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电训队和电专
□林天一
【作者简介】林天一,1921年11月生,河北省昌黎县人。曾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学习。参加革命后历任晋察冀军区政训班、电训队学员,晋察冀军区电专、华北军区电专、军委工程学校、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教员、股长、工艺室主任、科研部设计室副主任、实习工厂厂长,电子工业部1016所所长兼书记,1053所所长兼书记,顾问。
晋察冀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是以晋察冀军区电讯训练队为基础建立的。1945年12月,我调到了军区电训队。电训队的重要任务是为部队培养报务员,当时担任教员的有田果和王树铭同志。电训队属晋察冀军区通信联络处领导,通信联络处下设一个教育科,韩克树同志任科长,林爽同志任副科长。他们的主要职责是领导电训队,办训练班。电训队队长是周石夫同志,他主要负责电训队的行政生活管理。教育科的正副科长既抓电训队的教学领导工作,又亲自任教。韩克树同志教机械制图和数学,林爽同志教无线电原理和辅导装调收发机。他们都善于讲课,教学效果很好。
韩克树同志和林爽同志都是抗日战争初期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参加革命之后,他们向英国人班威廉和林迈可学习无线电技术。班威廉原是燕京大学物理系主任,林迈可是无线电专家。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当夜,林迈可骑着摩托车,带着中国妻子来到了解放区。聂荣臻司令员把他们留下来举办了一期研究班,1942年3月正式开学,学员有26人,都是大学生,研究班到1944年结束。韩克树和林爽同志,还有王士光同志,都是研究班的学员。
电训队机务班的教学条件是很差的,但在教学上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法。比如,上制图课,要像小学生练字一样地练习写工程字和制图。机械制图的实习是用马口铁焊制饭碗、水桶、脸盆等,制作出来的东西,评分后发给个人使用或发给小组共用。无线电原理实习的主要内容是装调收发报机,在那个年代收发报机结构很简单,收报机主要是三灯自差式,或四灯的调整高放,而发报机则是单管的哈特莱和两管的主振放大,学员实习就是装调这类机器,晋察冀军区通信联络处的电信工厂中生产的也是这种机器。据说在抗日战争中,延安和上海地下组织通报,也是使用这种简单的机器。
电训队的机务班,从1946年3月开课,原计划学习两年,但实际只上了3个月的课。因为国民党要进攻张家口,所以电训队只好撤离张家口。当时机务班的机械制图实习课完成了,无线电原理课上得很少,装调无线电收发报机实习还没有进行。
1946年6月底,晋察冀边区和军区的各机关向老解放区疏散,电训队在6月底也开始疏散。大队人马撤向河北省的西部山区阜平县,仅仅留下电训队机务班的男学员,由副科长林爽同志带领,转移到张家口南20华里的宁远堡。那里是我们的解放区,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向全世界广播的新华广播电台就设在那里,这个广播电台的输出功率就有10kW。这个大功率短波无线电台,是苏联红军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取后移交给解放区的。我们接收后,改成了原新华广播电台的频率,用原来的名称和呼号进行广播。因为功率大多了,所以全世界都能很容易地听到我们解放区的声音。
在宁远广播电台,除一台10kW的广播发射机外,还有一个集中台,有七八部发报机,输出功率都比较大,有50W的,100W的,还有100W以上的。
电训队机务班的男学员去宁远广播电台的目的,一是为了在那里进行实习,更主要的是作为劳动力帮助电台撤退转移。1946年“七一”前夕我们来到宁远广播电台,“七一”那天听电台台长赵洪政同志讲红军长征的历史。赵本人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时,他还是个“红小鬼”。“七一”后,林爽同志结合电台的实际讲了几次课,赵洪政台长也介绍过集中台的情况。但不久,时局变得更为紧张,机务班的男学员一个一个地押运着器材、机器走了。到8月份,连林爽在内,宁远电台只剩下三四个人了,其余的是广播电台的受雇人员,他们是不离开家干革命的。
1946年10月9日从上午到下午,国民党的B24型轰炸机多架次轰炸张家口,这是国民党要进攻张家口的信号。留守在宁远广播电台的多数人立即撤退,把能带走的器材都装车运走,林爽同志和我坚持到黄昏,避着宁远广播电台的雇员,我们将三四桶汽油倾倒在带不走的东西上,点燃后才上路,奔向阜平。离开宁远电台时,心情依依不舍,不断地回头望着广播电台,先是冒浓烟,紧接起火,火势迅速扩大,直到半边天都烧得通红。当时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是胜利感的心情,能运走的器材都运走了,不能运走的付之一炬,除了灰尘和烧焦的零件外,让敌人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方面是惋惜感,解放区最大的一部广播电台再不能为人民、为革命事业发挥作用了;还有就是憎恨感,国民党蒋介石是人民公敌,我们与反动派不共戴天,有朝一日,非把这些反动派彻底消灭干净不可!
从宁远撤到阜平县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当到阜平县上下店村时,电训队的同志们早已在此地安营扎寨了。我们机务班的同志大部分都分配走了,只留下我和王蕴文同志担任电训队的主任教员,荒岩、康海同志任机务员。至此,军区电训队机务班结束了。
1947年3月,在电训队的基础上成立了晋察冀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政委杨村,校长由军区参谋长曾涌泉兼任,副校长韩克树。当时从冀中解放区招收了100多名农村青年,此时,电台除两个报务班之外,还办了一个无线电技术班。技术班的学员近40人,学校打算用两年或更长一些时间,把学员培养成为初等水平的机务人员。同时还办了一个约20人的工程班,学员都是从北平出来的学生,学习期限计划两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准备把他们培养成较高水平的机务人员。工程班的教员是郑还同志,他是重庆中央大学学习电讯工程的大学毕业生。陈平、虞征和黄振冀三同志也都是大学毕业生,也任工程班的教员。技术一班的主任教员是我。无线电原理课教员是林爽同志,数学教员是从延安来的一位女教师。
1947年6月,电专又从安国县转移到曲阳县。晋察冀军区电专像滚雪球一样,每转移到一个新地方,都扩大一次,招收新的学员。到曲阳不久,老的报务班毕业了,更多的新报务班开学了,技术一班还没有毕业,又办起了技术二班。王蕴文同志是二班的主任教员。学员人数增加了,教员增加了,干部增加了,器材设备也增加了。就连清风战役中打下来的飞机残骸,飞机上的通信器材,连同飞机上的报务人员,一律给了电专。
1948年3月,晋察冀电讯专科学校迁到了石家庄以西20华里处的获鹿县大李庄一带。
1948年5月,晋察冀解放区和晋冀鲁豫解放区实行合并,成立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3个月后,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改称华北人民政府。1948年6月,晋察冀军区电讯专科学校与晋冀鲁豫军区的电讯专科学校合并成为华北军区电讯专科学校。校长由军委三局局长王诤同志兼任,韩克树同志任副校长,杨村同志任副政委,林爽同志任教育长,周石夫同志任副教育长,政治部主任是贺伯升同志,副主任是李振纲同志,老红军赵怀琴同志负责后勤和总务工作。
华北军区电讯专科学校,下分三个大队,二、三大队是报务大队,一大队是机务大队,又增加了一个技术(三)班。分驻在四五个村子里,一大队驻大李庄。到了1949年6月,就开始酝酿筹备成立军委工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