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电记忆 人物访谈 百名将星 西电学人 校史春秋 校史研究 影音档案 留影存照 史料捐赠 我要留言
蓄势待发 挺进提升期
2015-05-12 09:38审核人:

■本报特约记者 靳 珠

“沧桑岁月”访谈系列之经济管理学院

特邀嘉宾 施亚寒曾任管理工程与情报工程系系主任

特邀嘉宾 赵玮教授曾任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特邀嘉宾 赵捧未教授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记 者:作为西电经济管理学院最早的创办人之一,您能给我们回忆一下管理工程与情报工程系是怎么诞生的吗?

施亚寒: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考制度迅速恢复,教育战线展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按照当时四机部的相关要求,我们开始尝试创办管理工程与情报工程系。

在20世纪80年代初,管理科学与工程在中国刚刚起步,对国外的管理专业和情报专业我们知之甚少,因此要筹备我校管理工程与情报工程专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创办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难题,例如,本专业的课程如何设置?如何合理配置学生的知识结构?结合这个问题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先后派出两个组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一是调查管理专业,先后到西交大、复旦、同济、清华等多个大学进行调研,就教学大纲的编写、实验室建设、师资培训等各方面提交了18份调查报告。另外一支队伍由我带队,对情报专业做了详细调研,我们对当时武汉大学和北大的图书馆情报专业以及四机部的情报所等地做了重点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当时从事情报工作的人员知识结构不符合发展需要,许多外语人才转行从事情报工作,对专业技术不太熟悉,而少数熟悉工程技术的人才外语水平又不够。这样以来,我们的办学思路开始逐渐清晰:我校的管理专业和情报专业要改变传统人才的知识结构,要以数理化为基础,以计算机软件主要课程为专业基础,辅以情报学或管理学的专业课程,突出培养学生英语、数学、计算机、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和能力。1981年,按照这一办学思路,七系第一届7-811班情报工程专业率先招生,随后,管理工程专业也陆续开始招生。

2005年10月,7-811班的同学们阔别母校二十年后再次回到西电,他们当中有的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成为高新技术的企业家,有的在大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我在和他们谈论起当年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当时情报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合理,不仅突出了英语、数学、计算机、电子技术等基础课程,而且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宽,适应性强,这些都让他们受益匪浅。而他们的成功实践也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当时提出的办学思路是正确的,这让我一个老头子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非常安慰。

记 者:七系成立之初,我们的师资队伍是如何配备的?我们又是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

施亚寒:除了合理配置学生知识结构之外,师资也是办学的根本条件之一。尽管1981年情报工程专业已经招生,但系里的师资力量相对还是比较薄弱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我们以学校为立足点,积极引进各系专业老师,当时五系半导体专业教师队伍实力比较雄厚,他们支援了几位老师到七系来。另外,1984年经教务部同意,应用数学系“运筹学教研室”的27位老师整建制转到七系来,加强了专业数学教学基础;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寻求外援,通过四机部各级领导的支持,相继从贵州083基地、西安20所、西安情报所等地调来了不少优秀人才,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很快组成了情报工程教研室、管理工程教研室、系统工程教研室、情报技术教研室。至此,七系师资力量得到了增强,系里各项工作从此之后开始逐渐走上正轨。

为了加强管理工程专业和情报工程专业的建设,在七系建立之初我们也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例如,进一步加强国际间学术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当时,我们与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吉武孝佑教授以及日本国际教育中心田中润治先生取得了联系,相继邀请他们来七系讲学,相互交流管理专业和情报学专业知识,取得了良好效果。随后,我们还相继派出教师出国参观进修等,并与对方合作完成了陕西省软科学项目“以国际合作促进跨文化跨国界的知识会聚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七系教师的整体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

记 者: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末,在七系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后,我们的学科建设以及科研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取得了哪些成绩?

赵 玮:八十年代中期,七系师资队伍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各项工作逐渐走上正规,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开始着手大力进行学科建设。首先,经过全系同志的共同努力,我们于1990年首先获得了“系统工程”专业硕士点授权,这个学位点的取得对七系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后又获得“情报学”和“企业管理”两个硕士点。其次,我们开始着手筹备第三个新专业“工业工程”专业。当时“工业工程”刚进入中国,且多以机械行业为背景,我们设想以电子行业为背景创建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并围绕这一设想做了一些工作。

此后,结合学位点的建设工作,我们一方面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中科院应用科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等建立联系,聘请专家教授来校讲学、担任兼职教授等;与日本同志社大学建立友好联系,互派教师参观交流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利用自身在全国“随机运筹学”研究领域的地位和影响,积极承办各项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影响力。当时,我们在西安地区组织承办了“概率运筹讨论班”,陕西几乎所有高校都参与了本次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七系在陕西地区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经中国科协以及陕西省科协批准,我们成立了“陕西省运筹学会”,我担任该学会的理事长。此外,我们还承办了一些学术会议,包括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学术大会,中国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会第三届大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管理工程学会第三届和第七届学术大会等,我个人也被选为中国运筹学会副理事长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校管理类专业在全国的影响力。

