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电记忆 人物访谈 百名将星 西电学人 校史春秋 校史研究 影音档案 留影存照 史料捐赠 我要留言
流金岁月
第三部分 晋察冀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时期
2015-05-11 15:50审核人: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钟夫翔

【作者简介】钟夫翔,广西北流县人,1911年生。1930年2月广西龙州起义时参加革命。历任红八军、红七军文书、书记官、监印官。江西军委无线电学校结业后任无线一分队、二分队政委。长征时任队长,后调军委二局工作。到陕北后调电台任队长兼政委。抗日战争时期调到晋察冀军区任无线电分队长、副大队长兼中队长、科长。1943年进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调回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任通信联络处处长兼晋察冀军区电讯专科学校副校长,后历任华北军区三处处长,天津电信接管处处长,军委电信总局副局长,中共中南局电信接管部部长,中南邮电管理局局长,邮电部基建总局局长,邮电部副部长,国防部五局局长,第二、第一、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邮电部副部长,电讯总局局长,邮电部部长等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之一,是晋察冀军区无线电训练班,它创始于1937年抗日敌后根据地——晋察冀军区。

1937年9月,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在平型关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第一次交锋,消灭日军1000多人,这是全国抗战第一次伟大的胜利,给了日寇以沉重的打击。这一胜利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也震撼了全世界。这时党中央确定建立抗日根据地。115师政治委员聂荣臻同志,率部在晋察冀三省交界处,以五台为中心建立根据地——晋察冀军区。根据地建立之后,抗日武装力量迅速扩大,通讯联络工作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时考虑了多种办法:等延安送人来吗?既有困难也不现实;等待有条件时再培养技术人员吗?要等到何时?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自己办班培训人才。我们向聂荣臻司令员打了报告,建议于1937年11月成立无线电训练班,培训无线电报务人员。报告迅速得到聂司令员的批准。我们立即着手办班工作,招收了36名学员,当天就开课。当时没有教员,电台只有一名队长,两名报务员,责无旁贷,他们既是队长和报务员,要完成司令部全部通信联络工作的正常任务;又是教员,分别担任训练班的各门课程。训练班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办起来的,由于形势紧迫,第1期训练班只学习3个月就结业分配工作。这些同志分配到电台之后,很快地适应了环境,开始独立工作了。为了进一步搞好培训班,我们从第1期学员中挑选一些同志留队担任教学工作,如韩克树、周石夫同志就是第1期学员中结业后留队任教的。他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是很出色的。万事开头难,第1期训练班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办起来了,并且顺利地结业了,既鼓舞了我们办学的信心,也提供了在困难的条件下办学的经验。接着我们在五台金刚库举办了第2期训练班。第3期训练班是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的瓦炸地开学的,学员主要是从抗大二分校选调来的,有90余人,他们的文化水平较高。因为是在艰苦的抗战条件下办学,学校是无固定地址的,第3期训练班是在唐县军城的江家沟结业的。此后,在河北省曲阳县举办了第4期,学员40余人;在河北省平山县石古洞举办了第5期,学员60余人;在河北省阜平县双庙举办了第6期,学员200余人;在察哈尔省张家口市举办了第7期,学员100余人。

1941年初,聂荣臻司令员根据抗战形势的发展,决定成立无线电研究班,也叫无线电高级班,由我负责筹建。初建时学员有张宾、林爽、刘兆生、常家明、潘家晋、张中甫、赵干青、史铁夫、刘坚、崔清吉、雷振武等11人。1941年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批侨居平津的外国人撤离,路经延安回国,其中有燕京大学物理系主任班威廉(WILLTAM·BAND)夫妇和经济系业余无线电专家林迈可(MICALL·LINDSAY)夫妻来到晋察冀解放区。由于敌人的封锁去延安较困难,聂司令员又很重视他们的知识和技术,接见并挽留他们,请他们协助办研究班,他们欣然同意。以后学员陆续增加到26人。除上述11人外,增加了王士光、韩克树、顾宗直、吕进、郭超凡、张锦文、李雪、郑凯、李建民、韩黎、金鑫、吴本毅、吴立中、张芝荪、刘一清等。具体的教学工作由王士光和林爽同志负责。由于入学时间不一、文化水平不同,26人分成甲乙两个组。甲组9人,由班威廉、林迈可用英语面授;乙组的教学,先由王士光同志将听课笔记译成中文后,由张宾同志刻印成讲义,再由甲组同志讲授和辅导。开设的必修课程有:高等数学、高等物理、电工原理和无线电工程学4门。选修课有:高等微积分、高等电磁学、光学、天线理论、量子论、相对论等,每人选学1至2门。班威廉因健康关系于1943年冬回国,林迈可任教到1944年4月。研究班于1941年成立,1944年结业,这些同志以后成为我党我军通信事业的骨干。

晋察冀无线电训练班(包括高级班)从1937年11月起,至1947年3月止,历时将近10年。在此期间,中国人民正处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之下,而晋察冀地区是抗日的前沿阵地。日寇对根据地不断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条件是极端困难的。但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党上下一条心,全国军民一条心,朝着一个目标,一个理想——就是一切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建设一个新中国而奋斗。晋察冀无线电训练班,在这10年,辗转于河北——山西——河北——察哈尔省,共办普通班7期,高级班5期,共培养无线电人才800余人,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了。1947年,国民党撕毁了国共两党的停战协定,发动内战。为了适应国内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需要,经聂司令员的批准,晋察冀无线电训练班升格为晋察冀无线电专科学校,由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曾涌泉任校长,我兼任副校长,杨村任政委,韩克树任副校长。

现在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历史渊源,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序列式表示如下:

红军通校(1931~1935)→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1935)→晋察冀军区无线电训练班(1937)→晋察冀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1947)→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1948)→中央军委工程学校(1949)→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1952)→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1960)→西北电讯工程学院(196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88)。

从这个序列表可以看出,这所学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适应革命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硝烟弥漫的疆场上诞生、成长、壮大起来的。她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她还经受过极端艰难困苦的历程,这一历程,培养了她的优良传统作风。这一历程,在我国几百所高等学校中是屈指可数的。在今天记述母校历史的时刻,但愿学校能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把学校办得更好,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1988年5月于北京)

下一页[12345678910]
关闭窗口
当前位置:首页>>永不消逝的电波>>校史春秋>>流金岁月>>正文
版权所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档案馆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Baidu
map