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名师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西电教师】陈建军教授:以德为先 课比天大
时间:2016-04-12 13:59:19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

以德为先 课比天大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师德标兵陈建军教授

■ 学生记者李梦鹤

1981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机械专业攻读研究生的陈建军获得了硕士学位,做为文革后首届毕业的研究生,他被学校选择留校任教。

至此,他怀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崇敬和喜爱,一直从事电子机械和机电一体化方面的教学、科研和指导与培养研究生工作。近20年,他的年均工作量均在1000学时以上。

课比天大,不断探索教学艺术

教学中,陈建军讲究教学艺术,力求讲好每一节课,教学效果一贯良好,多次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他说:“豫剧大师常香玉曾有这么一句话,‘戏比天大’,那么作为教师,则是课比天大。”在他眼中,上好课是教师头等重要的事情,首先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基于这一点,即便是很熟悉的课程,每次上课前他仍会重新备课,对上课内容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在课前把教案再默过一遍,让自己提前进入课堂状态。

由于学生对初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于任课老师,陈建军在备课时就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哪些内容是难点,哪些是重点,针对学生的基础来构思整个讲授的框架、流程以及选择恰当的例题。

对于难点问题,他常会设法找到一个容易理解的切入点,让学生能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尽快地理解。在讲到向量共轭这个不好理解的概念时,考虑到学生对向量正交的概念比较熟悉,而正交恰为共轭中的一个特例,陈建军就从向量正交这个特殊的角度来解释向量共轭的概念,从而使学生较容易理解。在对学生讲述重点问题时,他则会反复强调,举一反三,并在作业题的选择上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课堂上,陈建军生动幽默的讲课风格吸引了众多学生。他说:“讲课时语言要尽量生动形象,不能满口的专业术语,不然学生听起来会很枯燥。”在讲到基函数具有局部紧凑性这一点时,他利用平时大家所说的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来形容基函数的紧凑性,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还使他们对此知识点印象深刻。

在授课过程中,陈建军也很注重与学生之间互动。在他看来,不时地提问是一个与学生课堂交流的有效办法,但所提的问题不一定每每非要让学生来回答,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们的思考,以便紧跟老师讲课的节奏。他举例说:“在讲到某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涉及到前面曾经学习过的保守系统,这个时候可以问一问学生什么是保守系统,学生就会动脑回忆思考。在从表情得到大多数学生肯定的回应之后,我就知道学生对所讲的内容已经基本掌握了;若学生没什么反应,我就会思考学生在这里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再设法进一步的讲解。“

每讲完一个章的内容,陈建军会为学生们做一个梳理小结,以便让学生将整个章节的知识有条理地加以掌握。他认为不能把知识点串起来,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不系统的,且是不长久的。此外他还极力提倡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他说:“预习比复习要为重要,学生预习后是带着问题来听课的,效果当然更好,而且还能通过预习培养个人的自学能力。”

陈建军还善于从学生的答疑和作业中发现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了解哪些知识点学生没有完全理解或很好掌握。对于答疑中学生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有些不能即时回答的或是不能系统回答的,他总会回去查阅资料,仔细考虑得到答案之后再找学生详细解答。

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陈建军也有自己不同的授课方法。对于本科生,他认为最好是系统条理地讲授;而对于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来说,各章内容均系统完整的讲授就显得不那么必要,因为对他们的主要要求是扩大知识面,引导进入自己的课题研究,因而完全可以采用跳跃式的讲授方式。

每次上完课之后,陈建军都会对本次教学过程做一简要回顾,想想哪里讲授的不理想,表述的不清楚,进行自我反省和总结,这已然成为了他多年的习惯。他认为,“讲课就如同演员登台表演一样,其效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多年来,他正是基于此,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针对每次授课过程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找原因,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授课艺术水平。

以德为先,鼓励学生励志与进步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陈建军特别注重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德为先,并尽可能利用各种场合向学生宏扬和传递正能量,鼓励学生励志与进步。“作为教师,首先须做作学生的表率,最起码上课不迟到,课间不接手机。”陈建军这样说。从教35年来,他从未迟到或者缺勤过,如果要出差在外无法授课时,他也会提前安排好课程。

一直以来,陈建军对他的研究生的最基本要求是:老实做人,踏实做学问。对于科研过程与论文撰写和投稿中一些不端的行为,他始终都是零容忍。对于论文中的引用他人工作不标注、自我夸大成果、一稿多投等等行为在他的研究团队中都是绝对不允许的。他认为:做学问水平高低是次要的,诚信才是最重要的。

