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

Personal Information:

More >>

Male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With Certificate of Graduation for Doctorate Study Professor

Profile:

1980年4月生于陕西。2002-2005年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别获得应用数学理学学士学位和计算机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师从我国编码领域大师王新梅教授,攻读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2008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其博士毕业论文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2012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级先进个人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3年入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2014年,入选我校首届“华山学者”菁英人才计划,是我校青年骨干教师。2015年,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进步一等奖和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2015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美国 Texas A&M University 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2017年晋升为教授,现为量子信息技术团队负责人。

主要从事信息论和编码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尤其在量子通信领域进行了前沿性理论性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与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顶刊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其中授权专利12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子课题、**预研项目、ISN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与中电41所,54所,765厂,长岭等多家单位开展长期合作,研究内容涉及理论算法研究、Matlab/C语言开发、FPGA开发以及各类通信平台与设备研制。实验室具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试验平台,研究经费充足,科研任务饱满,每位同学均可得到老师一对一指导,在实验室学习的研究生都能获得良好的科研锻炼机会。实验室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实践能力,对研究生分层次培养。硕士研究生着重培养实践能力和工程运用水平;博士生重点培养理论科研和创新水平。每一届毕业生都能够脱颖而出,在知名公司中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具体团队信息及招生信息请至团队主页https://web.xidian.edu.cn/lizhuo/

Education Background

2005.3 2008.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Doctoral degree
  • With Certificate of Graduation for Doctorate Study

2002.9 2005.3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Master's degree
  • With Certificate of Graduation for Study as Master's Candidates

1998.9 2002.7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计算数学
  • Bachelor's Degree in Science
  • University graduated

Work Experience

2017.7 Now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 教授
2010.6 2017.7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 副教授
2016.3 2017.4
  • Texas A&M University
  • 访问学者

Social Affiliations

Research Focus

  • 量子信息方向:
    1. 量子计算:量子算法、量子容错计算、量子纠错码的设计与分析。
    2. 量子密码:量子保密通信、量子秘钥分发。
    3. 量子通信:量子信道容量极限计算、量子编码调制技术。
  • 经典信息方向:
    1. 高效的编码调制新技术:实现高速率、低时延的编码调制新技术,包括极化码编译码算法、构造算法和性能分析。
    2. 物理层传输新技术的硬件实现:物理层通信系统的硬件平台搭建。
    3. 具体通信场景的实际应用:物理层传输新技术在水声通信、光通信、跨介质通信等具体通信场景下的应用及优化。
    4. 人工智能在通信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网络DNN、CNN和RNN与编译码算法结合,改善译码性能和通信质量。

Research Group

量子信息技术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9月,隶属于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通信工程学院和王新梅教授的支持下,实验室得到健康快速成长。实验室负责人:李卓,教授,博士生导师,其博士论文“量子纠错码理论若干问题研究”于2010年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12年,团队成果“量子汉明限对非纯量子码的约束能力”被ISN国家重点实验室列为标志性成果。2015年,李卓教授申报的“新型编码密码理论与方法”获陕西省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年,李卓教授申报的“新型编码密码理论与方法”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实验室当前的研究方向为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极化编码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实验室创建至今共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纵向项目14项、横向项目11项、参与项目7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0余篇,其中top期刊5篇,中科院二区以上论文20篇。申请专利13项,已授权12项。
实验室汇聚了一批朝气蓬勃、锐意进取、团结奋进的青年才俊,形成了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实验室现有固定科研人员25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名,博士3名,硕士20名。实验室已毕业博士5名,硕士25名,毕业生均就业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华为、中兴、阿里巴巴、招商银行、美团等大型国企或互联网企业,平均薪资水平30万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