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校友故事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校友专访:原国防科工委第25基地参谋长李金复
时间:2010-09-08 08:50:00 来源:校友总会 点击:

把握舍得中的人生机遇
——专访原国防科工委第25基地参谋长李金复少将

通讯员 孙宁 记者 侯锴 马洁云

  舍得,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艺术。

  有人说,你若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进而成功的机遇。

  8月27日,我们有幸采访到国防科工委第二十五基地原参谋长李金复少将。在老校区的凉亭里,听李将军侃侃而谈过去的故事。半生戎马生涯,十年中信之路,他又如何面对挑战,把握机遇,看待人生的得与失?

【八年大学生活 酸甜苦辣尽尝】

  1960,西军电在高考前面向全国各地进行秘密特招,就读于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李金复被保送入校。“高二的某一天,教导主任把一批人叫到会议室,说要将我们保送到一所军事院校读书,让我们回家征询父母的意见。等到了走之前拿到通知书的时候才知道是去西军电。”就这样,带着几许忐忑几许憧憬的李金复踏上了北上的征程。大学留给他的第一印象如今还历历在目。初进西安,沿途的低矮房屋显得破旧,许多人难免失望。到了边家村这边,“只见前面一片灯火通明,楼房看着很宏大,顿时有种自豪感。”

  严格的入伍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组织纪律性,之后的生活更是一种延伸。校园中,整齐的方阵、统一的着装、嘹亮的军歌、紧张有序的节奏都给李金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周一次的点名、一次读报、一次班务会,基本都是安排好的。上预科的时候,为了追求‘满堂红’,全班集体上晚自习,连广场上放的电影也不去看了。”

  60年代初的中国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生活条件普遍艰苦。“当时粮食不够吃,食堂中间放着六口大锅,一群人围着盛稀饭,难免会有稀饭溅到身上。每到周末,大家就都忙着洗衣服上的印记。”那个年代汽油紧缺,交通不便,学校会经常组织他们到郊区的面粉厂背面粉,到长安的农田里扛白菜。

  1962年,学习雷达专业的李金复随一部分人迁往重庆林园,在那里完成随后的学业。李金复说,他们这一代人的命运和国家大的政策紧密相连,65年的四清运动、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让大学生活延长至八年,可谓尝遍其中各种滋味。

【半生戎马生涯,献身国防事业】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毕业后,带着对工作岗位的热忱渴望,李金复被分至国防科工委第二十基地。“西军电分去了七十多人,大家开始都兴致勃勃的,到了兰州发现还要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到清水,再搭六小时的部队专线火车才能到基地。”那一段时间,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低迷的。环境的艰苦,加上当时为响应知识分子接受工农兵再教育风潮,很多人被下放到连队里进行改造。没有期限的未来,长期的精神压抑,让许多通讯兵捡拾丢失掉的信心转业到地方。李金复留了下来,因为对自己和所从事事业的正确定位与评价。“时间只是长短问题,科工委以后还需要这批人来进行导弹的发射、测试技术工作。”这样的选择,注定让他为献身国防事业而奔波。

  之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组建新的基地,他被分至第二十五基地(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经过了两年在南京的学习,对雷达工作熟练掌握的他回到了山西基地。那时候,基地新老干部脱节。 “当时很不理解,前站那么多人我却忙个不停,安装雷达、组织设备、调试工作等等,整天爬大卡车,来来回回的奔波。”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崭露头角的李金复以此为契机被升为雷达技术总体师的副主任。1978年,为了弥补东风五号导弹前程实验中二十四秒雷达数测的空白,他又前往银川组建机动雷达测量站。三年后,担任站长一职。

  如果说工作一路上平步青云,那么1983年对李金复来说则是一个转折点。站里的技师在维修装备时不小心将烟头丢在纸篓,引发了火灾,虽然他很果断的组织灭火,但是设备还是遭受损坏。领导责任的层层追究,他被降至副站长。一度承受巨大压力的他,也因此理解人生无常,明白了许多道理。他从跌倒的地方站来,于一年后官复原职。1989年,时任二十五基地参谋长。

【十年中信之路,投身经济建设】

  当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势头越来越猛时,国家的重点也移至经济建设。1993年,李金复做了改变他人生的又一个决定:经济建设领域接受挑战,试试身手,做出一番成绩。偶然的机会,他得以进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并担任华东集团的党委书记和副总经理,在这个由邓小平同志亲自指导和批准、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创办的企业里,带着身边人不同的声音,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化为前进的动力。

【回望来时路,机遇中把握得与失】

  半生流转,回望走过的路程,李金复颇具感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或大或小的坎坷,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有得便有失。关键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顺其自然,不偏离自己的主航道。

  说到对年轻一代人的期望,李金复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年轻的下属在接受批评时,问了他三个问题:“我有没有优点、别人有没有缺点、你有没有缺点?” 李金复认为这样的观念不可取,他希望年轻人可以清楚的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并且怎么做好,同时还要能够坚守住它。

  生活,得失相依,有舍有得,不舍不得。人生本就是用一个个的机会成本组合而成的,就看你如何去把握,若能像李金复将军一样,适时抓住得与失中的机遇,方能让自己闪出金子般的光芒。(完)



李金复少将 1943年8月出生,江苏省南京市人。1960年夏入伍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四系学习。毕业后分配在国防科工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司令部航测处工作。1970年,调至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第25基地),历任雷达站技师、参谋、技术总体室副主任。1978年,参加组建甘肃银川机动雷达测量站,历任副参谋长、参谋长、副站长、站长等职。1986年,参加组建了发射中心试验技术部,历任技术部副主任、主任等职,1989年8月任发射中心参谋长。1993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上一条: 袁凤江:创新让老厂成电子业大佬
下一条: 校友曾李青:用腾讯手法整合项目 看好移动互联网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验证码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校友专访:原国防科工委第25基地参谋长李金复

把握舍得中的人生机遇
——专访原国防科工委第25基地参谋长李金复少将

通讯员 孙宁 记者 侯锴 马洁云

  舍得,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艺术。

  有人说,你若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进而成功的机遇。

  8月27日,我们有幸采访到国防科工委第二十五基地原参谋长李金复少将。在老校区的凉亭里,听李将军侃侃而谈过去的故事。半生戎马生涯,十年中信之路,他又如何面对挑战,把握机遇,看待人生的得与失?