陈建军认为作为一名在读的研究生,在冲刺阶段要有不断向高层次迈进的拼搏精神。为此,他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会不时地以“润土细无声”的方式鼓励学生,勉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报效祖国的志向,并适时给以学生们各种鞭策。比如,他在讲授赛德尔迭代方法仅仅是对简单迭代方法的改进,即把前一次迭代已知的解向量立即用到随后的迭代过程中,相对于简单迭代方法仅此一点改进就构成了一种新的迭代方法。他借此鼓励学生说:“不要迷信算法,一种新算法的产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陈建军的学生林峰说:“我作为陈老师的学生也已经有两年半的时间了。从做科研到做人,很多都受益于陈老师的教诲。从与陈老师的相处中,让我看到,乐观积极的态度对于做人做事都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人如果能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常对生活抱有一份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一颗平常心,那么无论对于生活和科研就都可以做到乐此不疲。”

多年来,陈建军的研究团队还坚持了每周一次的学术活动,组织硕士生、博士生轮流做学术报告,内容包括每个人的研究成果、阅读文献的报告、学位论文的开题、预答辩等等。他也正是通过这一学术活动这一平台,及时了解学生们的研究工作进展,并对每个学生的阶段性工作进行布置安排,对其中表现好的肯定表扬,对不好的进行督促。他的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多年的学术活动,不仅有效地促进了自己学业和科研,而且还从中还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论文写作和制作ppt等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为使研究生们尽快的进入角色,陈建军经常带着学生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并有意安排学生在分组会上报告学术论文。他还尽量多的为学生提供亮相的舞台,每年他都被国内外多种学术刊物编辑部邀请审稿几十余篇。在收到所审的稿件后,他通常根据该稿件的内容和学生的研究方向将稿件分配至某个学生,让学生先审一遍然后自己再来审。他解释说:“平常看到最新刊物上的文章至少也是他人两三年以前的工作了,让学生审稿,不仅能够让他们接触到同行当前最新的研究工作,且在审理的过程中还能促使他们通过挑拣寻找他人稿件中的不足和问题,来思考自己撰写出的论文如何避免漏洞和缺陷,从中培养自身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研究生导师,陈建军时常关注其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举指,通过谈心或具体工作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研究和生活乃至个人情感方面的问题。他时常带学生们一起打羽毛球、保龄球,在活动的过程中,询问学生在学习、科研中以及家庭生活方面的问题。曾有几名他的硕博连读生在论文开题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进入角色,学生想打退堂鼓或提出更改学位论文研究课题。他则有针对性的反复开展工作,鼓励他们说“做学问就像是爬山,一定会有疲劳极限这一艰难的阶段,但只要咬牙坚持下了就一定会成功。”并一对一的帮助他们克服了为难情绪,最终使这几名博士生都顺利完成了学业。还有许多学生在研究的初始阶段投出的论文反复被拒,他则主动帮助他们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反复帮助他们修改论文,并鼓励他们静下心来作学问,坚定不移的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在生活上,陈建军对学生也关心有加。搬实验室时,已经六十多岁的陈建军坚持要和学生一起搬。怕学生累坏,他还坚持搬更重一些的物品,让学生感动不已;学生的亲人病逝,他给学生送去了慰问金;个别学生本科阶段贷款未还清,家里一时拿出有困难,他就主动先替学生垫上。学生的婚礼他尽可能抽时间去参加,如果自己实在没有时间就让爱人代表自己去。有一次他的两个学生同日举行婚礼,他就和爱人分别各参加一个。

前几年投稿还需要邮寄,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所有邮寄的花费包括信封、邮寄费,以及随后的审稿费等他都全部承担。他说:“虽然我不能像学生的父母一样事事考虑地周到,但是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尽可能的帮助学生排除后顾之忧。”

迄今,陈建军所指导的研究生已有100余人获得了硕士学位,37人获得博士学位,其中20余人的硕士学位论文获得校优秀学位论文奖,3人被评为学校研究生学术十佳,2人的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学位论文。为此,陈建军曾多次受到学院、研究生院和学校等有关部门的表彰。

