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西电学子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西电学子】三年坚守,义工李志宇温暖残疾老人
时间:2015-06-17 11:15:03 来源:新闻中心、学生工作处、通信工程学院 点击:

编者按:为落实贯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学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将镜头对准基层,讲好“西电故事”,弘扬西电文化,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校团委等部门联合推出“西电学子——我们身边的青春榜样”系列报道。该报道旨在挖掘大学生群体中的好人好事,宣传我们身边的青春榜样,积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让广大学生学有榜样、比有参照。欢迎各单位积极提供线索,我们将安排专人进行采访报道。联系人:刘文博,联系电话:81891096,邮箱:wbliu@xidian.edu.cn

三年坚守,义工李志宇温暖残疾老人

■ 学生记者 吕志伟

每逢周末,很多同学往往会选择外出游玩,而李志宇和他的同学们,则会如约来到学校附近北雷村一个简陋的农家庭院,帮助非亲非故的残疾老人娄宝玉老两口清理杂物,打扫房间,偶尔还会陪他们下下棋,聊聊天,然后再默默地离开。

同一个地方,一去就是三年,从未间断。


李志宇和娄宝玉老人

【人物故事】
扶老助残,三年如一日

李志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级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安全专业学生。2012年入学伊始,在学校开展志愿活动的感召下,作为班长的他,便组织起班级同学前往北雷村一户残障家庭做义工。

尽管已经过去了三年,李志宇仍对第一次去这户人家的情境记忆犹新:

屋里住着两位老人,娄宝玉右腿高度截肢,安装了一条假腿,勉强可以行走。娄宝玉爱人患有脑瘫,常常只是坐在院子里发呆。两人靠着每月领取政府的90元保障金勉强生存。室外院子杂乱,室内破败不堪。

李志宇深深感受到老人们生活的不幸:“物质的极度匮乏折磨着两位老人的身心,我几乎看不到应该属于他们的笑容。”

尽管存在着各种困难和不便,但眼前的一幕让李志宇和同学们坚定了常来的决心。而他们坚持下去的理由也很简单:希望每天老人醒来一想到周末会有一群孩子围在自己身边,可以为此高兴一整天。希望能够在外界的帮助下,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到真正不断地改善。希望老人脸上有更多的笑容。

雨天,是二老最头疼的日子。因为他们的房屋地面低洼,雨水总是会流到屋子里面,导致整个屋子特别潮湿。院子里,更是糟糕,稀泥满地,一不小心就会摔得很惨,给老人的行走带来危险。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李志宇主动联系学校的国防生大队,利用周末时间,一起前往老人家中,平整房屋周边的地基和院子的地面,二老雨天的困惑得以解决。

冬季,对于所有上了年纪的人,都可以说是一个坎。可还是深秋,老人屋子里面就已经寒气十足,更别提温暖过冬了。在李志宇的号召下,班级集体捐资,为娄宝玉家中添置了一些冬天必备的取暖设备;冬季烧水不方便,大家去的时候手里常常也会提一壶热水……一缕缕暖意,表达着一份份浓烈的爱;一壶壶热水,承载着一颗颗炙热的心。

娄宝玉爱讲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虽然方言有些听不懂,但是每次大家也都听得兴致勃勃。奶奶不太说话,每次他们都会静静地坐在奶奶旁边,给奶奶揉一揉肩,搓一搓手。每次给她搓手的时候,她总会用另一只手紧紧握住同学的手腕。大家似乎领悟了奶奶每次这样是想表达感谢、信任,抑或是生命里层最真最纯最难割舍的情感。

【别人眼中】
  有定力,肯坚持的志愿者

每每在老人家里看到李志宇他们的用心与认真,邻居们总是会说道:“现在的大学生就是不一样。”北雷村的村支书也特别强调:“每年学生的帮扶活动都有,可是像这样的,三年来一直坚持去做的,我目前只见过他们一个。”

娄宝玉看到同学们这么辛苦,这么有心,自己偷偷联系了陕西第一新闻,希望借助媒体平台,宣传他们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激。第一新闻的记者在描述他们的时候用了这么一段话:“青年最重要的是加强对社会的认识,这份认识是今后他们发展的源动力。相信他们,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感动,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多的活力。”

辅导员王艳老师看到班上的同学们主动积极地去做这件事情,欣慰地说:“志愿活动,不只是帮助他人,更多的是改变他们自己。我能够感受到他们一步步的变化,学习更加积极了,班级整体意识更强了,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了,这是作为辅导员最大的心愿。”