【八年大学生活 酸甜苦辣尽尝】

  1960,西军电在高考前面向全国各地进行秘密特招,就读于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李金复被保送入校。“高二的某一天,教导主任把一批人叫到会议室,说要将我们保送到一所军事院校读书,让我们回家征询父母的意见。等到了走之前拿到通知书的时候才知道是去西军电。”就这样,带着几许忐忑几许憧憬的李金复踏上了北上的征程。大学留给他的第一印象如今还历历在目。初进西安,沿途的低矮房屋显得破旧,许多人难免失望。到了边家村这边,“只见前面一片灯火通明,楼房看着很宏大,顿时有种自豪感。”

  严格的入伍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组织纪律性,之后的生活更是一种延伸。校园中,整齐的方阵、统一的着装、嘹亮的军歌、紧张有序的节奏都给李金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周一次的点名、一次读报、一次班务会,基本都是安排好的。上预科的时候,为了追求‘满堂红’,全班集体上晚自习,连广场上放的电影也不去看了。”

  60年代初的中国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生活条件普遍艰苦。“当时粮食不够吃,食堂中间放着六口大锅,一群人围着盛稀饭,难免会有稀饭溅到身上。每到周末,大家就都忙着洗衣服上的印记。”那个年代汽油紧缺,交通不便,学校会经常组织他们到郊区的面粉厂背面粉,到长安的农田里扛白菜。

  1962年,学习雷达专业的李金复随一部分人迁往重庆林园,在那里完成随后的学业。李金复说,他们这一代人的命运和国家大的政策紧密相连,65年的四清运动、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让大学生活延长至八年,可谓尝遍其中各种滋味。

【半生戎马生涯,献身国防事业】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毕业后,带着对工作岗位的热忱渴望,李金复被分至国防科工委第二十基地。“西军电分去了七十多人,大家开始都兴致勃勃的,到了兰州发现还要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到清水,再搭六小时的部队专线火车才能到基地。”那一段时间,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低迷的。环境的艰苦,加上当时为响应知识分子接受工农兵再教育风潮,很多人被下放到连队里进行改造。没有期限的未来,长期的精神压抑,让许多通讯兵捡拾丢失掉的信心转业到地方。李金复留了下来,因为对自己和所从事事业的正确定位与评价。“时间只是长短问题,科工委以后还需要这批人来进行导弹的发射、测试技术工作。”这样的选择,注定让他为献身国防事业而奔波。

  之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组建新的基地,他被分至第二十五基地(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经过了两年在南京的学习,对雷达工作熟练掌握的他回到了山西基地。那时候,基地新老干部脱节。 “当时很不理解,前站那么多人我却忙个不停,安装雷达、组织设备、调试工作等等,整天爬大卡车,来来回回的奔波。”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崭露头角的李金复以此为契机被升为雷达技术总体师的副主任。1978年,为了弥补东风五号导弹前程实验中二十四秒雷达数测的空白,他又前往银川组建机动雷达测量站。三年后,担任站长一职。

  如果说工作一路上平步青云,那么1983年对李金复来说则是一个转折点。站里的技师在维修装备时不小心将烟头丢在纸篓,引发了火灾,虽然他很果断的组织灭火,但是设备还是遭受损坏。领导责任的层层追究,他被降至副站长。一度承受巨大压力的他,也因此理解人生无常,明白了许多道理。他从跌倒的地方站来,于一年后官复原职。1989年,时任二十五基地参谋长。

【十年中信之路,投身经济建设】

  当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势头越来越猛时,国家的重点也移至经济建设。1993年,李金复做了改变他人生的又一个决定:经济建设领域接受挑战,试试身手,做出一番成绩。偶然的机会,他得以进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并担任华东集团的党委书记和副总经理,在这个由邓小平同志亲自指导和批准、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创办的企业里,带着身边人不同的声音,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化为前进的动力。

【回望来时路,机遇中把握得与失】

  半生流转,回望走过的路程,李金复颇具感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或大或小的坎坷,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有得便有失。关键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顺其自然,不偏离自己的主航道。

  说到对年轻一代人的期望,李金复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年轻的下属在接受批评时,问了他三个问题:“我有没有优点、别人有没有缺点、你有没有缺点?” 李金复认为这样的观念不可取,他希望年轻人可以清楚的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并且怎么做好,同时还要能够坚守住它。

  生活,得失相依,有舍有得,不舍不得。人生本就是用一个个的机会成本组合而成的,就看你如何去把握,若能像李金复将军一样,适时抓住得与失中的机遇,方能让自己闪出金子般的光芒。(完)



李金复少将 1943年8月出生,江苏省南京市人。1960年夏入伍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四系学习。毕业后分配在国防科工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司令部航测处工作。1970年,调至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第25基地),历任雷达站技师、参谋、技术总体室副主任。1978年,参加组建甘肃银川机动雷达测量站,历任副参谋长、参谋长、副站长、站长等职。1986年,参加组建了发射中心试验技术部,历任技术部副主任、主任等职,1989年8月任发射中心参谋长。1993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责任编辑:root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