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做科研

陈建军作为学校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之一,除了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多年来还潜心于科研工作。他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防预研基金、电子部重点项目和单位合同等项目30余项。在电子学报、机械工程学报、力学学报、宇航学报、振动工程学报、Computers & Structures、IEEE、Structural Engineering & Mechanic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共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国际三大检索收录300余篇次。1995年他还被邀请在Gordon & Breach国际科学出版社出版英文版专著《Reliability & Damage Tolerance》1部。

提到多年做科研的经历,陈建军说:“一个研究人员,一定要有一个或两个长期稳定的科研方向,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是具体的研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瞄准国际前沿,适时更新补充。”

陈建军认为,对从事工科专业的研究工作者来说,好的外语基础能够更方便的阅读国际文献,跟踪国际前沿。除了拥有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之外,数学基础也非常重要,因为很多专业的研究问题最终都将被提炼成数学问题加以解决。在他看来,自己之所以发表在高质量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较多,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自己先后教授了几门工程数学方面的课程。最后,他还特别强调做学问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人勤地不懒,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建军这样说。

陈建军的博士生王芸芳说:“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搞科研一定要静下心,慢慢来,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他身体力行的为我们做着榜样,数十年如一日。悉心解答我们每个学术问题,不厌其烦的指出我们一些屡教不改的错误,认真细致的为我们修改论文,一丝不苟的学术精神令我佩服和感动。同时,他自己也从来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甚至比我们还要虚心求学。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拓宽知识视野,而且勇于探索创新,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陈老师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真的震撼了我们。”

采访中,责任心是陈建军提到最多的词,在他心中,课比天大,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分。踏踏实实教学,认认真真研究,这就是陈建军:以他的责任心为西电培育了一届又一届优秀学子。陈建军用优秀的师德赢得了每个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是我们永远值得学习和追求的。

往期链接:

用心对待每节课:“师德标兵”刘凯教授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记“师德标兵”宣荣喜教授

甘心做人才培养的奠基石:记师德标兵夏永林教授

践行师德 教书育人:记“师德标兵”千博副教授

学生心中的又一个父亲:记“师德标兵”胡予濮教授

师德楷模郭立新:立学笃行为人梯 新益求新探真知

上一条: 【西电教师】那一股韧劲儿:记师德标兵李小平
下一条: 【西电教师】夏永林教授:“老思政”用上新媒体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验证码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西电教师】陈建军教授:以德为先 课比天大

以德为先 课比天大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师德标兵陈建军教授

■ 学生记者李梦鹤

1981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机械专业攻读研究生的陈建军获得了硕士学位,做为文革后首届毕业的研究生,他被学校选择留校任教。

至此,他怀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崇敬和喜爱,一直从事电子机械和机电一体化方面的教学、科研和指导与培养研究生工作。近20年,他的年均工作量均在1000学时以上。

课比天大,不断探索教学艺术

教学中,陈建军讲究教学艺术,力求讲好每一节课,教学效果一贯良好,多次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他说:“豫剧大师常香玉曾有这么一句话,‘戏比天大’,那么作为教师,则是课比天大。”在他眼中,上好课是教师头等重要的事情,首先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基于这一点,即便是很熟悉的课程,每次上课前他仍会重新备课,对上课内容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在课前把教案再默过一遍,让自己提前进入课堂状态。

由于学生对初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于任课老师,陈建军在备课时就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哪些内容是难点,哪些是重点,针对学生的基础来构思整个讲授的框架、流程以及选择恰当的例题。

对于难点问题,他常会设法找到一个容易理解的切入点,让学生能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尽快地理解。在讲到向量共轭这个不好理解的概念时,考虑到学生对向量正交的概念比较熟悉,而正交恰为共轭中的一个特例,陈建军就从向量正交这个特殊的角度来解释向量共轭的概念,从而使学生较容易理解。在对学生讲述重点问题时,他则会反复强调,举一反三,并在作业题的选择上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课堂上,陈建军生动幽默的讲课风格吸引了众多学生。他说:“讲课时语言要尽量生动形象,不能满口的专业术语,不然学生听起来会很枯燥。”在讲到基函数具有局部紧凑性这一点时,他利用平时大家所说的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来形容基函数的紧凑性,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还使他们对此知识点印象深刻。

