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电记忆 人物访谈 百名将星 西电学人 校史春秋 校史研究 影音档案 留影存照 史料捐赠 我要留言
杨克虎:好教授是大学的名片
2015-05-13 10:59审核人:

■实习记者 武光杰

“大学的本质要求其对最核心的问题——基本原理、基础理论进行研究;电子信息学科领域的许多问题首先是基础理论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工程实践问题;整体说来,国内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就西电的现状而言,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亟待加强。”

记 者:从78年进入西电读书到现在,您已经在大学中学习、工作了30多年,就您的切身体会来说,您对大学是如何理解的?

杨克虎:如果对大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认识不清,我们是不能办好大学的。在中外历史上,早期大学的发展很相似。中国古代的名刹、道观里孕育了她的雏形,一些对佛道典籍有着深厚研究的大德高僧和得道高人,他们在这里讲经传道,教化信徒,这就具备了大学的某些特征。西方的基督教会也有这个性质,只不过它是由教士和牧师去完成这些事情。发展到后来,兴趣不同的人才汇集到一起,按照多样化社会的需求,对各个方面的知识加以研究和传授,慢慢就演变成现在的大学。像中国历史上的书院,大家在里面读书,老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也研究问题,这其实就是最早的大学,她已经具备了大学的本质特征。

记 者:这样比喻的话,最早的大学应该是私塾了?大学的本质究竟何在?

杨克虎:私塾跟大学不同,私塾只是教书,而大学除了教学之外,还要从事研究,没有研究,就不能称为大学。大学的本质要求其对最核心的问题——基本原理、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实际上,电子信息学科领域的许多问题都是基础理论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工程实践问题。整体说来,国内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同国家目前的发展水平不大相称。就西电的现状而言,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亟待加强。

“好教授是一所大学的名片,西电今天的名气,就是靠一代一代的好教授支撑起来的。”“只有以国际水平为标尺,我们的学术水平才能跟国际看齐,更多的教师才能成长为好教授。”

记 者:前面您谈到了对大学本质的理解,那您认为评价大学的标准是什么?

杨克虎:毫无疑问,教学和科研是评价大学最重要的标准,而教授作为大学教学、科研的主体,代表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术能力,所以说好教授是大学的名片。西电今天的名气,就是靠一代一代的好教授支撑起来的。西电要发展,教学、科研水平要提高,需要很多好教授。但问题是,我们究竟有多少好教授?所有的大学都应该盘点一下,自己到底有多少好教授。

记 者:那什么样的教授才算是好教授,有没有具体的标准?我们学校的教授队伍现状如何?

杨克虎:好教授是一个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概念。我认为,好教授起码有两个标准:首先,教学要浅显易懂。教学的基本理念就是用基本、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原理教给学生,用复杂的语言编写教材、讲授课程的不能算好教授。其次,研究方面要发表高水平的文章,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这是好教授的必要条件。只有不断在所在领域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才能保持与该领域发展水平的同步。

学校教授队伍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学校要提高教学、科研出色的教授的待遇,激励、保障老师专注科研,潜心学术。这就要求改进我们的评价体系,用科学的标准评价教授的工作,甚至可以请国际同行代表学校进行评估。只有以国际水平为标尺,我们的学术水平才能跟国际看齐,更多的教师才能成长为好教授。

记 者:既然好教授是大学的名片,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好教授、加强教授队伍建设?

杨克虎: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培养,二是引进。我们需要引进一些好教授,但是引进教授需要资金和良好的政策支持。对于年轻的教师,我们要真正把他们组织起来,而不是动辄给他们一个桂冠,一顶帽子。

“一个优秀的学生,一个‘研究的高手’,必须具备四种素质:努力、勤奋、严谨、开放。”“我发现很多分数上的‘第一名’并不是做研究的高手。在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中,他们是第一名;但在以研究能力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中,他们并不出色。”

记 者:学生培养是大学主要的功能和职责,您认为目前学校的学生培养工作中存在哪些不足?应该如何解决?

杨克虎:确实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老师教学和学生自身等方面。

从学生来看,他们最大的问题是迷茫。我跟不少学生交流过,发现他们对于学习的目标,为什么而学不大清楚。学校安排的课程非常紧,活动很少,繁重的课程使他们没有时间去考虑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如何去读书,自己的目标在哪里。

其次,一些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概括来说,学习方法不外乎两种:努力和思考。前不久我去北京开会,一位北大的朋友跟我说,他有很多学生是从人大附中、北师大附中推荐过来的,生源质量很好,但他们都有一个缺点:不会做研究,不知道如何思考。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这一点上,我们恰恰做的很不够。

