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铂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研究生导师

性别:男

毕业院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在岗

所在单位: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入职时间:2013-05-01

办公地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 G楼448

联系方式:18629557811(同微信)

电子邮箱:

扫描关注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嫌字太多的同学,建议阅读顺序:5、6、4、7;

正常同学,建议阅读顺序:1、2、3、4、5、6、7;

好奇心较重的同学,建议阅读顺序:1、2、2中链接、3、3中链接、4、5、6、7)

===========================================================================

1、人生三阶段:

第一阶段(1984—2003年):

1984年出生于天津市南开区,籍贯山东省广饶县(《孙子兵法》作者孙武祖籍,孙武后人,^_^)。从小很是调皮捣蛋,甚是顽劣,没少让老师们生气着急。因为初中和高中的操场都很小(我爸故意选的),放学和周末经常混迹于天大和南开的操场上。大学以前一直凭借小聪明学习,精力主要在各种运动上。非典那年高考,成绩比较纠结,没有敢报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天大和南开(报了能上,我妈一直后悔),来到了西电。

第二阶段(2003—2023年):

从2003年大一开始,本科四年,硕博连读五年,留校工作十年。至2023年8月,一直未离开西电校园,在西安的时间(20年)超过在天津的时间(19年)。开始努力学习应该是2006年10月到12月底的复习考研(从本科理学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跨考到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仅复习了100天,每天10小时,考了专业第一)。直至今日,第一次全力以赴学习的那考研的100天仍让我记忆犹新。那100天让我知道,我也是可以专心努力刻苦的。也为我随后的转博,开启学术科研生涯奠定了基础。硕博的五年和留校后的十年,是我慢慢成长,慢慢觉醒的阶段,虽然与同龄很多优秀的老师相比,我的学术生涯发展和科研成果可能并不突出,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轨迹,这个阶段的成长,为人生后续的阶段打下了基础,积蓄了能量。最为重要的,让我依旧少年阳光的保有如初的热忱,投入每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第三阶段(2023— ):

2023年8月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签订了三方的双跨合同,同时完成两个学院的工作任务,依托西电广研院的平台,更好的将团队的技术成果进行转化。从2023年9月至今,开始频繁往返于西安本部和广州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之间。未来的每一年大概一半时间在西安,一半时间在广州的新阶段。科研成果和科研转化也开始进入了快车道。

2、我的画像:

兴趣爱好:极其广泛,各种体育项目,政治经济股票,地理历史文化,国学中医心理学,B站学习直播UP(主页在这里:Kimber888的个人空间_哔哩哔哩_bilibili)。

目前喜欢和擅长的运动有篮球(篮球打的好的男同学看过来)、羽毛球和游泳。

心态:男人至死是少年!天赐我一双翅膀,就应该展翅翱翔!

目标:努力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六边形战士。践行传统中医文化精髓,活到九十九(我姥姥今年100岁,奶奶今年96,爷爷的爸爸60岁生的爷爷,长寿基因多重buff,^_^),学到九十九,终身成长。做一个有情怀,有血性(父亲孙广钰是个见义勇为的英雄,老当益壮!天津67岁大爷一个猛子救出溺水者,社会,公益,好看视频 (baidu.com)#天津好人天天见# ... - @文明天津的微博 - 微博 (weibo.com)),有责任,有爱的人。一生不断修炼“中庸之道”。

梦想:在中医思想指导下,利用多种自研的有线和无线采集设备,获取清醒和睡眠状态下健康或疾病人体神经生理学信号,运用自研的云平台和AI算法,为患者提供个体化低成本的诊疗服务,为健康人提供个体化低成本的日常健康管理服务。(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本书,《当张仲景遇上斯坦福》)

偶像:Alfred Lee Loomis(连爱因斯坦都流连于他的实验室?金融名流卢米斯“变身”大物理学家_网易订阅 (163.com)

3、个人与团队研究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7—2013年):

硕博期间从事中医针灸影像学研究。就是探索在穴位扎针后,大脑是如何反应的?以及这种反应是如何治疗疾病的?由于研究手段相对单一,研究方式依赖于中医和西医影像科,做出的成果中规中矩(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4篇)。

第二阶段(2013—2018年):

博士期间中医针灸影像学研究做的有些辛苦,一毕业就比较大幅度的转向了很感兴趣的睡眠脑机制研究上,全面布局睡眠脑信号分析以及睡眠与精神疾病关系的研究。睡眠状态充满奇妙,我们虽然没有自主的意识,但是我们的大脑从未休息,以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式自主地工作,我们的学习,记忆,创造力等高级的认知功能都是且只是在睡眠中完成的。另外我们的各种负性情绪都是在睡眠中得以有效化解的。我们的自控能力在睡眠不足的状态下也会大幅减弱。因此,睡的好我们才更聪明,情绪更稳定,意志更坚定。好睡眠决定高智商、高情商和更强的自控力。睡眠不足或睡眠功能紊乱会导致多种情绪额认知障碍,这已成为当代最严重的医疗健康和社会问题之一。(对睡眠问题和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戳这里:睡眠系列科普讲座之一:2022年世界睡眠日——良好睡眠 健康同行_哔哩哔哩_bilibili,这是前年我在睡眠日给学院本科生做的一个科普报告)。