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君博说:“今天我们谈高素质人才培养,往往注重知识的汲取和视野的开拓,却容易忽视学生内在定力的培养。李志宇的故事,也在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继续拓宽学生认知社会和认识自己的渠道,为坚韧品格的历练,开辟新的战场。”

【他这样说】
  想得不多,所以就会拥有很多

李志宇说,做这件事只是一种原始的助人意愿,压根儿就没想过会有什么收获,但越是长时间的坚持做,越是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特别充实,有意义,活得也特别快乐。

提到三年里印象最深的事时,李志宇说:“因为大四要找工作做毕设,所以应该就不能每周都去了。就在上次离开时,娄宝玉爷爷语重心长地给我们叮嘱:‘好好学习’。这句从小就常听妈妈和老师说的话,以前都没怎么当回事过。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却对我触动最大,也最能给我力量。他也许并不能给我们回报什么,但同样的一句话,出自他口中,却饱含着更深的期待与寄托,深感自己要去做好的事情真的还有很多。”

当被问到这三年的帮扶,对于自己人生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帮助的时候,李志宇满怀信心地说道:“我们变得不再拘泥于自己,而是有一种引领,这种引领是不计回报地帮助别人。正如看到两位老人生活艰辛,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奢求,而是更愿意脚踏实地去做出实质性的工作,这种无私与踏实助人的习惯,会一直影响我。”

对于未来老人的帮扶问题,李志宇也有自己的安排与准备。“目前,我们正在与大一的支部联系,希望能够从大一中,发现适合这个帮扶活动并且能够不断传承下去的班级。爱,没有结束。爱,需要坚持,也需要更多人的加入。”

【采访手记】
  真诚,真心;暖己,暖人

常听说,有的人说话的瞬间是有光芒的。和李志宇的交谈,眉宇间真诚的善意与微笑,让人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光芒。不耀眼,不逼人,只是温暖。或许,这就是志愿活动带来的影响与改变吧!

我们总是倾向于为未来担忧,为个人发展困惑。可是,李志宇身上,却没有那种对未来的困惑和不安。更多的是青年人身上该有的热情与自信。三年时间的改变,是一种由内及外的塑造,是一种个人素质与思想的提升。还记得“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吗?还记得“永远比拿愉快”吗?坚持真心付出和给予,也许就会像李志宇他们的故事一样,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悄然照亮着自己。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在一直做好事。在此次采访中,通过李志宇以及同学们的举止言谈,记者感受到了他们对人生抑或梦想的坚定与执着。

成长,总是在不经意间。一次主动的发现,一次执着的坚持,一次倾心的交谈,收获的都是阳光雨露。而这雨露滋养的,也不只是你自己渴求实现的人生价值,更是千万个你,塑造的中国青年。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李志宇心中一直默默奉行和坚守的价值观。相信秉承着这样的价值观,在义工这条路上已然出发的朝气蓬勃的西电学子们,定会将人生的步伐迈进得更加有力、更加坚实、也更加长远。

(本文策划:通信工程学院王艳、学生工作处韩睿)

【往期回顾】
故事一:郑乃君:敢挑战、善钻研,大四时发表SCI论文

大多数人都是读到博士,才会发表SCI论文,可郑乃君不一样,还在读大四时,他就在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支持下,发表了1篇SCI论文。

郑乃君,男,浙江省舟山市人,祖籍河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级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学生。2013年6月,作为负责人,他与同学黄鑫、陈小康一起申报的“众核通信架构设计与仿真”项目,获得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支持。

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在导师顾华玺教授的鼓励和指导下,他们将研究成果整理成文。2015年4月,其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 CSquare: A New Kilo-Core-Oriented Topology (一种面向千核的新型拓扑结构),被 Elsevier 旗下 Microprocessors and Microsystems 杂志接收。

这篇论文介绍了一种可扩展的面向千核的新型拓扑结构设计,对众核结构的片上网络(network on chip)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更多请点击

故事二:亢海龙:笑声像大海,眼里有阳光,面对挫折迎难而上

每个见到亢海龙的人都会被他的阳光和自信感染:这个并不高大的男生,用钢铁般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给自己的人生赋予了新的高度。