在授课过程中,陈建军也很注重与学生之间互动。在他看来,不时地提问是一个与学生课堂交流的有效办法,但所提的问题不一定每每非要让学生来回答,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们的思考,以便紧跟老师讲课的节奏。他举例说:“在讲到某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涉及到前面曾经学习过的保守系统,这个时候可以问一问学生什么是保守系统,学生就会动脑回忆思考。在从表情得到大多数学生肯定的回应之后,我就知道学生对所讲的内容已经基本掌握了;若学生没什么反应,我就会思考学生在这里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再设法进一步的讲解。“

每讲完一个章的内容,陈建军会为学生们做一个梳理小结,以便让学生将整个章节的知识有条理地加以掌握。他认为不能把知识点串起来,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不系统的,且是不长久的。此外他还极力提倡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他说:“预习比复习要为重要,学生预习后是带着问题来听课的,效果当然更好,而且还能通过预习培养个人的自学能力。”

陈建军还善于从学生的答疑和作业中发现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了解哪些知识点学生没有完全理解或很好掌握。对于答疑中学生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有些不能即时回答的或是不能系统回答的,他总会回去查阅资料,仔细考虑得到答案之后再找学生详细解答。

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陈建军也有自己不同的授课方法。对于本科生,他认为最好是系统条理地讲授;而对于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来说,各章内容均系统完整的讲授就显得不那么必要,因为对他们的主要要求是扩大知识面,引导进入自己的课题研究,因而完全可以采用跳跃式的讲授方式。

每次上完课之后,陈建军都会对本次教学过程做一简要回顾,想想哪里讲授的不理想,表述的不清楚,进行自我反省和总结,这已然成为了他多年的习惯。他认为,“讲课就如同演员登台表演一样,其效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多年来,他正是基于此,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针对每次授课过程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找原因,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授课艺术水平。

以德为先,鼓励学生励志与进步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陈建军特别注重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德为先,并尽可能利用各种场合向学生宏扬和传递正能量,鼓励学生励志与进步。“作为教师,首先须做作学生的表率,最起码上课不迟到,课间不接手机。”陈建军这样说。从教35年来,他从未迟到或者缺勤过,如果要出差在外无法授课时,他也会提前安排好课程。

一直以来,陈建军对他的研究生的最基本要求是:老实做人,踏实做学问。对于科研过程与论文撰写和投稿中一些不端的行为,他始终都是零容忍。对于论文中的引用他人工作不标注、自我夸大成果、一稿多投等等行为在他的研究团队中都是绝对不允许的。他认为:做学问水平高低是次要的,诚信才是最重要的。

陈建军认为作为一名在读的研究生,在冲刺阶段要有不断向高层次迈进的拼搏精神。为此,他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会不时地以“润土细无声”的方式鼓励学生,勉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报效祖国的志向,并适时给以学生们各种鞭策。比如,他在讲授赛德尔迭代方法仅仅是对简单迭代方法的改进,即把前一次迭代已知的解向量立即用到随后的迭代过程中,相对于简单迭代方法仅此一点改进就构成了一种新的迭代方法。他借此鼓励学生说:“不要迷信算法,一种新算法的产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陈建军的学生林峰说:“我作为陈老师的学生也已经有两年半的时间了。从做科研到做人,很多都受益于陈老师的教诲。从与陈老师的相处中,让我看到,乐观积极的态度对于做人做事都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人如果能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常对生活抱有一份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一颗平常心,那么无论对于生活和科研就都可以做到乐此不疲。”

