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对话当前位置:首页>学习交流>名师对话>正文

校庆征文一:在不断学习中成长——— 弓右钫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11-11-08浏览次数:

在抗美援朝的号召下,我于1951年1月参军来到张家口军委工校,7月分配到实验工厂,做绘图工作。厂里安排贾琦给我们同时分配来的4个人上制图课。没有中文课本,每人发了一本英文名叫《工程画》的书。当时买不到晒图纸,要自己配药水刷到纸上晾干后使用,这也是一项工作。

开始画的是些较简单的木盒类的图,后来测绘较复杂的零件,因为不懂加工方法和配合关系,所制的图不符合要求,车间加工时要我解决,我没办法,这是参加工作后遇到的第一次挫折。虽然没受到批评,却让我永远忘不掉。因此,厂里安排我们学习一本叫《机匠工作法》的书,由实习班陈冠芳讲解。然后到车间实习,首先是钳工,由刘凤中带我,然后到其他工种,就这样初步了解了生产知识。接着,要求我们系统学习机械专业课程,首先安排王德满为我们讲完了理论力学,同时自学了金属工艺学。虽然因各种原因当时没继续系统学下去,后来还是根据原来的设想陆续学习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课程和电镀原理、测量仪器等专业书籍。其中有的是结合工作自学,也有经领导批准,到4系跟随学员班上课并参加考试和测验。在张家口时还参加学校的业余夜校学习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课程。学习这些,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工作能力,有助于完成分配给的任务。

1954年,木、铸、锻、镀、漆5组合为一个大组,李超远任组长。我虽任技术员,但当时对生产技术仅有零星了解,连一知半解都算不上,哪有能力指导生产,只是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遇到技术问题师傅们并不难为我,而且热心的教给我;通过自学金属工艺学,也把书本上对生产有用的知识讲给师傅们(照片A),当遇到下料和配料时,我帮师傅计算。一次需要铸造较硬的铝铸件,师傅要我帮助找资料然后计算,生产完成后师傅史之栋等人特别高兴。那一段时间,我经常应邀到他们住的称为七十间房的家属院串门,他们邻居或夫妻有了矛盾让我帮助调解;他们对我有什么意见,能面对面直说,相互关系很融洽。

后来厂让我给新进厂的徒工讲视图课和材料知识,是对我的学习效果的检验又是督促我深入学习的机会,当然也要像前面的同志教我那样认真做。到西安后多次给工人讲数学、看图、材料、公差配合等课程;给学员讲表面处理实习课。那时不论在上班时间或业余,讲课是没有报酬的,厂里也从来没有人想过报酬的事,大家都认为是布置给的工作任务,理应完成。

随着生产发展,为适应加工过程日趋复杂的需要,领导派杨敬才和我到上海机床厂和714厂学习工艺管理知识,当时正值暑期,从张家口初次到江南,实在热的受不了,吃饭时光想喝稀饭,中午只能躺在厂里食堂的长条凳上午休。到了西安后为了开展电铸新工艺,派我和小刘到上海学习,自带行李住在厂里,没宿舍,晚上把被褥铺在乒乓球台上睡觉,清早再把铺盖卷起来,后来睡在曾做过洗澡间的小屋里,床板就搭在原先的澡盆上。回厂后,将操作技术教给大家,经过各有关工种协作制造出当时急需的波导管元件,还制出长达1米的8毫米波导管。成立检验组时,为开展质量检验和计量工作,让我到786厂等单位学习,参加西工大在暑假办的精密测量培训班,市内和外地有关的技术交流活动也经常派我去参加。根据外单位经验结合本厂情况制订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计量管理规章;开展产品质量检验,在检验中不生硬把关,对发现的问题帮助生产人员分析原因,讲清道理,寻找解决办法,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和工人的关系也融洽。还逐步建立了测量仪器室,翻译进口仪器的说明书,自行设计制作一些适用的检测工具,开展计量管理及量具周期检定维修,配合车间的生产工作,并且解决了一些检测中的难题。

回忆42年的经历,使我从技术上一无所知到能胜任工作,是领导上的培养教育,还得到同志及师傅帮助;42年来全厂生产环节除电装外我都参与过;科室单位除政工、财务我都涉及过;工作变动时感觉有压力,但又是动力,督促我学习原来不懂的东西。由于对各工种有所了解,当遇到问题时就便于协调解决。回想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一直在学校工厂的42年,我是在革命熔炉的光荣传统熏陶下成长的,永远值得怀念这42年的经历。

2011-10-12

上一条:校庆征文二: 对 实 验 工 厂 的 回 忆———弓右钫
下一条:对实验工厂的回忆

关闭

官方微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