亢海龙,男,陕西宝鸡人,中共预备党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级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学生。亢海龙出生时不幸患上婴儿先天性脊椎管断裂,手术存活率仅千分之一,与死神擦肩而过后,右腿却落下了终身残疾。步履蹒跚的他失去了很多同龄人的快乐,然而他的心却从未停止过奔跑。从小就是一个坚强而倔强的孩子,亢海龙常说的一句话是:“在我的词典里没有‘办不到’这个词。”

父母南下打工,他在家中担起了兄长的责任,带着弟弟从乡村小学到县城的重点中学,一同学习,一同生活。期间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被免试保送到了省级重点高中,又和弟弟先后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更多请点击

故事三:好同学朱志成,“开班授课”助学为乐

当别的同学还在各自看书做题时,朱志成和他的小伙伴早已登上“讲台”,开始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帮助身边的同学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朱志成,男,安徽芜湖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级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安全专业学生。从2014年暑假开始,他就和好友王提一起,在信远楼的教室里开办“助学班”,讲授数电、模电、信息安全和信号与系统等基本课程,帮助身边的同学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更多请点击

故事四:创业带动就业:蒜泥科技总经理杨少毅

“本公司今年计划招聘60人,欢迎学弟学妹投递简历!”今年3月份的双选会上,从西电走出的大学生创业公司——蒜泥科技返校招聘,短短一天就收到简历428份,其中包括102份西电学生的简历。

本期“西电学子”的主人公,就是蒜泥科技的联合创始人杨少毅。他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带领着自己的团队走上机器人与3D打印创新创业之路,并在研究生二年级时获得天使投资2000万元。年仅27岁的杨少毅,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不但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且还为社会创造了就业岗位。【更多请点击

故事五:志愿者叶桂,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治他人

2014年年底,叶桂接到医院配型成功的电话后,与家人进行了商议,因为对这类手术了解不多,家人顾虑手术伤害,开始持反对意见,叶桂也就没有再和医院联系。2015年4月,叶桂又接到医院电话,院方表示患者病情严重恶化。叶桂经过仔细权衡,决定先不告诉父母,说服哥哥后便入院进行高配和体检,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前的准备。

“我已经成年,有些事可以自己做决定。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到干细胞的捐献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伤害,等身体完全恢复后,我会告诉我爸妈。”叶桂语气坚决诚恳。【更多请点击

上一条: 【西电学子】马璁:以兴趣为师,以勤奋为友
下一条: 【西电学子】志愿者叶桂,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治他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验证码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西电学子】三年坚守,义工李志宇温暖残疾老人

编者按:为落实贯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学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将镜头对准基层,讲好“西电故事”,弘扬西电文化,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校团委等部门联合推出“西电学子——我们身边的青春榜样”系列报道。该报道旨在挖掘大学生群体中的好人好事,宣传我们身边的青春榜样,积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让广大学生学有榜样、比有参照。欢迎各单位积极提供线索,我们将安排专人进行采访报道。联系人:刘文博,联系电话:81891096,邮箱:wbliu@xidian.edu.cn

三年坚守,义工李志宇温暖残疾老人

■ 学生记者 吕志伟

每逢周末,很多同学往往会选择外出游玩,而李志宇和他的同学们,则会如约来到学校附近北雷村一个简陋的农家庭院,帮助非亲非故的残疾老人娄宝玉老两口清理杂物,打扫房间,偶尔还会陪他们下下棋,聊聊天,然后再默默地离开。

同一个地方,一去就是三年,从未间断。


李志宇和娄宝玉老人

【人物故事】
扶老助残,三年如一日

李志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级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安全专业学生。2012年入学伊始,在学校开展志愿活动的感召下,作为班长的他,便组织起班级同学前往北雷村一户残障家庭做义工。

尽管已经过去了三年,李志宇仍对第一次去这户人家的情境记忆犹新:

屋里住着两位老人,娄宝玉右腿高度截肢,安装了一条假腿,勉强可以行走。娄宝玉爱人患有脑瘫,常常只是坐在院子里发呆。两人靠着每月领取政府的90元保障金勉强生存。室外院子杂乱,室内破败不堪。

李志宇深深感受到老人们生活的不幸:“物质的极度匮乏折磨着两位老人的身心,我几乎看不到应该属于他们的笑容。”

尽管存在着各种困难和不便,但眼前的一幕让李志宇和同学们坚定了常来的决心。而他们坚持下去的理由也很简单:希望每天老人醒来一想到周末会有一群孩子围在自己身边,可以为此高兴一整天。希望能够在外界的帮助下,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到真正不断地改善。希望老人脸上有更多的笑容。

