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赞,女,汉族,38岁,中共党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ISN)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曾被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陕西青年科技标兵”、“陕西省科技新星”等称号,2013年获第13届全国青年科技奖。从事无线通信与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首席责任人先后主持“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演示验证课题等四十多项科研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在流星余迹方面,连续四年组织科研人员赴南极参加流星余迹极区通信性能测试,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建立了我国典型流星余迹信道模型;提出了电离层散射与流星余迹相结合的双模通信机制,研制出我国新一代流星余迹应急通信系统,并开展了我国典型时间、典型地域600-1500km的远距离野外试验,整体指标国内领先并通过国家鉴定,投入设备研制和规模应用。在跳频通信方面,将密码学的“混淆”和“扩散”原理引入到跳频序列的设计中,提出了基于分组加密的认知跳频序列族理论,生成序列具备13项优异的性能指标;研制出的高性能跳频芯片先后应用于国内相关领域十多家单位的通信系统和设备中,实现了理论成果向经济、社会效益的顺利转化。在电磁频谱监测方面,突破了宽带快速频谱感知、协同微弱信号检测、无源信号被动定位等关键技术,构建了包括50个节点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广域频谱监测系统并开展试验验证,为实现我国频谱的栅格化、精细化管理打下基础。在开展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产、学、研、用的单位优势,联合国内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先后主持成立了三个校企“联合技术中心”和“联合实验室”,为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提供的发展平台。相关科研成果以第一完成人分别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以第一作者出版专业著作3部,其中《流星余迹通信理论与应用》作为我国该领域的第一本专著,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和电子信息科技专著出版专项资金的资助;2003 年以来共申请国家/国防专利40项,其中获得专利授权20项;在IEEE Trans、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IEEE GLOBECOM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