但由于睡眠领域的研究需要的知识积累和设备环境条件都巨大,而且从理论研究(以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国家项目为唯一出口)到转化研究(研究成果能够通过企业落地,走向市场,产生经济价值)的鸿沟巨大。因此这几年的努力取得的可见的成果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六年的积累为第三阶段的爆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感受过信念的力量,会在未来的困难面前变的无比从容。

第三阶段(2018—2022年):

这个阶段,在团队负责人秦伟教授的带领下,我们成功实现了科研成功转化的巨大突破。更形成了稳定的布局和长远的发展规划。这个阶段,我也成长为团队科研转化的主力。负责多个重点工作的规划和实施。具体来说,2018年,团队与西安八水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现名:西安科悦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网址:http://keyueyiliao.com/about-gsjj.html)成立了联合实验室。从那时起,本人作为骨干,协助团队负责人从技术攻关到人才培养全面建设和管理联合实验室。在2020年底联合实验室正式获批校企联合实验室后,被聘任为联合实验室副主任,负责多个产品管线的技术开发,算法优化,验证实验等工作。目前,正在执行5年不少于1000万元到款的研发协议。

个人成果方面:

1、2021年,通过向投资人多次汇报个体化迷走神经刺激产品管线,为合作企业顺利完成天使轮1500万融资做出了重要贡献。

2、2021-2022年,签订三个横向技术开发合同,累计到款202.8万元。

3、在脑刺激顶级期刊《Brain Stimulation》上发表文章,借助fMRI技术,使用实验室自研设备(陕械注准20202090126),发现tDCS同时联合taVNS在丘脑等深部脑区的协同增强效应。基于此发现,对合作公司tDCS设备进行升级,变更医疗器械注册证后,一年累计销售额超过600万元。

4、在神经调控领域权威期刊《Neuromodulation》和神经科学领域热门期刊《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上发表文章,使用实验室自研设备(陕械注准20212090036),开发了新的刺激参数,相关成果已应用于合作企业最新型号产品并实现销售。

5、在睡眠阶段划分算法上,在2021年中国睡眠研究会主办的首届“人工智能睡眠分期人机对抗大赛”中,战胜了近30只国内高校、企业代表队,获得企业组第一名、全国第二名的成绩。

6、累计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11篇。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一区2篇,二区2篇,三区1篇),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二区1篇,三区1篇),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二区2篇,三区2篇)。

7、晋升副教授职称,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

第四阶段(2023—2027年):

2023年8月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签订了三方的双跨合同,同时完成两个学院的工作任务。于2023年9月在广研院成立了“可穿戴脑机接口与物理治疗技术创新中心”。于2023年10月成立了“广州脑调控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从2023年9月至今,开始频繁往返于西电本部(西安)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广州)之间。未来的每一年大概一半时间在西安,一半时间在广州。未来依托西电广研院的平台,团队的中心,和成立的公司,更好的将团队的技术成果进行转化,尽早服务与广大医生和患者,实现社会价值。目标到2027年,实现产值超过1亿元(一个小目标),公司估值超过5亿。从此身兼教师,科研工作者,企业创始人三大身份,在这个五年,努力做好产学研的协同发展!

2023年是第一年招收实际意义上自己名下的研究生(过去十年协助团队负责人秦伟教授累计培养超过20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经验可谓相当相当丰富),由于2022年个人和团队业绩不错,招收了5名研究生。目前负责的研究方向中,共有博士一人,科研助理2人,硕士生9人。以之前各阶段在理论研究,转化研究,平台建设和学生培养方面的一定成果和经验为基础,深化在中医信息化与现代化(已经开始基于chatGPT开发我们的产品)、睡眠脑电信号分析在精神疾病中应用两大方向的科研成果转化。

今年(2024年)是在广州研究院招生的第一年,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招生的第二年,目前已经有两个保研的学生加入团队。期待与其他优秀的小伙伴未来一起并肩奋斗。

小结:

截止2024年1月,累计发表SCI论文68篇,总引用2700余次,H-index = 28。参与编写针刺相关著作2部。研究成果已获得多项国家级基金支持。

学术谷歌主页:Jin-Bo Sun‬ - ‪Google 学术搜索‬

4、学生培养特点:

以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一份亲情与学生相处,学生眼中永远的大师兄。会花费很多时间在实验室,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善于因材施教的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5、研究方向与招生意向:

