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电记忆 人物访谈 百名将星 西电学人 校史春秋 校史研究 影音档案 留影存照 史料捐赠 我要留言
流金岁月
第五部分 中央军委工程学校时期
2015-05-07 17:47审核人:

回忆军委工程学校文工团

□ 肖国华

【编者按】军委工程学校文工团在我军的文艺队伍中,是一个最基层的文艺工作队伍。她的生存时间极为短暂,仅有两年零五个月,但她却以勃勃的英姿,在我校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更应该在这里书写一笔的是,军委工校文工团解散之后,有关团员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包括在总政文工团和公安部队文工团等大型文工团里,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中许多人,成为我国知名的文艺工作者。他们的才华为我国、为我军的文艺工作增添了光彩!在1987年校庆56周年时,在京的原军委工校文工团员40余人,曾联名向学校发来贺信,他们虽然年近花甲,离开学院已经35年了,但他们对母校的深厚、诚挚、热烈的感情,仍跃然纸上。是呀,这里毕竟是他们投身革命并向文艺领域迈出第一步的地方呀!母校为有这么一批学子感到光荣,感到欣慰!

本文是在京部分原校文工团员座谈后撰写成的,校史编辑组衷心感谢他们!参加本文回忆座谈的有:

肖国华原校文工团团长、八一体工大队副大队长,现离休

袁复民原校文工团员、总政文化部秘书

张毅刚原校文工团干事、八一电影制片厂军教片室工作、现离休

谈光芬原校文工团员、北京音乐出版社编辑,现离休

安汝琪原校文工团员,现离休

卜鳌海原校文工团员,解放军出版社编辑,现离休

1949年8、9月间,军委工程学校初建,学员尚未到齐,各方面正在创造条件准备迎接开学。就在这期间,校政治部为活跃和丰富学员和教职员工的文化生活,发起并成立业余合唱队,在各大队广泛吸收合唱队员。学员中凡喜欢唱歌的都可以自由报名,经测试合格者即可参加合唱队,每周用2至3个下午集体练唱。合唱队由宣传科的谌亚选同志主持,他曾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搞过音乐工作,有一定的经验,对组织合唱队的活动十分热心。他在组织业余合唱队的同时,还组织了一个业余军乐队,情况大体与业余合唱队相似,按照谌亚选同志的考虑,将来合唱队演唱时可以由军乐队伴奏。

就在业余合唱队和业余军乐队活动的同时,由政治部耿信同志主持,集中了一些学员组成了一个业余戏剧队,排练多幕话剧《思想问题》。

上述3个队的活动,原来都是作为业余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进行的活动。不久,政治部指示,要3个队加紧准备节目,在学校正式开学时为全校学员和教职员工演出,作为开学典礼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业余合唱队和业余军乐队接受这一任务后,即加紧排练,准备在开学时演出一台音乐会。当时距离开学只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为完成任务,参加业余合唱队和军乐队的人员,暂时脱离了各学员大队生活,每天集中在排练场地突击排练节目。经过1个月的努力,于1949年11月27日学校开学典礼那天,业余合唱队和业余军乐队联合演出了一台音乐歌舞晚会;业余话剧队演出了多幕话剧《思想问题》。两台节目的演出,受到了广大学员和教职员工以及学校领导的好评。认为在短短的个把月时间里,能演出这样两台具有一定艺术水平的节目,是很不容易的。

同时,学校领导考虑到,全校、师生员工加在一起有数千人,确实需要有一支文艺队伍来活跃学校的文化生活,帮助学员队开展文化活动。因此决定在业余合唱队、军乐队和戏剧队的基础上,组建一个专业的文工队。根据这一决定,学校将三个业余队的大部分同志调来文工队,少数人回各学员队学习,另从各大队又选了一部分新人。这样,军委工程学校文工队于1949年12月底正式成立了。由谌亚选同志任文工队队长,队员100余人,分设音乐、戏剧、舞台工作三个队。音乐队长为张翼昌,戏剧队长金延奎,舞台队长乌力各(蒙古族),基本上是一个有相对专业分工的综合性文工队。音乐队下设合唱队、乐队和军乐队。其中,合唱队和军乐队的成员是由全文工队中有艺术条件的人员组成,可以互相兼职。演戏和舞台工作则仅限于这两个队本队人员担任,但遇有大戏角色多的时候,群众演员则要由别队人员来支援。舞台工作忙时也需由演员帮助做一些工作。全队上下团结一致,分工协作,为完成任务而努力工作,形成了文工队的优秀作风。

