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学子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西电学子】蒜泥科技杨少毅,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
时间:2015-05-15 17:16:51 来源:校团委 点击:

编者按:为落实贯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学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将镜头对准基层,讲好“西电故事”,弘扬西电文化,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校团委等部门联合推出“西电学子——我们身边的青春榜样”系列报道。该报道旨在挖掘大学生群体中的好人好事,宣传我们身边的青春榜样,积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让广大学生学有榜样、比有参照。欢迎各单位积极提供线索,我们将安排专人进行采访报道。联系人:刘文博,联系电话:81891096,邮箱:wbliu@xidian.edu.cn

智慧与耐心相辅 感恩与谦虚并存
创业带动就业:蒜泥科技总经理杨少毅

■ 朱伟 秦明 特约记者 金潇

“本公司今年计划招聘60人,欢迎学弟学妹投递简历!”今年3月份的双选会上,从西电走出的大学生创业公司——蒜泥科技返校招聘,短短一天就收到简历428份,其中包括102份西电学生的简历。

本期“西电学子”的主人公,就是蒜泥科技的联合创始人杨少毅。他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带领着自己的团队走上机器人与3D打印创新创业之路,并在研究生二年级时获得天使投资2000万元。年仅27岁的杨少毅,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不但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且还为社会创造了就业岗位。

【人物故事】
研究生时创办蒜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天使投资2000万元

杨少毅,男,陕西西安人,1988年出生,2008年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2012年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攻读研究生,师从焦李成教授。

为了梦想中未来城市科幻式的智能化生活,凭着儿时对于科技的那份热情,杨少毅从大学开始就朝着机器人与3D打印方向发展。依托西电在电子信息学科领域上的优势以及学校浓郁的科技氛围,在校期间,由杨少毅主导完成的机器人研究项目多次荣获科技竞赛大奖。

2008年,杨少毅和他带领的科技创新团队所研发的“第一代机器人”获得学校“星火杯”科技竞赛特等奖。2011年,团队成员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一发而不可收拾,“第二代室内体感服务机器人”获得了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二等奖。2012年,第三代“海陆空三栖飞行机器人”获得了“ST iNemo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而第四代仿人型家庭服务机器人获得了“国家创新性实验计划”全校第一名和“全国创新论坛”十佳作品奖。2013年,杨少毅带领他的团队再次踏上“挑战杯”的征程,第五代仿人型机器人也获得了国家三等奖的好成绩。

从2012年开始,杨少毅就萌生创办电子公司的想法,在学校和导师焦李成教授的帮助与支持下,他创办了“蒜泥科技”,获得天使投资2000万元。目前,公司已经研发了包括飞行、轮式、仿人等不同形态的六代机器人,为高校提供全套的教育机器人解决方案。公司也与全球最顶尖的快速成型技术设备制造商美国3D Systems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工业3D打印机提供高端3D打印服务。公司所提供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受到了西北国金中心认可,双方正合作开展楼宇智能化项目。目前,公司的主要客户与合作伙伴包括:美国3D System公司,北车集团,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澳门大学,西安正麒电气有限公司等。

2014年9月,凭借着创办“蒜泥科技”的经历,杨少毅获得中央电视台《中国创业榜样》“未来之星”奖。同年,杨少毅作为唯一的在校研究生,被评为“陕西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明星”。2015年3月中旬,在西电春季高校双选会上,杨少毅和“蒜泥科技”回到母校招聘,短短一天就收到428份简历,其中西电学生102人。

【别人眼中】
掌控全局,智珠在握,杨少毅引领蒜泥科技走向未来

“智慧、认真、责任!”蒜泥创客空间负责人杨楠,用了这样三个词评价他的学长兼老板杨少毅。“当初有幸和学长一起创办了蒜泥科技,经过一年的发展与完善,公司走势愈加良好。如果说杨少毅学长是风,那我们就是追风的少年,他总是具有独特的前瞻性,了解社会需求,他以领头羊的身份,带领我们走在科技前沿,他像风一样触不可及,但我们却能清楚的感知他的存在。学长总是对于工作认真负责,来得最早,走的最晚。”杨楠说。