雨天,是二老最头疼的日子。因为他们的房屋地面低洼,雨水总是会流到屋子里面,导致整个屋子特别潮湿。院子里,更是糟糕,稀泥满地,一不小心就会摔得很惨,给老人的行走带来危险。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李志宇主动联系学校的国防生大队,利用周末时间,一起前往老人家中,平整房屋周边的地基和院子的地面,二老雨天的困惑得以解决。

冬季,对于所有上了年纪的人,都可以说是一个坎。可还是深秋,老人屋子里面就已经寒气十足,更别提温暖过冬了。在李志宇的号召下,班级集体捐资,为娄宝玉家中添置了一些冬天必备的取暖设备;冬季烧水不方便,大家去的时候手里常常也会提一壶热水……一缕缕暖意,表达着一份份浓烈的爱;一壶壶热水,承载着一颗颗炙热的心。

娄宝玉爱讲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虽然方言有些听不懂,但是每次大家也都听得兴致勃勃。奶奶不太说话,每次他们都会静静地坐在奶奶旁边,给奶奶揉一揉肩,搓一搓手。每次给她搓手的时候,她总会用另一只手紧紧握住同学的手腕。大家似乎领悟了奶奶每次这样是想表达感谢、信任,抑或是生命里层最真最纯最难割舍的情感。

【别人眼中】
  有定力,肯坚持的志愿者

每每在老人家里看到李志宇他们的用心与认真,邻居们总是会说道:“现在的大学生就是不一样。”北雷村的村支书也特别强调:“每年学生的帮扶活动都有,可是像这样的,三年来一直坚持去做的,我目前只见过他们一个。”

娄宝玉看到同学们这么辛苦,这么有心,自己偷偷联系了陕西第一新闻,希望借助媒体平台,宣传他们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激。第一新闻的记者在描述他们的时候用了这么一段话:“青年最重要的是加强对社会的认识,这份认识是今后他们发展的源动力。相信他们,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感动,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多的活力。”

辅导员王艳老师看到班上的同学们主动积极地去做这件事情,欣慰地说:“志愿活动,不只是帮助他人,更多的是改变他们自己。我能够感受到他们一步步的变化,学习更加积极了,班级整体意识更强了,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了,这是作为辅导员最大的心愿。”

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君博说:“今天我们谈高素质人才培养,往往注重知识的汲取和视野的开拓,却容易忽视学生内在定力的培养。李志宇的故事,也在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继续拓宽学生认知社会和认识自己的渠道,为坚韧品格的历练,开辟新的战场。”

【他这样说】
  想得不多,所以就会拥有很多

李志宇说,做这件事只是一种原始的助人意愿,压根儿就没想过会有什么收获,但越是长时间的坚持做,越是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特别充实,有意义,活得也特别快乐。

提到三年里印象最深的事时,李志宇说:“因为大四要找工作做毕设,所以应该就不能每周都去了。就在上次离开时,娄宝玉爷爷语重心长地给我们叮嘱:‘好好学习’。这句从小就常听妈妈和老师说的话,以前都没怎么当回事过。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却对我触动最大,也最能给我力量。他也许并不能给我们回报什么,但同样的一句话,出自他口中,却饱含着更深的期待与寄托,深感自己要去做好的事情真的还有很多。”

当被问到这三年的帮扶,对于自己人生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帮助的时候,李志宇满怀信心地说道:“我们变得不再拘泥于自己,而是有一种引领,这种引领是不计回报地帮助别人。正如看到两位老人生活艰辛,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奢求,而是更愿意脚踏实地去做出实质性的工作,这种无私与踏实助人的习惯,会一直影响我。”

对于未来老人的帮扶问题,李志宇也有自己的安排与准备。“目前,我们正在与大一的支部联系,希望能够从大一中,发现适合这个帮扶活动并且能够不断传承下去的班级。爱,没有结束。爱,需要坚持,也需要更多人的加入。”

【采访手记】
  真诚,真心;暖己,暖人

常听说,有的人说话的瞬间是有光芒的。和李志宇的交谈,眉宇间真诚的善意与微笑,让人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光芒。不耀眼,不逼人,只是温暖。或许,这就是志愿活动带来的影响与改变吧!

