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校友故事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陈爽: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空军特招大学生干部
时间:2008-12-15 11:06:34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
年轻人自主创新大有可为


——记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空军特招大学生干部陈爽

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空军特招大学生干部陈爽(樊淳标摄)



  “年轻人自主创新大有可为!”这是在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日前联合召开的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上,老一辈科学家对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褒奖和期望。38岁的空军装备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爽作为获奖者之一,备受关注和赞赏。

  正如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评价的那样:“陈爽凭着胆识和谋略,成功解决我军信息安全领域多个重大现实问题,为我军信息安全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入伍15年来,他先后主持和参与17项军队重大信息安全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被空军确定为“高层次科技人才”。

初出茅庐,他一举攻克某项“卡脖子”技术

  “青年科技干部要有一股锐气,勇于向‘不可能’挑战!”陈爽向记者谈起“自主创新”时,老说这句口头禅。

  陈爽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特招入伍之初,所在单位领受一项紧急任务:为到某特殊地区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研制信息安全设备。由于地区和任务的特殊性,其中一项“卡脖子”技术亟待突破。

  这项技术要求强度高,处理速度快,适应平台广,是一项从“零”开始的创新性核心技术,不少人都认为“不可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急难之时,陈爽初生牛犊不怕虎,接下这一极具挑战性的攻关任务。

  陈爽敢揽“瓷器活”,凭的是坚实的信息安全专业理论基础。还是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他以优异成绩和出色研究能力得到在国际信息安全界享有盛誉的一位老教授赏识,并很快将他带到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的前沿领域。如今遭遇难题,正是陈爽崭露头角的大好时机,他岂肯错过?

  于是,陈爽一头扎下去,从早到晚“泡”在实验室里,精心设计,细致分析,反复模拟。很快,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并与课题组负责软硬件的同行密切配合,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一方案的设计与实现。半年内,由他负责的该项技术通过了上级相关部门审批,使该项信息安全设备按时完成了研制和设计定型,顺利装备这支部队使用,为确保我军执行该项特殊任务时的信息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庆功会上,研究所领导直夸这位年轻人“好用”、“管用”。

  陈爽就是这样,他善于盯住信息安全的尖端技术不撒手不松口。在全军通用高速信息安全设备的研制中,他又和一项“卡脖子”技术叫上劲。当时,“高速硬件处理模块的设计和实现”在国内尚无先例。原本搞理论出身的陈爽,对硬件电路并不在行。人们不由为他捏了一把汗。但陈爽凭着那股特有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考,啃起了数字电路、微处理器原理与开发、可编成电路开发设计等专业书籍,硬是闯进了这个陌生的领域。短短5个月,他就拿出该模块的技术方案和硬件设计电路,顺利攻克了这项关键技术。

  陈爽有理论功底,又懂硬件,再加上敢闯敢干,很快成为课题组抢手的“攻坚利器”。他特招入伍不到3年,就被研究室任命为“核心技术组”组长。他常说,“干我们这一行,必须自主创新。国外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 

多一些自信心,才能多一些自主创新

  空军装备研究院领导这样评价陈爽:“他的诸多自主创新成果,无不来自他的自信心!”

  就在陈爽被特招入伍到空军不到两年时间,一项我军“八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型号研制任务启动了,他所在研究室承担了此项工程信息安全系统的研制任务。

  此项工程是完全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进行研制的新型通信系统,如何确保这一通信系统的信息安全,充分发挥其作战使用效能,是制约该系统研制的关键所在。由谁领衔攻关?上级领导和众多专家难以下决心。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总体方案论证会上,年轻气盛的陈爽首先发言,他谈了自己的一些大胆设想后,信心十足地提出:“基于现有技术储备和未来技术发展水平,我认为自己有把握解决这一难题!”

  上级领导和专家们不由为这位毛头小伙捏了一把汗——像这样完全靠自主创新的科研项目,老专家们尚未有成熟的方案,你25岁的陈爽敢说“有把握”,是不是“狂”了点儿?