文工队的成员文化水平普遍较高,不仅有中学文化程度的,更有专科和大学文化程度的。正因为如此,尽管有些人过去没有专门从事过文艺工作,即使接触过一些也仅仅是出于个人爱好。但一旦组织上决定把文艺作为这些同志自己从事的革命工作,需要掌握一门文艺专业,以此为人民服务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同志都能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初步掌握了各自所从事的专业,并能担负起一定的工作。许多同志在专业上进步很快,个别人甚至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全队业务在短时期内即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当时队里有一个六七十人的合唱队,一个二十多人的管弦乐队和军乐队,虽然限于物质条件,有些高级贵重乐器还没有置办齐全,但也可以应付一般的演出工作。每年元旦、春节、“五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都要组织晚会,为全校师生演出。有歌舞也有戏剧,有大型节目,也有小型节目。演唱的歌曲主要是战争年代延安和各解放区流行的、解放后一些著名作曲家创作的群众歌曲,齐唱、合唱以及一些独唱民歌,如《翻身道情》、《有吃有穿》、《王大妈要和平》、《工人大合唱》、《青年大合唱》、《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等等。此外还演唱了大量的苏联歌曲,如《红色骑兵队》、《光明赞》、《卡秋莎大炮》等。管弦乐队和军乐队演奏了一些当时较流行的乐曲,如《晚会》、《森吉德马》、《骑兵进行曲》以及民乐《金蛇狂舞》等。戏剧方面,配合形势和政治教育演出了不少大小剧目。比较有名的如大型话剧《在新事物面前》,该剧曾到北京向学校的上级领导机关进行汇报演出,并对外公演过,受到有关领导机关和负责同志以及首都文艺界人士的好评。此外,还有多幕话剧《打通思想》,大型歌剧《周子山》、《白毛女》、《刘胡兰》,小歌剧《红布条》等;甚至还演出过京剧《红鸾禧》。一些剧目不仅在校内演,而且还在张家口市对外公演。在演出活动中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1950年文工队排练难度较大的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在校内演出后,又在张家口市人民剧场公演,连续3天,场场客满,这在当时的张家口是空前的,就是在全国来说,解放初期就公演《黄河大合唱》的文艺团体,也是极少的。

文工队除主要演出节目外,还注意做群众工作,成立了部班工作组,专门组织有独立工作能力的队员深入部、班,到学员中,到教职员工中去了解情况和意见,辅导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951年初,文工队改为文工团。队长谌亚选同志转业到北京从事音乐研究工作,协理员肖国华同志担任了文工团团长。

1952年“三反”运动后,学校进行体制改革,精简整编。军委工程学校撤销,在原学校三个部的基础上分别建立起三个独立的专业学校。原学校的政治部也随之撤销,文工团随政治部机关全体于1952年5、6月间调北京,由总政治部重新分配工作。在待分配期间,文工团大部分人员参加了全军第一届运动会的筹备工作。运动会后,即当年9月,正式分配。一部分人分配到总政文工团和公安部队文工团继续从事文艺工作,其余大部分人改行离开了文艺单位。在文艺工作岗位上的这部分人,30多年来,其中一些人在自己的专业上取得了突出的新的成就,有的已成为全国文艺界知名人士。如原总政歌舞团大管(巴松)演奏员刘志刚(曾留学苏联),手风琴演奏家张自强(以上2人现为解放军艺术学院教员),原总政歌舞团独唱演员谈光芬、李清华、王克荣,总政歌舞团手风琴演奏家王碧云,舞台美术设计孟宪成(已故),总政话剧团舞美设计冀晓秋(曾留学苏联),总政歌剧团舞台美术队队长、化装设计师曾宪之,原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主要演员谭家彦,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民族乐队指挥兼作曲张式业,原桂林市歌舞团指挥王洪生,原哈尔滨歌舞团第二小提琴首席詹铁钢,原山西省话剧团副团长周希孟,现杭州市话剧团团长康民,军事博物馆雕塑家程允贤,原八一电影制片厂美工特技师王寅等。

离开文工团分配改行的人员包括原文工团团长肖国华等,大多分配从事军队的宣传、文化工作,他们也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军委工程学校文工团从1949年12月成立,到1952年5月撤销,只有两年零五个月,其生命是极其短暂的,文工团在整个军队文艺工作的历史上,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文工团100多名团员,这些当年刚刚参加革命不久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当时校党委、校首长和政治部的领导下,实践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学习掌握并发挥了一定的文艺专长,全心全意为全校广大师生员工服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文工团有一定的历史阶段,文工团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仅此一点,就足以值得欣慰和回忆。

1988.4北京

上一页下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
关闭窗口
当前位置:首页>>永不消逝的电波>>校史春秋>>流金岁月>>正文
版权所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档案馆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