杨楠介绍说:“在公司创办蒜泥创客空间之后,我作为该项目负责人负责联系沟通公司与各高校之间联系,为高校提供3D学术教育模型。毕竟我的工作经验不如学长,在为人处世方面学长教会我许多,我更敬佩学长身上的品质,谦虚和感恩。学长一直感念学校对他的帮助,所以和学校的沟通从未断过,捐赠3D模型、展示蒜泥机器人、参与学校活动等。”

和杨少毅组建大学生创新团队的谢雯雯说:“在研发六代仿人型机器人Frank时,是我独自完成Frank的外形设计以及最终的美化成型。杨少毅负责内部核心技术的研发,我负责配合外部硬件设施完善,在和他共事中,我发现他对于科技的热爱,能废寝忘食的钻研。同时在研发机器人时他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差错,一丝不苟是他性格中最值得学习的一点。”

蒜泥科技核心技术人员褚智威告诉记者:“杨少毅是将兴趣坚持从而变成创业理想的典范。工科本就是学以致用的学科,只有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应用才能在学业、生活中有所帮助。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我发现我俩有着相同的科技爱好,只是我当时的技术、设计等较为低浅,进展无所适从。正好他思维敏捷,但缺乏志同道合之人。我们二人一拍即合,联合谢雯雯等创立机器人科技创新小组,参加各项科技大赛。一路走来,我们共同经历荣誉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落寞。”

褚智威说到:“在公司的发展中,我们时不时就会‘吵架’,其实这种‘吵架’就是思想交流和碰撞,团队人员就是通过思维交换得到更有利的发展,杨少毅总是提出别具一格的见解,用理论和实际让我们信服,公司员工都愿意跟着他干,像是一股绳凝聚力量。”

【他这样说】
获取成功,最宝贵的品质是耐心与智慧,但谦虚与感恩也缺一不可

说到蒜泥科技的名字缘由,杨少毅坦诚地说:“蒜泥谐音为狻猊,狻猊是神话传说中龙生的九子之一,是耐心的象征,同时它还是文殊菩萨的坐骑,也象征着智慧。智慧与耐心是从事科技创新最宝贵的两种品质,但谦虚与感恩亦是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杨少毅眼中带着兴奋回忆说:“大一报到那天,我被学校组织的新生科技展深深吸引,其中自寻迹智能行驶小车、四旋翼飞行器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可以说,是西电浓郁的科技氛围,加深了我研制智能机器人的兴趣。”

杨少毅介绍说:“2010年,我与褚智威、谢雯雯创立了‘蒜泥车间’大学生科技团队,经过4年的发展与努力,在智能感知与图像感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以及学校团委‘星火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的支持下,我们设计制造了8款完整的机器人系统。2013年,在学校‘大学生科技产品孵化计划’的帮扶下,我们很幸运地获得海荣集团投资,创办了公司,致力于快速成型技术、三维扫描技术及智能机器人研发。”

“正如前人会总结流传一些经验供后人参考学习,有些事并不能靠一己之力。事物的发展有它的既定路线,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在我追逐梦想期间,困难一直都有。我们毕竟年轻,想法过于单纯,有时做事会偏离原定轨迹。不管是焦李成教授还是学校里的其他老师,除了在科研上给我的提点之外,在创业时,旁敲侧击地点醒我,建立规范制度、人事安排的重要性。刚开始我并没有发现个中益处,当公司逐渐发展时,我庆幸听从了他们的意见。”杨少毅说。