这一阶段,我们在科研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第一,我们与陕西省科委建立了友好联系,承接了“陕西省省长决策知识系统”(当时中国科技部重点项目)、“陕西省工业发展规划”、“西安市发展战略”以及其他地县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协调发展战略等多项课题,并在立项基础上顺利完成。同时,我们还承担了电子工业部“中国电子工业五十年规划”(电子工业部重点课题)以及“中国电子工业的分析与思考”等研究课题,这两项课题后来分别获得了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此外,我们还承担了许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等方面的项目,包括陕西咸阳4400、西安石油仪器勘探总厂、黄山旅游、宝鸡卷烟厂等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除了承担以上地方经济发展项目之外,我们还承担了总参以及国防科工委部分军事作战项目,例如代号“401工程(集团军通信系统总体设计及构建)”、“406工程(战场遥感政策系统)”等。其中401工程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记 者:在经济管理学院二十八年的发展历程中关键的节点有哪些?

赵 玮:第一,七系的创立是学院发展的头等大事。在八十年代初期,管理科学刚刚进入中国,我们一群搞工程的人摸着石头过河创办管理专业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创办的过程也是非常艰苦的;第二,通过在国家、省级学位委员会的激烈竞争,成功争取到硕士点是经管学院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大事件。第三,MBA授权点的取得极大地推动了经管学院的发展。1996年我们争取到陕西MBA教学点,特别是2004年我们争取到全国MBA学位授予权,这一举措对于推动全院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经济管理学院在陕西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记 者:您认为西电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科特色是什么?

赵 玮:首先,在八九十年代,我们的“系统工程方法论(运筹学)”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管理科学方法论”在全国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其次,我们的情报工程专业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二十几年来这一专业一直扎扎实实的建设与发展,这也是我们的学科特色之一;最后,我们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以电子产业和电子信息为背景,这是我们的又一个特色。

记 者:您能简单给读者介绍一下经济管理学院目前的概况吗?

赵捧未:经济管理学院前身为七系即管理工程与情报工程系,成立于1981年,1993年成立经济管理学院。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75人,其中专任教师61名,教授1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名。学院现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工业工程、金融学、电子商务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陕西省名牌专业。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情报学、金融学、会计学、图书馆学等6个学科硕士点,和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等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陕西省工商管理硕士(MBA)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学点也设在本学院。目前全院在校本科生1135名,各类研究生645名。

记 者:十五“以来,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和发展?

赵捧未:“十五”以来,学院党政班子和广大教工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在学科基础建设、专业学位教育、学院管理、对外拓展等方面协调发展,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五”以来,学院共获部、省、市各项科研成果奖10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拥有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和陕西省精品课程1门等。此外,学院与微软、金蝶国际软件有限公司签署了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合作协议,共建“企业信息化及经营实战演练实验室”和ERP实验平台。现拥有陕西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的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信息资源研究中心。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信息人员培训中心西安基地也挂靠在本学院。近年来,本学院的学生在各项学科竞赛中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先后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国家级银奖4项,并在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活动中屡获佳绩。毕业生调查和用人单位反馈表明,学院培养的各类毕业生思想素质好,作风朴实,知识基础宽厚,工作特长明显,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强,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记 者:未来几年经济管理学院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什么?经济管理学院将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快建设与发展?

赵捧未:未来几年,经济管理学院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重点突破、提升指标、增强实力、快速发展”。围绕这一总的指导思想,学院主要抓好六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快学科发展。要在学校各方支持下,全力以赴提升学科层次,形成若干个特色鲜明的学术方向;第二,强化队伍建设。加快教师博士化进程,促进高层次人才成长,并着力加强团队建设;第三,狠抓人才培养。加大本科生质量工程计划的实施力度,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创新能力,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方面取得显著效果;第四,提升科研实力。通过实施一系列激励和奖励政策,使学院的重点科研项目和高档次科研成果等指标取得大的突破;第五,加强专业学位教育。要集中力量创品牌、树特色,逐步扩大培养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六,科学管理,追求卓越。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学院的各项工作,完善制度体系,强化执行力度。要善于借鉴,敢于突破,精细管理,追求卓越,为学院的和谐发展和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总的来说,经济管理学院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发展势头良好。今后几年,希望通过全院上下同心协力,奋发进取,使经济管理学院能够尽早进入提升期,未来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来源:西电科大报2008年12月5日 总第382期

关闭窗口
文章评论:
匿名发布验证码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当前位置:首页>>永不消逝的电波>>校史春秋>>沧桑岁月>>正文
版权所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档案馆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