒立以全部的知识和热情来回报社会。他参加了10多项国家国防工程、创新工程、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或子项目。近年来他又主攻天文导航,开展新天文导航研究。承担了中科院创新重大项目“中国区域导航系统研究和研制”,任项目副总工程师;同时还承担了空间射电低频日像仪的研究;空间低频频谱仪和低频天线的研究;探月工程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线的研制工作等等。他还担任了中科院天体物理学博士生导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机电工程博士生导师;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兼职教授、杭州光机电研究所所长、机电工程硕士生导师,已培养出几十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还创办过高科技企业--北京双星天线技术公司,任董事长兼总工程师。深厚丰富的才识底蕴支撑着他倾全部心血拓展事业。

  施浒立深知,在科学道路上攀登,需要的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勤奋的科学精神。多年来,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先后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七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申报了七项专利。

  施浒立对知识的竭尽勤奋,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对教育的无私奉献,为他荣膺了国家有突出成绩的硕士、博士学位获得者光荣称号,多次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他渊博的知识,谦虚的为人,为我们树立了一位科学家的儒雅风范。他让我们又一次感动:少小而学,及壮心有为;壮年而学,及老必不衰。(王跃华)
  

责任编辑:张砚明
本月热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