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电记忆 人物访谈 百名将星 西电学人 校史春秋 校史研究 影音档案 留影存照 史料捐赠 我要留言
张建奇:特色办学的道路应越走越开阔
2015-05-13 10:37

■ 记者 张莹莹 高巍巍

●坚持办学特色不是固守特色,特色办学的道路应该是越走越开阔,而不是相反。

●小到一个实验室,大到一所学校,文化,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种归属感。

●我们培养的应该是工程师的“毛坯”……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有知识没文化。

“在学校这么多年,我深深地感受到西电人身上那种‘做事诚实,待人坦诚’的传统作风。大家信奉‘做学问,先做人’这条宗旨。”

记 者:结合您在西电这么多年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您认为西电的特色究竟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建奇:我认为西电特色首先体现在“西电人”身上。“西电人”有什么特点呢?公认的有几点:踏实、肯钻研、办事认真。

在学校这么多年,我深深地感受到西电人身上那种“做事诚实,待人坦诚”的传统作风。大家信奉“做学问,先做人”这条宗旨。比如,与我们合作的许多科研院所,开始只是一般性合作,慢慢地都自然而然发展为长期合作,成为重要的伙伴和朋友,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电人身上代代传承的这种作风。我们跟人交往总是实实在在,做事实事求是,项目不论大小,都本着对合作单位负责的态度,认认真真地做,最终与大家建立了互信的关系,就这样在圈子里赢得了西电人的口碑。

其次,西电特色也突出地体现在办学特色上。特色办学,不是大而全,不是大家都办成北大、清华,而是要有自己明显的特征。作为西电这样的学校,尤其要坚持自己特色的东西。办学特色首先是建立在学科设置上,然后才能谈到专业特色等等。学科是凝聚人的地方,个人的发展也必须以学科为依托,不能脱离学科。简单的讲,我们的学科特色是电子。以此为依托,我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门人才。

但是,坚持办学特色不是固守特色,特色办学的道路应该是越走越开阔的道路,而不是相反。学科特色也需要发展,其内涵要不断拓展。我们从雷达、通讯到微电子、光电子等等就是这样一条路。我们坚持办学特色,应该是整合各种优势,建成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学科群。

走特色办学的道路不能急功近利。要有这样的一种信念,一个专业,只要看准了它在国民经济中有应用,有前景,我们就要坚信它一定能够生存。就说我们红外专业能走到今天,确确实实是这批老师一步步硬扛下来的。80年代,国家专业调整,那时我们确实很艰难,很多高校都把这个方向合到其他的专业上去了,但是我们一直没有丢,随着形势的发展,红外又显示了更大的潜力。所以我觉得,从学校的角度讲,看准了一个方向就要持之以恒。这也是西电的传统特色:艰苦奋斗,不跟风。

“我们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工程师的‘毛坯’:可塑性强,全面发展,走向社会之后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多个岗位,可以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

记 者:您认为目前我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方面仍需改进?

张建奇:第一,我们的课程设置很有特点,很有优势。我个人觉得有些课程内容比较陈旧,学校有必要组织一批人下功夫研究,怎样应时而动,让教学改革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

第二,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也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西电是偏工科的,过去一直讲,要把学生培养成工程师,培养成高级专门人才,这个理念在一定时期是合理的,但今天看来有局限,实际上是拿一个“工程师”的模子把学生的发展给固定住了。现在应该更多的强调,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毛坯,一个工程师的毛坯。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走向社会之后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多个岗位,可以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

“要把大学文化搞好,靠简单的行政命令不行,我们需要营造一个氛围,让学生、老师都切实感觉到大学文化的重要性,由衷地愿意参与其中。”

记 者:在今年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一些老师和同学提出西电欠缺文化氛围,您的感受是怎样的?