“经过一年的商业化尝试,我们成立了蒜泥创客空间,秉承‘自由、开放、分享’的理念,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方式,创建创客基地,让创意变为现实。未来的社会,必将是一个定制化社会。工业4.0时代已经全面到来,智能,是未来科技的一大特色。激发技术创新,推动公司进入产业链中高端,这必须是要付出经历和时间。”杨少毅介绍说,“现在的蒜泥科技,在各方都看好的情况下,我不仅担当千里马的角色,同时也扮演伯乐的角色。我非常感谢学校在我创业之路上给予的帮助,更希望通过蒜泥科技的力量‘反哺’学校。我们创办的‘创客空间’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帮助那些有想法有创意的学生,在产业、培训、研发等多方面获得支持。”

【新闻背景】
西电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推动大学生创业实践

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

长期以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推动大学生创业实践,围绕“校内校外协同促创业”的工作理念,注重将政府、企业、社会、媒体等资源引进来,营造了“青春闪耀创业路,创客圆梦在西电”的创业氛围,助力创业孵化与实践。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建设了“文化科技创意创业工作坊、移动互联网创业工作坊、智能硬件创业工作坊”三大创业工作坊,并依托创业工作坊,建设“1931创业咖啡厅”,以“天天有咖啡、周周有沙龙、月月有路演”的运营思路,为大学生搭建起一个具有导师帮扶、资本对接、技术交流、创业咨询等服务功能的“创业苗圃”。

从学校“星火杯”科技竞赛启迪,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前进,从“挑战杯”提升和历练,最终获取投资创办的“蒜泥科技”,得益于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视,也离不开西电师生的支持,希望越来越多的杨少毅们,能走上实现人生价值、回报社会的创新创业道路。(本文策划:校团委)

【往期回顾】
故事一:郑乃君:敢挑战、善钻研,大四时发表SCI论文

大多数人都是读到博士,才会发表SCI论文,可郑乃君不一样,还在读大四时,他就在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支持下,发表了1篇SCI论文。

郑乃君,男,浙江省舟山市人,祖籍河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级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学生。2013年6月,作为负责人,他与同学黄鑫、陈小康一起申报的“众核通信架构设计与仿真”项目,获得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支持。

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在导师顾华玺教授的鼓励和指导下,他们将研究成果整理成文。2015年4月,其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 CSquare: A New Kilo-Core-Oriented Topology (一种面向千核的新型拓扑结构),被 Elsevier 旗下 Microprocessors and Microsystems 杂志接收。

这篇论文介绍了一种可扩展的面向千核的新型拓扑结构设计,对众核结构的片上网络(network on chip)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更多请点击

故事二:亢海龙:笑声像大海,眼里有阳光,面对挫折迎难而上

每个见到亢海龙的人都会被他的阳光和自信感染:这个并不高大的男生,用钢铁般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给自己的人生赋予了新的高度。

亢海龙,男,陕西宝鸡人,中共预备党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级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学生。亢海龙出生时不幸患上婴儿先天性脊椎管断裂,手术存活率仅千分之一,与死神擦肩而过后,右腿却落下了终身残疾。步履蹒跚的他失去了很多同龄人的快乐,然而他的心却从未停止过奔跑。从小就是一个坚强而倔强的孩子,亢海龙常说的一句话是:“在我的词典里没有‘办不到’这个词。”

父母南下打工,他在家中担起了兄长的责任,带着弟弟从乡村小学到县城的重点中学,一同学习,一同生活。期间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被免试保送到了省级重点高中,又和弟弟先后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更多请点击

故事三:好同学朱志成,“开班授课”助学为乐

当别的同学还在各自看书做题时,朱志成和他的小伙伴早已登上“讲台”,开始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帮助身边的同学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朱志成,男,安徽芜湖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级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安全专业学生。从2014年暑假开始,他就和好友王提一起,在信远楼的教室里开办“助学班”,讲授数电、模电、信息安全和信号与系统等基本课程,帮助身边的同学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更多请点击