西电广研院招生指标7人(023卓越工程师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pdf),西电生科院招生指标1-2人(团队共5-8人)

研究方向一:睡眠脑电信号处理与挖掘(人工智能方向)~2-3人

研究方向二:睡眠可视化系统(APP,采集设备,云平台)~2-3人

研究方向三:中医数字化与信息化系统与数据挖掘(大数据云计算方向,基于chatGPT的应用系统)~1人

研究方向四:基于睡眠状态中枢自主平衡评估的精神疾病精准诊疗(脑机制与临床研究方向)~1-2人

研究方向五:多状态脑影像与非侵入神经调控研究(脑机制与临床研究方向)~1人


欢迎电子信息方向,计算机方向,人工智能方向,数学物理统计学方向的同学报考

欢迎对中医,心理学,中国哲学,数学,音乐,股票感兴趣的同学报考

尤其欢迎有保研资格的同学报考(提前一年开展科研工作,入学奖学金10000元)

欢迎篮球,羽毛球有特长的同学报考^_^

看重的品质:热情,谦虚,责任心,成长性思维


团队其他教师个人主页:西电教师个人主页系统 秦伟 中文主页 (xidian.edu.cn)西电教师个人主页系统 杨雪娟 中文主页 (xidian.edu.cn)

6、实验室条件与部分活动(不止这些哦):

考研成绩优秀的学生有入学奖学金(根据每年考研成绩,分为5000元,10000元两档);

每个月较高的实验室补助;

每周的篮球/羽毛球运动;

每个季度的团建和聚餐活动(聚餐中有豪华抽奖),年终的大party;

每名同学生日的精心贺卡和小礼物;

实验室多款软硬件产品在研发或上市阶段,在这些方向上的学习与研究将在你们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体会轻松愉悦感(差不多是平均华为的水平哦!)

实验室自筹经费,在家属区装修了160平米的睡眠与认知调控实验室,房租和装修成本超过30万。实验室中各种采集与调控设备,累计价值超过1000万(充足到土豪级别,轻松实现实验自由);

7、实验室公众号:

智能非侵入神经调控实验室||关于我们 (qq.com)

智能非侵入神经调控技术联合转化实验室||团队介绍 (qq.com)

智能非侵入神经调控实验室||研究方向 (qq.com)

智能非侵入神经调控实验室||设备研发 (qq.com)




===================================================================================

Core Paper List(#Co-first Author,* Corresponding Author):

Last five years

Li Q, Gong Y, Cui Y, Cheng C, Wang Y, Huang G, Gu W, Meng B, Wang M, Wu D, Zhao S, Yang X, Qin W,Sun J*, Guo T*. Efficacy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for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An 8-week, preliminar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sychiatry Res. 2023 Jul;325:115255. doi: 10.1016/j.psychres.2023.115255. Epub 2023 May 22. PMID: 37245485.

Zhang D,Sun J*, She Y, Cui Y, Zeng X*, Lu L, Tang C, Xu N, Chen B, Qin W. A two-branch trade-off neural network for balanced scoring sleep stages on multiple cohorts. Front Neurosci. 2023 Jun 23;17:1176551. doi: 10.3389/fnins.2023.1176551. PMID: 37424992; PMCID: PMC10326279.

Tian QQ, Cheng C, Liu PH, Yin ZX, Zhang MK, Cui YP, Zhao R, Deng H, Lu LM, Tang CZ, Xu NG, Yang XJ,Sun JB*, Qin W. Combined effect of 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and 0.1 Hz slow-paced breathing on working memory. Front Neurosci. 2023 Mar 9;17:1133964. doi: 10.3389/fnins.2023.1133964. PMID: 36968483; PMCID: PMC10034029.

Zhao, R., Chang, M. Y., Cheng, C., Tian, Q. Q., Yang, X. J.*, Du, M. Y., Cui, Y. P., He, Z. Y., Wang, F. M., Kong, Y., Deng, H., Lu, L. M., Tang, C. Z., Xu, N. G.,Sun, J. B.*, Qin, W. (2023). 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stimulation (taVNS) improves human working memory performance under sleep deprivation stress.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439, 114247. https://doi.org/10.1016/j.bbr.2022.114247

Zhao, R(#).,Sun, J. B.(#)*, Deng, H., Cheng, C., Li, X., Wang, F. M., He, Z. Y., Chang, M. Y., Lu, L. M., Tang, C. Z., Xu, N. G., Yang, X. J.*, Qin, W. (2022). Per1 gene polymorphisms influ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in white matter microstructure and depression risk.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13, 1022442. https://doi.org/10.3389/fpsyt.2022.1022442

Zhao, R., He, Z. Y., Cheng, C., Tian, Q. Q., Cui, Y. P., Chang, M. Y., Wang, F. M., Kong, Y., Deng, H., Yang, X. J.,Sun, J. B*.(2022).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Simultaneous Combining of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and 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Working Memory Performance in Healthy Individuals.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16, 947236. https://doi.org/10.3389/fnins.2022.947236

