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桂生:以德修己 弘扬师魂-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位置: 首页> 师德师风> 师德典型> 正文

2022年最美教师 | 廖桂生:以德修己 弘扬师魂

信息来源:时间:2022/09/10浏览次数:

人物简介

廖桂生,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院长,作为负责人获2016年度国家自然学科基金委优秀创新研究群体资助,2018年获“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图片

言传身教,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从教三十余载,廖桂生为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始终坚持以生为本,通过言传身教,充分发挥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三十三年如一日,在课堂上他坚持全程用粉笔板书,每一个重要的公式和方程都要亲自推一遍,坚持把最新的科研成果渗透到课堂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线性代数》《阵列信号处理》《矩阵论》,这些深奥又显乏味的课程,在他的课堂上都变得生动又有趣。通过串联知识点,他帮助学生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重视课堂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且时常会联系实际科研中雷达信号处理的各种实例来阐释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化思维。他的学生们说“老师上课的风格非常适合我,公式推导的过程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上廖老师的课,我们学到的都是他从业几十年的经验和感悟”“廖老师的课堂座无虚席,并且需要提前两个小时去占座位”“廖老师的认真和负责我们都记在心里……”。2021年,由廖桂生所讲授的课程《线性代数》荣获学校本科优质教学奖。

图片

让学生成才是廖桂生的最大心愿,他深知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使命,因此始终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志向,心系国家、服务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指导的一位学生在博士阶段初期投稿文章被拒,面对挫折,他一方面鼓励学生静下心来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全面,另一方面又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学生修改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该学生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提名。

他带领的阵列雷达处理团队扎实肯干、硕果累累,2020年荣获学校第四届“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称号。近年来,该团队已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著作四部,授权专利一百余项,部分青年教师已成长为国家级人才。团队成员阳光自信、热情向上,师生关系温馨友爱,学术氛围浓厚和谐,为学校增添了一抹夺目的亮色。

在廖桂生的培养下,一大批博士/硕士毕业生到十大军工集团研究所工作,投身航天、电子、军工等事业,成为技术骨干及带头人。不少博士毕业生先后主持并参与重要科研项目,入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人才项目。他们当中还有许多人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中国电子学会优博、省优博等荣誉。

传承师德,青年教师接力奔跑

担任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期间,廖桂生在做好自己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通过老同志带新教师,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图片

让年轻教师与老教授更好地沟通交流,引导青年教师迅速融入集体;每年都会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梁昌洪教授、孙肖子教授等进课堂作教学示范报告,分享从教经历。廖桂生认为,高校青年教师首先要站稳讲台,上好课是大学老师后续发展的前提。他要求全部青年教师参加讲课竞赛,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并选拔优秀教师参与学校组织的讲课竞赛,学院推荐的青年教师王新怀、陈蕾、袁晓光、侯彦宾和侯建强连续5年获得一等奖。王新怀还获得了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线路课程授课竞赛全国一等奖。经过长期的育人实践,他带领青年教师一起构建了电子信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获得2020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重视提升教师授课专业技能的同时,廖桂生更加强调广大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把自身师德建设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并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成才。2016年,他带领电子工程学院获得“陕西省师德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图片

潜心钻研,长期致力科技创新

廖桂生于1985年7月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桂林电子工业学院任教,1987年8月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保铮院士。他的本科专业是数学,硕士专业是计算机软件,攻读博士学位的方向是雷达信号处理研究。从读博士生开始,他每周工作70多个小时,基本放弃了节假日,晚上工作到12点以后更是家常便饭,直到现在依然保持每周工作60个小时以上。二十多年里,廖桂生始终围绕国家对雷达装备的重大需求,潜心研究,深入探讨,完成了多个国家重点项目,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图片

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先后主持过20余项国家级重要科研任务,曾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1998年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先后发表SCI/EI检索的刊物论文200余篇,更于2016年获得我校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研究群体资助,实现了学校零的突破。

勇于担当,远赴杭州开拓创新

2021年,廖桂生受学校委派,远赴杭州担任初创期的西电杭州研究院首任院长。面对学校交给他的这一重任,他勇于担当、迎难而上。

图片图片

在杭州研究院创立之初,工作千头万绪,人手十分紧张。为了保证研究院的发展,廖桂生给家在西安的教职工立下了规定:最多一个月回家一次。身为院长他更是以身作则,常常以办公室为家,“5+2”“白加黑”地忘我工作。研究院过渡园区改造工期十分紧张,他亲自谋划布局,参与各项改建会议,踏勘现场项目进度。在他的带领下,从2月23日启动原装修拆除,到7月15日初步验收、8月20日投入试运行,过渡园区改建到投用仅历时半年就顺利完成,充分体现了杭州研究院的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了让杭州研究院在当地迅速打开局面,廖桂生带领团队积极开拓资源,走访校友企业,三顾茅庐拜访院士专家担任杭研院首席科学家,并精心组织产教融合发展校友论坛,洽谈合作项目。在他的带领下,研究院各项工作快速步入正轨。短短半年多,研究院吴剑旗院士工作站签约,博士后工作站挂牌成立,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个技术成果入选亚运会智能应用项目名单,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12家,签约各类型横向合同50余项,合同金额7000余万元。

忙碌虽已成习惯,却并未影响到廖桂生上课的那份坚持与热情。杭州研究院开学当日,他上台为新生讲述开学第一课,用自己读研读博的亲身经历,激励同学们勇于创新,精彩课程获得满堂喝彩。开学后,他也坚持上台讲授专业课程,亲身力行师者之责,用心栽培学生。办公室走廊里急促的脚步,课堂上被汗水浸湿的白衬衫,出差旅途中备课的身影,实验室认真指导学生们的场景……让我们对这位最美教师充满了敬意。

图片

做科研始于兴趣,当老师坚守德行,管行政忠于责任。面对多重身份,廖桂生用“兴趣”“德行”“责任”这简单且朴素的三个词来诠释不同身份之间的转换与平衡。不管对于什么样的工作,他都竭力做到最好,多重身份带给他的不仅是更多的责任与义务,而更是一种鞭策他不断向前向上的动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