上一条: 【西电学子】志愿者叶桂,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治他人
下一条: 【西电学子】好同学朱志成,“开班授课”助学为乐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验证码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西电学子】蒜泥科技杨少毅,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

编者按:为落实贯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学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将镜头对准基层,讲好“西电故事”,弘扬西电文化,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校团委等部门联合推出“西电学子——我们身边的青春榜样”系列报道。该报道旨在挖掘大学生群体中的好人好事,宣传我们身边的青春榜样,积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让广大学生学有榜样、比有参照。欢迎各单位积极提供线索,我们将安排专人进行采访报道。联系人:刘文博,联系电话:81891096,邮箱:wbliu@xidian.edu.cn

智慧与耐心相辅 感恩与谦虚并存
创业带动就业:蒜泥科技总经理杨少毅

■ 朱伟 秦明 特约记者 金潇

“本公司今年计划招聘60人,欢迎学弟学妹投递简历!”今年3月份的双选会上,从西电走出的大学生创业公司——蒜泥科技返校招聘,短短一天就收到简历428份,其中包括102份西电学生的简历。

本期“西电学子”的主人公,就是蒜泥科技的联合创始人杨少毅。他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带领着自己的团队走上机器人与3D打印创新创业之路,并在研究生二年级时获得天使投资2000万元。年仅27岁的杨少毅,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不但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且还为社会创造了就业岗位。

【人物故事】
研究生时创办蒜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天使投资2000万元

杨少毅,男,陕西西安人,1988年出生,2008年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2012年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攻读研究生,师从焦李成教授。

为了梦想中未来城市科幻式的智能化生活,凭着儿时对于科技的那份热情,杨少毅从大学开始就朝着机器人与3D打印方向发展。依托西电在电子信息学科领域上的优势以及学校浓郁的科技氛围,在校期间,由杨少毅主导完成的机器人研究项目多次荣获科技竞赛大奖。

2008年,杨少毅和他带领的科技创新团队所研发的“第一代机器人”获得学校“星火杯”科技竞赛特等奖。2011年,团队成员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一发而不可收拾,“第二代室内体感服务机器人”获得了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二等奖。2012年,第三代“海陆空三栖飞行机器人”获得了“ST iNemo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而第四代仿人型家庭服务机器人获得了“国家创新性实验计划”全校第一名和“全国创新论坛”十佳作品奖。2013年,杨少毅带领他的团队再次踏上“挑战杯”的征程,第五代仿人型机器人也获得了国家三等奖的好成绩。

从2012年开始,杨少毅就萌生创办电子公司的想法,在学校和导师焦李成教授的帮助与支持下,他创办了“蒜泥科技”,获得天使投资2000万元。目前,公司已经研发了包括飞行、轮式、仿人等不同形态的六代机器人,为高校提供全套的教育机器人解决方案。公司也与全球最顶尖的快速成型技术设备制造商美国3D Systems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工业3D打印机提供高端3D打印服务。公司所提供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受到了西北国金中心认可,双方正合作开展楼宇智能化项目。目前,公司的主要客户与合作伙伴包括:美国3D System公司,北车集团,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澳门大学,西安正麒电气有限公司等。

2014年9月,凭借着创办“蒜泥科技”的经历,杨少毅获得中央电视台《中国创业榜样》“未来之星”奖。同年,杨少毅作为唯一的在校研究生,被评为“陕西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明星”。2015年3月中旬,在西电春季高校双选会上,杨少毅和“蒜泥科技”回到母校招聘,短短一天就收到428份简历,其中西电学生102人。

【别人眼中】
掌控全局,智珠在握,杨少毅引领蒜泥科技走向未来

“智慧、认真、责任!”蒜泥创客空间负责人杨楠,用了这样三个词评价他的学长兼老板杨少毅。“当初有幸和学长一起创办了蒜泥科技,经过一年的发展与完善,公司走势愈加良好。如果说杨少毅学长是风,那我们就是追风的少年,他总是具有独特的前瞻性,了解社会需求,他以领头羊的身份,带领我们走在科技前沿,他像风一样触不可及,但我们却能清楚的感知他的存在。学长总是对于工作认真负责,来得最早,走的最晚。”杨楠说。