我们总是倾向于为未来担忧,为个人发展困惑。可是,李志宇身上,却没有那种对未来的困惑和不安。更多的是青年人身上该有的热情与自信。三年时间的改变,是一种由内及外的塑造,是一种个人素质与思想的提升。还记得“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吗?还记得“永远比拿愉快”吗?坚持真心付出和给予,也许就会像李志宇他们的故事一样,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悄然照亮着自己。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在一直做好事。在此次采访中,通过李志宇以及同学们的举止言谈,记者感受到了他们对人生抑或梦想的坚定与执着。

成长,总是在不经意间。一次主动的发现,一次执着的坚持,一次倾心的交谈,收获的都是阳光雨露。而这雨露滋养的,也不只是你自己渴求实现的人生价值,更是千万个你,塑造的中国青年。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李志宇心中一直默默奉行和坚守的价值观。相信秉承着这样的价值观,在义工这条路上已然出发的朝气蓬勃的西电学子们,定会将人生的步伐迈进得更加有力、更加坚实、也更加长远。

(本文策划:通信工程学院王艳、学生工作处韩睿)

【往期回顾】
故事一:郑乃君:敢挑战、善钻研,大四时发表SCI论文

大多数人都是读到博士,才会发表SCI论文,可郑乃君不一样,还在读大四时,他就在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支持下,发表了1篇SCI论文。

郑乃君,男,浙江省舟山市人,祖籍河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级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学生。2013年6月,作为负责人,他与同学黄鑫、陈小康一起申报的“众核通信架构设计与仿真”项目,获得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支持。

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在导师顾华玺教授的鼓励和指导下,他们将研究成果整理成文。2015年4月,其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 CSquare: A New Kilo-Core-Oriented Topology (一种面向千核的新型拓扑结构),被 Elsevier 旗下 Microprocessors and Microsystems 杂志接收。

这篇论文介绍了一种可扩展的面向千核的新型拓扑结构设计,对众核结构的片上网络(network on chip)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更多请点击

故事二:亢海龙:笑声像大海,眼里有阳光,面对挫折迎难而上

每个见到亢海龙的人都会被他的阳光和自信感染:这个并不高大的男生,用钢铁般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给自己的人生赋予了新的高度。

亢海龙,男,陕西宝鸡人,中共预备党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级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学生。亢海龙出生时不幸患上婴儿先天性脊椎管断裂,手术存活率仅千分之一,与死神擦肩而过后,右腿却落下了终身残疾。步履蹒跚的他失去了很多同龄人的快乐,然而他的心却从未停止过奔跑。从小就是一个坚强而倔强的孩子,亢海龙常说的一句话是:“在我的词典里没有‘办不到’这个词。”

父母南下打工,他在家中担起了兄长的责任,带着弟弟从乡村小学到县城的重点中学,一同学习,一同生活。期间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被免试保送到了省级重点高中,又和弟弟先后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更多请点击

故事三:好同学朱志成,“开班授课”助学为乐

当别的同学还在各自看书做题时,朱志成和他的小伙伴早已登上“讲台”,开始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帮助身边的同学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朱志成,男,安徽芜湖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级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安全专业学生。从2014年暑假开始,他就和好友王提一起,在信远楼的教室里开办“助学班”,讲授数电、模电、信息安全和信号与系统等基本课程,帮助身边的同学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更多请点击

故事四:创业带动就业:蒜泥科技总经理杨少毅

“本公司今年计划招聘60人,欢迎学弟学妹投递简历!”今年3月份的双选会上,从西电走出的大学生创业公司——蒜泥科技返校招聘,短短一天就收到简历428份,其中包括102份西电学生的简历。

本期“西电学子”的主人公,就是蒜泥科技的联合创始人杨少毅。他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带领着自己的团队走上机器人与3D打印创新创业之路,并在研究生二年级时获得天使投资2000万元。年仅27岁的杨少毅,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不但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且还为社会创造了就业岗位。【更多请点击

故事五:志愿者叶桂,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治他人

2014年年底,叶桂接到医院配型成功的电话后,与家人进行了商议,因为对这类手术了解不多,家人顾虑手术伤害,开始持反对意见,叶桂也就没有再和医院联系。2015年4月,叶桂又接到医院电话,院方表示患者病情严重恶化。叶桂经过仔细权衡,决定先不告诉父母,说服哥哥后便入院进行高配和体检,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前的准备。

“我已经成年,有些事可以自己做决定。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到干细胞的捐献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伤害,等身体完全恢复后,我会告诉我爸妈。”叶桂语气坚决诚恳。【更多请点击

责任编辑:秦明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