  但随后的一系列技术方案,加上缜密的论证和详尽的分析计算,让大家对“小陈”刮目相看了。熟悉陈爽的人对此并不觉突然。陈爽的研究生导师知道,早在读研究生时,他就对该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给予了关注,并对此有过从理论到工程实现的技术储备。

  上级领导和专家对陈爽的创新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和信任,任命他为该课题组副组长,负责这一课题多项关键技术的攻关工作。经过4年多的艰苦努力,陈爽与课题组一起,顺利按照当初提出的技术方案,完成了该系统的研制和设计定型,并成功投入使用。

  权威部门的“鉴定报告”认为:该系统“技术上有重大创新,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一系统列装全军后,在我军日常战备、武器装备试验和军事演习等重大军事行动通信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我军在该领域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跨上新台阶。为此,这一信息安全系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该系统及其后续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陈爽作为第一完成人,荣立二等功。


创新不惟“新”,勇于抢占科技制高点

  2008年1月31日,中国科协组织在京中青年科学家新春座谈会,陈爽的发言掷地有声:自主创新不能惟“新”,关键是要勇于抢占科技制高点。

  陈爽在科研实践中敏锐地意识到,随着我军向空间发展脚步的加快,围绕空间系统展开的攻防对抗日趋激烈,空间系统测控信息已成为国家和军队的重要战略资源,“制太空权”一旦落后,必将受制于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让陈爽主动向这一新的制高点发起冲击。

  随后,陈爽把他的业余时间用在对测控系统掌握与研究上。他将3年中大部分节假日留在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那里是信息科技知识的海洋,他从“龙宫”里摘得的20余万字“龙珠”,成为他进行测控信息安全研究的基础。他多次到相关的厂、所,与那里的科技人员一起,进行测控信息安全技术的调研和论证。他还四处奔走,先后向军内外多名著名信息安全专家和通信专家求教,使他摸清了该领域的技术体制、传输特点、性能要求、特殊可靠性需求和安全防护需求等一系列与攻关课题有关的数据和关键技术。

  总部做出决定,要在某型装备中引入测控信息安全系统。善于用脑长于“动手”的陈爽与他所在单位的科研人员一起,承担了这项“牵一发动全身”的自主创新工程。

  从地面“走”向太空,对设备的一系列特殊要求和相应解决办法,陈爽毕竟涉猎得少,一切都变得陌生,变得难以把握。但是,睿智与博学使陈爽充满信心。他跟在老专家身后,跑京城、去上海、烟台和西安,进行技术协调和硬件选型。

  很快,陈爽和课题组一起,在充分考虑可靠性和长寿命的前提下,根据空间平台能提供的硬件嵌入条件,拿出了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和设备实施方案。随后,陈爽和课题组成员加班加点,拿出了初样,通过了各阶段测试,在西南某地一飞冲天。

  成功了!陈爽和战友们激动无比。这一开创性成果,填补了我军在这一领域的空白,直接推动了测控信息安全系统在多个空间系统中的应用,对实现我军空间系统信息对抗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后,该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短评★

  胆识与谋略一个都不能少


  青年科技干部陈爽以敢吃“螃蟹”的创新精神,成功解决我军信息安全领域多个重大现实问题。他以生动的创新实践告诉我们:青年科技人才最富有创新精神。只要有胆有识善用谋略,就能在自主创新中大有可为。

  时下,包括青年人在内的不少人,对青年一代能够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尚缺乏应有的自信,这已成为实现自主创新的思想障碍。众所周知,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承担者,就是一个以青年科技人才为主体的科研团队。陈爽同青年航天科技英才一样,从国家和军队的长远利益出发,既有“初生牛犊”的果敢,又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魄,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信息安全的核心高技术领域积极探索,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

  强调胆识并不是主张不切实际的蛮干。在“做什么”确定之后,“怎么做”同样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步骤。陈爽之所以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实现那么多的技术创新,有自知之明的自信心只是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更为重要的,则是他善于抓住那些对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具有战略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选准创新的突破口,在“怎么做”上动脑筋用谋略,既敢做又会做,这才牵住“牛鼻子”。

  当前,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人才强国”的战略,充分开发青年科技人才资源,将高等教育的存量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的人才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尊重青年科技人才特殊的禀赋和个性,保护他们的创新热情,鼓励他们的创新思考,破除阻碍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让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大量涌现,让他们在自主创新中做出更加优异的成绩。

  《光明日报》2008年3月19日

注:陈爽系我校90级信息保密研究所硕士毕业生。

上一条: 罗欢:我只是想给别人带来一点希望
下一条: “一根筋”的研究生——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左莉二三事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验证码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陈爽: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空军特招大学生干部
年轻人自主创新大有可为