杨楠介绍说:“在公司创办蒜泥创客空间之后,我作为该项目负责人负责联系沟通公司与各高校之间联系,为高校提供3D学术教育模型。毕竟我的工作经验不如学长,在为人处世方面学长教会我许多,我更敬佩学长身上的品质,谦虚和感恩。学长一直感念学校对他的帮助,所以和学校的沟通从未断过,捐赠3D模型、展示蒜泥机器人、参与学校活动等。”

和杨少毅组建大学生创新团队的谢雯雯说:“在研发六代仿人型机器人Frank时,是我独自完成Frank的外形设计以及最终的美化成型。杨少毅负责内部核心技术的研发,我负责配合外部硬件设施完善,在和他共事中,我发现他对于科技的热爱,能废寝忘食的钻研。同时在研发机器人时他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差错,一丝不苟是他性格中最值得学习的一点。”

蒜泥科技核心技术人员褚智威告诉记者:“杨少毅是将兴趣坚持从而变成创业理想的典范。工科本就是学以致用的学科,只有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应用才能在学业、生活中有所帮助。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我发现我俩有着相同的科技爱好,只是我当时的技术、设计等较为低浅,进展无所适从。正好他思维敏捷,但缺乏志同道合之人。我们二人一拍即合,联合谢雯雯等创立机器人科技创新小组,参加各项科技大赛。一路走来,我们共同经历荣誉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落寞。”

褚智威说到:“在公司的发展中,我们时不时就会‘吵架’,其实这种‘吵架’就是思想交流和碰撞,团队人员就是通过思维交换得到更有利的发展,杨少毅总是提出别具一格的见解,用理论和实际让我们信服,公司员工都愿意跟着他干,像是一股绳凝聚力量。”

【他这样说】
获取成功,最宝贵的品质是耐心与智慧,但谦虚与感恩也缺一不可

说到蒜泥科技的名字缘由,杨少毅坦诚地说:“蒜泥谐音为狻猊,狻猊是神话传说中龙生的九子之一,是耐心的象征,同时它还是文殊菩萨的坐骑,也象征着智慧。智慧与耐心是从事科技创新最宝贵的两种品质,但谦虚与感恩亦是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

杨少毅眼中带着兴奋回忆说:“大一报到那天,我被学校组织的新生科技展深深吸引,其中自寻迹智能行驶小车、四旋翼飞行器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可以说,是西电浓郁的科技氛围,加深了我研制智能机器人的兴趣。”

杨少毅介绍说:“2010年,我与褚智威、谢雯雯创立了‘蒜泥车间’大学生科技团队,经过4年的发展与努力,在智能感知与图像感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以及学校团委‘星火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的支持下,我们设计制造了8款完整的机器人系统。2013年,在学校‘大学生科技产品孵化计划’的帮扶下,我们很幸运地获得海荣集团投资,创办了公司,致力于快速成型技术、三维扫描技术及智能机器人研发。”

“正如前人会总结流传一些经验供后人参考学习,有些事并不能靠一己之力。事物的发展有它的既定路线,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在我追逐梦想期间,困难一直都有。我们毕竟年轻,想法过于单纯,有时做事会偏离原定轨迹。不管是焦李成教授还是学校里的其他老师,除了在科研上给我的提点之外,在创业时,旁敲侧击地点醒我,建立规范制度、人事安排的重要性。刚开始我并没有发现个中益处,当公司逐渐发展时,我庆幸听从了他们的意见。”杨少毅说。

