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校友故事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方勇:执着探索 拨开数字迷雾
时间:2016-03-04 10:50:29 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

当今世界,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获取和存储海量数据指日可待。在数据极大丰富的同时,我们面临着严重缺乏这些海量数据蕴含知识的困境。“数据丰富、知识贫乏”的矛盾日益显现。大数据一方面给传统数据处理技术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有效促进了现代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

方勇教授长期致力于数字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编码理论与技术、非平稳信源信道编码、压缩感知、高性能并行计算等方向取得了很多创新性成果。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他——

科研:见微知著 获取理论系列突破

方勇于2000年、2003年、2005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分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本硕博连读)。师从我国图像与视频处理领域的权威专家与元老吴成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通信与信号处理。吴成柯教授团队在我国卫星图像压缩领域具有开拓性的地位,其主持研发的嫦娥探月卫星图像编码系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涌现出了长江学者李云松教授等一大批知名学者。2007—2009年期间,方勇加入韩国汉阳大学,受聘为研究教授,师从国际视频编码领域权威专家、韩国工程院院士郑济昌教授。2009年起,他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工作,现为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负责人、智能感知与控制团队领头人。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以高级研究学者身份访问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任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客座教授,师从国际编码领域权威专家、加拿大双院院士、IEEE会士杨恩辉教授。

最近几年,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得非常迅速,而无线通信物理层中的信号处理技术相对发展较慢。更多的研究可能集中于认知无线电、合作通信等热点上,以至于有的研究者认为未来的信号处理领域可能已经走入困境。

作为一门新出现的技术,还有很多的研究需要进行,特别是在译码上,找到一个合适可行并且有效的算法显得十分迫切。方勇提出基于滑窗的置信传播(Belief Propagation,BP)算法,有效地解决了在译码阶段信源统计特性和信道噪声参数未知的情况下,译码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具有简单易实现、时间复杂度低和不依赖于初始值等优点。

执着探索:拨开层层迷雾

科学真理,茫茫大海。而置身于这茫茫大海中,方勇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拨开层层迷雾,更接近他心中所想的大自然当中普遍存在却不易被发掘的规律,而这,也是他从事研究的初衷。

2000年至今,方勇将研究兴趣集中在视频压缩与传输、分布式信源编码等领域,提出了基于容错熵编码结构的变长码块长度编码算法,显著提高了变长码流的抗误码性能,可广泛应用于视频及其他各种变长码流的容错传输。

在信息安全方面,应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对数字信号处理的挑战,方勇团队从算法上、应用上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进行改进,有效解决了现有算法的不足,使得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性能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在多维信号压缩感知的重构、极化码及其应用等方面也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成果。

未来:科研传承 厚积薄发

在数字通信与信号处理研究的道路上一路走来,研究的求真和执着让方勇收获了一系列奖项和荣誉。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以第一完成人获得陕西省高校科技奖二等奖1项。被评为“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他还荣获了2012年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他相继在SCI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或录用论文20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30,累计SCI他引40余次。为此获邀担任了3个SCI期刊的编辑。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赞同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方勇却一直保持着清醒。他为成绩欣慰,也为未来思考,寻找着一个又一个新的破冰点。

方勇在这一领域的探索是持续、深入的。他多年来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医学与信息学系(UCSD-DBMI)在通信与编码领域保持了密切的学术往来与合作,曾先后将数位同学送往该校留学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得益于此,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与该校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双方一致通过,共同申请并设立科研项目,共享研究成果,定期选派优秀科研人才到UCSD-DBMI进行访问交流。以开放合作的办学理念,为师生创造搭建出国学习深造的平台,拓展在通信与编码领域合作研究的空间和影响力。

科研之外,方勇不忘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学。他承担了《C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等本科生课程以及《信息论》、《模式识别》、《图像分析》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茵茵校园之中,他享受与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在他看来这能促进双方共同进步,而科学真理,本来就是在不断碰撞、寻觅的过程中获取的。

年纪轻轻,一长串坚实的足迹,青年教师方勇可谓是年轻有为。多年置身于数字与信号的世界,正是坚持内心所向,让他在快乐探寻中,找到了一个又一个数字与信号世界深处那看似简单实难获取的神奇规律。(刘静)