——记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空军特招大学生干部陈爽

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空军特招大学生干部陈爽(樊淳标摄)



  “年轻人自主创新大有可为!”这是在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日前联合召开的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上,老一辈科学家对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褒奖和期望。38岁的空军装备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爽作为获奖者之一,备受关注和赞赏。

  正如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评价的那样:“陈爽凭着胆识和谋略,成功解决我军信息安全领域多个重大现实问题,为我军信息安全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入伍15年来,他先后主持和参与17项军队重大信息安全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被空军确定为“高层次科技人才”。

初出茅庐,他一举攻克某项“卡脖子”技术

  “青年科技干部要有一股锐气,勇于向‘不可能’挑战!”陈爽向记者谈起“自主创新”时,老说这句口头禅。

  陈爽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特招入伍之初,所在单位领受一项紧急任务:为到某特殊地区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研制信息安全设备。由于地区和任务的特殊性,其中一项“卡脖子”技术亟待突破。

  这项技术要求强度高,处理速度快,适应平台广,是一项从“零”开始的创新性核心技术,不少人都认为“不可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急难之时,陈爽初生牛犊不怕虎,接下这一极具挑战性的攻关任务。

  陈爽敢揽“瓷器活”,凭的是坚实的信息安全专业理论基础。还是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他以优异成绩和出色研究能力得到在国际信息安全界享有盛誉的一位老教授赏识,并很快将他带到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的前沿领域。如今遭遇难题,正是陈爽崭露头角的大好时机,他岂肯错过?

  于是,陈爽一头扎下去,从早到晚“泡”在实验室里,精心设计,细致分析,反复模拟。很快,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并与课题组负责软硬件的同行密切配合,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一方案的设计与实现。半年内,由他负责的该项技术通过了上级相关部门审批,使该项信息安全设备按时完成了研制和设计定型,顺利装备这支部队使用,为确保我军执行该项特殊任务时的信息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庆功会上,研究所领导直夸这位年轻人“好用”、“管用”。

  陈爽就是这样,他善于盯住信息安全的尖端技术不撒手不松口。在全军通用高速信息安全设备的研制中,他又和一项“卡脖子”技术叫上劲。当时,“高速硬件处理模块的设计和实现”在国内尚无先例。原本搞理论出身的陈爽,对硬件电路并不在行。人们不由为他捏了一把汗。但陈爽凭着那股特有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考,啃起了数字电路、微处理器原理与开发、可编成电路开发设计等专业书籍,硬是闯进了这个陌生的领域。短短5个月,他就拿出该模块的技术方案和硬件设计电路,顺利攻克了这项关键技术。

  陈爽有理论功底,又懂硬件,再加上敢闯敢干,很快成为课题组抢手的“攻坚利器”。他特招入伍不到3年,就被研究室任命为“核心技术组”组长。他常说,“干我们这一行,必须自主创新。国外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 

多一些自信心,才能多一些自主创新

  空军装备研究院领导这样评价陈爽:“他的诸多自主创新成果,无不来自他的自信心!”

  就在陈爽被特招入伍到空军不到两年时间,一项我军“八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型号研制任务启动了,他所在研究室承担了此项工程信息安全系统的研制任务。

  此项工程是完全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进行研制的新型通信系统,如何确保这一通信系统的信息安全,充分发挥其作战使用效能,是制约该系统研制的关键所在。由谁领衔攻关?上级领导和众多专家难以下决心。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总体方案论证会上,年轻气盛的陈爽首先发言,他谈了自己的一些大胆设想后,信心十足地提出:“基于现有技术储备和未来技术发展水平,我认为自己有把握解决这一难题!”

  上级领导和专家们不由为这位毛头小伙捏了一把汗——像这样完全靠自主创新的科研项目,老专家们尚未有成熟的方案,你25岁的陈爽敢说“有把握”,是不是“狂”了点儿?