第三,我们的学生不懂得如何交流。这主要缘于学校没有为学生交流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同学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来说太重要了。交流无非两个目的:一是观察别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二是通过交流,来校正可能的错误概念。国外都把交流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所以我经常要求我的学生在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时,要仔细观察别人是怎么讲的,他们是如何与人交流沟通的。无论是对于学生性格的发展,还是对于学术研究,交流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交流的氛围和风气,使学生学会交流,乐于交流。

记 者:那您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杨克虎: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不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我发现不少分数“第一名”的学生并不是做研究的高手。在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中,他们是第一名;但在以研究能力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中,他们并不出色。就像把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作为英语能力的评价标准,不少四六级成绩很高的学生却写不了只有几句英文的文章摘要。可见,分数并不等于应用能力,其根源还是评价标准出了问题。所以,应当改革我们的评价体系和标准,给导师更多的评价自主权。

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培养,必须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辅之以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研究的高手。

记 者:您认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一个“研究的高手”,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杨克虎:我认为主要有四点:一是努力。努力是基础,如果屁股坐不住,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二要勤奋。勤奋指勤于思考。思考是做学问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谈不上创新。三是严谨。你的实验结果是否可靠?你的成果能否使别人信服?关键在于你是否有严谨的态度。四是开放。做学问没有开放的心态,就无法同别人交流。

“做学问一定要求真求实,如果弄虚作假,根本不可能做出成果。”“小树是一点点长起来的,不能揠苗助长,投机取巧。”“坚持求真求实,是学者对自己负责、教师对学校责任感的体现。”

记 者:您认为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杨克虎:从教学和科研的角度讲,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不够求真求实。我一直记得保老师的两句话: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学问。不管做什么,只要求真求实,就会有进步。直到现在,保老师还经常这样教导我们。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做学问一定要求真求实,如果弄虚作假,根本不可能做出成果。对于做学问来说,求真求实是跨不过去的,是必须坚守的。我经常跟学生讲,我出身农村,我非常清楚,小树是一点点长起来的,不能揠苗助长,投机取巧。

现在有各种形式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作为主讲人、报告人的大学教授,一定要求真求实,精心准备,认真对待,绝不能敷衍了事。年初到北京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所作报告,当时来访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罗智泉教授对我说,报告一定要认真准备,这既关系到学者自己的学术形象,更关系到教授所在学校的荣誉。坚持求真求实,是学者对自己负责、教师对学校责任感的体现。

“我们的学术评估,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甚至可以利用网络的渠道,让学术评估在阳光下进行。”“学校的发展,特色西电的建设,关键还是要坚持求真求实的态度,做到这一点,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记 者:我们了解到,您曾经在日本京都国信电信环境适应通信研究所做过三年半的访问研究员,在您看来,日本的科研机构在科研体制、学术评价机制方面与我们有何差异?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杨克虎:说实话,日本在学术研究领域做得不是太好,但在工程实践方面很强。这得益于日本很高的国民素养和国民特质。日本人做事情非常认真,个个兢兢业业,这就是他们的国民素养。日本的国民特质可以称为“樱花精神”,研究所的小宫山所长跟我说:一片单纯的花瓣不好看,但无数的花瓣连成一片,就会开成美丽的图案,这就是日本民族的“樱花精神”。

日本的学术研究机构非常重视科研体制的创新。我所在的研究所属于当时的日本政府下属的关键技术中心,该中心一开始有99个所,后来淘汰了97个,只剩下我所在的所和一个生物研究所,这种大规模的学术研究机构精简在中国是难以见到的。而且研究所的人员来源广泛,以我所在的研究所为例,有三分之一来自国外,还有一部分是各个公司来的培训人员,这种独特的人员构成保证了研究所能够融汇各种理念、能够激发创造活力。他们研究经费非常充足,我所在的研究所有300人,每年的科研经费有1亿美元,与国内相比,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了。他们研究人员的生活也非常舒适,生活方面的事情都不用操心,安心做学问就行了。

我所在的研究所有一套严格的学术评价方法,每半年有一次每人都必须参加都要报告研究进展的报告会,每年年终,研究人员都要向研究所提交报告,包括当年工作的主要内容,取得了哪些成果,以后的研究计划等等,研究所会对他们的工作进行严格客观的评估。评估人员不但有研究所的领导,其他教授也会参与进来,这就保证了学术评价的规范公正,同时也给研究人员以压力,逼着他们做好学问。

这对我们是有很大借鉴意义的,我们的学术评估,也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甚至可以利用网络渠道,让学术评估在阳光下进行。

记 者:今天的访谈,您的话题涉及到学生培养、学校管理、学术评价体制等很多方面,对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杨克虎:西电需要更多的好教授!学校的发展,特色西电的建设,关键还是要坚持求真求实的态度,做到这一点,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摘自《西电科大报》2009年12月19日总第402期

关闭窗口
文章评论:
匿名发布验证码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当前位置:首页>>永不消逝的电波>>校史春秋>>大学之道>>正文
版权所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档案馆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