来源:《科技日报》2016年03月04日12版

上一条: 刘锐:用匠心做空气净化机器人
下一条: 【西电校友】专访78级校友中科院院士包为民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验证码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方勇:执着探索 拨开数字迷雾

当今世界,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获取和存储海量数据指日可待。在数据极大丰富的同时,我们面临着严重缺乏这些海量数据蕴含知识的困境。“数据丰富、知识贫乏”的矛盾日益显现。大数据一方面给传统数据处理技术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有效促进了现代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

方勇教授长期致力于数字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编码理论与技术、非平稳信源信道编码、压缩感知、高性能并行计算等方向取得了很多创新性成果。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他——

科研:见微知著 获取理论系列突破

方勇于2000年、2003年、2005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分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本硕博连读)。师从我国图像与视频处理领域的权威专家与元老吴成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通信与信号处理。吴成柯教授团队在我国卫星图像压缩领域具有开拓性的地位,其主持研发的嫦娥探月卫星图像编码系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涌现出了长江学者李云松教授等一大批知名学者。2007—2009年期间,方勇加入韩国汉阳大学,受聘为研究教授,师从国际视频编码领域权威专家、韩国工程院院士郑济昌教授。2009年起,他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工作,现为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负责人、智能感知与控制团队领头人。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以高级研究学者身份访问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任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客座教授,师从国际编码领域权威专家、加拿大双院院士、IEEE会士杨恩辉教授。

最近几年,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得非常迅速,而无线通信物理层中的信号处理技术相对发展较慢。更多的研究可能集中于认知无线电、合作通信等热点上,以至于有的研究者认为未来的信号处理领域可能已经走入困境。

作为一门新出现的技术,还有很多的研究需要进行,特别是在译码上,找到一个合适可行并且有效的算法显得十分迫切。方勇提出基于滑窗的置信传播(Belief Propagation,BP)算法,有效地解决了在译码阶段信源统计特性和信道噪声参数未知的情况下,译码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具有简单易实现、时间复杂度低和不依赖于初始值等优点。

执着探索:拨开层层迷雾

科学真理,茫茫大海。而置身于这茫茫大海中,方勇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拨开层层迷雾,更接近他心中所想的大自然当中普遍存在却不易被发掘的规律,而这,也是他从事研究的初衷。

2000年至今,方勇将研究兴趣集中在视频压缩与传输、分布式信源编码等领域,提出了基于容错熵编码结构的变长码块长度编码算法,显著提高了变长码流的抗误码性能,可广泛应用于视频及其他各种变长码流的容错传输。

在信息安全方面,应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对数字信号处理的挑战,方勇团队从算法上、应用上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进行改进,有效解决了现有算法的不足,使得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性能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在多维信号压缩感知的重构、极化码及其应用等方面也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成果。

未来:科研传承 厚积薄发

在数字通信与信号处理研究的道路上一路走来,研究的求真和执着让方勇收获了一系列奖项和荣誉。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以第一完成人获得陕西省高校科技奖二等奖1项。被评为“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他还荣获了2012年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他相继在SCI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或录用论文20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30,累计SCI他引40余次。为此获邀担任了3个SCI期刊的编辑。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赞同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方勇却一直保持着清醒。他为成绩欣慰,也为未来思考,寻找着一个又一个新的破冰点。

方勇在这一领域的探索是持续、深入的。他多年来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医学与信息学系(UCSD-DBMI)在通信与编码领域保持了密切的学术往来与合作,曾先后将数位同学送往该校留学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得益于此,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学院与该校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双方一致通过,共同申请并设立科研项目,共享研究成果,定期选派优秀科研人才到UCSD-DBMI进行访问交流。以开放合作的办学理念,为师生创造搭建出国学习深造的平台,拓展在通信与编码领域合作研究的空间和影响力。

科研之外,方勇不忘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学。他承担了《C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等本科生课程以及《信息论》、《模式识别》、《图像分析》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茵茵校园之中,他享受与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在他看来这能促进双方共同进步,而科学真理,本来就是在不断碰撞、寻觅的过程中获取的。

年纪轻轻,一长串坚实的足迹,青年教师方勇可谓是年轻有为。多年置身于数字与信号的世界,正是坚持内心所向,让他在快乐探寻中,找到了一个又一个数字与信号世界深处那看似简单实难获取的神奇规律。(刘静)

来源:《科技日报》2016年03月04日12版

责任编辑:付一枫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