  但随后的一系列技术方案,加上缜密的论证和详尽的分析计算,让大家对“小陈”刮目相看了。熟悉陈爽的人对此并不觉突然。陈爽的研究生导师知道,早在读研究生时,他就对该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给予了关注,并对此有过从理论到工程实现的技术储备。

  上级领导和专家对陈爽的创新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和信任,任命他为该课题组副组长,负责这一课题多项关键技术的攻关工作。经过4年多的艰苦努力,陈爽与课题组一起,顺利按照当初提出的技术方案,完成了该系统的研制和设计定型,并成功投入使用。

  权威部门的“鉴定报告”认为:该系统“技术上有重大创新,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一系统列装全军后,在我军日常战备、武器装备试验和军事演习等重大军事行动通信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我军在该领域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跨上新台阶。为此,这一信息安全系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该系统及其后续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陈爽作为第一完成人,荣立二等功。


创新不惟“新”,勇于抢占科技制高点

  2008年1月31日,中国科协组织在京中青年科学家新春座谈会,陈爽的发言掷地有声:自主创新不能惟“新”,关键是要勇于抢占科技制高点。

  陈爽在科研实践中敏锐地意识到,随着我军向空间发展脚步的加快,围绕空间系统展开的攻防对抗日趋激烈,空间系统测控信息已成为国家和军队的重要战略资源,“制太空权”一旦落后,必将受制于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让陈爽主动向这一新的制高点发起冲击。

  随后,陈爽把他的业余时间用在对测控系统掌握与研究上。他将3年中大部分节假日留在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那里是信息科技知识的海洋,他从“龙宫”里摘得的20余万字“龙珠”,成为他进行测控信息安全研究的基础。他多次到相关的厂、所,与那里的科技人员一起,进行测控信息安全技术的调研和论证。他还四处奔走,先后向军内外多名著名信息安全专家和通信专家求教,使他摸清了该领域的技术体制、传输特点、性能要求、特殊可靠性需求和安全防护需求等一系列与攻关课题有关的数据和关键技术。

  总部做出决定,要在某型装备中引入测控信息安全系统。善于用脑长于“动手”的陈爽与他所在单位的科研人员一起,承担了这项“牵一发动全身”的自主创新工程。

  从地面“走”向太空,对设备的一系列特殊要求和相应解决办法,陈爽毕竟涉猎得少,一切都变得陌生,变得难以把握。但是,睿智与博学使陈爽充满信心。他跟在老专家身后,跑京城、去上海、烟台和西安,进行技术协调和硬件选型。

  很快,陈爽和课题组一起,在充分考虑可靠性和长寿命的前提下,根据空间平台能提供的硬件嵌入条件,拿出了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和设备实施方案。随后,陈爽和课题组成员加班加点,拿出了初样,通过了各阶段测试,在西南某地一飞冲天。

  成功了!陈爽和战友们激动无比。这一开创性成果,填补了我军在这一领域的空白,直接推动了测控信息安全系统在多个空间系统中的应用,对实现我军空间系统信息对抗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后,该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短评★

  胆识与谋略一个都不能少


  青年科技干部陈爽以敢吃“螃蟹”的创新精神,成功解决我军信息安全领域多个重大现实问题。他以生动的创新实践告诉我们:青年科技人才最富有创新精神。只要有胆有识善用谋略,就能在自主创新中大有可为。

  时下,包括青年人在内的不少人,对青年一代能够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尚缺乏应有的自信,这已成为实现自主创新的思想障碍。众所周知,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承担者,就是一个以青年科技人才为主体的科研团队。陈爽同青年航天科技英才一样,从国家和军队的长远利益出发,既有“初生牛犊”的果敢,又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魄,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信息安全的核心高技术领域积极探索,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

  强调胆识并不是主张不切实际的蛮干。在“做什么”确定之后,“怎么做”同样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步骤。陈爽之所以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实现那么多的技术创新,有自知之明的自信心只是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更为重要的,则是他善于抓住那些对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具有战略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选准创新的突破口,在“怎么做”上动脑筋用谋略,既敢做又会做,这才牵住“牛鼻子”。

  当前,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人才强国”的战略,充分开发青年科技人才资源,将高等教育的存量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的人才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尊重青年科技人才特殊的禀赋和个性,保护他们的创新热情,鼓励他们的创新思考,破除阻碍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让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大量涌现,让他们在自主创新中做出更加优异的成绩。

  《光明日报》2008年3月19日

注:陈爽系我校90级信息保密研究所硕士毕业生。

责任编辑:佟玉琢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