多年来,陈建军的研究团队还坚持了每周一次的学术活动,组织硕士生、博士生轮流做学术报告,内容包括每个人的研究成果、阅读文献的报告、学位论文的开题、预答辩等等。他也正是通过这一学术活动这一平台,及时了解学生们的研究工作进展,并对每个学生的阶段性工作进行布置安排,对其中表现好的肯定表扬,对不好的进行督促。他的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多年的学术活动,不仅有效地促进了自己学业和科研,而且还从中还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论文写作和制作ppt等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为使研究生们尽快的进入角色,陈建军经常带着学生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并有意安排学生在分组会上报告学术论文。他还尽量多的为学生提供亮相的舞台,每年他都被国内外多种学术刊物编辑部邀请审稿几十余篇。在收到所审的稿件后,他通常根据该稿件的内容和学生的研究方向将稿件分配至某个学生,让学生先审一遍然后自己再来审。他解释说:“平常看到最新刊物上的文章至少也是他人两三年以前的工作了,让学生审稿,不仅能够让他们接触到同行当前最新的研究工作,且在审理的过程中还能促使他们通过挑拣寻找他人稿件中的不足和问题,来思考自己撰写出的论文如何避免漏洞和缺陷,从中培养自身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研究生导师,陈建军时常关注其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举指,通过谈心或具体工作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研究和生活乃至个人情感方面的问题。他时常带学生们一起打羽毛球、保龄球,在活动的过程中,询问学生在学习、科研中以及家庭生活方面的问题。曾有几名他的硕博连读生在论文开题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进入角色,学生想打退堂鼓或提出更改学位论文研究课题。他则有针对性的反复开展工作,鼓励他们说“做学问就像是爬山,一定会有疲劳极限这一艰难的阶段,但只要咬牙坚持下了就一定会成功。”并一对一的帮助他们克服了为难情绪,最终使这几名博士生都顺利完成了学业。还有许多学生在研究的初始阶段投出的论文反复被拒,他则主动帮助他们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反复帮助他们修改论文,并鼓励他们静下心来作学问,坚定不移的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在生活上,陈建军对学生也关心有加。搬实验室时,已经六十多岁的陈建军坚持要和学生一起搬。怕学生累坏,他还坚持搬更重一些的物品,让学生感动不已;学生的亲人病逝,他给学生送去了慰问金;个别学生本科阶段贷款未还清,家里一时拿出有困难,他就主动先替学生垫上。学生的婚礼他尽可能抽时间去参加,如果自己实在没有时间就让爱人代表自己去。有一次他的两个学生同日举行婚礼,他就和爱人分别各参加一个。

前几年投稿还需要邮寄,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所有邮寄的花费包括信封、邮寄费,以及随后的审稿费等他都全部承担。他说:“虽然我不能像学生的父母一样事事考虑地周到,但是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尽可能的帮助学生排除后顾之忧。”

迄今,陈建军所指导的研究生已有100余人获得了硕士学位,37人获得博士学位,其中20余人的硕士学位论文获得校优秀学位论文奖,3人被评为学校研究生学术十佳,2人的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学位论文。为此,陈建军曾多次受到学院、研究生院和学校等有关部门的表彰。

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做科研

陈建军作为学校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之一,除了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多年来还潜心于科研工作。他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防预研基金、电子部重点项目和单位合同等项目30余项。在电子学报、机械工程学报、力学学报、宇航学报、振动工程学报、Computers & Structures、IEEE、Structural Engineering & Mechanic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共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国际三大检索收录300余篇次。1995年他还被邀请在Gordon & Breach国际科学出版社出版英文版专著《Reliability & Damage Tolerance》1部。

提到多年做科研的经历,陈建军说:“一个研究人员,一定要有一个或两个长期稳定的科研方向,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是具体的研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瞄准国际前沿,适时更新补充。”

陈建军认为,对从事工科专业的研究工作者来说,好的外语基础能够更方便的阅读国际文献,跟踪国际前沿。除了拥有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之外,数学基础也非常重要,因为很多专业的研究问题最终都将被提炼成数学问题加以解决。在他看来,自己之所以发表在高质量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较多,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自己先后教授了几门工程数学方面的课程。最后,他还特别强调做学问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人勤地不懒,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建军这样说。

陈建军的博士生王芸芳说:“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搞科研一定要静下心,慢慢来,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他身体力行的为我们做着榜样,数十年如一日。悉心解答我们每个学术问题,不厌其烦的指出我们一些屡教不改的错误,认真细致的为我们修改论文,一丝不苟的学术精神令我佩服和感动。同时,他自己也从来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甚至比我们还要虚心求学。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拓宽知识视野,而且勇于探索创新,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陈老师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真的震撼了我们。”

采访中,责任心是陈建军提到最多的词,在他心中,课比天大,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分。踏踏实实教学,认认真真研究,这就是陈建军:以他的责任心为西电培育了一届又一届优秀学子。陈建军用优秀的师德赢得了每个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是我们永远值得学习和追求的。

往期链接:

用心对待每节课:“师德标兵”刘凯教授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记“师德标兵”宣荣喜教授

甘心做人才培养的奠基石:记师德标兵夏永林教授

践行师德 教书育人:记“师德标兵”千博副教授

学生心中的又一个父亲:记“师德标兵”胡予濮教授

师德楷模郭立新:立学笃行为人梯 新益求新探真知

责任编辑:付一枫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