Jin-Bo Sun; Qian-Qian Tian; Xue-Juan Yang; Hui Deng; Nan Li; Ling-Xia Meng; Zi-Xuan Zhao; Yuan-Qiang Zhu; Yi-Bin Xi; Qun Yang; Wei Qin*; Synergistic effects of simultaneous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and 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taVNS) on the brain responses, Brain Stimulation, 2021, 14(2): 417-419

Jin-Bo Sun(#); Hui Deng(#); Si-Yu Wang; Ya-Peng Cui; Xue-Juan Yang; Chen-Yang Wang; Yi-Huan Chen; Qun Yang; Hua-Ning Wang; Wei Qin*; The feature of sleep spindle deficits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auditory verbal hallucinations., Biological psychiatry: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d neuroimaging, 2021

Jin-Bo Sun(#)*; Rui Zhao(#); Zhao-Yang He; Meng-Ying Chang; Fu-Min Wang; Wei Wei; Xiao-Dan Zhang; Yuan-Qiang Zhu; Yibin Xi; Xue-Juan Yang; Wei Qin*; Abnormal 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fter sleep deprivation from temporal variability perspective, Human Brain Mapping, 2022, 43(12), 3824–3839

Shen, Lin-Lin(#);Jin-Bo Sun(#); Yang, Xue-Juan*; Deng, Hui; Qin, Wei; Du, Meng-Yu; Meng, Ling- Xia; Li, Nan; Guo, Xiao-Yu; Qiao, Wen-Zhou; Yang, Wei-Qi; Liu, Peng; Zeng, Xiao; Reassessment of the Effect of 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Using a Novel Burst Paradigm on Cardiac Autonomic Function in Healthy Young Adults, Neuromodulation, 2022, 25(3): 433-442

Jin-Bo Sun(#); Chen Cheng(#); Qian-Qian Tian; Hang Yuan; Xue-Juan Yang; Hui Deng; Xiao-Yu Guo; Ya-Peng Cui; Meng-Kai Zhang; Zi-Xin Yin; Cong Wang; Wei Qin*; 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Improves Spatial Working Memory in Healthy Young Adults,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2021, 15(790793)

Jin-Bo Sun(#); Rui Zhao(#); Xue-Juan Yang; Hui Deng; Yuan-Qiang Zhu; Yao Chen; Kai Yuan; Yi-Bin Xi; Hong Yin; Wei Qin*; Alteration of Brain Gray Matter Density After 24 h of Sleep Deprivation in Healthy Adults,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2020, 14:754.

Yuan-Qiang Zhu(#); Yi-Bin Xi(#);Jin-Bo Sun(#); Fan Guo(#); Yong-Qiang Xu; Ning-Bo Fei; Xin-Xin Zhang; Xue-Juan Yang; Hong Yin; Wei Qin; Neural correlates of dynamic changes in working memory performance during one night of sleep deprivation, Human Brain Mapping, 2019, 40(11): 3265-3278

Older

Jin-Bo Sun;Wei Qin; Ming-Hao Dong; Kai Yuan; Ji-Xin Liu; Peng Liu; Yi Zhang; Karen M. von Deneen; Jie Tian*; Evaluation of group homogeneity during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in fMRI studies,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2010, 32(2): 298-305

Jin-Bo Sun; Wei Qin*; Ling-Min Jin; Ming-Hao Dong; Xue-Juan Yang; Yuan-Qiang Zhu; Yang Yang; Karen M. Von Deneen; Qi-Yong Gong; Jie Tian*; Impact of global normalization in fMRI acupuncture studies,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2012, 2012:467061.

Jin-Bo Sun;Yuan-Qiang Zhu; Ling-Min Jin; Yang Yang; Karen M. Von Deneen; Wei Qin*, Qi-Yong Gong; Jie Tian*; Partly separated activation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between de-qi and sharp pain during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an fMRI-based study,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2012, 2012:934085.

Jin-Bo Sun, Yuan-Qiang Zhu, Yang Yang, Ling-Min Jin, Karen M. Von Deneen, Wei Qin*, Jie Tian*. What is the de-qi related pattern of BOLD responses: a review of acupuncture studies in fMRI.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vol. 2013, Article ID297839



  • 研究方向Research Focus
  • 社会兼职Social Affiliations
  • 睡眠脑电信号处理与挖掘(人工智能方向)
  • 中医数字化与信息化系统与数据挖掘(大数据云计算方向)
  • 基于睡眠状态中枢自主平衡评估的精神疾病精准诊疗(脑机制与临床研究方向)
  • 睡眠剥夺脑影像与非侵入神经调控研究(脑机制与临床研究方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