张建奇:这点我也深有体会,我们的文化氛围确实不够浓厚。就拿咱们东南门的公告栏来讲,很少看见有这样那样学术活动的宣传。我们现在搞个报告会,组织的单位害怕冷场,还得安排学生去听,这就搞得大家都不太情愿。当然,这是我们学校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要把大学文化搞好,靠简单的行政命令不行,我们需要营造一个氛围,让学生、老师都切实感觉到大学文化的重要性,由衷地愿意参与其中。当然,这也需要学校政策和机制的导向,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一种文化包含着个体与整体的相互认同和紧密联系。比如我们实验室,更是大家生活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我们有自己的文化衫,平常大家一起出去的时候,统一着装。这些,都能让学生体会到,他是这个团队的一份子。然后,我们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去探讨一些问题。我认为,小到一个实验室,大到一所学校,文化,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这个团队中间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种归属感。另外,建设大学文化,平等、宽松的环境至关重要。

从学校的层面,我觉得第一个方面是学术文化。应该营造氛围让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通过学术交流,专业发展教育让学生对专业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产生认同和情感。

老校长梁昌洪教授一直坚持给本科生做讲座,讲“科学的精神与方法”等等,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但现在有些正襟危坐的讲座报告,老师、学生都不愿参与,主要是内容和形式都太拘谨。曼彻斯特大学那种轻松愉快的师生讨论就值得我们借鉴。

第二个方面是人文方面的教育,这对个人的修养非常重要。我们的学生不能“有知识没文化”,这是一个很现实的课题。同样的,老师深受学生爱戴,绝不只是因为他的学术水平,往往是因为他丰富的文化内涵,他的人格魅力。老师对学生有感召力,才能把学生培养好。西电的学生需要加强人文滋养,同时对这些也很渴望。当然,人文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要点点滴滴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同时,学校在营造文化氛围方面,也应该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大胆鼓励学生放手去组织,应该有一个允许学生去表达思想的地方。大学生正是思想活跃的时候,需要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学校的管理上也应适当放宽,在不触及原则的问题上,允许学生犯错误。

“构建和谐西电,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是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二要对学生宽容,允许年轻人犯错误。三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

记 者:学校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打造和谐西电,您是怎样理解的?有哪些建议?

张建奇:我非常赞同。

从一位教师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是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课堂上老师需要一定的权威,课下大家都是平等的。二要对学生宽容,允许年轻人犯错误。当然,原则性的错误一定要及时纠正,在教育方式上千万不能一棒子打死。三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很多具体的工作是由学生来做的,老师只需要把握大的方向,要充分地相信他们,如果出现问题,作为老师要宽容对待。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但各具所长,老师要尽量鼓励他们,褒扬他们,让学生们时时感到成就感,增强他们的信心。

其次,构建和谐西电,学校的管理应该渗透和谐的大学文化。学校这些年一直倡导“管理就是服务”,但是学校的管理仍然凸显着一个“管”字。甚至有人说行政楼像“衙门”,话冷、脸黑、办事难,让人敬而远之。这就说明机关单位,特别是窗口单位的部分管理人员还没有很好地树立起服务意识。管理的三个层次依次是“人管人”、“制度管人”和“文化管人”。我们的管理理念亟需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

学校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管理部门也非常重要。学校应该关心管理人员,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为管理人员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增强年轻干部的事业心,让他们干得顺心,看到希望。只有这样,管理人员才能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心情愉悦地开展工作。管理水平上去了,才能为教学、科研的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学校管理工作的不足,我觉得除了人的因素,也有些客观原因,学校可以从改进管理设施、提高管理质量和增强服务意识等方面去努力。

总之,强调西电特色,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发展意义重大。全校上下都应该行动起来,探索特色道路,凝练西电文化,对内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对外树立西电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扩大西电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摘自《西电科大报》2009年10月10日总第397期

关闭窗口
文章评论:
匿名发布验证码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当前位置:首页>>永不消逝的电波>>校史春秋>>大学之道>>正文
版权所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档案馆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