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高教视点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聚焦】缺口500万!人工智能人才如何“高校造”
时间:2018-04-25 14:39:47 来源:《高教视点》2018年第2期 点击:

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启动,中外专家开馆授徒——

缺口500万!人工智能人才如何“高校造”

今天,“中国高校人工智能(AI)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将邀请中美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对教师和学生开展培训,计划5年内培训500名教师和5000名学生。

“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由教育部、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北京大学共同设计实施。通过多层选拔,从全国重点计算机高校中筛选出100名教师和300名学生参加2018年培养计划,探索适合中国高等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预计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急需高质量人才的保驾护航。

去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那么,高校如何立足国家需求和产业需要,培养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我国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根据高盛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统计,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中国却只有5%左右。”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副院长王咏刚说。

创新工场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显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落差体现在顶尖人才鸿沟、师资力量薄弱、教育体系不足3个层面。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从业者数量和科技公司研发团队规模,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北大是我国率先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科学研究的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创办了国内第一个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至今,北大培养了智能科学方向本科生500多名、研究生上千名。

“学校一直致力于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适合中国高等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北大副校长田刚说。今年起,北大设立“AI创新硕士”培养项目,培养AI领域学术、产业、创新三维复合型人才,是全球人工智能硕士培养体系中的首创。

“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包含高校教师AI培训班和高校学生AI深度学习训练营,注重师生联动、校企结合、国际合作。此次高校教师人工智能培训班,特邀中科院外籍院士、图灵奖获得者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李开复等中美人工智能领域著名专家担任培训导师。

关于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王咏刚介绍,一方面瞄准国际前沿科研方向,邀请学术大师讲授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从产业需求出发,高度强调项目实践在AI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学员们设计了既充满挑战又富有乐趣的实践项目。

从学科设置上看,在美国、英国等人工智能发展高地,著名院校大多设有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而在中国,人工智能专业多分散于计算机和自动化等学科。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杨放春认为,由于人工智能在我国不是一级学科,导致其相关专业教学和科研活动散落在其他多个一级学科中,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不是重点学习内容,学时占比也较少,存在着高开低走、碎片化、低水平重复问题,影响了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说,将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师资力量与水平、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能力与水平,建设完善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推动中美高校人工智能教育与科研的交流合作。

许涛透露,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引领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通过科教融合、学科交叉,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

(《中国教育报》2018年4月3日 作者:余闯、柴葳)

上一条: 【观点】中西部高校如何搭上“双一流”快车
下一条: 【聚焦】慕课助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验证码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聚焦】缺口500万!人工智能人才如何“高校造”

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启动,中外专家开馆授徒——

缺口500万!人工智能人才如何“高校造”

今天,“中国高校人工智能(AI)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将邀请中美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对教师和学生开展培训,计划5年内培训500名教师和5000名学生。

“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由教育部、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北京大学共同设计实施。通过多层选拔,从全国重点计算机高校中筛选出100名教师和300名学生参加2018年培养计划,探索适合中国高等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预计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急需高质量人才的保驾护航。

去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那么,高校如何立足国家需求和产业需要,培养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我国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根据高盛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统计,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中国却只有5%左右。”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副院长王咏刚说。

创新工场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显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落差体现在顶尖人才鸿沟、师资力量薄弱、教育体系不足3个层面。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从业者数量和科技公司研发团队规模,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北大是我国率先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科学研究的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创办了国内第一个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至今,北大培养了智能科学方向本科生500多名、研究生上千名。

“学校一直致力于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适合中国高等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北大副校长田刚说。今年起,北大设立“AI创新硕士”培养项目,培养AI领域学术、产业、创新三维复合型人才,是全球人工智能硕士培养体系中的首创。

“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包含高校教师AI培训班和高校学生AI深度学习训练营,注重师生联动、校企结合、国际合作。此次高校教师人工智能培训班,特邀中科院外籍院士、图灵奖获得者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李开复等中美人工智能领域著名专家担任培训导师。

关于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王咏刚介绍,一方面瞄准国际前沿科研方向,邀请学术大师讲授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从产业需求出发,高度强调项目实践在AI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学员们设计了既充满挑战又富有乐趣的实践项目。

从学科设置上看,在美国、英国等人工智能发展高地,著名院校大多设有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而在中国,人工智能专业多分散于计算机和自动化等学科。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杨放春认为,由于人工智能在我国不是一级学科,导致其相关专业教学和科研活动散落在其他多个一级学科中,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不是重点学习内容,学时占比也较少,存在着高开低走、碎片化、低水平重复问题,影响了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说,将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师资力量与水平、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能力与水平,建设完善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推动中美高校人工智能教育与科研的交流合作。

许涛透露,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引领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通过科教融合、学科交叉,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

(《中国教育报》2018年4月3日 作者:余闯、柴葳)

责任编辑:王格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