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大学生献造血干细胞
“我只是想给别人带来一点希望”
不久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罗欢做了一件令所有人十分钦佩的事情:他捐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救治北京军区某部三级士官王国松。
罗欢是陕西省第17例大学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对于他的这个举动,周围的人都觉得很惊奇却并不意外。
高配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2007年10月30日,在西安小寨十字的流动献血车上,第二次献血完毕的罗欢,郑重地在骨髓捐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一个月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陕西管理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给罗欢打来电话,说他与北京的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如果他愿意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他们将会进一步采集血样,作高分辨率的配对检查。
听到这个消息,罗欢爽快地答应了。
在血液采集车上提取完做高配所需的血样后,罗欢只问了工作人员两个问题:“高配成功的概率有多大?过多久才能知道结果?”
一周以后,高配结果终于出来了,9个HLA(人体白细胞相容性抗原)位点相同,适合做非血缘干细胞移植。体检结果也表明,罗欢的身体状态良好,随时可以为患者提供造血干细胞。
“罗欢的行为非常理智,他有心救人,绝不是一时冲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陕西管理中心的陈志超告诉记者,“从初配成功到作高配试验,我们向他先后确认了将近10次,每次他都爽快地答应了。”
“我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就是想给那些血液病患者带来一点生存的希望。我很幸运,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罗欢讲。
采集工作很顺利
2008年4月12日晚,罗欢在父母和陕西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陪同下,搭乘火车前往北京解放军307医院,正式开始进行造血干细胞的提取、捐献。
经过几天的动员剂注射,罗欢的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数量终于达到了要求。在作完血象检查后,4月15日9时30分,随着干细胞分离机的转动,采集正式开始。罗欢的血液从右臂动脉缓缓地流入分离机,提取出造血干细胞后又从左臂动脉重新回到他的体内。
罗欢对王国松说:“希望王大哥能顺利通过排异难关,我和我的父母,以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全体老师、同学们,都希望你能活下来。我十分喜欢解放军,我大一时就特别想加入国防生。”
在两天大约8个小时的采集过程中,罗欢的父母一直都陪在儿子的床边。
“他非常阳光,采集工作进行得很顺利。”负责为罗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的医生张婧说,“采集过程中,他情绪轻松,脸上还不时露出灿烂的笑容,真是个阳光男孩。”
目前,接受捐献的解放军战士王国松,身体没有出现强烈的排异反应,一切正常。
一个行动胜过千万句口号
罗欢关心别人不是挂在嘴边的,而是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的。每个受到罗欢帮助过的人,都会深切地体会到他那种助人到底的精神。罗欢不会拒绝任何一个他办得到的请求,只会竭尽全力去做。”罗欢的班长甘昶如是说。
罗欢家境贫寒,却时刻不忘帮助更穷的同学。他的辅导员张海战告诉记者,在担任班级生活委员期间,罗欢用心安排学校的各种助学金,希望真正帮助到班里每一个经济困难的同学。罗欢自己的家庭经济也十分困难,但却多次让出本该属于自己的名额。他经常外出打工贴补生活开支,也正是在一个培训学校做推销时,他才接触到了献血。
罗欢热心社会活动。在担任学校大学生科技协会副部长期间,正逢学校举行第十八届“星火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晚上需要有人值班。当时已进入西安的初冬,罗欢却义不容辞地抱着被子通宵值班。
如今,罗欢的事迹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中已经引起强烈反响。更多的学生在校园网上留言: “一个行动胜过千万句口号”。(通讯员 秦明 记者 张行勇)
来源:科学时报 200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