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要求,深入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激发课堂教学活力,发挥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学校决定举办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宗旨
引领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
引导教师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学,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二、参赛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师德良好,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近三年无教学事故;
(二)参赛教师应在职在岗,年龄在55周岁以下(1969年1月1日以后出生);
(三)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
(四)已获前几届陕西省大赛一等奖的教师不再报名参赛。
三、组别设置
大赛设四个大组,分别为新工科组(包括理学、工学)、新文科组(包括哲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体育学等)、课程思政组和产教融合组。
四、竞赛流程
(一)院级预赛
1.2024年6月21日之前,各学院参照校级决赛规则完成院级预赛,并对参赛教师进行推荐排序。各学院可报名新工科、新文科、课程思政三个组别至少一组,每组推荐教师不超过3人,产教融合组不做数量要求及限制,每位教师只能报名一组。各学院至少推荐两名教师至学校预赛,其中,至少有一名正高级职称教师。
2.2024年6月24日之前,各学院将院级预赛工作总结(预赛工作总结需含赛前培训、学院选拔过程照片及新闻链接)、校级预赛汇总表(附件1)报送至学校竞赛办公室。
(二)学院及学校培训
各学院需广泛宣传动员,在院级预赛前邀请相关专家组织参赛教师培训,学校竞赛办公室于2024年6月中旬开展校级培训,主要包括规范撰写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总结凝练创新成果等。
(三)校级预赛
2024年7月1日前,进入校级预赛的教师需将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等上传至竞赛网站(另行通知)。
校级预赛拟于2024年7月上旬举行,主要以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根据网络评审成绩确定进入校级决赛名单。
(四)校级决赛
校级决赛拟于2024年8月下旬举行,决赛分为新工科组、新文科组、课程思政组、产教融合组四个组进行。参赛教师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5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专家评委依据选手的汇报进行5分钟的提问交流,满分为100分。校级决赛最终得分由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成绩(占比40%)、教学创新成果(或课程思政创新、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占比20%)和教学设计创新汇报(占比40%)三部分组成,评审标准详见附件2、3和4。
五、材料要求
1.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教学创新成效;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应密切围绕高校与社会或行业企业主动合作、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组织模式创新与教学模式改革等产教融合方面的内容。
创新报告要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4000字左右为宜。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详见附件5。
2.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
课堂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两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具体要求见附件6。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要素。
3.证明材料
参加产教融合组比赛的,须截图以PDF格式提交教务系统中课程已完成学期的开设信息,参赛课程名称须与教务系统中显示情况一致,由所在学院教务部门出具参赛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比例证明,应不少于30%。行业企业参与教学相关证明,即人事聘任协议或产教融合项目合同等,签订时间在2年及以上。
六、奖励办法
(一)校级决赛奖项设置
分别设置个人奖和优秀组织奖。
1.个人奖。根据校级决赛人数设奖,其中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学校将为获奖教师颁发证书。
2.优秀组织奖。根据各学院预赛组织效果和校赛获奖情况,评选优秀组织奖2~3名。
(二)大赛奖励
大赛结果计入个人教学业绩,作为绩效考核、评优评先、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审的重要参考。
(三)省赛选拔
根据第六届陕西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第六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要求及分配名额,结合校级决赛结果、省赛分组,择优选拔优秀教师参加省赛、国赛。
七、相关要求
(一)学校成立大赛办公室(设在本科生院教学发展中心)负责校级决赛工作。学院应成立专门工作组负责院级预赛,专人统筹协调院级预赛,做好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出台鼓励措施,推动全体教师积极参加预赛,特别是正高级教师、获得过省级二、三等奖的教师,遴选优秀教师参加校级比赛。
(二)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将涌现出的优秀教师、优秀方法和典型案例融入到竞赛之中,将教学创新大赛与巩固线上课程教学成果、建设混合式金课相结合,深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挥好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夯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为一线教师搭建思考提炼、展示风采、交流提高的平台,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三)学校学院均应为教师参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并对参赛内容进行把关,尤其要对意识形态和政治性进行把关。参赛作品及材料需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若发现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则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联系人:高兴东
联系电话:81891791
电子邮箱:xdgao@xidian.edu.cn
办公地址:南校区行政楼206室
本科生院
2024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