“经过一年的商业化尝试,我们成立了蒜泥创客空间,秉承‘自由、开放、分享’的理念,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方式,创建创客基地,让创意变为现实。未来的社会,必将是一个定制化社会。工业4.0时代已经全面到来,智能,是未来科技的一大特色。激发技术创新,推动公司进入产业链中高端,这必须是要付出经历和时间。”杨少毅介绍说,“现在的蒜泥科技,在各方都看好的情况下,我不仅担当千里马的角色,同时也扮演伯乐的角色。我非常感谢学校在我创业之路上给予的帮助,更希望通过蒜泥科技的力量‘反哺’学校。我们创办的‘创客空间’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帮助那些有想法有创意的学生,在产业、培训、研发等多方面获得支持。”

【新闻背景】
西电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推动大学生创业实践

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

长期以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推动大学生创业实践,围绕“校内校外协同促创业”的工作理念,注重将政府、企业、社会、媒体等资源引进来,营造了“青春闪耀创业路,创客圆梦在西电”的创业氛围,助力创业孵化与实践。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建设了“文化科技创意创业工作坊、移动互联网创业工作坊、智能硬件创业工作坊”三大创业工作坊,并依托创业工作坊,建设“1931创业咖啡厅”,以“天天有咖啡、周周有沙龙、月月有路演”的运营思路,为大学生搭建起一个具有导师帮扶、资本对接、技术交流、创业咨询等服务功能的“创业苗圃”。

从学校“星火杯”科技竞赛启迪,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前进,从“挑战杯”提升和历练,最终获取投资创办的“蒜泥科技”,得益于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视,也离不开西电师生的支持,希望越来越多的杨少毅们,能走上实现人生价值、回报社会的创新创业道路。(本文策划:校团委)

【往期回顾】
故事一:郑乃君:敢挑战、善钻研,大四时发表SCI论文

大多数人都是读到博士,才会发表SCI论文,可郑乃君不一样,还在读大四时,他就在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支持下,发表了1篇SCI论文。

郑乃君,男,浙江省舟山市人,祖籍河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级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学生。2013年6月,作为负责人,他与同学黄鑫、陈小康一起申报的“众核通信架构设计与仿真”项目,获得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支持。

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在导师顾华玺教授的鼓励和指导下,他们将研究成果整理成文。2015年4月,其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 CSquare: A New Kilo-Core-Oriented Topology (一种面向千核的新型拓扑结构),被 Elsevier 旗下 Microprocessors and Microsystems 杂志接收。

这篇论文介绍了一种可扩展的面向千核的新型拓扑结构设计,对众核结构的片上网络(network on chip)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更多请点击

故事二:亢海龙:笑声像大海,眼里有阳光,面对挫折迎难而上

每个见到亢海龙的人都会被他的阳光和自信感染:这个并不高大的男生,用钢铁般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给自己的人生赋予了新的高度。

亢海龙,男,陕西宝鸡人,中共预备党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级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学生。亢海龙出生时不幸患上婴儿先天性脊椎管断裂,手术存活率仅千分之一,与死神擦肩而过后,右腿却落下了终身残疾。步履蹒跚的他失去了很多同龄人的快乐,然而他的心却从未停止过奔跑。从小就是一个坚强而倔强的孩子,亢海龙常说的一句话是:“在我的词典里没有‘办不到’这个词。”

父母南下打工,他在家中担起了兄长的责任,带着弟弟从乡村小学到县城的重点中学,一同学习,一同生活。期间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被免试保送到了省级重点高中,又和弟弟先后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更多请点击

故事三:好同学朱志成,“开班授课”助学为乐

当别的同学还在各自看书做题时,朱志成和他的小伙伴早已登上“讲台”,开始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帮助身边的同学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朱志成,男,安徽芜湖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级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安全专业学生。从2014年暑假开始,他就和好友王提一起,在信远楼的教室里开办“助学班”,讲授数电、模电、信息安全和信号与系统等基本课程,帮助身边的同学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更多请点击

责任编辑:秦明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